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室內裝修中的門窗裝飾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筑中,門窗作為基本構件,因其特有的木材質地、顯著的立面位置從而承擔著非同小可的裝飾作用,格心作為其視覺中心,更是裝飾的重中之重。基于對綿陽市26座木結構古建筑門窗的測繪統計,重點研究其格心部分裝飾紋樣的組成要素及構成方式,探討綿陽木構古建筑裝飾元素的呈現規律及其與當地民俗文化、建造背景等方面的內在聯系。
關鍵詞:門窗裝飾;格心裝飾;木結構古建筑
1研究對象
綿陽古名“涪縣”“綿州”,包括涪城、游仙、安州3區,三臺、梓潼、鹽亭、北川、平武5縣和江油市。綿陽至今仍留存著大量古建筑,其規模之大,質量之精萃,無不冠于全川[1]。本文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6座綿陽木結構古建筑,包括寺廟、道觀、民居、會館等類型,按照裝飾樣式的不同,將其門窗分為108類門、170類窗(如表1所示)。傳統木結構建筑門窗類型多樣,門可分為板門、隔扇門等;窗可分為漏窗、檻窗、支摘窗等[2],其中隔扇門和檻窗上是裝飾的主要承載類型。而門窗的格心作為視覺中心,是門窗裝飾的重點部位,其紋樣圖案往往決定著門窗乃至整個建筑的風貌,體現著建筑的文化內涵[3-4]。
2門窗格心裝飾的組成要素
綿陽木結構古建筑中的格心裝飾主要由欞條構成,可分為抽象圖案、具象圖案兩大類型(如表2,表3所示)。
2.1抽象圖案
抽象圖案一般是將某些物體外形簡化為幾何形狀并適當進行再創作,其背后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可進一步細分為五大類:方形、圓形、斜邊形、多邊形和文字圖案(見表2)。方形圖案指由縱橫垂直的欞條構成的格心紋樣,種類最多,包括直欞、方格網、一碼三箭、步步錦、套方、井口字和燈籠紋;圓形圖案包括套環和銅錢紋,這兩種樣式多以兩兩相交套合排列,極少單獨出現;斜邊形圖案包括菱形、方勝、雙交四椀和冰裂紋,其中雙交四椀的隔扇門窗常運用于較高級別的建筑;多邊形紋樣僅有龜背錦一種,與龜殼紋理相仿,有“多壽”之意;漢字圖案包含五種文字,是將文字的抽象形式簡化成欞條,組成類型豐富的門窗格心樣式。
2.2具象圖案
具象圖案有文字、花草、動物、特殊圖形四種(見表3)。文字不同于抽象圖案中的文字圖案,而是把文字直接雕刻在門窗上,常見的如“福、祿、壽、喜”等吉祥文字,其中以“壽”字演化的紋樣最多(見圖1);花草紋樣多以卡子花的形式出現,常作梅花形、海棠花形安裝在欞條與欞條、欞條與邊木之間,小巧精致又具有加固作用(見圖2);動物圖案以蝙蝠、龍、鳳等擁有吉祥寓意的動物為裝飾圖案,常見的題材有雙龍戲珠、龍鳳呈祥等;特殊圖形指太極圖等具有特殊形象的圖案(見圖3)。
3構成方式
根據格心樣式中所包含的不同類型紋樣要素的個數,可將綿陽木結構古建門窗格心紋樣的構成方式分為:單一要素構成、兩種要素組合、三種要素組合、四種要素組合、五種要素組合。3.1單一要素構成單一要素構成指僅包含一種類型的格心紋樣要素,即該要素可單獨存在構成整個格心紋樣。在22種要素中曾單獨構成過門窗裝飾的有17種,剩下的套環(H)、方勝(K)、拐子紋(Q)、花草(T)、動物(U)五種要素均以組合方式出現,從未單獨構成裝飾。17種要素多以抽象圖案為主,具有造型簡潔、排列整齊的特點,在綿陽木結構古建筑門窗格心紋樣中占據重要地位,分別占門、窗的42%和63%(見圖4,圖5),窗格的裝飾相對更為簡潔。單一要素構成的門格裝飾共計,當屬十字紋(R)最多,高達23.3%,其次是雙交四椀(L)和菱形(J)位居二三,分別是20%和16.7%;與門相較而言,窗格的單一要素構成不僅占自身所有構成方式的比例更高,其數量也遠大于門格,是其4倍有余。窗中占比最多的是方格網(B),高達12.45%,由此可見在單要素構成的格心樣式中,十字紋和方格網等較為簡單的樣式被廣泛運用(見圖6)。3.2多種要素構成多種要素構成包括兩種要素組合、三種要素組合、四種要素組合和五種要素組合。兩種要素組合是門窗格心多種要素構成中最常見的形式,共計30種組合類型,遠大于其他多種組合,分別占門窗所有構成方式的36%,24%(見圖4,圖5)。門格中最常見的兩種元素組合是占比5.6%的“萬字紋?文字”;窗中占比最多的是同為3.1%的“一碼三箭?龜背錦”和“燈籠紋?十字紋”樣式,這兩種樣式運用較為廣泛(見圖7)。三種要素組合相比兩種要素組合的類型明顯減少,只有13種。13類組合出現頻數相差無幾,大部分都僅在門格或窗格中出現1次或2次,只有“步步錦?燈籠錦?萬字紋”“套方?十字紋?花草”“文字?花草?動物”三種組合既在門中出現又在窗中出現(見圖8),如魚泉寺的“文字?花草?動物”樣式,兩個窗格皆以花草和動物為底,格心中部分別書寫“方”“凈”二字,整個畫面干凈和諧,構圖飽滿,頗具匠心,體現了綿陽當地工匠的裝飾習慣與技術(見圖2)。門窗格心樣式中四種要素以及五種要素均占比很少,但組合“燈籠紋?萬字紋?花草?動物”格外突出,其不論是在門格還是窗格均是應用最多的樣式,分別占門格、窗格四種要素組合形式的28.6%,50%(見圖9)。綿陽木構古建筑門窗格心較為復雜的裝飾紋樣大多為燈籠紋、步步錦等抽象圖案作為底紋,再輔以花草、動物等具象圖案點綴,使格心的整體造型對比鮮明,寓意豐富(見圖3)。3.3構成中要素應用規律將門窗格心裝飾中的22種要素(A~V)單獨出現的頻次、組合出現的頻次進行比較(見圖10,圖11)。在所有的門窗的格心裝飾要素中,燈籠紋(G)這一紋樣要素運用最為廣泛,出現頻次遠大于其他要素。第一,這與四川歷史悠久的蜀錦文化有很大關系,燈籠紋大量運用在蜀錦上,故又被稱為“燈籠錦”,取其豐收慶祝之意,也叫“天下樂”。明代古籍有載:“孟氏在蜀時制十樣錦,名長安欣、天下樂、鵬圍、宜男、實界地、方勝、獅圓、象眼、八塔韻、鐵梗衰荷。”[5]、元代費著《蜀錦譜》載:“蜀以錦擅名天下……官吿錦四百疋花樣……葵花錦、八答暈錦……天下樂錦……”[6],可見“天下樂”是蜀錦上最常見的紋樣之一,在四川各地廣為流傳,因而也成為綿陽傳統建筑中最為普遍的裝飾元素。第二,燈籠紋樣式中間為空白矩形框,其大面積中空的長框有利于采光,能增加門窗的通透性,所以燈籠紋在組合樣式中多位于正中的位置作為格心裝飾的基底,再輔以其他小型紋樣點綴,增添紋樣的精致之美。綿陽傳統木構建筑中,窗的裝飾復雜性要低于門。窗的格心裝飾中,各類要素組合單獨出現的頻數高于組合出現,達到63.4%(見圖5),然而門的格心裝飾與窗不同,各類要素更多的以組合形式出現在門格心中,占一半以上(見圖4)。其中使用最多的組合形式是四種要素構成的“燈籠紋?萬字紋?花草?動物”,其次是“萬字紋?文字”“萬字紋?燈籠紋”“燈籠紋?花草”,在組合中最常見的也是燈籠紋、萬字紋、花草等紋樣。萬字紋(P)的紋樣來源于古代的符咒,在宗教中有著獨特的吉瑞寓意,此次選取綿陽26座木構古建筑中,有17座寺廟、3座道觀,因此萬字紋(P)這一極具宗教內涵的元素顯得尤為突出。
4結語
不同的歷史情境、不同的地域空間賦予裝飾紋樣不同的文化內涵,相比嶺南園林門窗裝飾的色彩斑斕層次豐富,蘇州園林門窗裝飾的題材多樣造型繁多,綿陽地區民風樸素,建筑裝飾風格古樸格調明朗,深受當地民俗文化、宗教信仰的影響,呈現出獨特的建筑裝飾規律,基本反映了川東北地區木結構古建筑門窗的裝飾特色、體現了綿陽當地文化浸染下的傳統建筑裝飾審美情趣。
作者:張慧珍 陳純 李沄璋 單位: 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 真叫盧俊和他的朋友們商務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