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以八榮八恥衡量自己的靈魂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3月4日,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xié)十屆四次會議的委員時提出來的這“八榮”“八恥”,精辟地概括了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涵。“八榮”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們應引以為榮,大力發(fā)揚;“八恥”是社會主義現(xiàn)實社會中不應存在的不良現(xiàn)象,我們應引以為恥,堅決反對。“八榮”“八恥”的核心是:以熱愛祖國、服務人民為榮,以危害祖國、追求個人私利為恥。這“八榮”“八恥”所涉及的都是思想、道德、品行、品質等精神世界的問題,正是這些精神世界的問題,左右著人們的行動和作為。人是由軀體和精神兩部分組成的。軀體是人的物質載體,而精神好比一個人的靈魂。沒有軀體人固然不能活,但僅有物質的軀體而沒有科學的精神作指導,好比一個人沒有靈魂,那同樣不是完人,甚至沒有生存的價值。英國哲學家?guī)觳鸯`魂看作是“從所有物質中分離出來的不滅的光焰之光芒”。可見精神——靈魂對人生的重要。
綜合辭書的解釋,“靈魂”這個詞是宗教用語,也是哲學用語。迷信的人認為,“靈魂”是附在人的軀體上作為主宰的一種非物質的東西,靈魂離開軀體,人即死亡。從宗教觀來看,靈魂維系著人的生命,生命和靈魂實際是同義語。從這個意義出發(fā),在哲學和日常用語中,常常把“靈魂”引申為人的思想、精神、情緒方面的活動的總稱,或用來衡量人的品行(如良心、人格、心靈等)的高下潔濁,或比喻事物中最精粹、最主要的部分,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有時也用“軍魂”、“民族魂”、“國魂”來代指一支軍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民族氣節(jié)。本文來自
用宗教的語言說,靈魂就是生命,沒有靈魂就沒有生命;用哲學的語言說,靈魂就是精神,就是事物的本質。所以,當形容一個人精神是否高尚時,常常用“潔白(或美好、高尚)的靈魂”、“骯臟(或卑污、齷齪)的靈魂”來表述。
人因有靈魂而活著,因有美好的靈魂而活得精彩。
人的靈魂,是人的生命的主宰。
人的精神,則是主宰人生行為的靈魂。
由此我想到了共產(chǎn)黨員的黨性,亦即共產(chǎn)黨員的靈魂。中國共產(chǎn)黨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這也就是共產(chǎn)黨員的靈魂。人的高尚低下,尊卑榮辱,其實僅一字之差,“公”與“私”而已。一個共產(chǎn)黨員如果丟棄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那他就背離了共產(chǎn)黨員最本質的東西,就不配做一個共產(chǎn)黨員。正如古人所說:“人之大節(jié)一虧,百事本文來自涂地。”
有那么一些共產(chǎn)黨員,說得冠冕堂皇,但在行動上卻離題千里。他們私欲膨脹,變貪了;紙醉金迷,變花了。他們的精神世界荒蕪了,長了雜草甚至毒草。他們口頭上說為人民服務,實際上在為自己謀私利。他們“寸官必爭”。有權者賣官,無權者買官,有了權力不是用來為人民服務,而是進行權力尋租,大撈自己的好處。所以有識者呼吁,治國必須治吏,而治吏必須樹“官德”,樹“官德”最主要的就是“戰(zhàn)時忘死,平時忘我”。作為一個共產(chǎn)黨員,如果做不到這“兩忘”,就等于失去了黨魂。
現(xiàn)在還有一種現(xiàn)象也值得我們注意,這就是黨內潛藏著的一種錯誤的輿論導向。清末著名思想家唐甄,針對當時社會的侈靡現(xiàn)象,曾揭露過一種是非顛倒的社會輿論。他說過,他所生活的時代,許多人對性好侈靡之官“謂之能吏,市人慕之,鄉(xiāng)黨尊之,教子弟者勸之;有為吏而廉者,出無輿,食無肉,衣無裘,謂之無能,市人賤之,鄉(xiāng)黨笑之,教子弟者戒之”。這樣一種是非的顛倒,無異于對侈靡和貪黷的鼓勵和慫恿。(《清經(jīng)世文編》,轉引自2月28日《光明日報》李文海《侈靡和貪瀆》)現(xiàn)在我們黨內也有類似的現(xiàn)象,有那么一些黨員,不以為人民服務為榮,而對貪污受賄者、溜須拍馬者、行賄索賄者、跑官買官者、賣權賣官者、權力尋租者、當官混日子者等等惡劣行徑,不反感不抵制,不揭露不斗爭,甚至用贊揚的目光,羨慕追求,競相效法,于是就出現(xiàn)了同一個職位“前‘腐’后繼”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也是黨性的重要體現(xiàn),它不僅腐蝕著黨員的靈魂,而且也腐蝕著黨的肌體。
由此可見,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性質中最本質、最核心的東西,是維系黨的生命的靈魂。同志在《為人民服務》這篇重要講話中,將其概括為“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同志根據(jù)新的形勢,將其歸納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中國共產(chǎn)黨積八十五年之經(jīng)驗,無論在什么形勢下,無論承擔什么樣的具體使命,其著眼點都是為人民服務。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其長盛不衰、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的奧秘所在。挪威劇作家易卜生說:“人的靈魂表現(xiàn)在他的事業(yè)上。”對一個人如此,對一個黨又何嘗不是如此。
佛經(jīng)上有句話叫做“無欲則剛”。“欲”體現(xiàn)著一種世界觀人生觀,一種生活標準,一種人生理想。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查禁鴉片時,曾在自己的府衙寫有一副自警聯(lián):“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既是對壯麗山河的贊美,也是對人的寬廣胸懷的比喻。當年左宗棠戍守新疆時,途中經(jīng)過已被免職的林則徐的家,林則徐將此副自警聯(lián)送給左宗棠以示勉勵。封建時代的官吏尚且有如此胸懷,難道我們共產(chǎn)黨人不更應該以此作為座右銘嗎!
魂兮,歸來!讓我們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牢記同志的話:從“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要求出發(fā),把經(jīng)濟發(fā)展和關心群眾生活有機統(tǒng)一起來,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利益問題入手,扎扎實實地為人民辦好事辦實事辦難事,做一位名副其實的共產(chǎn)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