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多媒體教育輔助高中地理學科教學實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高中地理學科知識教學方式的選擇及應用,會影響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程度,為滿足學生學習需求,還需在教學過程中深層次地探析每位學生的學科能力,經過多媒體教育技術的合理應用,發揮較強的輔助作用,既能為教師教學、學生學習提供便捷條件,又能有目的性地開展實踐教學活動,綜合成效更顯著,提升教學技術水平。
[關鍵詞]多媒體教育技術;高中;地理
引言
高中生對地理學科知識的學習,具備一定的基礎能力,通過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相互交流,能夠多方面地引導及拓展學生思維,在教學模式創新的過程中,還能通過多媒體教育技術的合理應用,搜集更多教學資源,學生也能獨立學習,綜合成效更顯著,教學目標更明確。教師應注重基礎知識與實踐教育的充分融合,教學效果更理想,全方面地激發學生探究欲望,主動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提升學科教學質量與效率。
高中地理學科知識的教學需教師對方法的合理選擇,能影響學生學科素養、思維能力等,影響學生學習及發展,符合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作用,多方面地鼓勵學生對學科知識探究、學習,教師始終圍繞育人目標重點教學,動態化地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既能保證多媒體技術良好應用,又能拓展學生思維。經小組合作教學、翻轉課堂等方法應用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保證學生學科基礎能力顯著提升,與多媒體技術協作應用,教師能在備課及教學階段搜集更多的教學資源,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也能在復習、預習等階段正確應用多媒體技術,學習目標更明確,均突出多媒體的輔助作用,有利于高中地理學科知識的全面教學[1]。教學方法的選擇及應用除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外,還會對學生學科能力與素養的提升有顯著影響,需在學科基礎知識教學的過程強調教學體系的全面性,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依據教學方案開設實踐教學,利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多方面的影響學生自主能力,成為實踐活動開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充分突出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地理學科中的重要性,綜合成效更理想。
二、高中地理學科教學對多媒體教育技術應用的原則
(一)實效性原則
地理屬于一門邏輯性、關系性較強的學科,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與其他學科產生聯系,在拓展教學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科知識,并設計重點知識、難點知識,在此方面加大教學力度,以此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與素養[2]。課堂教學中遵循“實效性”原則,也能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如:在“地球的運動”相關知識教學中,就考慮到較抽象的學科知識,學生獨立理解、學習等是有一定難度,是因學生之間能力存在差異性,單純依靠教材及教師的教學,無法保證教學效果最佳。而在此方面對多媒體技術的良好應用,有較強的突破性,每位學生都能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分析與學習,確保學生能對重點知識、難點知識扎實掌握,以此提升學生學科能力。
(二)選擇性原則
高中地理部分知識適合教師講解教學,多媒體不能成為主體,始終發揮著輔助作用,通過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的良好應用,能在多方面對學生起到激發作用,明確教學內容后播放教學視頻,能使學生直觀化地學習,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在課堂上與教師互動交流,提升教學效果。如:關于“人類與環境”相關知識的教學,就可以選擇一些“海嘯”“臺風”“地震”等相關視頻播放教學,能使學生了解不同災害的發生會與人們的日常“活動”有關,在情感與思想上都能對學生帶來較強烈的影響,節省大量的板書教學時間,教學成效顯著提升。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對多媒體技術合理應用,教學資源越來越豐富,學生在課下也可以獨立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自主預習、復習提供便捷條件,擴大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范疇,始終都能以“輔助角色”存在,為高中地理教學活動開展帶來顯著影響。
(三)直觀性原則
高中地理的知識點教學是有一定難度,還需教師發揮出自身較強的能力與育人職責,充分考慮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與計劃,才能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多媒體技術能把抽象的學科知識以直觀化的方式展現,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也能深度分析[3]。在此基礎上,有目的性地開設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提升學科能力。例如:某高中地理教師就在此方面進行了實踐調研,選擇高中二年級十一班、十二班的學生為調研對象(如表1所示),共142名,重點分析多媒體技術對課堂教學的影響,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給出不同的評價。其中,有96%的學生對多媒體技術應用高度認可;3%的學生處于接受的過程中;僅有1%的學生需教師特別重視,依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模式及目標等,提升學科教學水平。
三、多媒體教育技術輔助高中地理學科教學的實踐探索
(一)趣味性教學情境創設,增強學生探究欲望
高中地理學科知識的教學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充分考慮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各項需求,通過趣味性教學情境的創設,能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讓學生在課堂中就能相互交流、互動,在教學氛圍的影響下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及方向,是傳統教學方法中的缺陷問題之一[4]。在此基礎上,增強學生的探究欲望,無論是教師提出的教學問題還是小組成員的疑問,都能保證學生主動參與、思考,使枯燥的學科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探究中就能確保每位學生扎實掌握學科知識,并正確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實踐活動開展的目的性更強,為學生日后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例如:結合教學內容有目的性地創設教學情境,也能為多媒體技術應用提供便捷條件。教師選擇依然以高中二年級十一班、十二班的學生為調研對象(如表2所示),共142名,分別把教學內容以音頻、視頻、圖片方式成效,讓學生自主學習。其中,學習欲望較強的學生占總數的94%、產生學習興趣的學生占總數的4%、有待于激發的學生占總數的2%,需教師對此情況全面掌握,及時調整教學方式,還需加大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力度,有助于教學成效提升。
(二)本著因材施教育人理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考慮學生能力的差異性,傳統化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能對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面掌握,創設多樣化的教學計劃及方案,通過基礎知識與實踐教育的充分融合,才能有目的性地調整教學方案內容,要重點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并在教學深度、進度、廣度等多個方面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取學科知識,始終都能本著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能擴大多媒體技術的影響范疇[5]。例如:關于“我國的河流和湖泊對人力有什么影響”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師在備課階段完成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工作,盡量減少課堂上的設計時間,直接展示播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并對學生突出問題:“你知道哪些湖泊?”“河湖帶給我們哪些便利?”等,讓學生討論、探究,如:航運價值、水能價值等,提供便捷條件的同時還會受不同因素影響引發水災,通過內容播放一些視頻、音頻、圖片等,使教學內容直觀化、立體化地呈現,猶如身臨其境,讓學生享受學習,激發學生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成效更顯著。同時,教師也對此進行了調研分析,選擇138名學生為調研對象(如表3所示),學生自主能力提升占總數的96%、穩步提升的學生占總數的3%、待提升的學生占總數的1%,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案,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保證學生對學科知識扎實掌握,促進學生良好發展。同時,教師也會善于對教學成效的總結,重點考慮學生在各階段的學習狀態,也會影響學生的自主意識與能力,均在實踐教學中強調多媒體技術的合理應用。
(三)多媒體技術合理利用,提高學生讀圖能力
地理知識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是最基本的技能,既能使學生對學科知識充分理解與掌握,又能建立形象思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閱讀及看圖的過程中激發思維。再加上小學合作教學模式的實施,使學生們的思維碰撞,多方面地分析學科知識,具備獨立思考、總結、推理、判斷等能力,形成全面讀圖、正確讀圖的思維,并在實踐教學中也能展現出自身的能力,真正掌握本領,才能使抽象的學科知識變得簡單,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對地理知識學生產生較強的欲望,教學成效更理想[6]。例如:關于“地球的運動”相關知識教學,先明確教學目標,主要是幫助學生理解太陽與地球的影響、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地球的圈層結構與各圈層的主要特點等,考慮部分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邏輯推理能力等待提升,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應用編制課件,能增加地理感性知識,逐步提升到理性分析方面,把學科知識拓展到實踐中,解決生活、生產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提出地球運動中自轉產生的地理意義,主要是影響因素的晝夜更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等,了解正午太陽高度變化、晝夜長短變化、四季與五帶劃分等,均能幫助學生理解及掌握基礎知識。其次,開展教學活動,依然是在教學課件的播放下,分析光照與建筑、光照與太陽能、光照與攝影等內容,提出問題“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么才能知道地球自轉了一周?”“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多少?”,每位學生都能獨立思考,在課件內容播放及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以太陽、天空中的恒星為參照物,依據周期變化為太陽日、恒星日,在投影片中探究“恒星日與太陽日圖”中兩者之間的關系。最后,在黑板上選擇圖釘代表太陽S,再固定吹塑片的紅繩,呈課件中的狀態,通過繩與吹塑片的交點做記號(P),在黑板上繪出紅繩與地球的位置,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多方面地分析教學內容,保證學生充分理解、扎實掌握,提升學科教學成效。
四、結語
多媒體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對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均有不同程度的影響,需引起各學校教師的高度重視,在日常教學中就能有目的性地設計教學方案、教學課件等,始終都能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為主,教學中對趣味性教學情境創設,增強學生探究欲望,教師本著因材施教育人理念大力創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遵循實效性原則、選擇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合理應用,提高學生讀圖能力,發揮較強的輔助作用。
參考文獻:
[1]郭建智.論高中地理課堂多媒體輔助教學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1,23(14):217-218.
[2]丁武營.多媒體在地理課堂中的育人路徑及注意事項[J].數字教育,2020,6(05):75-79.
[3]李宏飛.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情境優化策略——評《GIS輔助地理教學經典案例》[J].中國科技論文,2020,15(03):382-383.
[4]孫仲霞.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與“三板”的有效整合策略[J].科技風,2020,6(03):65-65.
[5]劉新龍.多媒體情境教學創造精彩地理課堂[J].亞太教育,2019,32(10):168-168.
[6]李曄.多媒體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9,6(68):216-217+222.
作者:王體娟 單位:甘肅省康樂縣康樂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