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業教育中高本貫通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文章首先梳理了職業教育中高本貫通政策,然后闡述了職業教育中高本貫通的必要性,接著分析了職業教育中高本貫通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職業教育中高本貫通對策。
關鍵詞:中高本貫通;職業教育;類型教育
從全國范圍來看,職業教育中高本貫通從1985年試辦初中畢業后五年一貫制高職算起,已經有37年的歷史,而從2001年的普通高等學校從高職高專選拔優秀學生“專升本”算起,也有21年的歷史。這是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橫向融合,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的探索過程。隨著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1]的實施,中高本貫通已經由政策層面上升為法律規定。本文從梳理中高本貫通政策出發,論述了職業教育中高本貫通的必要性,指出職業教育中高本貫通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就更好地推進中高本貫通提出了相應對策。
一、職業教育中高本貫通政策梳理
(一)最初實踐期(1985—1999年)
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要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優先對口招收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生入學,建立從初級到高級、結構合理又能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2]。這是最早的國家關于發展高等職業技術院校,招收中職畢業生,建立職業技術教育體系的規劃,也是最早的中高職貫通的政策依據。同年,原國家教委印發相關文件,開始試辦初中后五年制技術專科學校[3],中高職貫通由此進入實踐層面。1997年,原國家教委決定,從當年開始在北京、上海等10個省市開展普通高校對口招收中專、職高、技校應屆畢業生(以下簡稱“三校生”)工作,舉辦專科層次的高等職業教育試點[4]。這是最早的“3+2”中高職貫通。1999年,教育部、國家計委印發相關文件,決定從1999年開始在北京、上海等14省市試行新的辦學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主要從普高應屆畢業生中招生,同時對口招收少量應屆中職畢業生,實施高職專科教育[5],這是高校擴招對高職高專招生的政策調整。同年,《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職業院校畢業生經過一定選拔程序可以進入本科高等學校繼續學習[6]。這是職業教育中高本貫通的最早的政策依據,也是普通高校全日制專升本(“3+2”)的政策依據。
(二)規模波動期(2000—2009年)
2002年,《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要求,在擴大中職學校畢業生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比例的同時,增加高職專科畢業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7]。這與《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文件精神一脈相承。2005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意見》,拉開了中職擴招的大幕[8]。由于這一時期中職畢業生升學渠道暢通、比例擴大,一度出現了中職升學熱潮。2007年,教育部針對高校招生混亂、濫發文憑的情況,專門發文規范整頓,決定從2007年起,普通專升本、五年制高職、高校對口招收中職這3類招生計劃均不超過5%的比例。由此,這3個5%收緊了中高本貫通規模[9]。
(三)穩步發展期(2010—2018年)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完善職業學校畢業生直接升學制度[10]。《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10—2012年)》則強調,要擴大中職學校畢業生升入高職學校學習的比例[11]。此后,中高職銜接政策開始解綁,不再受5%的比例約束。2011年,對于如何推進中高職教育協調發展,教育部明確要求各地區各學校要因地制宜,積極探索中高職貫通人才培養模式,規范了五年制高職教育[12]。之后,各省市相繼出臺有關中高職貫通的政策措施。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強調,要適度提高中職對口升高職專科的比例和中職、高職專科對口升普通本科學校的比例,推進中高職在培養目標、專業設置、教學過程等方面的銜接,并積極探索高職本科[13]。
(四)黃金發展期(2019年至今)
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擴大中高職貫通培養招生規模,試點職教本科[14]。2019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取消高職招收中職畢業生比例限制,允許往屆中職畢業生參加高職院校單獨考試招生[15]。2020年,《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提出,不再限制高職專科學校招收中職畢業生的比例,同時適度擴大專升本招生計劃。以此,重點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16]。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要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吸引更多中高職畢業生報考職業本科學校。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應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17]。另外,2022年5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第37條、第53條首次以立法的形式明確了中高職貫通銜接培養和高等職業學校、普通高等學校專門招收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制度。
二、職業教育中高本貫通的必要性
(一)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的需要
既然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類型教育已經形成共識并以立法的形式獲得了明確,那么職業教育就應該與普通教育一樣,有完整的人才培養層次。比如,從學歷層次來講,高等職業教育就不能止步于專科層次,必然要有本科層次,甚至碩士、博士層次的職業教育。只有建立健全和完善職業教育中高本碩博縱向貫通學歷層次,職業教育這一類型教育才是完整的、符合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只有真正實現了職普橫向融通和職教縱向貫通,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人才成長發展的“立交橋”才算是真正構建起來了。基于此,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個人稟賦和興趣愛好,既可以在職業教育領域進行中高本,甚至更高層次的學習,也可以從職業教育轉入普通教育,實現二者的自由切換;同樣,接受普通教育的學生也可以在不同階段自由切換,接受職業教育。截至2021年底,全國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僅有32所,本科專業共247個,而中職學校有7294所,中職專業共358個,高職(專科)學校有1468所,高職專科專業共744個[18]。由于目前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仍處于試點探索階段,按照規劃,到2025年職教本科招生人數至少要達到高職招生總數的10%。即以2021年教育部的統計數據為基數,至少要招生55.25萬,然而目前僅招生4.14萬,缺額非常大。因此,相關單位必須立足職教本科學校實際和招生數嚴重不足的現實,根據“強化中職教育的基礎性作用”“鞏固專科高職教育的主體地位”的要求進行中高本貫通培養,擴大職教本科培養規模,從而搭建縱向貫通的人才成長“立交橋”,突顯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
(二)雙循環背景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要求的需要
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正在邁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且同時面臨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尚未完全消弭,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確定性因素總體來說有所增加,對此,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發展新格局是應對當前內外部環境變化的最可靠辦法。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以及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在生產中的廣泛運用,各行各業全產業鏈對技術進步的要求越來越迫切,急需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擔起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技術轉型升級的重任。概言之,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等高技能人才在人才市場缺口很大,供不應求,是企業爭搶的“香餑餑”。因此,依靠中高本貫通培養能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整合職教資源,同時通過一體化設計培養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專業技術技能,能解決生產、服務、管理一線難題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高素質人才,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最主要且最可靠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方式[19]。
(三)回應人民群眾接受更高層次教育,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的需要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人民群眾對學歷層次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在職業教育領域,學生和家長都不再滿足于中專層次、高職專科層次的職業教育,而是希望能繼續接受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甚至更高層次的職業教育。中職教育不再是職業教育的終點,而成了職業教育的起點。概言之,實現職業教育中高本貫通培養,滿足職業院校學生繼續升學深造的愿望,成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構建學習型社會和技能型社會的重要路徑。更高學歷并不必然代表具備更高的能力和水平,中高本貫通培養目前已在職業教育領域探索實施了20余年,相關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方式,能夠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對人才的需求,同時還能提高學習者的就業創業能力和崗位變遷能力,進而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的就業,實現企業和勞動者的雙贏。
三、職業教育中高本貫通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教育的類型教育屬性特征沒有得到充分突顯
長期以來,為了解決職業學校畢業生繼續學習深造問題,打通學歷提升通道,有效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在高等職業教育尚未舉辦或僅限于專科層次,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處于空白的背景下,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至今,先后進行了普通高等學校從“三校生”中對口招生舉辦“3+2”形式的高職專科、高職高專招收中職畢業生、普通高等學校對口招收高職高專畢業生、普通高等學校對口招收中職畢業生等不同形式的探索實踐。這些形式多樣的中高本貫通學歷提升探索,盡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但也不可否認,這種探索的意義更多地集中于實現普職橫向融通,而對于促進職業教育內部不同層次縱向貫通的作用聊勝于無。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二者在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上有著明顯區別,其中職業性是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的根本屬性,也是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根本區別。普通高等學校招收中職學校畢業生、高職畢業生接受本科專業教育,其教育類型的實質還是普通教育,而非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只有職業教育體系內部的中高本縱向貫通,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職業教育類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目前大量存在的普通高校對口招收中職生、普通高校專升本等形式的中高本貫通培養并沒有體現職業教育的類型教育屬性特征。
(二)中職學校不重視技術技能培養,違背國家定位要求
1995年前后,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就業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由國家包分配安排工作的就業方式轉變為面向就業市場實行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方式。由此,初中畢業優秀生源不再青睞中職,而是轉而投向普通高中,期望通過參加高考提升學歷層次,獲得更多就業機會[20]。尤其是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一大批辦學質量高特色鮮明的優質中專升格為高職院校,主要面向普通高中招生,高等職業教育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而與此同時,中等職業教育則因生源質量逐年下滑、人才培養質量下降、招生學校和招生人數不斷減少、社會吸引力越來越低等問題迅速萎縮。為了破解這一難題,鞏固中職教育的基礎地位,實現中高職業協調發展,國家相繼出臺了面向中職畢業生的對口招生、單獨招生政策,用以暢通中職學生升學渠道。但由于學生與家長都不滿足于中專學歷,加之用人單位畸形人才消費觀的推波助瀾,中職學校不得不在夾縫中求生存,迎合社會需求,把追求升學率作為主要工作目標。中職學校在總結辦學成績的時候往往都突出其升學率尤其是升入本科學校的人數,類似于普通高中宣傳學生考入“985”“211”“雙一流”高校一樣。中職學校將主要精力放在學生升學上,從進校開始就按學生意愿分成升學班(高考班)和就業班(技能班)兩類。例如,筆者對湖南省14個地州市56所中職學校進行調研,統計數據顯示,同一年級中職學校升學班(高考班)人數與就業班(技能班)人數比平均為5.7∶4.3,單個學校差距最大比為8∶2。升學班的教學主要是公共文化與專業基礎知識學習,沒有安排實習實訓,也不組織職業技能等級考核和職業資格證考試,通過這種方式考入高職專科學校和普通本科高校的學生,與通過普通高考考入高職專科學校和普通本科高校的學生一樣,沒有職業技能學習培訓的經歷和積累,嚴重弱化了中職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類型教育屬性,違背了國家對中職學校要“注重為高等職業教育輸送具有扎實技術技能基礎和合格文化基礎的生源”的定位要求。
(三)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進展緩慢,與國家要求不相適應
要想真正健全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層次職業教育的需求,就必須加大職業本科學校和本科專業建設力度。盡管2021年初教育部出臺了《本科層次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試行)》[21]《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22]兩個規范性文件,對職業本科學校和本科專業的設置進行了規范,但實際情況與國家要求穩步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數量缺口大,一大批專科層次“雙高校”,尤其是公辦院校被擋在了職業本科學校門外。截至2021年底,全國32所本科層次職業學校中包含民辦22所、公辦10所,而普通本科學校有1238所。例如,湖南省教育廳于2021年5月公示了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大學(暫定名)等4所由獨立學院與優質高職學院合并設置本科層次職業學校的名單[23],但至今未得到教育部的審批。第二,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數量偏少。目前,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為247個,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有771個,普通高校本科專業數量是職教本科數量的3.12倍,二者明顯不匹配,且這種差距有可能越來越大。因為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為703個,2021年新增37個,2022年新增31個,連續2年新增,而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自2021年3月公布以來,至今沒有新增。以環境保護類專業為例,中職專業3個,專科專業11個,而本科專業僅1個,這明顯不利于中高本的貫通培養。第三,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專業)招生人數太少。2021年,職業本科招生4.14萬人,高職(高專)招生552.58萬人,占比僅為0.74%。按照“到2025年不低于10%”目標的要求,4年內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至少需要擴大13.51倍,任務十分艱巨。
四、職業教育中高本貫通對策
(一)建立完善“職教高考”制度,規范職業教育招生考試辦法
第一,盡快建立突出職業教育類型特色的“職教高考”制度,使“職教高考”與普通高考并行,成為高等職業教育選拔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專科層次職業學校和本科層次職業學校通過“職教高考”從中職學校和高職專科學校招生的數額不應低于各自招生計劃總數的80%,同時要保留通過普通高考招收少量普通高中畢業生接受高職專科和高職本科教育的渠道,這樣既突出了不同層次內部縱向貫通的職業教育招生類型特色,又體現了普職融通的要求。第二,強化“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職教高考”考試測試辦法。符合高考報名條件的普通高中畢業生、中職學校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及高素質農民等社會人員均可報“職教高考”。而且應針對不同生源進行分類考試測試,其中職業技能測試成績占比不能低于總成績的50%,可采取省級統考、多校聯考、高校校考等方式。參照普通高中學校進行學業水平統一考試方式,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盡快建立面向中職學校畢業生的文化素質省級統考制度,并根據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教學標準,統一制定文化基礎考試的內容和標準。第三,對普通高等學校對口招收高職、中職學校畢業生進行改革,參與招生的學校必須是職業本科學校或應用型本科學校,其他按照普通教育形式培養學生的學術型高校則不再對口招收高職、中職畢業生。
(二)強化中職學校(含中專、職高、技校)技術技能培養主線,弱化職教領域應試教育
第一,完善招生機制,建立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統一招生平臺。要提高生源質量,加強文化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從單一就業導向轉向就業與升學并重,注重為高職院校輸送合格生源。第二,強化職業技能培訓,突出中職教育在職業教育中的基礎地位。要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專業建設,大力實施產教融合、工學結合的教學模式,認真完成人才培養方案規定的實習實訓內容,并通過相應等級的職業技能考核,著力培養學生職業技術技能,同時加強文化基礎學習,克服應試教育傾向,做到就業有優勢、升學有基礎。
(三)加大本科專業和本科層次職業學校建設步伐
第一,制定、完善專業教學標準。要根據2021年頒布的最新《職業教育專業目錄》,抓緊制定本科層次專業教學標準,修訂完善中專和高職專科專業教學標準,為職業教育教學提供基本的教學遵循。同時,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變化,建立動態調整更新機制。第二,推動優質高職高專學校升格為職業本科學校,同時推動這些學校的特色和骨干專業建設職業本科專業。目前,湖南、廣東、江西等地都有完成職業本科學校申報的消息,在堅持審慎發展和高標準建設原則下,教育部應盡快完成審核工作,以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職業本科學校和本科專業落地。第三,一體化設計職業教育中高本貫通人才培養體系。從現有的各地中高本貫通人才培養模式來看,無論是中職與高職專科的貫通、高職專科與普通本科的貫通,還是中職與普通本科的貫通,基本上都是學歷層次上的貫通銜接。即現有的貫通培養模式是為學歷貫通而貫通,對人才培養規格、培養方案、專業設置與建設、崗位職業能力、人文素質與綜合職業技能等方面重視不夠,往往銜接不暢、貫通不順,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很大程度上會存在學習內容重復或脫節的問題,學習效率和培養質量都不盡如人意,達不到預期目標。對此,需要在全國教指委和行指委的緊密協作下,加強頂層規劃設計,一體化設計中高本貫通專業(專業類)人才培養體系,尤其是不同學歷層次的專業技能要求要無縫對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和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在全國形成統一規范的模式,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避免各個院校各行其是,消耗寶貴的職教資源。
五、結語
職業教育中高本貫通實踐對構建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為了突出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要加大職業本科學校、應用型本科學校招收中職、高職畢業生和高職專科學校招收中職畢業生的力度,使“職教高考”成為高等職業學校招生主渠道,同時要穩步發展職業本科學校和職業本科專業,更好地實現中高本的有效貫通。
作者:李國強 單位: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