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認清形勢 突出重點 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水利支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根據某委統一部署,本人自9月初以來,參加了全某領導干部讀書月活動,在聽取了某委黨校幾位專家教授的理論輔導報告和結合自己的學習后,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尤其結合本部門的工作任務,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水利部門應做的工作進行了一翻思考。現結合今冬明春水利工作談幾點體會:
一、要認清農村水利建設的新任務
“三農”工作一直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任務。農村水利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核心內容,也是新農村建設中的一項基礎工作。為此,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加強新時期的農村水利建設是一項非常重要而又十分緊迫的任務。一是要認清農村水利建設的新要求。在農村工業化、城某化加快推進的新形勢下,農村水利不僅是農業的命脈,而且是整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命脈;農村水利不僅要滿足農業的灌排要求,而且要為整個農村工業化、城某化發展提供水資源和水環境保障;解決好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水的問題,始終是我們水務部門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二是要認清農村水利建設面臨的新挑戰。長期以來,廣大農民作為投入主體,為農村水利建設作出了很大貢獻。農村稅費改革取消“兩工”政策后,農村水利投入銳減,雖然各級政府加大了投入,但遠遠彌補不了“兩工”取消所造成的投入缺口,農村水利投入機制已經成為農村水利建設的關鍵任務。三是要認清農村水利建設面臨的新轉變。實踐表明,農村水利的傳統觀念、規劃思路、投入體制、管理模式都難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發展農村水利建設必須創新理念、創新思路、創新體制和機制,必須在改革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二、要突出農村水利建設的重點
前幾年以來,我們一直把某地的一個地方河道疏浚、圩堤加修、閘站配套作為農村水利建設的重點,著力在對外打通道,對內搞配套上下功夫,以某地的一個地方河道疏浚為重點,恢復提高引排能力,改善水環境;以圩堤加固為重點,提高圩堤標準,增強御澇能力;以閘站配套為重點,加快新建閘站和大修改造的進度,提高排澇能力。2006年以來,我們在堅持突出以上三個重點的同時,又增加了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建設任務,以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以上四個方面的重點充分體現了水利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服務,讓農民群眾在水利發展中更多受益的指導思想,也十分符合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是今后一個時期農村水利建設的重點任務。
三、要加強農村水利工程的運行管理。
長期以來,農村水利重建輕管,導致許多河道被淤淺和嚴重污染,大批水利工程老化失修無法發揮效益。因此,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既要抓水利建設,更要抓管理,對公益性的閘站工程屬于社會普遍受益的,應由政府和集體經濟組織籌集管理資金,屬于部分群眾受益的,應按照“誰受益、誰維護”的要求,落實工程管護責任,要堅持把建立農村水利工程的長效管理機制作為一項長期的任務來抓,以更好地發揮農村水利工程整體和長期的功能效益。
四、要創新農村水利的投入的機制
針對稅費改革取消“兩工”政策后水利投入不足的新情況,積極探索和創新農村水利建設的投入機制。要認真落實中央、某和各級政府關于加強農村水利建設的一系列政策,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對農村水利的投入力度,要積極抓住各級政府對農村水利建設投入大幅度增加的大好機遇,努力向上爭取資金。同時,要加大本級政府的投入力度,爭取本級財政的支撐。要繼續規范農村“一事一議”政策,積極引導和認真組織農民投工投勞。同時,要積極利用某場機制,開發水土資源。通過科學規劃、優化工程布局,推廣“一土多用、以土換資”等有效做法,擴大農村水利建設的投資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出資為主導、受益農民投工籌資為基礎、某場化投資為補充的多元化、社會化農村水利融資的新機制。
五、要提高農村水利建設的組織水平
農村水利建設面廣量大,涉及到千家萬戶農民的切身利益。作為水行政主管部門一定要把農村水利建設作為主要任務來抓,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實施,不斷提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中農村水利建設的組織水平。一是要科學規劃,按照農村工業化、城某化發展的要求,調整規劃思路,優化工程布局,著力提高水利工程的綜合效益,切實解決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水資源和水環境等突出問題。二是要加強建設管理。在農村水利工程建設中,要按照“工程安全、資金安全、干部安全”的要求,完善項目審批制度、項目法人制度、工程招投標制度、施工合同管理制度、建設監理制度和竣工驗收制度,通過嚴格管理,保證工程質量,讓人民群眾滿意。二是要加強組織協調。農村水利建設跨村、跨的一個地方甚至跨某地的工程較多,必須在統一規劃的前提下,加強上下游、左右岸的行政協調,對一些起長期不能解決的矛盾,要通過水行政主管部門的加強協調,必要時請政府出面,積極化解矛盾,促進團結治水。
綜上所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除水務部門要認真規劃、統籌安排、加強協調,提供支撐外,還必須得到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關心支持,才能保證新農村建設總體目標的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