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議當前新農村建設的十個關系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個字清晰勾勒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美好前景和實現途徑。在推進過程中,各地實際情況千差萬別,要確保各地能夠按照中央的總體要求穩步扎實推進,實現新農村建設各項目標,需要處理的關系甚多,筆者以為,處理好十個關系極其重要。
一、政府主導和農民主體的關系
建設新農村,政府是主導,農民是主體,根本在于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政府主導要體現在新農村建設的戰略、規劃、公共投入等作用上,通過出臺一些相關的優惠政策,加強引導,統籌規劃,分類指導,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同時,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充分尊重農民的自主選擇,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發揮其主體作用。在把握兩者關系上,把尊重農民意愿,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放在首位,多做農民認可的事、急需的事、迫切的事、力所能及的事。新農村建設過程要讓農民充分參與,建設成果要讓農民共同分享。
二、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的關系
硬件建設客觀實在,建起來的新房、修起來的新路等等硬件設施,相對而言來得較快、看得實在,農民更容易接受,更期望得到;軟件建設相對比較抽象不容易見成效,比如文明的生活習慣、健康的消費理念、現代的管理制度等等。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重硬輕軟現象,因此,要統籌平衡好兩者關系,不能顧此失彼,更不能以此代彼。否則,新房建起來了,依然是屋內現代化,屋外臟亂差。只有確保兩者同步進行,才能保證新農村建設既有較高層次的物質文明,又有較高檔次的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既有完善的硬件建設,又有完善的軟件配套。
三、典型示范與整體推進的關系
典型示范帶動是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個重要方法。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選擇一些基礎條件較好、生產力相對發達、產業有一定基礎和領導班子能力較強的村進行示范建設,不斷探索經驗,逐步完善提升,然后整體推進很有必要。但是只抓試點,不做好“面”上的基礎工作,或者認為只要抓了“點”就自然帶動了“面”,就會陷入誤區,使新農村的試點成為盆景式的“政績工程”。那就失去了新農村建設的普遍意義。
四、建設長期性與工作緊迫性的關系
新農村建設是個長期艱巨的任務,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要有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但是,新農村建設又是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迫在眉捷的一件事情,要有開好局的緊迫感,從緊迫的事做起,從直接的事干起,從農民最期盼實現的事情抓起,在較短時期內出成效,使農民看到希望,增強信心。因此,新農村建設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謀劃未來,統籌當前與未來,協調好眼前工作的緊迫性與今后任務的長期性關系。
五、遵循客觀規律和尊重群眾意愿的關系
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高低不一,環境和條件千差萬別,產業發展方向迥異,決定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和方式也各有不同。必須落實科學發展觀,從各地實際情況出發,遵循客觀規律,切忌盲目攀比,片面追求千篇一律,照抄照搬,不搞形式主義。要堅持規劃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多征求農民的意見,傾聽農民的想法,尊重農民的意愿,不搞強迫主義。當然,也不能助長一些農民不切實際的想法與要求,片面引導農民求洋求新求快心理。要把農民意愿和客觀規律結合起來考慮,找出結合點。
六、財政投入與市場運作的關系
新農村建設量大面廣難度高,需要巨大的投資來推動。資金從哪里來?渠道如何走?就需要在財政投入上加大力度,特別是要加大對農村規劃,基礎設施如路、水、電、通訊,公共服務如文化、教育、醫療、養老、殘疾人等方面的投入,讓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農民。同時,積極開拓市場運作空間,廣泛籌集資金投入。各地情況千差萬別,市場運作也要因村制宜,找到突破口,找準切入點,選準好項目,選對運作人,積極探索資金運作新模式,多措并舉來解決新農村建設資金短缺問題。
七、規劃引導和整治提高的關系
建設新農村,規劃要先行。目前,農村建設規劃相對滯后,一些地方只見新房不見新村。要逐步改變農村建設雜亂無章、層次低下的現狀,必須進行科學規劃,妥善科學布局村民居住點和水、電等基礎設施,切實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建設優良的人居環境,形成富有特色的村屯風貌。有了好規劃,一定要按照規劃推進。當務之急在于抓好整治工作,通過改廁、改圈、改廚、改院,大力推進生態家園建設,實實在在改變村莊面貌,逐步改善農民生活環境,提高新農村的品位。
八、外援與內力的關系
新農村建設,始終要靠農民自身的力量來解決和推進,關鍵是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當然,對自然條件落后,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低下、農民文化素質不高的地區,要加大外援力度,創造條件,做好引導,積極推動。因此,既要向上爭取資金項目,用足用好國家建設新農村的一系列政策,又要重視吸引外來資金,外來項目的投入,更要結合當地實際發展情況,重視內部挖潛,重視發揮內力,引導農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全民創業,激發和釋放農民建設新農村的潛力。
九、集中建設與長效管理的關系
新農村建設的階段性特點明顯。只有抓好集中建設,才能確保新農村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是,新農村集中建設階段的完成,并不表示新農村建設工作的結束,只有抓好長效管理,才能鞏固新農村建設的成果。要把功夫下在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方面。通過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進一步完善村務公開和村民議事制度,讓農民真正享有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要探索“一村一會”的管理方式,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議”制度,建立健全村規民約,研究制定村道養護、公廁管理、環境衛生維護等制度。
十、履行職責與形成合力的關系
新農村建設任務很重,牽涉面廣,各個部門都有責任和義務。各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切實履行職責任務,各盡所能,盡力發揮出各方面的優勢。當然,靠單一部門和單方面努力不可能完成繁重的任務,必須整合各有關部門的力量和資源,充分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廣泛參與,出謀劃策,出力獻物,搞好服務,形成合力。同時,部門間要相互配合,搞好銜接,盡可能用少的投入辦多的事情,爭取效益最大化,共同推進新農村建設。
總之,妥善處理好新農村建設中的各種關系,是確保實現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工作要求,也是開展新農村建設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