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三創教育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推進“三創”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學校適應社會發展,優化教學方式,提升課程改革實效的關鍵舉措。因此,在持續推進“三創”教育,增強三創型人才培養質量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明確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并且,通過革新教學內容、目標、樹立教學理念、應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的方式,提升課程改革的實效性和有效性,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成長與發展。
關鍵詞:“三創”教育;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改革
在我國提出全面推動教育領域改革、素質教育發展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背景下,高校教育應將人才培養過程與社會發展需求緊密聯系起來,融入“創業”“創造”“創新”等要素,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所面臨的需求,從而讓高校教育擁有動態性、時代性、科學性的發展特征和特點。在此背景下,高校人力資源課程改革也應緊密結合“三創”教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從學生創業、創造、創新等角度出發,突出學生素質培養和能力提升的必要性與關鍵性,讓課程改革成為高校人力資源教育工作得以發展的根基。
一、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滯后
高校人力資源課程通常存在忽視實際運用,注重理論傳授的現象。究其原因在于理論傳授相對容易把控而實踐應用卻對授課教師的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精通和熟悉專業理論知識在企業運營管理中的應用原理,還需要教師擁有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所以高校教師普遍以傳統理論灌輸、知識填鴨、標準化授課的教學理念來傳授課程知識,導致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散思維難以得到培養和提升。而在教學方式上,人資課程教師的教學方法相對單一,缺乏探究性和互動性,教師和學生無法根據實際問題進行交流和探討,不利于學生對企業管理知識、原理及過程的深入認識。雖然在信息化技術得以普及和應用的背景下,教師能夠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教學形式與內容,但由于教學理念的滯后,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授課方式并沒有較為顯著的區別。(二)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的滯后高校學生成長于信息化與高科技的時代背景下,擁有個性鮮明、追求新奇事物的特點。如果教師依舊用較為陳舊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來培養學生,將嚴重影響學生對課程知識的學習興趣,甚至會出現厭學的問題。并且在我國社會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人力資源管理理論更新速度較快,對人資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要求教師在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實際的前提下,積極更新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將應用型、復合型、實效型人才作為學生培養的基本目標。通過融入最前沿的、最先進的企業理論、社會知識,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不過由于高校人資課程的教學目標相對滯后,課堂教學與社會發展實際相錯位,學生難以充分融入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
(三)“實踐性”與“能動性”缺失
高校教師在開展人資課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往往不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導致課程設計與設置缺乏社會鍛煉、課余實習的實操部分,造成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無法得到切實有效的提升。人資管理課程擁有較高的應用性特征和特點,如果學生實踐能力缺失,將很難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并且,無法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方式為自身獲得發展。因此,提高課程的實踐性,對課程建設與學生發展,擁有至關重要的價值和作用。而在能動性上,人資課程通常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和制約,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難以突出,學生無法通過自主探究和摸索的方式,延伸課程教學的內容,進而致使人資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和有效性受到影響。究其原因在于人資教師并未將現代教學理念、教學思想融入課程教學的不同環節中,缺乏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方法和渠道,造成課程教學依舊局限在傳統的理論傳授層面上[1]。摘要:推進“三創”教育是我國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學校適應社會發展,優化教學方式,提升課程改革實
二、“三創”教育背景下人力資源課程改革策略
將創業教育、創新教育、創造教育融入人資課程改革的不同環節中,能夠突出人力資源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指引學生充分地參與到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增強課程改革的質量。在課程改革策略摸索與制定的背景下,教師應以傳統教學問題為抓手,讓課程改革過程更具針對性與方向性特點。
(一)革新教學理念
首先是教學理念的樹立。人力資源教師應樹立鮮明的“三創”教學理念,系統把握和統籌人力資源教學的過程。換言之教師應將創新、創造理念融入課程教學的不同環節中,通過創新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體系、教學模式的方法,間接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造意識,引領學生通過創造、創新方式,革新自身的學習策略。而在緊密結合課堂教學與社會發展關系的層面上,教師則需要樹立以創業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從學生專業發展與創新創業的角度,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知識,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其次是創業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所有的內容都要服務于學生的創業需求。例如,將人本化的教學理念融入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體系中,以“三創”教育為主思想,增強人力資源管理課程與“三創”教育的融合,為學生提供“三創”教育的實踐平臺,使學生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中獲取創新、創業、創造能力,從而增強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
(二)創新教學方法
“三創”視域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實踐創新,應重視教育教學方法的革新,以教育教學方法運用實效性,促進“三創”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體系中良好運用。在教學方式上,人力資源教師應結合“三創”教育的基本內涵,明確其時代價值,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強化教學方式,革新教學方法。首先,教師應在轉變傳統以理論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下,將學生自主探究過程。集中在課后,通過小組實踐、小組演練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化對人力資源知識的理解。例如,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方法,以“三創”教育為導向,以線上教學的優勢,促進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融合,開展混合式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方法,學生融入其中,為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提供多元的“三創”載體,學生進行專業實踐,增強學生專業綜合能力與素養。其次,將項目式教學融入課程改革中,注重對創業理念、創業精神及創業方法的傳授,引導學生在理論學習、實踐探究中,掌握豐富的創業知識和創業方法,使人力資源課程教學過程成為“三創”教育過程。例如,依托于校企合作,以“三創”教育為主思想,依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真實信息,制作成為教學案例,實現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內容與崗位實踐工作的融合,以案例教學模式呈現內容,引領學生進行案例分析、案例實踐,從中提升學生“三創”能力,使學生更好地發展與成長,達到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創新的目的。最后,運用多媒體教學開展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活動,融入“三創”教育,推助課程內容與崗位內容融合,制作成為多媒體課件,展示真實的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增強學生對人力資源管理內容掌握,之后依托于網絡平臺,開展網絡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模式,讓學生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獲取多元的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增強學生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綜合水平。
(三)革新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
首先,革新教學目標。在“三創”教育的背景下,教師需要以創新創造意識、能力、素養為宏觀目標,將其細化到人力資源教學目標體系中,形成全新的教學目標系統。譬如,培養擁有人力資源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具備創新、創造、創業意識的應用型人才等。此外,在教學目標制定的過程中,教師務必要將社會發展需求與“三創”教育要求融合起來,通過細化目標、整合目標的方式,使所有教學過程都服務于“三創”教育和社會發展。其次,在教學內容上,教師應尊重當代大學生的性格特征、行為特點,優化教學內容,讓教學內容更加形象、生動、有趣,提升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并將社會真實的人資管理案例、理論及原理呈現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使人資課程教學更契合社會發展的實際和要求,使學生對我國人力資源管理趨勢和發展現狀有整體的認識和理解。并且,在教學內容優化與革新的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構建與時俱進、富有時代特征的教學資源庫,讓教學內容可以切合時代發展的特點,自我完善、自我補充、自我優化。譬如,在人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社會經濟發展及企業人資管理現狀,實時從教學資源庫挑選出合適的教學內容。
(四)提高“實踐性”和“能動性”首先是實踐性
人力資源教師需要結合“三創”教育的要求,提高實踐課程的比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實習機會。譬如,將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融合起來,切實實現“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目標,或者采用高職院校的工讀結合模式,將企業實踐實習與課堂教學融合起來,幫助學生在企業實習中明確學習方向、創業基礎及創新創造依托;在課堂學習中,自覺彌補自身在專業知識、創業能力、創新方法上的不足。其次是能動性。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就需要從教學評價、教學方式、教學目標等角度出發,提高學生對自我發展、個性發展的重視程度,從而在創業的角度上,形成獨自思考、獨自探究、小組合作的意識,積極地結合教師傳授的理論知識,推動自身的全面發展。簡言之就是充分培養學生的自我探究意識,讓“三創”教育目標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得以實現[2]。
(五)延伸“三創”教育實踐載體
在“三創”教育視域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的改革,應重視教育教學載體的延伸,使“三創”教育既在課堂教學平臺中實施,也在其他載體中實施,使學生從多維度探究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的“三創”教育信息,培養學生“三創”能力,增強學生綜合品質與素養。首先,“三創”教育的延伸,重視網絡教育載體的構建,根據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的特性,以“互聯網+”思維為導向,構建網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載體,在此平臺中實施“三創”教育,做到網絡與課堂教學的融合,以此延伸學生“三創”獲取面,增強學生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學習興趣與熱情。例如,在網絡平臺中構建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體系,以“三創”教育為導向,為學生提供“三創”教育信息獲取與實踐的平臺,使學生在其中既能獲取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內容,也能進行“三創”實踐,包含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創業實踐、創新實踐、創造實踐,使學生以專業理論為基點,進行專業實踐、操作、創造,發展學生邏輯思維,從而增強學生創新能力、創造能力、創業能力。其次,依托于校企合作平臺,構建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實訓、實習的“三創”教育載體。例如,在校企合作視域下,將“三創”教育融入其中,依托于產教融合教學模式,做到教育與企業實踐的融合,學生在具體的實習平臺中進行知識思維、崗位實踐、崗位操作等,獲取崗位實踐經驗的同時,也深入領會崗位平臺中的“三創”教育內容,從而增強學生核心競爭力,達到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良好的實踐目的。最后,高校可根據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的實踐情況,打造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實訓平臺,為學生提供多元的“雙創”實踐平臺,促進專業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增強學生人力資源管理綜合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未來良好的就業與發展。值得注意的是,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實訓平臺的建構,應在校企合作的支持下完成,校企一同融入其中,從而增強專業人才培養的精準性。
(六)提升教師“三創”教育能力
在“雙創”教育視域下,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是“三創”教育及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育實踐的主要力量,教師具有何種教育教學能力,課程教育教學就傳遞、開展什么樣的教育教學活動,以此為基點,學生從中就獲取什么樣的知識、技能信息。基于此,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的實施與創新,提升教師“三創”教育能力是必要的。首先,教師應認識到“三創”教育的真諦,對“三創”教育流程掌握,以此在教育教學中將“三創”教育融入其中。同時,也要重視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的研究,明確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培養學生“三創”能力的必要性,從而推助“三創”教育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中實踐。其次,教師應具有師德師風,從師德師風的維度,增強自身“三創”教育能力,使自身具有“三創”能力與品質,以潛移默化的教育模式,在教育教學中滲透“三創”,使學生從教師身上獲取“三創”信息,讓學生仿照教師進行“三創”的實踐,從而增強學生專業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良好地運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信息,增強其人力資源管理的實踐水平。最后,教師以“三創”教育為導向,增強自身“雙師型”教師能力,教師不僅要具有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育能力,也要具有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創業教育能力、就業指導能力、實踐教學能力等,以此為學生開展優質的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職業化與專業化能力,從而達到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在“三創”教育視域下,依托于校企合作模式,引領專業教師融入人力資源管理崗位實訓中,從中獲取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技能與技巧,在教育教學中滲透與融入,從而培養教師具有“雙師型”教育教學能力,提升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實施的實效性[3]。
三、結語
“三創”教育是人力資源課程改革的抓手和契機,能夠引導教師通過教學方式、目標、內容、理念的改革,破解傳統課程教學所存在的問題,使創新教育、創業教育、創造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到課程教學的不同環節,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基于此,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實施中,要樹立創新思維教學理念,踐行“三創”教育思維,從完善教育教學體系、創新教育教學機制、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實習及實訓平臺、提升教師“三創”教育能力等方面,促進“三創”在人力資源管理課程體系中落實,提升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實踐的成果,從而彰顯“三創”教育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實踐的價值。
參考文獻:
[1]肖妮,魯瑤.產教融合下酒店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現代企業,2021(10):166-167.
[2]楊韻,葛婷.“三教”改革視角下高職院校混合教學模式研究——以酒店人力資源管理課程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20(4):91-96.
[3]胡明清,代春花,王光輝.應用型本科教學知識共享過程研究——以《人力資源管理》課程思政改革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7):63-64+67.
作者:呂瑞 單位:西安歐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