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電氣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內涵建設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針對高等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和特點,提出了以合作學習為主線,以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為引導,通過對培養方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調整,構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能力培養教學方法,使得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促進了電氣類專業內涵建設。電氣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內涵建設的研究與實踐效果表明成效顯著,研究成果對培養創新型電氣類專業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電氣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內涵建設
創新創業教育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高等教育自身發展需要應運而生的教育理念,其所具有的重大戰略意義和教育價值,已經被高校廣泛關注和認同[1]。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創新思維等為目的的教育[2]。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工科學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工程素質的重要教學環節,是深化學生理論知識,提升實踐與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近十年來,黨和政府以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高校十分重視對學生實踐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創新創業競賽、高水平創新創業導師“校園行”、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關鍵指標之一等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推動了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變。高校轉型的發展,要求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必須深度融合,才能促進專業內涵的建設,提高普通本科高校向高質量發展。電氣類專業融合了電工、電子、自動化、智能控制、光電信息、計算機等技術,是一門理科和工科緊密交叉的專業。特別是近年來隨著AI、互聯網、高鐵、飛行器、航空、航天等等技術的飛躍發展,凸顯了電氣類專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3],人才需求旺盛,就業形勢很好,因此培養具有敏銳創新意識、創新能力、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任務迫切擺在高校教師的面前。目前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中,多采用以實驗教學、課程設計、實習實訓、畢業設計等第一課堂為主線,以社會實踐、課外科技活動、大創訓練、科技競賽等第二課堂活動為輔線方式。因此將第二課堂的部分內容納入到第一課堂,會使更多的學生在創新創業訓練中受益。我們提出的“電氣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內涵建設的研究”這一課題,就是將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深度融合,促進電氣類專業內涵建設,提高電氣類專業自身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能力。本課題以我校電氣類專業為研究對象,探索應用型本科院校電氣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推動專業內涵建設向縱深方向發展,形成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培養模式。
1電氣類創新教育內涵建設內容
1.1電氣類專業創新教育內涵建設的目標
1)建設特色鮮明的教學模式和體系積極探索具有創新創業特色、突出專業教育、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培養與創新教育相融合的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體系。2)建設高度融合的資源體系構建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相融合的教學資源實踐條件體系。3)建設具備創新創業教育能力的師資隊伍建設一支專職兼職結合、專業知識扎實、教科研能力突出,具有創新創業教育能力的師資隊伍[4]。
1.2電氣類專業創新內涵建設的內容
以合作學習為主線,以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為引導,采用“基于‘合作學習理論’的‘1+1=1’模式”[5],通過加強基于創新教育的電氣類專業教育,尋求適合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能力培養教學方法,促進電氣類專業內涵建設。1)構建雙閉環人才評價體系在電氣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專業內涵建設的頂層設計基礎上,建立校內教學質量評估和用人單位反饋評估雙閉環創新創業教育人才評價體系。2)建立創新創業型人才教學資源體系建設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教學模式與教學課程體系,它是創新創業教育的制度保證;建設多層次、多元化、綜合化的專業內容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實踐條件;以合作學習為主線,突出學生在教學中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改革培養方案、完善教學計劃、實踐教學大綱,積極探討“‘1+1=1’模式下的工科課程群考試成績結構研究”[6];建設具有實施創新創業教育能力的開放性師資隊伍,構建多元化師資資源。
2創新教育專業內涵建設研究實踐
我們以合作學習為主線,以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為引導,結合本科評估體系考核內容,通過對培養方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調整,使得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促進電氣類專業內涵建設。
2.1創新創業教育貫穿專業教育整個過程
1)創新課程是創新教育的基礎電氣專業大二開始,通過開設“電子電氣產品綜合設計實例”等專業選修課,引導學生參加創新創業訓練項目,針對學生專業知識少、完成信心不足問題,安排大三、大四同學與大二同學開展座談交流,開展傳幫帶活動。2)合作學習是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以合作學習為主線,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意識。大三“綜合實訓”和大四“電氣工程綜合實訓”“創新實踐周”“畢業設計”“實踐基地生產實習”等實踐環節,最適合組織合作小組,小組內外成員在完成實訓項目過程中既合作又競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創新、合作、獨立能力。3)建設雙閉環創新創業教育人才評價體系建立校內教學質量評估和用人單位反饋評估的雙閉環創新創業教育人才評價體系。每年12月份,除考研同學,我校電氣專業大四畢業生90%以上簽訂了就業協議,考慮就業后崗位競爭的激烈,在大四學生中,畢業設計題目中60%結合學生就業意向或崗位進行擬定,開展“后訂單式培養”。按照培養大綱,在“綜合實訓”“創新實踐周”“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突出訓練就業崗位內容。學生可以任選在學校實訓或去企業頂崗實習,進行針對性培養。經過這樣的培養,學生畢業工作后很快就能成為企業技術骨干,獲得企業的好評。
2.2鼓勵引導學生提出創新創業訓練題目
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創新創業和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在創新創業訓練題目由學生首先提出題目,再由教師與學生共同研究確定,既保證大創項目質量,又兼顧學生興趣愛好,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
2.3開展綜合化的創新創業基礎項目訓練
1)積極吸收學生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科研是提高教學研究的重要途徑,高校的宗旨是培養創新性應用人才[7]。我校電氣專業2012年設立以來,已吸收大二至大四40%電氣專業本科生參與教師科研中,組成不同項目小組參與工程科研實際,他們的科研興趣、動手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提高。2)引導學生參加大創項目積極鼓勵、引導學生申報以學生為主體大創項目,積極參加創新創業項目訓練。目前,電氣專業本科生申報創新創業項目人越來越多,申報人數占比從12.5%,發展到47%。特別是如果大四學生因為考研等原因,畢業前沒有完成,就將項目整體移交給下年級新組成的項目小組同學,延續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工作,保證了項目順利進行。3)拓展實踐資源開拓學生視野專業教師積極鼓勵支持學生到電氣生產企業鍛煉,開拓學生視野。利用假期時間,鼓勵學生到電氣產品生產企業鍛煉,目前已經實施了4年,截止目前有151名同學參加現場工程實踐活動,如沈陽安瑞信科技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沈陽科學儀器儀表股份有限公司、沈陽飛馳電氣設備有限公司、沈陽昊誠電氣有限公司、沈陽群賀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偉創電氣有限公司、許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沈陽和帆電氣設備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其中4家是A股上市公司。這使學生了解企業產品研發、營銷、管理的各個環節,為就業打下扎實基礎。
2.4組建具有實施能力的開放性師資隊伍
以“開放性師資”的理念為指導,通過多種途徑,構建多元化專業教育師資隊伍。1)積極引進高水平博士教師積極參加學校博士教師招聘工作,引進高水平大學畢業博士,目前已引進2名博士;1名試講完畢,待錄用;另有2名正在接洽。2)利用多種形式實踐資源通過建立“產學研合作基地”“大學生實踐基地”“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采用“訂單式培養”“后訂單式培養”等多種培養形式,努力為學生創造實踐機會。加之聘請企業電氣專業人員指導學生實踐,同時電氣專業教師到企業參加產品研發,形成教師、學生、企業技術人員三方良性互動。3)加強教師隊伍的實踐背景訓練鼓勵教師深入電氣制造企業開展背景實踐,提高創新素質。電氣專業8名教師中,具有工廠工程實踐背景的教師6人;博士學位3人,碩士學位5人;教授2人,副教授5人;外聘6名教師都具有高級工程師以上職稱。
3.1內涵建設促進學生成績提高
高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課程考試是檢驗人才培養關鍵環節。在有限時間內提高學生學習成效是高校教育一直亟需解決的問題。我們以電氣專業專業課“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為例,全面分析了雙創教育促進內涵建設取得的初步成效,證明了專業基礎課、專業課與創新創業實踐課相互融合,互為補充的全方位課程體系建立對提高學習成績大有幫助,如表1所示。從表1中可以看出,五屆學生平均成績均在良好水平。
3.2內涵建設促進學生的就業
高校人才培養目的就是為各行各業輸送高質量的人才,電氣類專業內涵建設促進了學生的就業。近年來我校電氣專業的初次就業率一直在95%以上,這吸引了更多高分高考學子報考我校電氣工程專業,我校電氣專業每年在遼寧省高考最低錄取分數線都在一本錄取線左右,同時也是校內本科生轉專業學習熱點專業。初次就業數據如表2所示。從表2中可以看出,五屆學生初次平均就業率在95%以上。
4結語
我校電氣專業在開展電氣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專業內涵建設過程中,以合作學習為主線,將教師-學生-實踐都融合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中,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端正了學生的學習目的和學習態度,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得以加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漲,內涵建設促進了學生成績提高,五屆學生專業課平均學習成績穩定在良好水平;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學體系,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縮短了學生在企業崗位實習的時間,面對全國高校同類專業的學生敢于同臺競爭。內涵建設促進了學生就業,五屆學生平均初次就業率達到95%以上。通過對就業單位的回訪,我們電氣類畢業生表現都很優秀,主要體現在掌握新技術快,基本工作技能扎實,創新能力強,團隊合作協調能力強,一般工作二年以后,就成為單位技術骨干,贏得了就業單位的好評,這說明我們為企業培養的電氣與控制類技術人才是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作者:石征錦 黃越 劉寅生 張大偉 黃海新 單位:沈陽理工大學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