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多元化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高職院校在連年擴招的新形勢下,面臨著非常大的教學壓力。尤其是在課程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方面需要進行不斷創新,實現課程優化和人才培養目標。視唱練耳作為高職院校音樂專業教學的基礎課程之一,對于音樂人才的基本功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前社會對音樂人才高標準的需求在客觀上對高職院校的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壓力,呼喚著高職院校的視唱練耳教學課程要“苦練內功”,通過多樣化的開展途徑,改革傳統課堂,達到攻堅克難、與時俱進的教學目標。有鑒于此,本文在分析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所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從“引入流行音樂、民族風格鋼琴曲、戲曲鑼鼓經豐富教學內容”以及“引入微課資源與翻轉課堂拓展教學組織模式與方法”這兩個方面切入,提出了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實施多元化拓展與創新改革的有效方法和創新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視唱練耳;多元化;探究
自教育部提出并印行《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這一指導性文件之后,我國高等職業院校的擴招工作就隨之啟動,并逐漸駛入了快車道。2019年,國務院印發《高職擴招專項工作實施方案》,在原有的應往屆普高畢業生、中職畢業生之外,首次將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退役軍人、下崗職工等社會考生納入高職院校的招生范圍之內。這雖然賦予了高職教育進一步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良好契機,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凸顯了高職生源成分的復雜性,對高職院校音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戰。作為高職院校音樂專業的一門基礎性科目,視唱練耳課程的開展也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和壓力。面對社會對高職院校音樂人才的高標準要求,視唱練耳作為夯實音樂基本功的重要內容,也應該在不斷創新改革中進行優化和整合。筆者在回顧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現狀、查找突出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解決之道,打造效果突出的視唱練耳教學課堂,提升高職院校音樂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高職院校連年擴招的背景下,高職院校生源基礎差異性較大的問題日益突出,而且不同學生之間的基礎、素質與學習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也變得越來越明顯。因此,高職院校視唱練耳的教學開展也需要兼顧高職院校音樂專業課程設置的實際需求,根據課堂教學實時動態進行靈活調整。當前,高職院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學面臨較大的壓力和挑戰,其主要的問題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適用于高職院校音樂專業的視唱練耳教材相對匱乏,尚未形成針對性、系統性的視唱練耳課程體系。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當前許多高職院校視唱練耳課程所沿用的大多是原本為普通本科高校音樂專業學生所編撰的《視唱練耳》等教材,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本科教材學習難度過大,這給視唱練耳教學開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雖然有關教學單位注意到了這一問題,鼓勵學校教師們推出若干專門針對高職院校的視唱練耳試用教材,但其數量較少,內容也不夠豐富,且多處于試用和推廣階段,視唱練耳教材對難易程度的把握以及知識、技能銜接方面難免存在各種問題,也難以全面適應高職視唱練耳課程的各項需求。所以,綜合來看,高職院校視唱練耳課程的適用教材相對匱乏,這是影響視唱練耳科目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問題之一。其二,高職院校尚未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分層、分類視唱練耳教學開展有效措施。高職院校學生基礎素質與學習接受能力差異明顯,在具體的實踐開展中,很容易在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造成“學優生吃不飽、學困生吃不消”的窘境。這就在客觀上呼喚著高職院校視唱練耳科目進行行之有效的分層、分類教學創新改革,從根本上化解上述突出矛盾。然而,在近年來的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實踐開展中,任課教師雖然嘗試過“走班制”顯性分層,及“合班制”隱性分層等不同的教學組織模式,但終究難以完全克服高職院校學生基礎素質和學習接受能力差異大的固有矛盾。筆者也進行了細致分析,主要的原因在于“走班制”顯性分層教學要實施學優生與學困生的分班分流,容易給學困生帶來進一步的負面心理暗示;而“合班制”隱性分層又要求教師針對同一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分別進行授課,教授、示范不同的音樂知識與技能,這無疑加大了任課教師課堂組織的難度與壓力,在視唱練耳教學實踐中也難以獲得預期的教學效果。其三,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組織模式及方法單調,難以啟發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與創造性。迫于師生比例日漸增高的壓力,當前高職院校視唱練耳課程普遍采取單一的集體課教學組織模式。任課教師日常的教學方法也只有傳統意義上的講解與示范這兩種方式,所以視唱練耳教學內容和課堂開展的靈活性受到了限制。高職院校的音樂專業學生在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基本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灌輸,而難以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之下,發揮自身能動性,主動嘗試、探索掌握視唱練耳各項基本技能。所以,在難以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訓練環境中,也就很難談及激發學生創造力的問題了。總而言之,當前高職院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學中所存在的上述突出問題,在客觀上呼喚著視唱練耳科目從教學內容和組織方法這兩方面展開多樣化的探索與創新改革。這也要求任課教師做出新的嘗試,盡快解決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的關鍵性問題,開拓多元化的教學模式,豐富視唱練耳教學開展。
二、高職院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學內容的多樣化拓展探究
如前文所述,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存在適用教材匱乏、教材難易程度銜接不合理等問題,這就在客觀上要求身處一線的任課教師們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引入更多的實用素材來拓展視唱練耳的教學內容,最終編撰源于視唱練耳教學實踐、高度適應高職視唱練耳教學需求的無紙化校本教材。根據筆者從事高職視唱練耳教學的實踐經驗,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拓展本科目的教學內容:第一,在教學開展實踐中,引入流行音樂片段,進一步豐富高職院校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內容。眾所周知,高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是聽著流行音樂成長的,他們非常喜歡流行音樂,所以流行音樂在年輕的學生群體中流傳較廣。把高職院校大學生們喜歡的流行音樂片段轉化為視唱練耳的教學素材,將有效地彰顯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特色,加強課程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在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創新環節中,可引入Rap等流行樂種作為視唱練耳中節奏內容的練習素材;可以通過改編流行音樂曲目片段,使之成為練耳及模唱的主要素材之一;還可以選取具有特定音階的流行音樂曲目內容,在模唱溫習的基礎上抽取其骨干音和色彩音來作為構唱的訓練素材。這樣一來,傳統意義上容易令人感到單調、乏味的視唱練耳曲目體系將被來自流行音樂的多元音樂素材豐富和充實,從而有效地彰顯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科目內蘊的趣味性和時代性。第二,引入民族風格鋼琴曲目片段,進一步強化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內容的親和力。眾所周知,鋼琴是視唱練耳課程的基本教具之一,這也就決定了當前高職視唱練耳課程的教學曲目很多都改編自《拜厄》《車爾尼599》《車爾尼649》等經典的西方鋼琴教程。然而,由于審美文化的區別和音樂認知的偏差,這些改編自西方鋼琴練習曲的音樂素材,難以為高職院校的視唱練耳課程營造充分的“音樂語境”,故而也容易讓音樂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枯燥之感。其實,在西方鋼琴練習曲之外,我國作曲家還創作了很多優秀的鋼琴曲目。如《牧童短笛》《花鼓》《百鳥朝鳳》等眾多民族風格鮮明的鋼琴曲目,其中不乏適合改編為視唱練習曲的音樂片段。更重要的是,這樣做將在高職院校的視唱練耳教學中營造出學生所認同的“音樂語境”,能夠使學生從音樂審美層面主動進行音樂理論的探索。因此,在高職院校的視唱練耳教學中,將民族風格鋼琴曲目片段改編為教學素材,也是增強高職院校視唱練耳課程對學生親和力的一條可行路徑。第三,高職院校的視唱練耳教學開展中要活用傳統戲曲“鑼鼓經”,豐富拓展高職視唱練耳教學素材體系,使民間音樂與高校課堂緊密結合,從而得到有效傳播。許多專業藝術類高職院校都開設了戲曲表演專業,而像“急急風”“四擊頭”等特色化戲曲鑼鼓經具有特殊表現力,也非常適合改編為節奏訓練曲目,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活學活用。因此,將戲曲“鑼鼓經”融入視唱練耳教學內容,也不失為豐富高職院校視唱練耳課程內容的有效之法。
三、高職院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拓展探究
如前文所述,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方法單調陳舊,成為制約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質量和效率提升的又一瓶頸因素。所以,在本部分的研究中,主要針對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方法這一問題,給出若干改革策略。第一,全面打造服務于高職院校視唱練耳課程教學的“微課”教學新型體系。經過十幾年的實踐和推廣,“微課”這種短小精悍的視頻化教學方法已在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學開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而也在高職院校音樂基礎課程中得到了應用。對于高職院校視唱練耳課程來說,“微課”的突出功用在于它能夠把很多的課堂教學內容,提到課前實施,引導學生展開預習,從而有效運用學生課余時段,無形中拓展了視唱練耳科目的課時容量。不僅如此,在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中,普及運用“微課”教學法,還是本科目開展“翻轉課堂”式教學改革、優化教學組織模式的必要途徑。因此,高職院校視唱練耳課程首先應主動順應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趨勢,著力打造適應高職院校視唱練耳課程特點的“微課”教學體系。第二,進一步開展以“翻轉課堂”為導向的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改革?!胺D課堂”是一種能夠彰顯學生主體性和能動性的新型教學組織模式。在學生通過課前觀覽“微課”自主預習教學內容和視唱技能的基礎上,任課教師通過視唱練耳教學課堂實施,找準學生在預習中所存在的不同問題。根據具體的問題根源,分別采取集體課、小組課、個別課等教學組織模式,來點撥、糾正絕大多數學生、部分學生乃至個別學生所存在的學習問題和誤區。這樣的教學方法和思路,不僅能夠把原本課堂講授的內容提至課前由學生自主學習,而且把原本課后開展的答疑指導提至課上來展開,故稱為“翻轉課堂”。不僅如此,任課教師在“翻轉課堂”模式下還可穿插談話誘導、分組討論、項目驅動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師生互動,強化學生的能動探索意識。由此可見,“翻轉課堂”可以說是優化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的必由之路。然而,針對“翻轉課堂”成功率低這一客觀事實,筆者提議任課教師可將“微課”教學法的運用與“翻轉課堂”的建設交融在一起,系統展開,以便在點滴之間潛移默化地同步改變師生雙方教與學的意識和習慣,通過長期教學實踐,在不知不覺之間建成“翻轉課堂”,從而收到水到渠成的優良效果。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進入新世紀以來,連年擴招的形勢雖然在客觀上對高職院校視唱練耳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壓力,但同時這也是鞭策教師開展視唱練耳教學創新改革的內在動力。而改革之路,就在于“化單一為多元”,通過引入為學生所喜聞樂見的多樣化特色曲目資源來豐富教學素材體系,提高課程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通過引入微課、翻轉課堂等信息化教學資源與模式來優化教學開展流程,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這樣,高職視唱練耳課程就有望化壓力為動力,攻堅克難,與時俱進,在新時期打開全新的教學開展局面。
參考文獻:
[1]巫圣詠.視唱練耳網絡教學模式的探索[J].當代音樂,2022,(01):50-52.
[2]殷佳.網絡時代編寫視唱練耳教材的優勢和方法[J].教育教學論壇,2020,(01):307-308.
[3]王帥紅.視唱練耳網絡化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2,20(01):78-83+7.
[4]張孜.民辦院校音樂表演專業視唱練耳分級教學路徑初探[J].藝術大觀,2022,(06):115-117.
[5]梁磊,張東東.視唱練耳課程網絡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大觀(論壇),2021,(12):40-41.
作者:任夢龍 單位:山西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