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學習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當今時代教育中,教學模式和課程標準經過革新之后發生了新的變化,對教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教學模式都是“填鴨式”地教給學生理論知識,學生本身的動手操作能力與探索能力得不到有效的鍛煉和提升。現在學生對于所獲取的知識的要求是多種多樣的,古板老舊的教學模式,對于教師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極大的挑戰。探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模式,這種模式很好地解決了傳統教學中教師“一言堂”的弊端,目前探究性學習模式仍存在有待解決的問題,本文論述了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將學生實踐活動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部分,分析在采用探究性學習模式進行實際教學活動中會出現的一些問題,并且為解決問題提出合理方案。
關鍵詞: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實踐探究
一、探究性學習的定義和特點
(一)探究性學習的定義
探究性學習就是學生采用并模仿科學家的科研工作方式,在科學探索過程中的實驗步驟和思路,以科學的方法進行自主探討實踐式的學習模式,并且學生在學習到知識的同時,使自己的學習能力、科學發現和研討能力得到提升,并樹立正確的科學研究觀念,發揚科學精神。
(二)探究性學習的特點
1.探究性
探究性是指學習者采取探究的方法來學習新的知識,同時又收獲探究的體驗,培養創新實踐的生物學素養以及學習者的動手操作能力,探究性學習的中心思想就是進行探究,只有通過探究才能夠實現探究性學習的價值追求,因此,探究性是探究性學習的根本屬性。
2.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相結合,進而使每個學生都能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的內涵就是教育者和學習者之間通過互動交流探討達成共識的一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充分參與課堂互動交流,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能提升能力。
3.主體性
教育的出發點就是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都能得到發展,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而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學活動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服務的,作為探究性學習的基礎特點,這就要求教師能針對不同學生提出與之能力相匹配的問題,同時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知識的不完善,一定會有搞不懂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給予耐心解答。
4.開放性
首先,在學生剛入門學習基礎知識的學習初期,教師教授的內容還是以課本為主,隨著學生的知識儲備的增加和探究能力的提高,當學生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并且提出的問題計劃具有一定可行性時,學生身邊的事物以及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可以成為探索的目標;其次,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地點不局限于學校,也可以進入社會體驗實踐、外出研學,通過學生自己實地考察總結歸納,獲得知識;最后,由于教學目標的不同,教學方式的選擇也多樣化,例如設計實驗、社會調查、問題探討等。
二、探究性學習的過程
能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前提是,學生在這之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儲備,如果學生對于將要學習的內容,沒有基礎的理論知識作為鋪墊,那么面對教師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學生也無法給出恰當的回答,這對于接下來要進行的探究性學習會造成一定阻礙,使假設和驗證的步驟陷入困境。
(一)提出問題
問題的提出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之前,圍繞著即將開展的教學活動,以生物學科教學內容為中心指導去提前準備好一些問題。首先,這些問題要具有啟發性,能夠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探索到問題的答案。其次,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多維思考能力,進而能從多方面對問題進行驗證。最后,準備的問題難易要適中,從符合學生學習情況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的角度出發,在恰當的時機拋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積極地多方位地思考,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探究性學習的效果又受教師的教學風格影響,如果教師過于嚴厲,學生唯恐回答錯誤,將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合理把控教學風格,讓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愉悅,學生才能夠大膽猜想并提出新奇的想法,提高對生物學科的學習興趣。
(二)作出假設
學生要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思維進行假設,假想出在探究性學習中預計發生的情況,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假想進行篩選,最后根據實際情況選出幾個可行性高的假設方案,予以采納。
(三)實踐探究
提出問題并做出合理可行的假設之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設置解決問題的探究性實驗方案,由于探究的問題不同,探究實踐的環境情況也不同,驗證方法也不同,被廣泛應用的主要有設計實驗探究驗證和搜集資料驗證。在采用設計實驗探究時,教師要對學生在取材、分組、設計實驗定量和變量等方面進行指導和幫助,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和思考。實驗的難易程度設定,要根據學生現有的基礎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情況而定,給學生留下充分的自行設計和進行探究實驗的發揮空間。教師在各組間巡視,當有同學遇到困難,教師可以適當給出提示激發學生靈感,輔助學生完成實驗并做好相關數據的收集。這一過程是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時機,教師要告訴同學們遵循數據的真實性原則,培養學生認真嚴謹、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歸納總結
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對實驗得出的數據進行整理歸納并且總結出數據特點,分析數據所代表的實驗意義,核對數據是否與最初作出的假設相一致,最后得到實驗結論。除此之外,探究性學習的歸納總結,還包括教師帶領學生對這次學習的收獲和感受進行討論歸納,反思自己在這次實驗中的不足,并吸取經驗加以改正。
(五)評價與反饋
這一過程是由教師對于本次學習中學生取得的成果進行綜合評價,同時對學生的綜合表現作出點評,評價過程中要求教師要給予多元化的評價,從學生學習的能力、態度等方面,多維度、多層次地進行評價。
三、探究性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探究性學習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足
很多教師都認為,探究性學習的模式,開展難度大,課堂上的時間不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大多數教師不愿對探究性學習的模式進行采用。其次,在中國現有的考試升學制度下,學生達到了上級學校的招生成績條件,才能進入上級學校繼續學習,學生家長過于注重成績,因此形成了一種“應試教育”的現象,課堂上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效率,快速地將教學內傳授給學生,一味地采用灌輸式的講授方法。教師“滿堂灌”地講授知識要點,課后又布置大量的試題練習,力求讓學生學會知識。但是在追求學習效率的過程中卻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學生們掌握知識的辦法就是死記硬背,創新思維得不到發展,實踐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學生不能端正學習態度、缺乏興趣
探究性學習雖然能有效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能力的發展,但是也受到“因人而異”的限制,基礎好的學生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比基礎差的學生學習效果好,產生這樣的差異不僅是知識基礎的原因,也和學生的學習態度密切相關。很多教師在開展探究性學習時,提出的問題得不到學生的回應,有的討論內容并不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也認為小組討論的時間就是給他們“自由活動”的時間,最后得不到探究結論又浪費了課堂時間,達不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三)教學環境、設備條件不完善
生物學科是以實驗探究進行科學研究和論證的學科,大部分的生物學現象和結論,都是通過實現數據得出的。因此,對于生物這門課的學習,學生們自己動手實踐,最后自己總結數據得出實驗結果,這比單純聽老師講解知識點,更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但是目前設備器材比較完善的生物實驗室一般只在大學才有。現在很多中學仍然缺少生物學相關的實驗設備,甚至在偏遠地區的農村學校連生物實驗室都不具備,教師充其量也就是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展示一些生物模型,學生們通過觀察進行簡單的了解,學生一直到畢業甚至都沒做過一次實驗,這對探究性學習的開展造成了阻礙。
四、解決策略
(一)進行教師培訓,提高教師對探究性學習的重視程度,提高教師教學能力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能力對實施探究性教學取得的效果有著重大影響,因此,學校可以定期舉辦教師培訓,由資歷深的教師或者名師來傳授課堂教學技能與探究性學習結合的方法。以《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為例。首先,在導入新課的時候,教師在PPT上展示四種光學顯微鏡下的細胞圖片,分別是洋蔥表皮細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細胞、口腔上皮細胞和血細胞,讓同學們觀察這四張圖片,分小組討論這四張圖片上的細胞結構的共同點,它們的區別又有哪些,此時,教師可以在黑板畫出一個簡易的表格,讓同學們討論之后將歸納出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填進表格,學生填寫完畢后,教師帶領同學對表格進行點評和改正,進一步讓學生加深對不同細胞之間的共性和差異性的印象,進而帶領同學們進入本節課要探究的內容——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探究性學習模式對教師教學技能的運用考驗巨大,導入技能的培養更是十分重要,優秀的導入能力和認真備課的態度對于教師順利開展探究性學習有著很大作用。
(二)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
和其他學科的學習內容與形式有所不同,生物是一門學習內容貼近生活、學習形式探索性較強的學科,生物教學內容中有很多探究性實驗,并且與生活緊密聯系,能準確找到課堂與生活的契合點并靈活運用,對于提高探究性學習的效率有很大作用。同時,教師要善于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才能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效果,親自經歷了印象才會深刻。以《制作真核細胞三維模型》為例。教師事先準備橡皮泥作為實踐材料,各小組根據自己的意愿確定要制作植物細胞還是動物細胞,在制作前,教師可以通過復習的形式,帶領學生根據初中的知識基礎總結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有哪些結構和細胞器,并歸納出異同點。總結完畢之后,教師開始分發橡皮泥,不同細胞器和細胞結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用不同顏色的橡皮泥作為區分。例如,葉綠體可以用綠色橡皮泥,這樣可以使各個細胞器的特點更加突出,同學們自己動手捏出高爾基體、線粒體、葉綠體等各種細胞器,然后將各個細胞器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細胞三維結構模型。最后,各個小組派出代表分別展示并講解本組的成果,由老師和學生共同點評,選出最優秀的小組并予以獎勵。
(三)充分開發課程資源,完善實驗設備
學校應該合理分配支出,同時當地教育部門也要對學校給予幫助,幫助學校建立起圖書館和實驗室等,購買實驗設備,并對現有設備定期升級維護,為學生提供探究學習的條件和環境。學校也應購買教學光盤、模型教具、教學圖書等教學資源,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視頻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條件有限的農村學校,教師可以就地取材制作教具或者用掛圖來輔助完成探究性學習。以《傳統發酵技術的應用》為例。在學習果酒的釀造的內容時,先由教師在教室中為學生系統講解釀造果酒的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然后將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帶領同學們去野外采摘葡萄,按照之前學習的理論知識,進行清洗葡萄,榨取葡萄汁,再讓同學們從自己家里找出適合葡萄發酵的容器,裝入處理好的葡萄汁蓋上紗布進行發酵,整個學習過程都由學生從現有的環境條件中自行收集材料,通過教師的講授與活動組織,也能夠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高中教學中,教師合理的運用探究性學習模式,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科學探究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現代化教學中,便利的網絡條件和豐富的教學資源為開展探究性學習打下了基礎,高中教師必須仔細思索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會遇到的阻礙,并及時采取正確的應對措施,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余快.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面臨的困難及對策分析[J].科學中國人,2017(20):490.
[2]林蓉蓉.淺談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課堂的實施策略——基于自制簡易教具的應用[J].考試周刊,2021(57):145-146.
[3]鞏鐵成.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面臨的困難及對策[J].新課程(中學),2017(05):103.
[4]王珊.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面臨的困難及對策探究[J].考試周刊,2021(62):118-120.
[5]白燕.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課堂實施策略[J].中國教師,2020(S2):142.
[6]孟顯華.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探究性學習課堂的實施策略[J].考試周刊,2018(07):166.
[7]李玲俠.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面臨的困難及對策[J].高考,2020(28):64-65.
作者:孟宇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