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研學旅行課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研學旅行課程模式是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可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達到立德樹人目標,使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展,為高中地理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考慮到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如何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成為當前教師不得不深入思考的問題。而研學旅行課程在此方面有著一定作用,所以教師需對其重視起來。本文從發展、特征、意義、問題、策略五個方面入手,闡述了研學旅行課程實施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探究。
關鍵詞:地理教學;沿學旅行活動課程;實踐探究
隨著時代的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人才,成為當前的教學目標之一,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僅能對理論知識進行教授,無法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所以,教育部門就此進行研究,并提出將研學旅行課程應用于高中地理教學中的策略。但其應用需要采用一定方法,否則教學活動的實效性便會受到直接影響。所以下面就此進行研究,旨在為教師帶來一定啟發,并在對理論知識進行教授的同時,對學生的綜合素養及學習能力進行有效培養。
一、地理研學旅行發展概述
地理研學旅行簡單來說就是以專業知識及技能教授為基礎的大型跨區域研學旅行活動,使學生在加深對知識的印象的同時形成環境觀察力、探索力、生存力,從而為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提升提供保障。隨著時代的發展,培養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人才成為教學目標,而想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做到學習能力、核心素養的有效培養、各類理論知識的有效教授。而研學旅行課程的特點在于:探究性較強、體驗性較強、探索性較強、開放性較強,所以可以引導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入探究,從而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保障。具體而言,將研學旅行融入地理教學中,可使學生發現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可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并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有效提升。
二、基于研學旅行課程實施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學特征
1.突出價值取向中心
新課程明確提出,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所以不管在怎樣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都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而研學旅行課程的實施,將學生放置于主體地位,做到以學生為本。具體而言,在研學旅行過程中,教師會對學生的個性進行尊重,會盡可能挖掘學生身上的潛能,使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入探究,使學生在對自然社會現象進行探究的同時,感知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形成相應素養及能力,從而推動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2.三維目標的立體發展
在基于研學旅行課程實施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學中,課程目標是以三維目標的立體發展為基礎的,比如,學生的理論知識掌握、基礎分析能力培養、認知觀念轉變。也就是說,在教學活動中,學生不僅可以對相關知識進行學習,還可以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學習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3.多方面整合課程內容
各科之間有著密切聯系,只有多方面整合,才可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而基于研學旅行課程實施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會圍繞學生的認知經驗進行開發,并對相關資料進行有機融合。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發現各科之間的聯系,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也就是說,基于研學旅行課程實施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學特征之一為:多方面整合課程內容。
4.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由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程度,可對教學活動的實效性造成直接影響,所以,教師需將其重視起來。而在長時間的實踐中能發現,研學旅行課程的有效應用,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會考慮到學生的各項情況,所以教學方式是多樣化的,比如,教師可以進行情景創設、可以開展主題教學、可以開展項目教學。而這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將所學知識轉變為能力、方法,從而為其更好地進行學習提供保障。
5.方法途徑的多向選擇
就目前情況而言,基于研學旅行課程的高中地理教學的方法途徑有:提示型、共同解決問題型、自主合作探究型,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方法選擇,使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形成一定能力、核心素養,從而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提供保障。
6.教學評估多元化
教學評估的作用在于: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從而做到查漏補缺。而基于研學旅行活動的高中地理教學,可使教學評估呈現多元化特點,可使學生得到有效評價,并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提供保障。
三、基于研學旅行課程實施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學的意義
研學旅行課程實施模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學給予了學生自由,使其結合所學知識對自然現象進行深入探究。由于這樣的教學活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學生會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可形成一定學習能力。比如,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會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情景創設,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在觀察體會各種環境現象的過程中,學生會發現地理學習的魅力,從而對其產生較大興趣,愿意主動積極地進行探究。通過探究,最終不僅可以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掌握,還可形成一定學習能力。
四、基于研學旅行課程實施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學問題
1.課程資源開發不合理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有不同的學習需求,所以需要教師做到因材施教。而且就目前情況而言,多數教師對本地課程資源的挖掘掌握不到位,具體表現為,挖掘深度掌握不到位、開發難易成都掌握不到位。即:在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時,會將名氣大、距離遠的研學基地當做首選,忽視了其與本地經濟文化的銜接,導致課程開發難易程度無法有效管控,無法做到因材施教。
2.組織形式不規范
組織形式不規范也是當前的問題之一。因為組織形式是否規范,可對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產生影響,雖然基于研學旅行活動的課程實施模式較為特殊,但也需要組織形式的支持。而且從目前情況而言,多數學校在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時,未將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在內,導致游大于學的現象發生。
3.師資力量不足
研學旅行課程實施模式需依托于豐富的師資資源。而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學校的指導教師數量不足,無法滿足其開展需求。所以,在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時,常常會出現導覽員人數較少的問題,無法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幫助。
五、基于研學旅行課程實施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
1.確定地理研學旅行主題
地理研學旅行主題的確定可為相關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可確保學生對相關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并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其中。但是在進行地理研學旅行主題的確定時,教師需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情況,確保地理研學旅行主題的選擇可將其積極性、主動性調動起來,可推動學生的學習與發展。例如在教學“流水地貌”時,教師便可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然后基于教學內容進行地理研學旅行主題的選擇,確保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被激發出來,從而為其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提供保障。就這部分知識而言,教師可結合當地、附近區域的特點進行地理研學旅行主題的設計,在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部分學生參與到主題設置過程中。在進行研學旅行主題的設計時,教師需做到:主題設計鮮明、與學生學習興趣有著密切聯系,從而確保學生看到地理研學旅行主題便可對涉及的知識進行了解,從而為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辨別流水地貌提供保障。由此可見,將地理研學旅行主題確定重視起來,可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被調動起來,可確保學生真正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并做到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2.設計地理研學旅行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置可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可確保教學活動的實效性得以提升。所以,在地理研學旅行教學中,教師需將教學目標的設計重視起來。而在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時,教師需考慮如下內容:結合學生學習情況、分層設定教學目標等。例如在教學“風成地貌”時,教師便可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目標的設計,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首先,教師可將引導作用發揮出來,使學生通過模擬實驗對風力作用在風成地貌形成過程中的主要作用、不同風成地貌的特征進行了解,使學生集中注意力的同時為其明確研學旅行目標提供保障。教師可以設計的教學目標有:①在研學旅行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研學旅行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②在研學旅行過程中對學生的考察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進行培養。考慮到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需求、學習能力存在較大差異,所以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目標設計,比如,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目標:對結果進行清楚闡述,結合所學情況,對底層風貌的形成過程進行分析、推導;針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目標:對觀察結果進行清楚表述。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每個學生都可明確地理研學旅行應該做什么,所以,其不僅可以加深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還可獲得獨特的體驗及感悟。
3.科學設計研學旅行路線
研學旅行路線的設計有利于研學旅行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形成一定學習能力。為確保地理研學旅行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研學旅行路線的科學設計。在進行路線設計時,教師需要考慮到以下兩點:①研學旅行路線的設計,可使學生的各項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即:在進行研學旅行過程中,需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充分利用起來,對看到的內容進行分析、探究、思考、實踐,從而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保障,為學生的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礎。②將地理特色及多元化體現出來。地理分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兩種,但其皆具有其獨特之處,所以,在進行研學旅行線路設計時需要將地理要素特點體現出來,確保其具有多元化特征。
4.設置小組成果展示與評價環節
小組成果展示與評價環節的設置可將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可幫助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所以,教師需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小組成果展示與評價環節的設置,確保學生可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在展示成果與評價的過程中了解自身優勢與不足。例如在教學“交通運輸與區域發展”時,教師便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小組劃分,使其進行地理研學旅行。在完成地理研學旅行后,教師可以抽出一節課的時間,邀請每個小組上講臺對自己小組的成果進行展示,并基于小組的成果進行評價。就這部分知識而言,其成果展示內容可包括如下內容:①研學旅行過程中的具體分工情況。②在對某些地區的交通運輸方式進行考察時,采用了怎樣的方法、獲得了怎樣的結果。③通過轉變運輸方式的結果可以得到哪些區域發展的推論。④交通運輸與區域發展之間的密切聯系。在各組分享完自己的成果后,教師可先引導小組之間進行互相評價,并根據其評價進行適當補充、調整,確保學生可明確自身優勢與不足,從而為其進行接下來的研學旅行活動提供保障。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可獲得獨特的學習體驗,可真正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從而為其成長與發展提供保障。由此可見,將小組成果展示與評價環節的設置重視起來,可使學生將研學旅行教學活動放置于重要位置,可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學生的各項能力、提升高中地理教學的實效性,并推動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人才。綜上所述,研學旅行課程實施模式的有效應用可為高中地理教學帶來新的可能,可確保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升相應能力,從而為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提供保障,為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方面發展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礎。在此方面,教師可以將上述提到的幾種方法利用起來:確定地理研學旅行主題、設計地理研學旅行教學目標、科學設計研學旅行路線、設置小組成果展示與評價環節。同時,在進行研學旅行教學方面我國仍處于探索階段,且各位教師的教學風格不同,面對的學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差異,所以想要確保其效用最大限度發揮出來,教師就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不斷探究、實踐。如此一來,便可提高高中地理教學的實效性,使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繼先.基于地理實踐力的高中地理研學旅行方案設計分析[J].文理導航(上旬),2021(07):70-71.
[2]閆玉玲.高中地理教學研學旅行的設計研究[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06):31-32.
[3]譚玲,余光輝.高中地理研學旅行課程實施模式初探[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0(16):4-7.
[4]孫麗媛.高中地理研學旅行基地開發與利用策略研究[J].高考,2019(19):161-162.
[5]柴家玉.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開展“研學旅行”的思考[J].中學課程資源,2019(10):24-25.
作者:尤芳芳 單位:安徽省宿州市泗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