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審美鑒賞下高中古詩詞教學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實施,審美鑒賞教學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審美鑒賞下的高中古詩詞教學效果并不理想。鑒于此,本文深入探討了審美鑒賞下的高中古詩詞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議,旨在為高中語文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同時促進高中學生更好地學習古詩詞和全面發展核心素養。
【關鍵詞】審美鑒賞;高中;古詩詞
古詩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部分,對于學生知識的積累與能力的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現階段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還存在著包括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氛圍枯燥以及教學方式創新不足等問題,限制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勇于創新,充分利用審美鑒賞教學來打造課堂,從而在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深化學生知識理解的基礎上,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古詩詞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1]。
一、高中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高中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效果普遍不太理想,部分學生只是在字面上理解了所學古詩詞的意思,而沒有真正感受到詩詞的意境,無法將詩詞精華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教學中,教師大多采用“學生自行閱讀古詩詞并掌握大意—向學生介紹古詩詞創作背景和作者資料—幫助學生逐詞逐句理解古詩詞—讓學生通過作業練習鞏固理解”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雖然能夠實現“讓學生記憶古詩詞知識”的教學目標,但沒有給學生提供獨立感受文本之美、體會詩詞意境的機會。這種教學形式,是以教師為主體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灌輸,要求學生記憶古詩詞關鍵素材,但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文化情感的開發。
二、將審美鑒賞融入高中古詩詞教學的作用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2]。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通過審美鑒賞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感悟古詩詞的用詞美、意境美,而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在字、詞釋義的基礎上掌握詩詞大意、解題技巧。教師要帶領學生透過古詩詞中的情、景、人、物,體悟古詩詞的溫度和厚度,感受古詩詞的別樣風景,從而熱愛古詩詞,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較于傳統的字、詞釋義教學,審美鑒賞這一教學形式更加生動、有趣,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在主動的、深入的古詩詞探索中不斷獲取全新的領悟。
三、審美鑒賞下高中古詩詞教學策略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指出,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感知開始的,可以把通過感官獲得的對外部世界的感覺經驗作為教學的基礎。“在可能的范圍內,一切事物都應該盡量地放到感官跟前……假如有一件東西能夠同時在幾個感官上留下印象,它便應當和幾種感官去接觸。”[3]
(一)有效運用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
古詩詞作為我國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文化精粹,具有很深的內涵與意境,如果僅僅是靠口頭闡述的方式去引導學生理解,很難收獲理想的教學效果[4]。因此,審美鑒賞下的高中古詩詞教學不僅需要從學生的聽覺入手引導其理解,還需要從學生的視覺入手引導其感悟。基于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來為學生創設能調動多種感官的學習情境,以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獲得更好的古詩詞學習體驗。以《望海潮?東南形勝》的教學過程為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感受詩詞當中“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等迷人、繁華景象,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計主題為“詩詞里的杭州”的連句活動,即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有關杭州的影像,讓學生跟隨播放內容,說出相關詩句:讓學生在“蘇堤春曉”中感受“畫船人未起,側枕聽鶯啼”(《西湖十詠為李載章題?其一》);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后雨》)的表述中感受西湖之美;在“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感受杭州的處處生機。通過這一教學過程,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和審美情趣都能得到有效激發,不但提升了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效果,還提升了學生的審美素養。
(二)以誦讀感知教學深化學生審美感悟
誦讀是學習古詩詞時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在審美鑒賞下的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誦讀感知,從而在深化學生審美感悟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古詩詞的效果。傳統的古詩詞教學將誦讀與朗讀畫上等號,忽略了情感與人文追求在古詩詞素材中的表達;而審美鑒賞教學用誦讀去表現古詩詞蘊含的情感,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古詩詞的內涵。以《聲聲慢?尋尋覓覓》為例,全詞風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極富藝術感染力[5]。在教學過程中,為使學生能夠體會詞人的愁苦心情,需要教師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誦讀感知,尤其是開端三句的一連串疊字,需要學生反復誦讀、揣摩。
(三)以想象聯想教學引導學生感受詩詞意境
在古詩詞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詩詞的意境與內涵,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和聯想,以此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內涵,感受美。以《登高》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針對前四句描寫的見聞進行想象,針對后四句表達的情感進行聯想。通過對前四句展開想象,學生腦海中出現了三峽兩岸猿猴凄厲號叫、水中沙洲、鳥在急風中盤旋以及秋天落葉紛紛等畫面;在對后四句文意的聯想上,學生可以切身感受詩人“常作客”的風塵仆仆、漂泊異鄉,“獨登臺”的孤獨,以及“艱難”“潦倒”的貧窮困頓、有志難酬……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想象與聯想,不但可以提升古詩詞的學習效果,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四)以小組合作教學強化學生對詩詞的理解
小組合作學習是素質教學中被廣泛應用的一種高效學習方式,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探討來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審美鑒賞下的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組合作來引導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發散思維,從而顯著提升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審美鑒賞能力。小組合作開展審美鑒賞,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性格特點將其分為3~5人一組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圍繞詩詞中的景物、表達的情感以及各類意境進行討論,并要求將討論結果進行總結陳述。學生講完之后,教師再加以點評。在小組合作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古詩詞素材發起教學指導工作。以《歸園田居(其一)》為例。一方面,教師要保障每個學生都開口表達,圍繞魏晉文人的避世思想、陶淵明的高潔品質等話題展開討論,確定審美鑒賞的主方向;當學生的知識積累達到互動的基本要求時,再要求學生將更為豐富的語文作品帶入課堂,對比相同作者的不同作品、不同作者的相似作品,在情感上體驗作者的風骨。另一方面,在討論活動結束之后,教師要積極與學生進行互動,要求學生總結學習相關古詩詞之后的感想,并將自己的鑒賞思路、鑒賞經驗在教學活動中分享出來,以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
(五)以文化背景引導學生感悟人文情感
在古詩詞中,作者依靠自身的人文思想與文化情感構建了一個世界,將花鳥、山水、民生等話題融入其中,營造出多姿多彩的意境。在針對古詩詞展開鑒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關注人文情感的獨特表達,基于核心素養視角開展教學活動。對學生來說,可以嘗試從全新的視角理解并認知古詩詞作品,并逐步將文化鑒賞活動演化為自身的內在審美經驗。以《將進酒》的教學為例。李白的作品一直以浪漫絢麗為特點,這篇《將進酒》將華麗的文字與自己浪漫、不羈的精神結合起來,在詩詞之中展現自己的萬丈豪情。對此,教師要結合作品的文化背景引導學生展開學習,感悟其中的人文精神。“李白斗酒詩百篇”是詩圣杜甫對李白的贊譽,而《將進酒》的開頭也表現了作者的這一創作特征,從“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感慨,到“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表達,情感轉折強烈卻并不突兀。我們似乎看見了李白站在讀者面前—人生苦短,莫負佳釀,且飲一杯。結尾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更是展現了作者灑脫、豪放的氣質。鑒賞《將進酒》,必須把作品與作者的生平聯系起來:游歷山水,才華橫溢,仗劍天下。李白是豪放的詩人,也是浪漫的俠客,這種豪放與浪漫在其作品中展露無余。對于古詩詞的鑒賞,不能停留于文字層次,而是要強調學生與古詩詞作品之間的情感互動:在點評作者的同時感悟古詩詞中的浪漫情感,感受語句中作者表達出的情感變化。
四、結語
基于審美鑒賞的高中古詩詞教學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而且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能力。教師應挖掘古詩詞作品的人文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表達美,讓學生充分感悟美的真諦;積極采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誦讀感知教學、想象聯想教學以及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感悟和感知,以此全面促進古詩詞教學發展與質量提升。
作者:毛萍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哈達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