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護士規范化培訓需求調查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調查某三級綜合醫院新畢業護士的培訓需求,為制定培訓方案提供依據。調查顯示,新畢業護士培訓應以學員需求為導向,采用多途徑、多元化方式進行進階化、階梯式的培訓,以建立適宜本地的、可有效推廣的培訓模式和體系。
護士規范化培訓作為公認的護理畢業后教育階段,是銜接院校基礎教育和醫院繼續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新入職護士進入臨床獨立工作的過渡階段,是讓其迅速適應臨床環境、快速掌握臨床技能、促進護士職業成長的重要途徑[1-2]。在政策導向和各地實踐推動下,護士規范化培訓規模不斷擴大,培訓力度不斷加大,但仍存在培訓形式化、內容缺乏針對性、重點不突出、知識滯后等問題,影響培訓質量和效率[3]。2006年,我院率先在國內啟動護士規范化培訓工作,經過多年實踐,形成“護理部—大科—病區”三級縱深式培訓體系并取得一定成績,本研究以我院學員培訓需求調查為導向,對培訓內容、培訓方法進行探索,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以某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新入職護士為調查對象,所有學員入訓時均為院校應屆畢業生,以護士規范化培訓學員的身份參加為期2年的培訓。
1.2調查工具
自制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一般資料和培訓需求問卷:(1)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培訓年級、培訓身份、學歷。(2)培訓需求。包括培訓內容、培訓方法、培訓頻次、培訓時長。在培訓內容上,以新護士核心能力為依據[4-5],查閱相關文獻,咨詢專家制定,聚焦護理科研、護理人文、教育咨詢、感染防控、專科知識、職業成長6個模塊,每個模塊下設具體培訓內容。培訓方法的選擇包括集體講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在線培訓等。培訓頻次從最短2次/月到最長1次/季度,培訓時長從1學時/次到4學時/次。其中,培訓模塊、具體培訓內容、培訓方法為多選,培訓頻次和培訓時長為單選。
1.3調查方法
將調查問卷導入問卷星企業版,取得醫院護理管理部門同意后,由護理部通過微信(企業版)點對點向全體學員推送問卷進行調查,學員通過手機完成問卷。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不同年級、不同學歷學員對培訓需求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共發放問卷770份,有效回收問卷633份,有效回收率82.2%。有效問卷中,一年級297份,二年級336份。一年級學員中,男性55人,占18.5%,本科168人,占56.6%;二年級學員中,男性55人,占16.4%,本科147人,占43.8%。學員對培訓模塊、培訓方法、培訓頻次、培訓時長的總體需求,對具體培訓內容的需求以及不同年級、不同學歷的需求差異分別見表1~2。
3討論
3.1護士規范化培訓應內容豐富,重點突出
3.1.1前移科研培訓,形成進階課程。科研能力是醫學生就業、晉升和職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是新護士臨床核心能力之一[5]。本研究中,學員最希望的培訓內容為護理科研,可能與當前院校教育中,特別是本科教育中增加科研課程,但方法學課程相對較少,且理論性較強,科研實踐少[6],學員迫切希望掌握更多的科研技能有關。此外本研究發現,本科學員護理科研培訓需求更高(P<0.001),更希望學習相對高級課程(如統計分析,P<0.001),可能與他們科研經歷更多、科研基礎更好有關,與國內研究類似[7]。一年級學員護理科研需求更強烈(P<0.05),對入門課程(如科研選題)興趣相對更高(P<0.05),可能與他們剛剛脫離院校教育,對科研實踐于臨床的迫切性、新鮮感更高有關。隨著規范化培訓護士的學歷起點越來越高,建議將護理科研培訓前移,充分評估學員科研基礎、學習能力,安排進階課程,幫助學員早期接受系統規范的護理科研訓練,奠定實踐基礎。3.1.2關注職業成長培訓,打好職業發展基礎本研究中職業成長是學員比較希望培訓的內容,排在需求的第2位,與其他研究類似[8]。規培學員正處于職業發展的探索階段,可塑性強,是進行職業生涯規范指導的關鍵時期[9],但不斷變化的環境與科室,容易造成學員職業歸屬感不強、目標不明確。有研究報道,護士參加規范化培訓最主要動機是工作需要和就業需求,對規范化培訓在今后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認識不充分[10]。理想的護士規范化培訓體系要與護士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相結合,將規培護士個人發展納入醫院護理發展軌道,幫助學員了解職業動態,避免護士資源的流失。3.1.3重視專業知識培訓,提升崗位勝任力。成人學習具有很強的目的性,對于與現實密切相關的知識培訓更能引起其注意[11]。護理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專業知識與技能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有研究顯示,僅有65.7%的規范化培訓護士認為自己基本上能夠應對工作[3]。本研究中學員對專科知識的培訓需求較高,與國內相關文獻報道一致[8,12-13]。臨床工作具有復雜性、突發性,規培學員處于從新手到熟練的成長階段,這個階段除了學習輪轉科室提供的專科知識,還需要學習適用于通科的知識,以深化臨床實踐內涵,有效應對各級各類考核,提升學員為患者提供綜合醫療、護理的能力,為臨床工作奠定基礎。3.1.4整合培訓資源,強化學員教育咨詢能力。教育咨詢是新護士的核心能力之一[5],我院要求每個輪轉科室對每個學員完成至少1次健康教育指導考核和評價。本研究中超過50%的學員希望培訓患者教育咨詢方面的內容,其中需求較大的是健康教育技巧,學歷較低的學員更希望學習如何制定教育計劃(P<0.05)。教育咨詢是一項內涵較豐富的工作,個體差異較大,重在實踐與運用,學員日常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指導,但對相關方法和技巧掌握不多,多為觀摩帶教教師結合自己的體驗進行教學,護理部可整合更高層次的培訓資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開展系統培訓。3.1.5個性化人文培訓,提倡體驗式教學。醫學人文教育的弱化與當前醫患關系緊張、醫療糾紛頻發有密切聯系[14]。本研究中,43.6%的學員希望接受護理人文方面的培訓,其中,需求稍微靠前的是情緒管理、溝通技巧。二年級學員對護理人文培訓的需求略高(P<0.05),而不同學歷學員對護理人文培訓模塊的總體需求和具體培訓內容上均存在明顯差異(P<0.05或P<0.001),其中大專及以下學歷學員的需求明顯更高,可能是學員在院校教育階段特別是專科教育中,人文教育偏弱或多在基礎理論階段,與臨床實際脫節,而隨著學員年級的升高需要承擔更多具有復雜性、挑戰性的工作,壓力增加,急需相關培訓。有意義的護理人文培訓應綜合考慮學員的年級、學歷,基于學員在不同場景的心理感受進行針對性指導,從單獨的理論性教學向實踐性教學轉移[15],以避免人文培訓的“空虛”和形式化。3.1.6常態化感染防控培訓,形成階梯式課程。醫院感染的發生與護理人員的感染防控能力密切相關,不斷強化培訓與學習是必要手段[16]。本研究中,感染防控在學員需求中排名最后,大專及以下學歷學員更希望培訓清潔消毒、手衛生等基礎技術(P<0.05),可能與學員在校學習和實習期間較少系統學習護理安全管理和醫院感染防控方面的知識,護理風險防范意識不強,而且感染防控知識多為條框式內容,涉及部分專業性、學術性語言,學員不容易聽懂有關。鑒于感染防控的重要性,仍應將感染防控作為常態化培訓,可考慮聯合院感部、技能中心等,開設不同年級感染防控知識進階課程,理論聯系實踐,幫助學員從意識上重視、行為上依從。
3.2護士規范化培訓應形式多樣,注重實效
本研究中學員最希望的培訓方法為案例分析、集體講授和情景教學,這與其他文獻報道的結果相似[3,8]。一方面集體講授仍是學員希望的培訓方式,規培學員生源層次、基礎能力不一,臨床輪轉造成學員分布廣,集體授課能夠將學員快速集中,提供均質化、標準化的培訓。另一方面,護理工作實踐性強,結合臨床案例和模擬情景,設計合理的培訓課程和培訓方式,可以以最直接的方式使學員獲取知識,學員更容易接受。雖然工作坊、小組討論、在線培訓等在美國、中國香港等地新護士培訓中已有應用[17-18],且具有其優勢,但在本研究中受歡迎程度不高,可能與學員對新事物的學習基礎、理解能力不足有關。本研究還發現,二年級學員對情景教學的接受度高于一年級(P<0.05),可能是隨著年級的升高和工作經驗的增加,學員更追求教學的參與性。此外,培訓頻次和培訓時長是影響培訓參與度、培訓滿意度、培訓效果的重要基礎因素。本研究發現,學員最希望每月培訓1次,最希望每次培訓2學時,與其他研究結果一致[7]。學員特別不喜歡培訓時間的延長,調查發現,每次培訓超過3學時或4學時,其在學員中的接受度均低于5%。因此,無論何種培訓內容,培訓時長都不宜過長,以免因為培訓時間的冗長造成學員注意力分散及培訓人力和資源的浪費。護士規范化培訓是一項具有系統性、復雜性的工程,隨著學員教育層次提高,各培訓基地不能按照培訓內容進行“灌輸式”教學,而應以學員需求為導向,促進學員主動學習,除了專科知識,還應該注重其他核心能力的培訓,促進學員職業認同和成長,同時采用多途徑、多元化培訓方式促進學員積極參與。在以后的研究和實踐中,需要對培訓內容的細化、培訓方法的優化進一步探討并進行實證研究,以建立適宜本地的、可有效推廣的培訓模式和體系。
作者:馮梅 李進 曹曉翼 龔姝 單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癥醫學科 四川大學華西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