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野戰內科教學理論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現代戰爭作戰模式和戰傷特點的發展變化對野戰內科學教學和人才培養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軍野戰內科教學目前以理論教學為主,與地方通用教材差距不大,實際培養與部隊現實及戰時救治存在差距,文章在總結我國普通內科和衛勤保障相關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借鑒外軍醫學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提出野戰內科教學應增設的內容,明確貫徹終身學習和整合醫學教學理念的重要性,概述多元化教育模式聯合模擬訓練及考評體系建立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多方面對野戰內科教學的研究現狀和進展進行綜述。從實戰出發,培養能夠適應戰場變化并靈活進行戰傷防護救治的全面型醫學人才是野戰內科教學建設的重要目標。
關鍵詞野戰內科;軍事醫學;教學
目前野戰內科教學與普通內科學差別不大,難以適應實際的作戰特點和模式,且未能形成體系化、標準化、規范化的教學理論。與國內軍事醫學教育相比,近年來普通內科學和外軍軍事醫學的教學根據研究進展和現實態勢一直在不斷革新,具有學習價值。從實戰出發,改革野戰內科學的教學內容、理念、模式及輔助手段等是野戰內科學教學理論研究的重要內容。
1教學內容
現階段我軍三所軍醫大學中,陸軍軍醫大學設置了系統的野戰內科學課程,教學時長最長,其它軍醫大學各有側重,如航空醫學和航海醫學等[1]。但總體上,目前野戰內科學教學內容與普通內科學區別不大,特色不鮮明,與實戰的需求尚有較大的差距。野戰內科的教學內容不僅包括野戰條件下呼吸疾病、心血管病、消化疾病、血液內分泌疾病、腎臟疾病、神經精神疾病等內科疾病的診療,也涉及野戰藥理與專用器械研究等多個領域[2]。戰時環境面臨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現代武器導致的放射病、生物武器傷、操控現代武器的技術事故傷及現代戰爭心理應激等相關疾病都不容忽略[3]。隨著女軍人比重的增加并出現在國際救援、艦艇長航等任務崗位,婦科疾病的內科診療也需要得到重視[4-5]。目前全球面臨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為突發傳染病的防控敲響了警鐘,部隊人員高度密集,在野戰條件下如何迅速有效防控傳染病的蔓延,也是野戰內科學應重點關注的領域。我國傳統醫學包括中醫中藥[6]和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應用便捷有效,可以作為軍事訓練傷的重要干預手段,相關內容有必要納入野戰內科學教學體系當中。另外,隨著對軍事作業相關致病因素對群體和個體造成傷病特殊性的認識及對戰時流行病特點的研究,采取相應措施預防疾病發生,并維護和提升軍事人員軍事作業能力,也應作為野戰內科學教學內容的一部分[7-8]。考慮到戰時救治環境的特殊性和緊迫性,野戰內科衛生勤務方面的基礎知識、非外科醫師的戰傷救治培訓、戰術區救護和戰術后送救護與不間斷治療、自救能力等[9-10]均應納入野戰內科教學和訓練體系。
2教學理念
2.1終身教育理念
就軍事醫學而言,未來戰爭各種新興的高新武器的殺傷作用增強,隨之出現了許多新的致傷因子和致傷特點[11];另一方面,隨著學科發展趨勢不斷細化和微觀化,以及不同學科交叉融合組成新的學科,交叉融合的過程中出現新的技術,這些變化都有可能更新已有的疾病的診治模式和研究方向。基于醫學內容和結構隨著學科發展的不斷革新,這些都要求終身教育和學習理念的樹立,外軍軍事醫學教育也提出終身教育培訓和人才的分級培養,通過畢業后教育計劃、繼續教育計劃和各種醫學培訓項目,培養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的創新型醫學人才[12]。
2.2整合醫學理念
整合醫學是近年來提出的與“生物-心理-社會”這種新的醫學模式發展相適應的醫學理念,整合醫學強調從人的整體性出發,將醫學各領域最先進的知識理論和臨床各專科最有效的實踐經驗加以有機整合,并根據社會、環境和心理的現實進行修正、調整,使之成為更加符合、更加適合人體健康和疾病診療[13]。戰傷的不確定性和救治緊迫性要求將整合醫學理念貫徹野戰內科的教學,培養一體化、全面型醫學人才。除了關注生物因素引起的各系統疾病,整合醫學對由社會因素和(或)心理因素所致的心身疾病的診治提出了更多的關注。近年來,現代作戰模式和特殊軍事環境下除了物理生物傷害所造成的軀體疾病,心理精神創傷和軍事應激問題也逐漸凸顯,對戰爭心理應激特點、機制及其防治的教學應成為野戰內科教學的一大模塊。另外,將多種教學方式融合,橫向和縱向整合基礎、臨床和預防學科,優化課程結構、實現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醫學體系[14]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
3教學體系
3.1多元化授課模式
與普通內科學的理論教學類似,國內野戰內科學目前還是以授課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為主,但以問題為導向、以病例為基礎、基于循證醫學的教學等新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索勢在必行。不少研究發現這些新型教學模式可以將教學從以教師為中心的行為主義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建構主義教育,建立開放式、啟發式、互動式、合作式教學環境,優化傳統教學,豐富教學體系,激發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強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更好地培養和鍛煉臨床實踐能力和臨床邏輯思維[15-16]。將這些新式教學模式融入到野戰內科教學中,尤其是探索案例教學等以問題為牽引的實踐化教學方式,打開理論教學精簡化、實踐教學多元化的局面,較傳統教學模式更有利于軍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17]。同時構建線上學習平臺,借鑒當前多個學院、醫學中心已建立的遠程學習項目[12],開展微課主導的遠程教育[18],隨時隨地供相關人員取己所需。美軍放射生物學研究所教育訓練模式充分發揮智庫作用,建立健全的溝通機制,形成有效的專業咨詢平臺,值得學習,在堅持保密規定的前提下,通過網絡適當地對軍內外人員有區別的開放相關資源,提高資源共享率[18-20],有效整合野戰內科教學資源,緩和各地區、各軍種之間教學資源建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適應軍事醫學人才日益發展的學習需求[21-22]。
3.2軍事醫學模擬訓練
野戰內科因其作戰環境和模式的特殊性,實戰場景演練必不可少,當前應用和研究較多的是以情景模擬、標準化傷員以及兩者相聯合的模擬教學模式。在軍事醫學領域運用虛擬現實技術以及現代聲光電、信息等高新技術和器材設備模擬各種戰場環境[23],具備訓練環境逼真、成本較低、技術操作可重復和訓練效果評價科學客觀等優點,一直是國內外戰傷救治訓練的重要方法和關注熱點[24]。將計算機、多媒體、虛擬仿真、人工智能等新式技術用于野戰內科教學,形成科學高效的戰傷救治模擬訓練模式,大力發展面向信息化作戰、保障新型作戰力量、支撐全維化作戰空間的軍事醫學學科體系可適應當前軍隊衛勤保障和戰場醫療救護需求[25]。陳于全研究美軍教育訓練發現美軍通常利用信息網絡系統將參與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各軍兵種和各作戰要素進行組網訓練[26],值得借鑒。標準化傷員是經過標準化、專業化和系統化的培訓,能夠扮演特定疾病的模擬患者,可充當被檢查者、評估者和教師三種功能來輔助學員臨床學習,十年前有學者已提出將標準化傷員用于醫療隊訓練,并提出相應標準化傷員的篩選和培訓方法[27]。標準化傷員模擬訓練體系能夠幫助受訓人員在實戰環境下盡快適應戰場環境、展開有效自救互救工作,提高受訓人員的戰傷救治技能,滿足未來新形勢下的實戰化訓練需求[28]。在實際野戰內科訓練中,標準化傷員與戰傷情景模擬可聯合應用營造真實情境,從而在有限的資源中構建更直觀具體的演習訓練體系。此外,建立標準化傷員庫、實戰案例庫等多種智庫作為實戰演習的補充和延伸,可進一步保障軍事醫學教學的與時俱進。
3.3考核評價
專業的量化考評體系能夠實時、準確、全面地評估教學效果,根據結果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在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動態評估、監管機制的建立可確保教育內容符合任務需求[39]。參照《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軍事醫學考核大綱》開展衛生勤務理論、戰傷救治技術、核生化防護等技能培訓[30],并根據實戰要求和時代需求補充和更新,建成一套完整的軍事醫學資質認證體系有利于高素質軍醫隊伍的建立。野戰內科學建設任重而道遠。順應時代和軍事醫學的發展,野戰內科的教學正在探索中進步,各種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仍需要深化研究。希望通過野戰內科學建設,摸清野戰內科特點及規律,總結野戰內科學教學理論,最終為培養復合型、創新型、與時俱進、能打勝仗的軍事醫學人才提供保障。
作者:陳慧欣 王子愷 張然 彭麗華 單位: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