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音樂教育鋼琴教學模式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教學目標的改變,使得各大高校對于專業學科的教學模式有所改變,教學模式的改變不僅包括具體的課程內容也包括課堂教學所使用的方法。課程內容的確定是為了明確教什么,教學方法的明確是為了怎么教,這兩者是目前高校鋼琴教學內容改革的重難點。本文認為高校的鋼琴教學,要做到鋼琴知識的優化組合來滿足于教學目標的改變;依托鋼琴專業課程設定的重難點,構建符合改革需要、滿足高校內部特色的鋼琴教材體系;以不同的音樂教育視角為切入點,改變以往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不再只是純技術科學化的內容教學,能夠將國內鋼琴藝術的技術和理論融入其中,構建出新的高校音樂教育鋼琴教學內容體系的改革。
【關鍵詞】教學改革;高校;音樂教育;鋼琴教學;模式探析
一、高校音樂教育鋼琴教學課程的現狀分析
(一)課程內容不夠與時俱進
鋼琴歸屬于音樂藝術,很多學生選擇這門課程源于對音樂的興趣以及喜好,畢竟鋼琴素有“樂器之王”之稱,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傳統的教學內容過于枯燥、曲目過于陳舊,很多學生更愿意通過網絡來下載自己喜歡的音樂曲子。這一現象的發生,是因鋼琴教學內容不夠現代化,時代在發展,音樂的發展也十分迅速。因而,教學內容需要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地更新,保證鋼琴教學內容的實效性,才能滿足當下大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審美觀念的需求。
(二)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化
現如今,很多高校對于鋼琴教學的模式形式單一,通常就是傳統的“灌輸式”“注入式”等,教學模式過于陳舊,缺乏一定的開放性和多樣化,不能滿足當下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此種教學模式下,鋼琴教學的重點專注于技巧專業化的訓練,對于鋼琴中音樂文化的教育卻少之又少,學生對于鋼琴的學習往往依托于教師個人的見解,導致學生對鋼琴方面的學習只能是模仿式學習。師生之間沒有形成強關聯,沒有做到交互學習、共同進步的模式。長久以往,學生對于鋼琴這門藝術類的課程,沒有培養出自主探究的能力,亦沒有獨自創作的能力,不能培育學生獨立的音樂體系的形成,對于學生鋼琴實踐創新能力有一定障礙性。
(三)沒有做到理論聯系實際
教學過程中,因為時間、場地、設備的原因,讓學生不能夠真正地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鋼琴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因此,理論知識只是其中的基礎,鋼琴演奏技能才是重點。傳統教學理念下,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教學實踐的重要性,學生學習的理論知識,需要通過實際鋼琴演奏才能體會其中的技巧技能、音樂的感悟,與音樂產生共鳴。因此,教學設備、場地的充足才能保障學生能夠在擁有扎實理論的基礎上擁有出色的鋼琴演奏水平。
(四)缺少多元文化滲透
目前國內鋼琴教學缺少多元文化的滲透。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注重培養學生彈奏技巧的學習,而沒有在鋼琴的教學中滲透多元文化教育。在以往鋼琴教學方案的設計中,更為注重學生識譜、讀譜、視聽、彈奏指法的教學,對于鋼琴發展文化沒有更多深入的講解,導致學生對于鋼琴會而不通的現象發生。很多學生鋼琴彈奏技巧嫻熟,但卻沒有藝術的文化內涵,使得鋼琴的演奏缺乏藝術感的共鳴,會使學生容易進入疲勞期、瓶頸期,過早地觸碰到學生自身藝術發展的上限,導致學生鋼琴技藝難以精進。
(五)評價體系過于單一
新課改背景下,教學目標對于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轉變,以培養學生全方位綜合性素質為基準,對于鋼琴教學的評價體系有了新的目標方向,需要構建全方位、深層次、廣視角的教學評價體系。目前國內高校鋼琴教學評價體系未做到及時更新,沒有做到與國際音樂教育相連接,教學評價體系過于單一。教學評價體系主要是參考演奏難度系數來作為衡量標準,這種現象導致學生在日常鋼琴的學習中更注重鋼琴技巧的練習,學生自身對于鋼琴藝術文化的理論知識沒有足夠的重視,以及深入的了解與探索,這對于學生自主思維的發散以及創新性思維的形成有不利的影響。
二、基于教學改革的高校音樂教育鋼琴教學模式
(一)培養學生對音樂教育鋼琴教學的探知欲
鋼琴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講是一個較為漫長并且十分復雜的過程,要學好鋼琴演奏,就需要從基礎開始,一層一層地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按部就班地去學習。教師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改變教學理念,突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以學生的鋼琴水平為出發點,根據音樂知識來設計教學方案以及教學模式,能夠不斷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式教學。在鋼琴教學中注重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能夠促使學生對于鋼琴的學習產生一定探知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積極地融入到音樂的情境中去,能夠在音樂的氛圍中感受音樂的內在美,能夠引發思想的共鳴,能夠將音樂教育融入到鋼琴教學中去。音樂教育在鋼琴教學中的滲透能夠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能夠在音樂的氛圍中感受音樂的內在美,能夠將體會到的感受運用到音樂創作以及演奏中去,促進學生的作品創新能力以及演奏能力[1]。
(二)在鋼琴教學模式中融入趣味性教學
鋼琴的理論知識對于大學生來說過于枯燥,久而久之,導致很多學生只注重鋼琴的演奏技能,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十分抵觸。因此教師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原本枯燥難懂的音樂理論知識能夠變得更為形象具體化,充滿趣味性,也能夠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鋼琴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可以將所講內容通過有趣的圖片、動畫或者視頻的形式播放出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鋼琴彈奏的積極性,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鋼琴學習的興趣。也可使用游戲化教學模式,使得學生具有參與感[2],對于音樂的感知更為強烈。
(三)在鋼琴教學模式中引入啟發式教學
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是獨立的個體,教師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根據學生的差異性來進行啟發式教學。啟發式教學需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多元化,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啟發教學方式,能夠促使學生從自主探究中體會到鋼琴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提高學生思想上對于鋼琴的認同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從而通過認知的改變來促進學生鋼琴演奏水平的提升[3]。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做好引導者角色,能夠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手法,使學生們的鋼琴演奏的技能水平得到提高,還能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從而在此基礎上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例如,教師在教授《黎明》這首曲子時,運用啟發式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導,讓學生能清晰認識這首貝多芬奏鳴曲的創作歷程以及曲式特點,從而利用這首奏鳴曲背后所涵蓋的藝術文化去促進對這首奏鳴曲的學習激情,更好地演奏帶有藝術氣息的作品。
(四)在鋼琴教學模式中采用即興伴奏
鋼琴本身就帶有一定伴奏屬性,對學生的教學中采取即興伴奏的教學模式,能夠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打破了傳統教學氛圍的枯燥性,能夠將復雜的教學內容變得更為趣味化和簡單化,能夠激發學生對鋼琴學習的積極性、興趣性,有利于學生學習思維的拓展,對于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最終也能夠提升學生鋼琴演奏的綜合能力,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利用教學設備,鼓勵學生勇敢地進行即興伴奏的表演,教師給學生選定一些即興伴奏的曲目,讓學生通過彈奏即興伴奏的曲子來領略音樂的內在美和音樂中音符的律動性,提升學生對于鋼琴的演奏興趣,促使學生通過不斷地練習感受音樂的藝術感,提升音樂素養。同時,在學生掌握一定的音樂規律和技巧以后,鼓勵學生進行即興創作,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些旋律或者和聲,讓學生自己去感受,通過感受進行即興創作。在學生即興創作的過程中,加強學生理論知識中和聲與旋律的掌握,能夠熟練地將這些理論知識在自己的作品中體現出來,充分挖掘學生的自主想象能力,以及音樂感知能力和創作能力。
(五)在鋼琴教學模式中利用新媒體技術
現如今,音樂快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改革對人才的需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地認識到新媒體技術的優勢[4],能夠將新媒體技術運用到教學中去,提高學生對于鋼琴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利用VR設備,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鋼琴演奏現場的氛圍,能夠帶給學生更多感官上的刺激,現場音樂的氛圍能夠使學生建立更多的自信心,讓學生遨游在音樂的海洋里。
(六)在鋼琴教學模式中采取競賽教學
高校大學生基本都屬于成年期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教師根據大學生的這些身心特點,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設置競賽模式,展開競賽教學,設置一定的獎勵,能夠促使學生具有高昂的競爭心,提升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在設置分組時,可將相同的鋼琴作品布置給不同的小組,讓每個小組之間根據所學知識對這首作品進行創新,限定一定的時間,最后再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演奏比賽。剩下的小組對演奏小組的作品進行分析,取長補短,查缺補漏,能夠練習學生的聽覺以及熟悉音樂作品中的旋律,能夠明確地辨別音符的差別,以及所演奏曲子的邏輯性節奏,尤其是不能有錯音、彈錯的情況以及音準問題,這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5]。
(七)在鋼琴教學模式中加強實踐教學
鋼琴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習鋼琴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去進行鋼琴演奏,實現鋼琴的演奏價值。在現如今音樂教育背景下,鋼琴的教學體系應該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積極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來提高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在音樂教育視域下,不僅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學生也要改變以往只注重鋼琴技巧的理念問題,結合新型的教學模式去展開鋼琴課堂的教學。采取先進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授課,能夠促使學生鋼琴演奏能力的提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校園鋼琴比賽,能夠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現場演奏機會。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現場鋼琴演奏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心態,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音樂表達力的提高,實現鋼琴教學中音樂教育的完美滲透。
(八)在鋼琴教學模式中運用差異化教學
教育不斷改革,推進了鋼琴教學模式的改革,在現如今現代化教育的背景下,教師能夠清晰教學的主體問題,能夠根據學生個性的差異性來進行鋼琴教學。在此基礎上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能夠保障學生個性發展,打破以往的一刀切教學模式,能夠在問題的講解中融入個體差異性,依托啟發性原則對學生進行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層次教學。在此過程中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養成愛學、肯學、會學的能力,提升全體學生的鋼琴演奏能力以及鋼琴理論知識,從而促進鋼琴教學的改革以及提升鋼琴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九)在鋼琴教學模式中采取多樣化評價體系
多樣化的評價體系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以往單一性的教學評價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當下鋼琴實際考核要求,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來確定評價的衡量標準,完善評價體系的多樣化。對于形成性評價,不僅要包括演奏能力、還要包括理論知識、相關的筆試成績、以及學生對于藝術史的了解程度等等。對于學生的日常行為也要作以參考,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態以及音樂的表現力等等,采取定期抽查的形式,結合期末考核成績,能夠對每個學生做出最公平公正的評價。在評價的主體上可以采用自評、師評、互評,保障了評標體系的公平性原則。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校音樂教育鋼琴教學模式的創新,不僅需要教師改變教學理念,還需要教師不斷根據實際教學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不斷完善教學模式。鋼琴教學模式,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針對每個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具體情況,進行分層式教學,提升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在鋼琴教學的過程中利用教學實踐讓學生通過鋼琴演奏練習,來促進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提高和鋼琴演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徐劍.基于師生互動的高校音樂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20):163-164.
[2]章為.高校音樂專業鋼琴普修課教學模式改革的創新與思考[J].戲劇之家,2020,(26):82-83.
[3]王鶄.淺談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多元化鋼琴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踐[J].戲劇之家,2019,(30):175.
[4]王燕如.高等師范音樂教育專業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研究[J].戲劇之家,2019,(17):172.
[5]馬雪竹.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多元化鋼琴教學體系改革與實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2):248.
作者:張杰 單位: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