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化工園區封閉化管理應用實踐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介紹了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實施封閉化管理以來的實踐經驗與成效。科技園提出的化工園區封閉化管理方案將基礎設施建設與信息化建設相結合,輔以應急管控,實現人、車、貨全方位封閉和深層次分離管控,提升了本質安全水平,促進了園區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化工園區;封閉化管理;管理建設
近幾年化工行業重特大事故時有發生,造成極大經濟損失和不良社會影響。為提高生產安全性、促進產業綠色發展,各大化工園區紛紛響應政策開展封閉化管理建設。作為全國前三、江蘇第一的化工園區,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簡稱“科技園”)是南京地區唯一以發展現代化工為主的專業園區,總規劃面積37.1km2。科技園現有規上工業企業103家,世界500強和化工50強企業約占全部產業區企業總數的25%。本文以該科技園為例,詳細介紹了封閉化管理的應用實踐與建設成效,以期為其他園區提供借鑒。
1國內外現狀
國外的工業園區發展歷史較長,如新加坡裕廊園區采取嚴格的物理封閉管理,不管是工作人員、商務人士還是參觀者,都需要在網上申請通行證才能獲準進入園區;中東的沙特朱拜勒園區建立了完善的預警系統,視頻監控覆蓋全園區;德國的路德維希港對園區所有危化品車輛進行全程定位監控。為保障安全,我國部分化工園區已開展封閉化管理建設,如上海化工園區除對園區人防、技防、監控、人員培訓等均嚴格要求外,還建立了園區內防恐、消防、醫療等應急聯動響應;惠州大亞灣石化區建設了公共管廊安全防撞欄,搭建了園區智慧管理平臺,建設了視頻監控及危化品數據庫;揚州工業園區設立了集中封閉卡口與應急卡口,對危化品運輸車輛的裝卸時間、停放位置作出明確規定;淄博齊魯化工區嚴禁非園區企業車輛、人員進入,設置危化品專用車道,重新組織交通方案,提高園區安全性。
2科技園封閉化管理建設方案
科技園的封閉化管理方案以基礎設施建設與信息化建設為主,并輔以應急管控措施,將園區的人、車和貨封閉并分離管控,保障生產生活安全。
2.1基礎設施建設
(1)修建外環路。投資24.3億元,按“遠近期結合”的思路建設園區的外環路,從S356封閉段的兩端外圍提前誘導車輛從外環路繞行。外環路作為輔助繞行線路以及居民出行的主要道路,有效轉移通過園區內部的車輛,建成后與已有公路網共同構筑江北新區的交通骨架,適應和配合沿江開發需求,充分發揮基礎設施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和帶動作用。(2)設置物理圍欄。新材料科技園總面積37.1km2,分東西兩個片區,分別為長蘆片區規劃面積32.6km2,玉帶片區4.5km2。考慮到區域整體管控的現實意義、卡口設置的便利性以及對于道路通行的影響,對園區的兩個片區分別進行封閉管理。在封閉園區周邊做好內外銜接工作,在長蘆和玉帶片區各卡口處建設園區封閉標志建筑,配套發布園區封閉等相關信息。合理設置卡口處各車道位置,并配以分流標線、減速標線、警告標志、公告牌等設施,合理引導交通流。保留主要道路通行,封閉次要或流量較小路段,保障通行能力。(3)建設方水路地下通道。目前方水路(江北大道-天圣路路段)3個交叉口相互之間距離不足140m,信號燈周期均為120s。該處路段通行能力已接近飽和,高峰時段斷面交通量可達279輛/h,擁堵嚴重,排隊車輛較長。而方水路兩側的行人包含早晚高峰時段過街需求較為穩定,約為286人/h,非機動車早晚高峰時段過街交通量約379輛/h。為改善該路段交通狀況,設置行人及非機動車地下過街通道下穿方水路,可有效分離機動車與慢行交通,提升主干道通行效率,減少交通流側向干擾,同時通過適當降低南北向綠燈時間,大幅度減少該交叉口延誤,明顯提升路段通行能力,改善道路交通擁擠及混亂狀況。
2.2信息化建設
在數據時代背景下,充分利用物聯網、大數據、3S、三維仿真等技術,推動現代化工園區“封閉化”與“智慧化”兩化融合,打造感知化、互聯化、實時性平臺,對園區實行全方位、深層次封閉管理。(1)車聯網系統。進入園區車輛除通過高德、百度等軟件進行路線規劃外,也需要內部道路的引導。園區建立了車聯網系統,基于高精度數字化路網,構建附屬于路側的交通信號、示警、防護、減速、誘導、照明等管控設施的數字化身份信息,通過互聯網實現與人、與車的主動同步交互、感知,服務于出行。(2)卡口管理系統。此次封閉化管理建設一期工程將對現有5個卡口進行改造升級,并新建5個卡口,分別為趙橋河路東卡口以及玉帶片區的4個卡口(玉化卡口、玉帶路卡口、玉成路東卡口、玉成路西卡口)。人員管理的核心在于卡口智能管理系統,利用大數據、人臉識別、人工智能等技術實時分析所采集的數據,實現對園區例行通勤人員和臨時訪客的人員分類、客流情況、人員分布等數據實時管控。(3)危化品道路運輸管控一體化系統。根據園區的特點和業務需求,在傳統車輛管理的經驗基礎上,利用電子通行證、智能門閘、視頻監控等采集匯聚數據實時分析,并結合GIS系統,實現對長期入園及特殊車輛和臨時車輛的分級分類、全程管控,完善交通網絡,規范車輛通行。建設統一的監控平臺,對出入園區車輛與貨物進行全過程管控;管理統一化,增加管控方面的統一信息維護入口,方便物流企業直觀便捷地了解與查詢;建立預案機制,提前進行園區路徑規劃、貨物處理手冊等信息的維護,為運輸提供直接的管理約束,并且提供應急解決方案;搭建服務平臺,實現與物流運輸相關的便捷式交易。
2.3應急管理措施
在通過基礎設施建設與信息化建設提升科技園本質安全水平的同時,也需要強化對園區環境、人員的管理,做好應急預案,提升應急管理能力。(1)智慧物業管理。園區政府和企業的職工通過封閉管理后臺采集人臉及身份信息,通過卡口人臉識別進出園區;園區住戶登記身份信息后,日常通過新組織的交通繞行路線進出園區;訪客通過封閉管理App填寫入園申請,提交人臉及身份信息、拜訪信息后,經園區審批獲得臨時權限,方可通過普通卡口人臉識別進出園區,確保進出園區的人員可控,嚴禁閑散人員進入園區。(2)周界防入侵系統。周界防入侵系統采用全新的探測方式和特殊的信號處理方法,在園區周界區域形成一道電子圍欄進行防范和管理,是園區的第一道防線,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線,擔負著園區的安全與保衛工作。系統建設使周界圍欄形成一條警戒防線,防止外人非法入侵的事件發生,為安保人員提供早期報警,以便用最短時間作出最快響應。入侵地點的位置信息通過網絡實時回傳后臺,可在GIS地圖上定位入侵位置,也可直接發送到應急管理系統,應急指揮中心根據實際情況可安排相關部門快速介入處置。(3)無人機防御系統。近年發生多起民用無人機的非法飛行、拍照、投送違規物品等事件,園區低空安全遭受嚴重威脅。因此,需要一套全方位全天候立體化的主動低空防御系統,為應對低空安全事件提供有力保障。園區采用誘騙干擾管控技術,以AR全景系統以及誘騙式主動防御系統組成反無人機系統,24h不間斷偵測,發現無人機后,通過多點部署反制設備組網到統一指揮平臺顯示,對整個園區實施全方位聯動誘騙信號管控,建立安全有效的低空防護體系。(4)應急管理中心。以信息化監控平臺為技術依托,以安全應急一體化管理要求為目標,建立應急管理指揮中心。結合區內各企業制定的應急預案,實現園區總體預案、上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預案與園區企業應急預案的互聯互通。突發事件發生后,可快速實現園區應急救援整體聯動,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影響。
3經驗與展望
科技園積極響應國家及地方政府封閉化管理的要求,以生態優先、安全第一、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從物理封閉、軟件引導和管理措施等方面開展封閉化管理建設,取得了一些成效。具體的經驗做法如下:(1)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將封閉化建設全過程劃分為規劃、設計、建設、運維4個階段,構建一套完整高效的綜合管理體系。從封閉化管理的頂層設計開始,高起點規劃,構筑封閉化管理的頂層方案;精細化設計,打造動靜態交通高質量管理方案;高水平建設,標本兼治謀安全發展;智能化運維,助力園區高效能管理規劃。(2)推動現代化工園區“封閉化”與“智慧化”兩化融合,應用新技術加快化工園區封閉建設。以大數據平臺為基礎,有機融合物聯網、GIS地理信息、圖像識別等新的信息技術,用三維遙感、綜合實時監測、數據智能分析和預警控制等多種技術為封閉管理提供創新思路和技術支撐,打造車聯網系統、卡口管理系統、危化品道路運輸管控一體化系統等,構建起集監測、監控、分析、整合、響應等功能于一體的系統化管理體系[1]。(3)強化園區內部本質安全與應急管理的結合,提升園區封閉化工作的安全水準。改進監測手段,實現園區作業全流程全過程的實時動態監控,提升園區安全環保設施以及風險防控水平,強化園區安全管理與應急處置能力,降低事故風險與危害,推動建成基礎設施高端、管理服務高效、創新環境高質、可持續發展的化工園區[2]。未來科技園將進一步促進封閉化和智慧化的“兩化融合”,以期在以下方面取得突破:(1)以“互聯網+園區管理”為理念,結合“云、智、大、物、移”5項新技術,基于統一平臺,將園區從辦公協作到招商引資、工程項目、物業管理、產業分析、項目孵化等業務實現信息化、一體化管理。以基于云計算的公共服務平臺為載體,整合園區內外資源,為園企提供豐富、便捷的服務,協助企業之間實現資源共享,充分體現產業鏈的拉動力,使園區的發展動力更充沛[3]。(2)以公共服務平臺為基礎,整合園區內外資源,將園區信息化服務范圍延伸至移動端,幫助園區打造工作、生活生態圈,為園區公眾提供便利的信息化服務,營造舒適的工作環境。(3)一方面,未來園區建設將會更加注重高新技術、生態環保型等產業的發展,融入低碳管理理念,將新的技術、管理手段、管理平臺與園區的創新結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將智慧園區建設與園區產業發展相結合,引入一批發展潛力大、市場前景好的智慧產業,逐步形成“智慧制造”到“智慧服務”一條龍園區產業格局。(4)產業園區通過核心和關聯產業的聚集,達到產業規模效應,聚集人才和知識,提升生產力和供應鏈效率。未來城市發展與管理可以以智慧園區建設為牽引,拉動智慧城市建設,并將智慧園區的管理職能融入到智慧城市的管理體系建設中,實現智慧園區管理與城市化管理的高度融合,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智慧化”城市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余紅民.三維可視化綜合運維管理系統在化工園區管理中的應用[J].化工管理,2019,(34):10-11.
[2]史勝春.安全智慧化工園區管理平臺的設計與應用[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19,16(5):91-99.
[3]顧廣安.基于物聯網的化工園區封閉化智慧管理平臺研究[J].信息通信技術,2019,13(5):52-57.
作者:陳建寧 康政虹 王強 張建軍 *單位: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園管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