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數學優質課堂教學語言特征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我們在進行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要盡可能將學生的被動學習心理轉變為自發學習,這樣做會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習積極性增強。教學語言對于學生接受教學內容的程度起著很大影響,特別是在小學階段的數學科目教學中,由于學習的內容過于程式化,如果教學語言也刻板無趣,將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當前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發展的背景下,教學評價的理念有了全新的改變。小學數學優質課堂教學語言的提出,是當前新課程標準強調的多元化方式的必然選擇,為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了全新的發展路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利用教學語言的藝術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關鍵詞:教學語言;小學數學;學習效率
一、研究數學教學語言的意義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合理的語言激勵,是為了教學過程順利進行,針對學生學習行為、結果以及教師教學效果做出的評價,最終目的不是為了選拔出少數的優秀學生,而是使教師可以發現學生內在的潛力,為教師的教學模式提供反饋的主要依據。因此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教學語言是一種雙向的活動,不單單是對學生的個人行為,還可以促進教師自身專業能力的發展。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其要善于使用隱喻,這種教學語言方式內含啟發性和誘導性,能夠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并且還要注意過渡性質的語言的使用。教師的提問也是一門學問,優秀的提問方式是具有層次性、關聯性,并且對于學生的回應及時給予適當反饋。
二、我國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學語言存在的問題
1.教學語言單一、語法混亂
數學應該是嚴謹的,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在授課中要保證使用語言的準確性。若教學語言混亂,容易誤導學生,導致學生出現邏輯上的問題。比如除法中的“除以”“相除”和“除”,這幾個詞語相近,但使用范圍不同,如果教師在講課時不注意表達,將會對學生產生錯誤引導。另外,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語言過于重復,會顯得講課拖泥帶水,使學生產生聽覺疲勞。
2.教學語言模糊
教學語言模糊會造成學生對知識點的曲解。有的教師為了使學生更直觀地理解知識,將某種概念簡單表述,教師的目的是好的,但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所以教師在講課時,對于概念的講解,應該使用嚴謹的語言,不要將另一種外形相近但實質不同的概念與所講知識替換,結果造成概念錯誤。
3.不注重書本
有些數學知識是很抽象的,部分教師在授課中不注重引導學生閱讀書本上的概念,更傾向用自己的語言傳授知識點,這也容易對學生產生誤導。因為每位教師的語言思維邏輯不同、每位學生的理解關鍵點不同,尤其是在數學這種邏輯嚴謹的學科中,為避免這種不必要的誤會產生,教師應該注意讓學生記憶、背誦書本上的內容。
三、小學數學教學語言的優化措施
1.使用規范的數學教學語言
數學教師要在備課時,提前認真準備好教學內容,推敲組織教學語言,不能有想當然的語言。教師的語言規范、準確,更便于學生準確地把握所學知識,數學科目中的規律、概念、定義都是擁有嚴密的數學邏輯的,教師要避免對于這種知識表達得不準確。雖然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嚴謹對于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數學成績在短期內沒有大的影響,但是從長期看會影響學生建立正確的數學知識體系,如果教師的教學語言非常精確、嚴謹,就不會影響到學生正在構建的知識體系,所以教師不要因為要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不正確手段進行教學工作,其實培養學生嚴謹的邏輯思維也是教師的任務之一。試想一下,如果連教師本人對于數學知識的表述都不嚴謹的話,學生又該怎樣真正準確地理解數學知識呢?由于小學生詞匯量不足,教師還需要注意盡可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數學知識。
2.多用賞識性語言評價
多用賞識性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賞識性評價的目的是為了發掘、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這一過程中,存在不同差異的學生都會在愉快的課堂氣氛中學習。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成長發展需要,并通過語言的鼓勵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但“賞識性評價”并不等同于“正面評價”,這樣的理解是極其片面的,沒有理解到賞識性評價的真正意義。教師應該明白賞識性評價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學生的正面評價,另一個是對于學生的不足之處的正確引導。正面評價的作用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獲得成就感。而對于學生不足之處的引導有利于幫助學生重拾自信心,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改進。通過運用賞識性評價語言,會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另外,在此種方式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要確保評價的目標是明確的,如果沒有明確的評價目標,這種行為將會是無效的,甚至會使學生產生誤解,影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只有教師使用符合學生內心需要的賞識性評價語言,才能起到積極向上的指引作用。
3.注意教學語言的生動性
由于數學這一科目比較抽象,其概念難以理解,學生在學習中會感到無聊、枯燥,加之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強等特點,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在注意自己語言的精準性的同時,也要保證教學語言的生動性。假若教師在進行講課中,使用的教學語言生硬、呆板,會使學生覺得乏味,導致課堂氣氛不活躍,不利于學生理解知識。所以教師在授課中,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在符合學生理解能力的條件下,引入一些生活實例,這樣做更有利于吸引學生參與,在教學過程中適時穿插一些幽默、生動的例子,會使學生的大腦處于活躍狀態,有助于其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要想使教學質量更高,首先要使學生熱愛數學,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這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竅門,讓學生感受到其實數學并不難學。
4.變抽象為具體
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漸過渡為抽象思維的,但是數學知識是屬于抽象的,學習數學通常是需要對問題進行動腦分析,基于以上兩點的差異,小學數學教師應當設計一些將抽象變為具體的教學手段,方便學生掌握知識。要將抽象變為具體,這就需要數學教師掌握能夠從直觀上帶給學生知識的技能,實踐就是化解這一問題的好辦法。教師需要多給學生動手、動腦的親身實踐機會,比如常用的擺小火柴棍、畫線段等,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將學習與游戲結合,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又能夠符合學生的成長特點,促進學生健康發展。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氛圍中學習,將會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件輕松、有趣的事情。
5.注重教學語言的啟發性
數學課堂相較于其他科目更需要教師的提問,因為提問是具有指引作用的。在這種邏輯性強的學科中,一味地灌輸概念、定義,對于學生理解知識的作用有限,需要學生多實踐、多操作。教師在教授數學時,應當通過有效的提問為學生指明思考方向。提問是有技巧的,不合理的提問將會抑制學生的思維發散或者誤導學生思考,從而降低學習效率。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是否有效,取決于提問的內容,也取決于教師提問的語言是否具有啟發性。小學數學的學習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過程,所以教師的提問很重要,教師在今后的工作中應該注意自己提出問題能力的提升。理解性提問是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多是要求學生能運用自己的語言對所學知識點進行闡述;而識記性提問主要起著強化記憶的作用,所以多出現在概念、定義等知識的教學中;應用性提問用于引導學生學會綜合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機械性提問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比如通過用“是不是”、“對不對”等口頭語而將后續內容的教學引出。小學的數學課堂是最需要教師運用好提問性語言來渲染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思考,注重觀察學生所持觀點的,這對于學生學習的啟蒙和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有很大影響。
6.避免大量獨自陳述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避免長篇大論。雖然陳述性的教學語言在概念、定義、原理這類問題的講解和闡述時,會幫助教師更為系統地向學生傳遞數學知識。但是這種方式需要技巧,如果使用不當,將會造成一言堂的局面,會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走神、打瞌睡。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注意自己的語言節奏,注意將多種語言形式綜合使用適時與學生互動,避免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
7.多使用肯定性教學語言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多用肯定性評價語言,能夠達到增強學生自信心的目的。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較差,所以在數學課堂的教學中常常出現老師提出問題之后,部分學生猶豫不決,但其實他們是有得出正確答案的能力,但是他們不敢肯定自己。所以在出現這種情況時,教師應該及時觀察到學生的課堂狀態,對于沒有勇氣表述自己答案的學生,應當給予肯定和鼓勵,幫助其建立自信。當然,在現實授課過程中,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做到認真聽講、積極學習,所以也要求教師要善于利用教學機智,在充分了解每位學生個性特點的基礎上,要注意多肯定學生的優點,并且在這種肯定中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例如有的學生在數學計算中,計算速度很快,但是容易馬虎,同樣的小錯誤反復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本身就會產生一定程度上的挫敗感,這就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首先要對其計算速度快這一點做出肯定,然后再對其答題質量作出進一步要求,指明其出現錯誤的原因,引導他改正。在增強學生對于學習的自信心的同時也能夠照顧到學生自尊心,從而通過肯定性評價幫助學生進步。
8.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
在教學評價中,教師要注重對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彰顯,避免出現教師單方面地進行片面化的評價,從而造成評價結果具有較強主觀性。在評價中教師不僅要對完成作業的情況進行評價,還要將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課堂表現納入評價當中。采取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方式,讓學生能夠對自身的學習情況有更加全面、客觀的了解,明確自身存在的問題,同時,互評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學會傾聽,懂得取長補短,接納和聽取意見,實現自我提升。由于課后作業主要是在家庭中完成,因此,家長的評價也很重要。開展家長評價不僅能夠讓家長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寫作業習慣,還能夠加強家長和學生對于課后作業的重視,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向教師進行反饋,從而發揮形成性評價的真正作用,實現學生的健康發展。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到教學語言使用的科學性,又要兼顧到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教學語言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信息交流的基本載體,是教師教學思想與工作能力的直接體現。因此,對于小學數學課堂中的語言藝術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提高教學語言使用能力,不僅能促進學生提高學習成績,也是提高數學老師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李蘭.讓教學語言在課堂上綻放光彩——小學數學教師課堂語言問題分析[J].新課程,2022(03):208.
[2]嚴歌.美化教學語言優化數學教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語言美化途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1(50):91-92.
[3]黃友初,陳杰芳,尚宇飛.小學數學優質課堂的教學語言特征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21,41(04):105-111.
[4]吳浩.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語言特征[J].小學時代(教師版),2009(03):20.
[5]董娥珍.“生活即教育”——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J].家長,2021(24):26-27.
[6]劉杏梅.美化教學語言優化教學質量——小學數學教學語言的優化策略研究與探索[J].新智慧,2021(23):77-78.
[7]嚴歌.美化教學語言優化數學教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語言美化途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1(50):91-92.
[8]劉主萍.溢滿“語文味”的數學課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語言精彩片段賞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06):160-161.
作者:方清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鎮湖實驗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