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建設新農村是必然選擇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既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只要是有小農經濟或小農場、而且傳統村莊還存在的國家,如日本、韓國、法國、意大利等,在工業化進入中期階段時,都有農村綜合建設的客觀過程。去年中央提出要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戰略轉變,這應當是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主要背景。此外,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如何在世貿框架允許的范圍內加強處于弱勢地位的農業,以應對國際競爭,這也是新農村建設考慮的一個方面。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投入完全屬于“綠箱政策”范圍,能夠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村消費,以形成內需拉動型的經濟。
新農村建設要實現“三新”
我認為,新農村建設的“新”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城鄉之間的良性互動。城鄉差別越大,農民就越會為了短期的收入增加而過量使用農藥化肥,既難以形成城市的食品安全供給,也破壞農村生態環境。因此,推進新農村建設,就要改變以往簡單化地加快城市化的傾向,全社會都來更加關注并致力于農村的綜合發展。
其二,農村社會制度的完善和農村和諧社會的構建。與農業經濟問題相比,農村的社會問題顯得更為嚴峻。一些地方不僅生產靠老人婦女,而且出現了許多“留守兒童”,家庭內部的很多矛盾很難協調;再加上一些基層組織松懈、制度渙散、文化生活缺失;農村的治安、社會保障、養老、救助等等問題日趨復雜。我們應逐步建立起比較符合農村實際的社會保障體制,逐漸把在城市中已經相對過剩的社會文化資源引向農村,適當地引入外來志愿者幫他們提供一些衛生知識、文藝知識等,幫助農民把各種社會文化組織發展起來,比如成立老年協會、婦女協會,這些工作到位了,就能率先在農村達到構建和諧社會的目標。
其三,農村人文傳統和自然環境的全面恢復。在很多市場經濟體制相對完善的國家,農村大都是風光秀美、有幸福感的地方,很多城里人有向農村回流的意愿,在歐美發達國家,在日韓,甚至出現了逆城市化趨向。我國的新農村建設也應該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應該重新恢復農村本來就擁有的田園風光,農民應該生活在一種相對比較和緩,比較和諧的社會人文環境之中;讓一些精神緊張、不堪污染的城里人被田園詩般的農村所吸引。
增加財政投入,發展合作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加大財政對我國農村公共品的投入,讓農村也逐漸享受到“公共財政陽光普照”的溫暖,這對于緩解“三農”困境中農民最迫切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困難具有關鍵作用。但是,我國現在有2.4億農戶,國家資金難以滿足大量小農戶的分散需求,只有在農村形成必要的承接投資的組織載體的條件下,才能把國家的支農資金落到實處。因此,各地必須轉變單純追求GDP的增長目標,把工作重點下到基層,努力為發展農民合作經濟創造條件,才能落實中央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