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多媒體助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實踐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新時期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較,理念與模式發生明顯變化,再加上多媒體的助推,將這些區別變得更為明顯。現代化教學中,教師會使用多媒體創新教學方式導入新課,為學生創造更多自我展示空間的同時,逐漸提升學生對課堂知識學習興趣,對學生自主學習意識進行培養,促進整體學習能力提升。初中語文是學生重點學習科目,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對語文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多媒體;初中;語文教學;方式
多媒體介入到初中語文教學中,可以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改變傳統教學氛圍的同時,實現教師教學、學生學習雙向提升。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使用多媒體設計教學活動,既要掌握多媒體在課堂上運用技能,還需要明確新課改教學要求,這樣設計出來的教學活動才更具現代化特色。但是,目前較多初中語文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后,教學質量與效率、學生學習興趣并未發生明顯變化,這表明教師教學中出現了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一、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使用意義
多媒體技術是現代化信息技術發展的產物,其在教學領域的成功運用,不僅對教學改革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也將教學帶到了科技化時代,使課堂教學與時代發展共同進步的同時,完善傳統教學方式,實現高效高質教學目標[1]。根據筆者對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使用意義調查發現,首先,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內容豐富性提升有重要意義,調查結果顯示可將課堂教學內容豐富性提升92%。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信息技術對人們生活、社會生產力的影響有目共睹,擁有基本信息技術使用能力已經成為人們正常生活、工作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而多媒體技術與互聯網直接連接,互聯網中有豐富教學資源,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將互聯網中教學資源導入到多媒體中,這樣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對學生知識積累量增加、眼界開闊等也有促進意義。其次,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可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調查結果顯示自初中語文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后,學生學習積極性發生明顯變化,提升占比數為89%。語文知識綜合性比較強,大部分都是文字解說,學生長期面對這些文字,思考文字在不同語句中表達含義,或者是使用方式等,會逐漸出現疲勞感,進而對語文知識學習興趣也會有所下降。多媒體技術作為新科技,其在教學中的運用,可以改變以往教學方式,使學生重新對語文知識學習產生興趣[2]。再者,多媒體教學能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其中有91%的學生知識掌握能力有明顯增強。在多媒體教學使用過程中,學生有更多展示個性的時間,而這恰好也是學生之間彼此學習、共同進步的時候,學生可以主動學習其他小伙伴學的學習方式,或者是將自己的學習方式展示給其他同學。最后,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對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升有重要作用,其中提升占比數為90%。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習空間變大,其在課堂上的表現也會發生變化,而教學質量也會被提升。同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計不同教學活動,讓學生主動加入到課堂知識學習中,這也是促進教學質量與效率提升的一個方式。詳細調查可見上表1。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問題
教育教學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相結合,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發展必然趨勢,同時也是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方式[3]。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使用,可以將文字進行轉換,借助動畫、短視頻、圖片等方式展示出來,這些既對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有幫助,對教師教學質量提升也有促進作用。所以,身為新時代語文教師,要主動將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相融合,要善于使用多媒體設計教學活動,這樣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才會變得更加光明。但是,根據筆者對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現狀調查發現,在接受調查的1000名教師中,有500名教師教學都存在問題。首先,在這有問題的500名教師中,其中有85%的教師存在教學內容豐富性不足問題。這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經常將教學內容文本化,將教材作為教學重點,要求學生掌握教材知識即可。同時,教師在布置練習題時,也缺少新意,會將重點放在練習冊上。其次,學生課堂地位為發生改變,其中有88%的教師存在這一教學問題,主要表現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被動多于主動。詳細調查如表2。
(一)語文課堂教學內容不豐富
在傳統教學中,受教學條件限制,大多數教師教學都會依賴教材與練習冊。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運用的加深,多媒體教學特點也逐漸顯示出來,而提升課堂知識豐富程度就是特點之一。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時,完全可以借助多媒體這一特點將課堂內容豐富性提升,讓學生獲得更多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4]。但是實際上,85%的教師都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基本都是將教材、練習冊內容直接遷移到多媒體上進行講解,這不僅影響了多媒體教學價值發揮,也很難讓學生重新對語文知識學習產生興趣。
(二)學生被動型的學習
現代教學與傳統教學最為明顯的要求就是主體發生根本性變化。傳統教學中,教師是課堂主體,課堂活動形式、學生學習什么樣的內容、用什么樣的方式獲取知識,都由教師一人決定[5]。但是,新時期教學要求中,將課堂主體更換成了學生,教學理念也以人本理念為主,這就表明,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教學中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與習慣,要以學生為主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自己決定學習什么內容,自己可以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幫助學生更有效地獲取知識。但是實際教學中,卻并不是這樣,從表2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88%的學生仍舊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下,據進一步調查顯示,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如下,第一,教師教學活動設計存在漏洞,其中有82%的教師有這一問題;第二,教師為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導致學生出現不知道如何學,不知道要學習什么等問題,其中有80%教師存在這一教學問題;第三,課堂活動設計缺少吸引力,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不強,有81%教師教學活動設計存在這一問題。比如,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會將教學重點放在背誦上,而不是理解記憶上。在講解過程中,教師會直接為學生講解古詩詞翻譯內容,并且大部分內容都以文本形式展現,缺少吸引力與創新性。詳細調查如表3。
三、多媒體與初中語文教學融合方式
(一)運用多媒體導入新課,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無論身處哪一個年齡階段,好奇心可以說是人類共同特點之一,在面對新鮮事物時,都有想要一探究竟的想法。多媒體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使用,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對學生來講是一個新的事物,教師面對挑戰時,會有想要征服的欲望,學生在面對新鮮事物時,會自然地被吸引[6]。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前,要掌握良好的使用技能,要將新課順利導入到多媒體中,借學生對多媒體的好奇、多媒體自身具備特點與優勢等設計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興趣,這樣既可以讓學生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語文課堂,對教學質量提升也有促進作用。例如,在講解《一顆小桃樹》時,首先語文教師在文章內容講解前,可以讓學生觀看一段桃樹林種植、生長以及果實成熟后,人們吃到鮮果的視頻,吸引學生注意力。在視頻播放時,可以加入一些與流行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其次,學生觀看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是否喜歡吃桃子,在看到視頻內種植人員付出辛苦取得成就后,是什么樣的感性[7]。在小桃樹生長過程中,看到了什么。這樣提問既可以將本章節要學習內容順利導入到課堂上,也可以讓學生進入到自主思考階段。最后,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文章內容,對文章中主要表達情感、寫作背景、目的等進行探討,讓學生從文章學習中感受希望、付出與收獲的美好,進而樹立新的學習目標。
(二)運用多媒體可以拓展課堂空間,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可以起到學習空間拓展、教學效率與質量提升的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時,可以根據學生興趣、文本內容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補充,讓學生擁有更多學習與探究的空間,這樣既可以讓課堂教學有效范圍擴大,對學生知識獲取量增加、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等也有積極影響。例如,在講解《大雁歸來》這篇文章時,語文教師要想將課堂學習空間擴大,就需要對課堂教學時間合理安排,并且還要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與時間使用靈活性。首先,語文教師可以將多媒體使用放在課前教學階段。如,教師可以大雁生活地、燕子在南與北生活時間、生活方式以及習慣等制作成紀錄片,播放給學生看,這一教學時間可以控制在10分鐘之內。其次,學生文本知識探究,學習空間擴展階段,教師可以將文本內容作為基礎,邀請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探究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這一文章作者其他文章進行想象,這樣既對學生思維活躍度提升有幫助,對知識擴展也有促進作用。
(三)運用多媒體將課堂教學情境生活化
生活就像是一本書,在這本書中,見證了每個人成長與變化,人們親手將書本內容填充與豐富,將生活中遇到的各種故事寫在生活這本書中。同時,生活中蘊含著教學學習資源,隨著生活經驗與閱歷的增加,學生的認識能力、問題解決能力也會有所提升,因此在語文教師為學生講解相關知識時,教師也可以借助多媒體將課堂改變成生活中的某一情境,將教學生活化,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例如,以講解《時間的腳印》為例。首先,語文教師可以先對學生提問,引導學生對生活腳印進行思考,如,同學們,在生活中是否留下過腳印,這個腳印的存在印記可以用什么證明。其次,學生考慮與回答教師問題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學生從出生開始到各個成長階段的變化,并且在每個變化階段,都標記時間。這樣可以讓學生將生活、印記與時間聯想到一起,也可以為學生創造生活化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影響下,按照教師的引導主動學習新知識。
四、結語
總而言之,多媒體助力初中語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產生的積極作用諸多,而這些作用對教師教學質量提升、目標完成、學生學習質量提升等都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學習現代化教學手段,不斷提升自身現代化課堂活動設計與教學能力,這樣既對自身適應現代化教學變化與發展有利,對學生學習與發展也中幫助。
作者:崔建軍 單位:甘肅省通渭縣平襄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