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建設新農村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不妨做個簡要回顧。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解決“三農”問題必須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十六屆三中全會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的思想,而且將它放在“五個統籌”之首;十六屆四中全會上,總書記提出了著名的“兩個趨向”論斷,指出我國已經進入了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階段;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鄙鲜鋈蟾拍畹漠a生有明顯的邏輯關系層次,三者是一脈相承的,是戰略決策思路一步一步具體化的過程。統籌城鄉發展是調整城鄉關系的一種戰略思路,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是調整城鄉關系的一種戰略取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則是落實統籌城鄉發展、實施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戰略舉措,它將戰略思路、戰略取向進一步具體化,是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必要途徑和重要手段。因此,現階段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縮小城鄉差距,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改革開放初期,在農村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賦予農民對土地的承包權。農民對自己的勞動時間有了支配權,對自己生產的農產品有了使用權。這次改革為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2000年開始的農村稅費改革,主要是為農民減負,落實黨和國家在“三農”方面“少取”的政策。這次改革不但大大減輕了農民負擔,而且動搖了城鄉二元結構的稅制基礎。可以預見,農村稅費改革的影響對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化進程是長期的和深遠的。近兩年中央提出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思路,實行以工補農、以城帶鄉,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從宏觀層次和新農村建設內容看,這次統籌城鄉發展的理念提出,是通過改革和發展給農民以更多的公平待遇,使他們享受到由公共財政提供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由此縮小城鄉在公共產品供給方面的差距。
我體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既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綜合概念,也是一個承前啟后的概念,不但涵蓋了以往國家在處理城鄉關系、解決“三農”問題方面的政策內容,而且賦予其新時期新的內涵,它既包括了路電水氣等生活設施和教育、衛生、文化等社會事業建設,也包括了以農田、水利、科技等農業基礎設施為主的產業能力建設;既包括了村容村貌環境整治,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為主要內容的制度創新。通過這些綜合建設,最終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新農村建設是一項惠及億萬農民的系統工程,要充分考慮農民的意愿和需要,而不能搞成政治運動,也不能搞成“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