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八榮八恥論文知榮辱 銘重任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們要時刻銘記我們的重任,緊記住以上這些人的光輝事跡,猶如我們對重大那“愛國家、勤學業、尚儉樸、耐勞苦”十二字校訓的承諾一樣。
讓我們攜起手來,繼承和發展優良的重大精神,作一個名副其實的重大人!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
《禮記·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此大學并非彼大學,也許用這來說我們大學生更有異曲同工之妙,千年前古人就闡明了博學的道理。如今是個性飛揚的年代,我們真正年輕,走在時代的最前沿,那我們的品質,我們的精神,我們的追求究為何物?
大學生應該具備什么樣的品質、精神和追求?借古人之語不外乎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概而言之即為“知榮明恥、為國奉獻”。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體現。"八榮八恥"代表著人類普遍的價值追求、良好愿望和民族的價值標準。對大學生怎樣做到“知榮”,何以做到“明恥”,在此我表上自己對大學生應有的“愛國”、“誠信”及“創新”的微薄之見。
愛國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與根基。中國是唯一的沒有中斷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沒有一個國家在歷史上像中國那樣,出了那么多的愛國主義民族英雄。像岳飛的“精忠報國”,像“蘇武在北國,十年持漢節”,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像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像顧炎武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像我們無數的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為民族的解放、國家的興盛而拋頭顱灑熱血的史實故事,都體現著深刻的而震撼人心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們不是那般的幼稚與單純,我們時刻充滿愛國情懷,感嘆民生疾苦,了解屈原為何舍身投江、陸游為何僵臥孤村、辛棄疾為何憤書疾苦,當我們仰望那高聳的鐘塔、漫步在逸情的民主湖邊、坐進寧謐的教室之時,我們似乎可以聽見韋杰三彌留之際的遺言:“我心甚安,但中國快要強起來呀!”;可以聽見施滉在呼喚:“火,五四的象征,愛好自由民主的人,都到這兒來拿取火種吧!”;可以聽見東北人民抗日義勇軍總指揮張甲洲的慷慨陳言:“抗戰之時不知有家,臨戰之時不知有身,金錢地位不動心,飛機大炮不怕死。”可以聽見聞一多先生怒對反動派的槍口發表的《最后一次演講》和莊嚴的宣布“我們不怕死,我們隨時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后腳就不再準備再跨進大門!”,我們還可以聽見《紅巖》劉思揚的原型劉國鋕的就義詩“同志們,聽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軍的炮聲,人民解放了,人民勝利了!我們-----沒有玷污黨的榮譽!我們死而無愧!”
我們應知道生死與鴻毛泰山的關系。銘記“一個人只有一個記憶,有了成年人的感覺,就難免一死”的真諦,尋求真理,熱愛祖國,為國獻身,是我們年輕一族不可抹滅的神圣職責。
古有云:君子以厚德載物,就是要求人們行勝于言。回顧歷史,綜觀先秦儒、法、道、墨、兵各家,雖學派有別,思想各異,但他們都肯定了“誠”、“信”的治人、治兵、治國、治世之功。
《論語》將“朋友有信”列入“五倫”之中。
《韓非子》薦:“小信成則大信立,故明主積于信。”
《老子》曰:“輕諾必寡信”。
《墨子》道:“志強智達,言信行果”。
《孫子兵法》講究“智、信、仁、勇、嚴”五德。
我們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兼具書生意氣、戰士情懷、才子并頑童作風。如果我們連最基本的誠信二字都讀不懂、都做不到,我們又何以“正心”,又何以“修身”、何以“齊家”、何以“治國”更無須談“平天下”!常言道“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欺欺”,波涌云逐,春秋疾駛,雖有說不盡的滄桑交替,道不完的人事枯榮,但我們只為求其全、求其真、更求其實。
清華人常說自己“清華人長于‘行勝于言’,強于‘實干’,但弱于‘突發其想’、獨立創新”。我們重大人又何嘗不是如此,而全中國具有獨立創新精神的大學生又有幾,簡直屈指可數,寥寥無幾。既然我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那么我們就應該比巨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如果照搬教條,舊戲重演,這樣不學也罷。
大學是一個文化的中心,起著發展、傳承、研究和創新文化的作用,大學通過積淀的文化來熏陶、教育學生,同時也影響社會,引領社會先進文化的發展。大學的這種功能是通過什么來體現、什么來傳承的呢?固然是我們大學生,年輕的一族,中國將“創新”列入社會主義制度,這為我們宏揚創新精神創造了條件。從古代張衡的“渾天儀”、“地動儀”,祖沖之的“圓周率”及“四大發明”等到上世紀的“兩彈研究”、“雜交水稻”再到如今的“神五、神六”上天,無一不體現了科技的重要性,創新的重要性。我們的那套老方法已經吃不消了,有人在和我們搶,在和我們爭,我們不能再走清末之路。誠然,創新的前路漆黑一片,不知道該怎么探、該怎么走,也許踏下去是空白、是泥濘、是懸崖,但我們不怕,錯了我們可以再來,我們還年輕,有的是朝氣、有的是熱血,不畏艱險,不怕犧牲。這就足夠矣!畢竟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我們需要時時思考、時時發問、時時行動。讓我們緊記住以下這些人的名字,記住他們的音容笑貌,時刻銘記社會主義榮辱觀。
盡職盡責,為了人民的利益獻出了自己生命的任長霞。
那數十年如一日,為中國科技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的馬祖光同志。
艱苦奮斗鑄就了洪戰輝——成為生命的強者。
一個生者對死者的承諾,堅守了一輩子的陳健。
馬班郵路的鐵漢,奔波在崇山峻嶺之間的王順友。
為了祖國,乘著神六,再一次把中國擦亮的費俊龍、聶海勝。
三次跳入水中救人,只為別人,不顧自己的魏青剛。
工作了一輩子,一生與法同行的方工。
我們要時刻銘記我們的重任,緊記住以上這些人的光輝事跡,猶如我們對重大那“愛國家、勤學業、尚儉樸、耐勞苦”十二字校訓的承諾一樣。
讓我們攜起手來,繼承和發展優良的重大精神,作一個名副其實的重大人!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弘揚社會主義榮辱觀,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