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初中物理教學中合作探究教學法應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合作探究的理念是根據21世紀人才需要具有終身學習能力提出的教育觀念,它要求學生具有合作意識及對知識的探索思考能力,并需要學生能夠在交流溝通中,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度認知,以此突破自我,提升物理素養。本文結合初中物理教學中合作學習策略的實施,分析合作探究教學法的操作要素,以此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能力。
關鍵詞:探究;合作;物理;初中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嚴謹的自主思維能力,教師應通過合作的學習策略,引導學生自主交流和探究,進而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和思維意識,并對學生進行分組,幫助學生營造合作化物理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在小組學習中,表達自身物理觀點,傾聽他人的見解和思考過程,進而促進思想的融合,滿足循序漸進的學習需求,通過共享學習實現思維火花的碰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物理學習的有效性。
一、課前導入,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開展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通過有效的導入手段和策略,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使學生具備對于物理知識學習的濃厚興趣,調動學生自身的能動性和主體意識,讓學生能夠持續地觀察和思考,進而在教師的指引下自發學習物理知識。初中階段的學生的求知欲較強,也喜歡將自身掌握的知識與他人共享,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一發展特點,幫助學生建立共享學習模式,讓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并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度探究。由于物理理論知識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復雜性,而單純的理論知識講解,會阻礙學生理解物理內涵,所以,教師可以在對學生進行分組后,在課前導入環節融入一些生動、形象的物理實驗內容,以此降低理論知識的枯燥性和學習難度,激發學生對于物理知識和生活現象的探究興趣,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地融入學習情境。教師可以在導課環節,將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內容進行提煉,并將這部分內容以實驗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呈現,鼓勵學生分析思考實驗過程、結果、現象,以此提高學生對實驗過程的理論認知水平。還應讓學生在小組內對實驗現象開展討論,探究實驗的過程及內涵,并對實驗過程進行演繹,這會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同時在豐富的情境中具備物理實踐能力。良好的課前導入,不僅利于激發學生對本次課堂學習內容的探究興趣,使其更專注于課堂學習重點,更向學生指明了學習合作方向,利于學生在合作性學習時,更深層、更廣泛地進行探究,逐步增強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形成物理思維,構建物理知識體系,沉浸在物理學科魅力中,最終培養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二、分組教學,合作探究
初中階段的學生思考力和探究欲較強,在不斷學習中逐步具備良好的自主思維意識,但是教師也要關注學生能力的差異化,尊重學生在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方面的差距。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情分析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開展因材施教的分層教學,結合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開展分組教學,有助于教師能夠制定統一性和針對性均較強的教學方案,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進行有效提升。同時,學習能力相似的學生,也具有一定的共同語言,很容易在開展討論的過程中產生認知共鳴,避免能力不同學生學習效果的差異化,進而通過合作學習和互幫互助,系統地開展物理學習進程,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效果。教師可以對不同組別的學生設置差異化的物理問題,符合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能力,進而做到因材施教,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和水平。教師可以對學優生逐步提出發展性較強的物理問題,并引導學生在組內開展探究,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的觀察和學習感受,從自身的觀點和角度分析物理現象,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綜合素養。在分層學習模式下,學優生將充分利用在校時間與其他同樣優秀的學生進行物理思維碰撞,進而在現有物理知識基礎上,逐步鍛煉物理思維,使其獲得學習成就感。對于中等生,教師可以對其提出一些基礎性較強的物理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對物理理論知識,以及與之匹配的物理實驗開展實踐和探究,以此提高學生的操作和總結提煉能力。在與自己水平能力相當的學生一起學習討論時,中等生的物理思維將得到充分的發展與活躍,進而理解并掌握平時容易忽略的物理知識,最終更全面、更深入地探究物理知識,提升物理思維能力。而對于學困生組別,這部分學生大都缺乏良好的學習方法,也缺乏對物理知識的重視,因此,教師可以以物理學家的故事,以及一些生活中與物理相關的現象作為討論主題,讓學生探究學習物理知識的益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會運用到哪些物理知識,以此結合生活元素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物理知識的情境中去總結和學習,具備較好的實踐效果。分層教學對學困生而言重在激發其對物理學科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在興趣的驅動下,逐步使其進入物理學科大門,逐步理解并掌握物理的理論知識。
三、構建機制,吸引關注
物理作為初中階段的基礎學科和重點學科,學生應提高對物理學科的重視程度,以此為提高物理合作探究能力做好鋪墊。教師也應轉變教學理念,秉承生本教育的理念,引導學生從主觀層面自發自覺地學習物理知識。教師應在合作探究教學模式下,構建物理學習激勵機制,以此調動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主觀能動性。教師可以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對學生開展物理合作探究教學,競賽可以分為物理理論知識和物理實驗兩個部分,教師可以將兩個競賽內容進行分開測試,也應注意將物理知識理論內容與實踐內容進行對應設置,一個物理理論知識對應一個相關的物理實驗內容,以此確保物理知識的完整性。為確保競賽公平,教師可以通過組間同質化和組間異質化兩種方式開展測試,并確保每個組別的物理競賽問題難度大致相等。同時,教師還應在學生完成物理理論知識的答題后,相對應地再開展物理實驗。教師還應在競賽結束后,對學生的競賽過程進行測評,不僅要評價學生的競賽過程和結果,也應評價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以此確保物理合作探究教學的完整性。此外,在評價時,物理教師還需要明確一點,教師的評價對學生而言具有指點意義,若增加小組間互評、小組學生自評,則更利于學生站在平等學習角度看到競賽結果,進而發現自身還存在哪些不足,小組間互評,更關注小組成員配合度以及合作方案的選擇上;小組學生自評,則充分彰顯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使其在反思競賽過程時,發現不足,反思自身行為,進而對自我物理知識掌握以及團隊配合等多方因素進行思考,最終獲得較為全面的評價結果,有利于下一次合作探究活動開展,并取得良好競賽效果。
四、結合成果,分析實質
為進一步提高物理合作探究教學質量,教師應對學生的合作行為進行跟蹤和指導,同時對于合作探究結果進行展示,在此基礎上做到科學的分析和評價,確保合作學習的結果;同時還要加強教師的指導,對學生存在的物理問題認知不足情況進行修正。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每一個學習小組的不同學生分別從自身的理解角度,對本小組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這可以提高每名小組成員的學習參與度,提高每名學生的物理表達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讓每個小組派出一名學生代表,總結小組成員的發言。通過這種組與組之間共享的學習模式,在班級整體層面提高學生的交互式學習能力,也能在交流過程中,達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學習效果。此外,教師還應以抽查的方式,對小組學生進行探究結果測評,從而能夠更加深入地掌握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程度。教師可以隨機對學生講述若干物理理論知識,然后要求學生根據教師的講解開展相應的物理實驗,教師可以將這些物理問題隨機分配給不同的組別,讓各組學生在合作模式下,分別開展主題物理實驗。同時,教師也應對實驗過程、實驗結果存在的錯誤進行修正,并幫助學生分析理論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內涵實質方面理解物理知識。此外,教師還應發揮自身的教育職責,積極走到學生中間認真觀察,指出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
五、融入生活,實踐理解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也運用于生活,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將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物理現象在學習小組中對學生進行教學導入,讓學生結合形象化的生活現象,理解抽象化的物理知識,并鼓勵學生開展探討,以此通過合作模式探究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教師可以讓小組學生在組內進行生活主題物理現象探討,可以讓每名小組成員說出一種或幾種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并與物理教材中的理論內容有效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解和知識的融合,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結合生活元素開展學習的能力。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組內學生進行學習內容的延伸,進行生活元素的結合,提出與生活相關的物理現象展開積極的動手實驗,提升操作能力和知識的轉換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將不同組別的生活化物理理論知識與物理實驗進行展示,并羅列出物理理論的內涵,總結物理實驗的步驟及過程,更應在合作探究后,闡述與生活相關的知識和現象,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認知總結和理解能力。在以上教學觀點闡述中,最為關鍵的一點是教師需要革新教學觀念,將課堂教學時間留給學生,一些物理知識總結、物理實驗觀察分析以及物理實驗展示等可以完全由學生完成的內容,要讓學生自主完成,此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教師作為引導和輔助的身份站在教室中。在這樣的教學理念指導下,學生的物理學習意識將會強化,更利于小組成員間進行物理知識的分析與整理,構建清晰的物理知識體系,理清物理知識脈絡,最終將生活中的物理與教材中的物理有效融合,真正體現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價值。
六、優化任務,共同調研
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以后,結合合作探究教學模式開展教學,通過良好的學習預案的設計優化學習任務,通過合作學習等積極的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效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閱讀物理教材,并提出本知識點中的主題,以此對教材內容進行優化,形成清晰完善的物理學習任務,也能以此為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指明方向。然后,針對學習主題對學習內容開展組內探究,學生可以在小組內利用信息技術自行查找與主題物理知識相關的內容,并與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有機融合,以此對主題性的物理問題開展小組調研,通過明確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建立完備的物理知識學習結構和領悟能力。在未來學習與工作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將成為學生必備的學習技能,在物理知識教學中指導學生學習應用信息技術手段,自主合作探究物理知識,一來將會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來更有利于小組合作效果得到保障。
七、合作反思,針對提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應在物理教學任務結束后,讓學生進行合作反思,可以通過學生自評、生生互評、教師點評三種方式對小組合作學習過程進行測評,以此能夠從多元角度精準分析學生在合作探究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以此提出針對性較強的改進措施。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在各組組長的帶領下,分別指出自己組別和其他組別在合作探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及長處,并結合教師對小組的測評,提高學生的物理合作學習探究能力,以此達到通過彌補自身的不足,提高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目的。此外,教師還應在下一個測評周期,對學生展開科學的評價和指導,總結合作探究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并產生了何種新的問題,以此進行教學手段的調整,制訂出更加科學和完善的教學計劃,提升學生的學習探究能力,凸顯出物理合作探究教學的價值。
八、結語
總而言之,在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的當今社會,摒棄傳統物理教學理念,創新物理教學模式,能夠從多元角度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認知能力。而合作教學作為一種互動式學習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讓學生學會共享知識,在群策群力、協同進步的基礎上,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度探究,使學生能夠從立體層面理解物理問題。
參考文獻
[1]鄭宏志.初中物理教學中合作探究教學法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3):247.
[2]李繼勛.探究教學法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科技資訊,2019,17(06):121+123.
[3]田路珩,丁遜.探究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華夏教師,2018(29):49-50.
作者:朱繼強 單位: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白堡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