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資源建設的網絡混合教學改革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針對課程平臺數字化資源建設的問題,討論了網絡混合教學改革課程的建設方案,闡述網絡混合改革課程的實施步驟;同時討論了網絡混合改革課程的考核方式,提出了以過程考核為主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側重對學生的實操技能考核。另外,在學生對課程評價的維度、依據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了針對高職院校課程較為科學合理評教指標,最后闡述了網絡混合教學改革對現代教育課堂構建的重要意義及注意事項。
關鍵詞:數字化資源建設;混合教學改革;線上線下相融合
現代教育技術多元化教學手段教育資源數字化、信息化是當今互聯網時代的一個重要主題,云服務、大數據、海量存儲、遠程通信等技術的完善與發展為數字資源提供了賴以存在的環境與空間。同時數字資源的蓬勃發展,極大地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提升各方面的辦事效率,在高等教育領域,數字化資源應用尤為廣泛,在校園生活上各類信息平臺進行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在學習上各種類別的線上課程、線上測驗、線上仿真平臺數量繁多,數字資源助力高校的校園建設,在極大程度上促進了高等教育的發展。
1數字資源種類
數字資源是一種可以通過計算機多媒體設備運行、播放的信息材料,根據其形式可分為幻燈片、音頻、視頻、文檔、網絡素材等形式。通過數字資源能夠增強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生動性,能夠為學生提供靈活、方便的學習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1]。在專業建設中,利用數字資源為課程服務的常見形式有,建設精品在線課程、建設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網絡混合改革課程,建設網絡在線題測試題庫,建設在線專業資源倉庫以及建設各種類的課程交流論壇,具體如圖1所示。
2網絡混合改革課程
網絡混合改革課程是近年來各高校大力推舉的一種數字化資源建設方式,采用線上課堂與線下傳統課堂相結合的方式,線上課堂以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線下課堂以授課教師指導、答疑的方式開展,線上與線下的課程學時大體為各50%,具體可根據課程實際作必要的調整[2]。網絡混改課程通過信息化環境,學生可以使用信息化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個人電腦等,隨時隨地對課程進行學習,有利于充分利用零散的時間,同時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在課程平臺上實時展示自己的學習進度與學習成果也能夠驅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通過線上學習的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科學的能力與精神[3]。
2.1網絡混合改革課程實施
網絡混合改革課程的實施與建設需要課程負責教師犧牲比較多的個人時間,專注于課程平臺上的資源建設。在課程正式實施前需要拍攝好各單元的理論講解視頻,設計好相關的應用案例,準備好本單元的線上測試題目。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注重學生反饋,能積極發現、解答學生的問題,如通過線上測驗了解學生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線上的交流討論動態了解學生線上學習過程中的困難與問題所在[4]。一般來說,線上課堂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其學習資源及學習形式包括有線上教學視頻、課程單元指導文檔、線上互動討論、電子課件資源、線上測試題庫、在線簽到考勤、線上其他學習任務[5]。線下課堂則針對學生在線上自主學習過程中所遇到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一般以實操為主,主要包括實操演示,分組實施,小組討論、實時提問、實操指導、現場答疑、課堂考勤等環節,具體見圖2。
2.2網絡混合改革課程考核
網絡混合課程改革的核心導向是以傳統課堂向線上課堂轉變,以教師課堂講授向學生自主學習轉變,以教師主導向學生主導轉變,因而網絡混合教學課程特別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特別注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注重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參與程度,因而課程考核應該是過程考核為主,有別于傳統課程中的終結性考核[6]。一般來說網絡混合課程的過程考核主要包括,課程平臺上學習的參與度、線上互動交流參與度、線上任務完成情況、線上資源的學習情況、課堂考勤、課程作業、課堂回答問題積極性等方面。網絡混合課程考核以過程考核為主,但并意味著課程考核中只有過程考核,一般過程考核占到總體考核比重的60%以上,除此之外還包括其他非過程性的課程考核部分,理論考核與實務考核。理論考核跟傳統課程中的終結性考核相同,主要以筆試或網絡考試的形式,檢查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一般此部分可占整體考核比重的25%左右。實務考核主要是實操性的考核,檢查學生對課程相關技能的應用能力,也是檢查課程能力目標是否達標的一個重要指標,一般來說此部分可占整體考核比重的15%左右。由過程考核、理論考核、實務考核共同組成網絡混合課程的完整考核體系,相關考核標準如表1所示。
2.3網絡混合改革課程學生評價
學生評價是檢驗一門課程教學與實施過程成功與失敗的重要手段與標準,學生作為受教育者直接參與課程的教學活動,其能深刻地感受到該門課程所教授給自己的實質性內容與技能,因而其評價是最客觀與真實的,是一種最直接的教學反饋過程[7]。一般來說網絡混合改革課程的學生評價主要從以下4個維度來體現。(1)知識性:課程內容是否全面系統,是否緊扣最新領域技術,是否體現了職教領域的實踐性與應用性。(2)趣味性:課程開展方式是否融合新媒體技術,是否能讓受教育者能更加靈活方便地參與課程學習,對學生是否有足夠的吸引力。(3)教師引導:課程在實施開展過程中是否參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是否給學生足夠課程學習指導,是否定期維護線上資源與相關課程活動。(4)課程思路:課程內容與形式是否豐富,實施過程是否合理,課程的難易程度及梯度關系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3結語
網絡混合教學改革,是高教領域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目前眾多的高校都致力于混合課程的建設,力求以此為突破點,實現教學模式上的多樣性、靈活性。網絡混合教學改革從課程的設計理念到課程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都體現出現代教育的特征與前沿性,其網絡虛擬性為課程教學提供了多元的教學實施環境。同時建設網絡混合改革課程也對課程負責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具備一定的信息化建設能力,開發出足夠的課程數字化信息資源,要足夠的耐心為學生答疑解惑,需要犧牲課程教師很多的個人時間,需要學校在政策及制度上的足夠支持。無論如何網絡混合教學改革都是一種值得嘗試的教學改革方式,一種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教學方式,符合素質教育的能力與目標。
作者:溫立輝 單位:河源職業技術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