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計算機課程網絡教學模式創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闡述Java程序語言的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創新,開發新的課堂交互主體、構建數字化學習空間、優化數字化學習空間。
關鍵詞:網絡化教學,計算機教育,教學創新。
0引言
我國教育體系正不斷經歷著改革升級,其中以信息技術應用為基礎的網絡化教學模式,更是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不僅徹底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同時也推動了教育資源的全面整合,使得我國大、中、小各個學段的教育水平突飛猛進。而計算機教育作為一門實用性學科,其在網絡教學模式下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機遇,為此需要教師積極改變教學觀念,并不斷優化教學環境,以確保能夠進一步提高計算機教學效率,將更加智能的教學手段引入到課堂當中。
1網絡教學模式的特點
教學課件個性化。傳統教學模式下,計算機教育完全是按照標準化的教材范本進行教學,整體知識結構僵化,且受到教材限制頗多。而在網絡化教學模式中,發生最大的變化便是徹底解脫了教材對學生的束縛,使其學習視角更加開拓,課堂學習思維能夠無限發散。網絡教學所采用的數字化教學課件,其中配置的課程內容全部來自網絡以及教學資源庫中,不僅包含了完整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同時更是擁有豐富的實用案例以及視頻解說,能夠完全契合學生的主體需求來進行知識配置,并通過文本超鏈接的方式不斷與課外知識信息進行關聯。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打破了傳統線性化的教學結構,同時也保證了學生對知識的適應能力得到增強,并最大程度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1]。學生的主體地位。網絡教學模式之所以能夠得到大范圍的推廣應用,源于其符合教育改革特征,有效將學習重心遷移至學生主體身上,使教學的開放性、自由性、發散性得到了顯著增強。(1)計算機作為一種高效的學習工具,對學生的學習有著明顯的輔助作用,例如通過學習軟件繪制思維導圖、建立個人存儲空間保存學習資料、甚至通過數據分析技術來了解自身的學習情況。這樣的應用優勢能夠有效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更為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2)網絡教學模式與多媒體技術之間有著密切關聯,如此一來便決定了學生在接觸知識信息的過程中,能夠根據自身的瀏覽特征選擇文字、音頻、視頻、圖像等不同格式的信息載體,并在選擇適應的學習節奏進行閱讀。這一學習模式不僅為學生創造了更為理想的學習環境,同時也有利于徹底改變其“被動學習”狀態[2]。教學角色互換。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堂的承載能力有限,容納的知識信息較為集中。這一背景下教學交互行為主要發生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并且往往是由教師占據主導地位。而在網絡教學模式中,課堂的信息環境更加開拓,學生能夠在相同時間內了解到更多與計算機技術相關的知識信息以及應用原理。因此教學交互對象也隨之增加,可以與文本、合作同伴甚至是相關職業者之間進行交流。如此使得教師不再以課堂主導者的身份出現,而是作為學生的合作者,通過提供支持與幫助的形式來共同解決課堂問題。這一身份轉變的發生,并不意味著教師引導作用的弱化,反而更為強調教師對學生起到的示范作用。同時學生從教師處獲得的幫助,也不再僅僅只是對知識信息的掌握,而是上升到了思維與方法的維度,使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得到了有效加強。
2基于網絡教學的案例分析
創新課程交互主體。目前,我國的網絡技術正不斷向著“人工智能”的方向發展,強大的“機器學習”以及“模式識別”算法不斷取代傳統的技術手段,并提高了計算機與用戶間互動的準確度與辨識度。因此當前的計算機應用軟件不僅能夠根據用戶的瀏覽記錄來確定其所需要的信息資源,同時還能夠自動結合人工操作流程進行分析,從而激發系統的更多相關功能。為此,在網絡教學模式中,教師需要加強對系統“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功能的應用,積極借助更加智能化的技術手段來增強學生與設備之間的交互感,如此不僅能夠提供給學生更加理想的學習環境,同時也有利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成長目標[3]。以《Java程序語言》教學為例,在人機交互環境下,系統能夠對學生實踐訓練環節進行自動指導與復盤分析,通過分解學生的操作流程來準確判斷其當前對理論知識理解的不足之處,進而對學生做出更加精確的指導。如系統首先為學生加載一項任務訓練,要求其使用Jave語言設計一個棋盤應用程序。并自動生成一個集成化的開發環境,為學生提供Java語言編程的框架。學生隨后可以進行獨立操作,根據理論知識對程序進行解析、組織、執行與編譯。整個操作過程會被系統完整的保存下來,并在學生完成設計后自動檢測棋盤的功能性,判斷其是否符合設計要求。一旦察覺到程序漏洞,則會自動對相關的程序編碼進行分析,并追溯到對應的步驟單元,確認學生的操作失誤之處,進而為學生指出不足之處,以及相關的糾正措施。這一交互主體的參與,使得網絡環境對學生的指導作用更加明顯,并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構建數字化學習空間。數字化學習空間,主要是以大數據技術與云計算技術作為支持,利用網絡空間強大的信息存儲與攝取能力來為學生構建專屬的個人學習平臺。在平臺中,每一名學生都可以創建個人賬號,并通過矩陣接入的形式參與到網絡社群當中。學生不僅能夠在這里獲得想要的學習資料,同時,不斷完善并打造自身的學習資源集合,從而進一步保證了網絡教學模式的資源需求[4]。以MOOC平臺為例,作為一項成熟的教學軟件,其不僅能夠在功能配置上滿足學生獨立采集整合學習資料的操作需求,同時還提供了龐大的數據存儲空間,可以將學生的學習信息完整保留在平臺當中。如此,學生只需要登錄平臺便可以隨時調閱復習相關的計算機學習資料,并在MOOC平臺中進行交流共享,將自身的學習資源分享給同伴,從而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支持,并有效打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以及空間上的限制。強化數據分析功能。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便是教師對班級學情掌握不夠全面。以往評價學生學習狀態時,更多的只能夠根據學習成績與教師的主觀經驗來進行判斷,其中難免會產生一定的偏差,無法及時察覺到學生存在的不足之處。而隨著大數據智能分析技術的完善,教師可以從多個層面采集學生的課堂學習信息,從而更加客觀準確的分析學生情況,并進一步強化自身指導協助作用[5]。例如,當教師分享給學生一份微課課件時,學生在點開進行閱覽的一刻起,系統后臺便會同步采集學生的閱覽數據,如閱覽總時長、點擊回放次數、回放定位時段等等。如此一來,教師便可以通過學生回放次數最多、觀看時間最久的內容,來確定教學重點所在,從而在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中更加準確的調整教學結構,以便于根據學生需求開展教學工作。
3結語
本文通過對網絡教學模式的特點分析,總結了其在教學資源、學習行為、教師功能方面帶來的轉變。進而以此為基礎,結合當下的網絡技術發展現狀,對計算機教育工作的創新路徑進行了思考,希望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教育信息化改革,并為學生提供更為理想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波,覃俊,帖軍.新工科及人工智能背景下計算機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1,38(03):18-22.
[2]張軍,季偉東.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模式創新及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0(22):71-73.
[3]葛斌,孟祥瑞.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88-90.
[4]袁平.現代教學模式的探究與實踐[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8(03):132-134.
[5]張利香.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計算機課程教學模式改革[J].無線互聯科技,2019,16(20):80-81+104.
[6]李泓穎.計算機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J].電子技術,2022,51(02):97-99.
[7]宋建松,趙曉麗.混合教學模式下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J].長治學院學報,2020,37(02):89-91.
作者:曾浩 單位:南京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