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建檔案館參與城市記憶建構可行路徑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城建檔案與城市記憶之間的互動關系。一般而言,城市記憶包含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整合不同類型的資源能夠呈現出一個城市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城建檔案通常也包含兩類,一是有形的記憶客體,如歷史建筑物、照片、錄像等,二是自然遺留的客體,如山體、湖泊相關的照片與錄像等。伴隨城市建設的推進,城市記憶不斷被填充,尤其是在現代化城市建設的浪潮中,保存完整的城市記憶彌足珍貴。而城建檔案則為城市記憶的留存、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資源。雖然城建檔案不能完全替代城市記憶,城市記憶也不僅僅以檔案的形式得以保存,但城建檔案與城市記憶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關聯,且二者具有許多共同點,可以說,在城市記憶建構過程中,城建檔案作為一種基礎作用而存在。首先,從內容角度來講,城建檔案是城市記憶建構的重要載體。傳統意義上的城建檔案主要有紙質、聲像、微縮等幾種形式,伴隨科技的進步與發展,高科技設備和數字化檔案作為一種嶄新的檔案載體得到快速應用和普及。不論是何種類型的檔案載體形式,都能夠反映一座城市的歷史,同時也正是基于不同載體的出現,為城市記憶的建構創造了更多可能性。其次,從主體角度來講,城建檔案館參與城市記憶建構能夠實現雙贏。一方面,城建檔案館收藏了大量有關城市記憶的檔案,梳理并整合這些檔案資源能夠清晰地呈現城市的發展脈絡。另一方面,城建檔案館參與城市記憶建構的同時也有助于豐富自身的檔案資源體系,發揮自身在“存史、教化”方面的作用,推動檔案館建設與服務向優質、高效方向轉型升級。可以說,城市記憶建構為城建檔案館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城建檔案館也逐漸由被動的收集者轉變為主動建構者,進而演化為城市記憶的記錄者和保管者。
2.城建檔案館參與城市記憶建構的價值意蘊。城建檔案館參與城市記憶建構是城市發展、文化建設與社會進步的必然要求。首先,城建檔案資源的挖掘、整合與利用,有助于塑造城市形象,展現城市人民的優秀品質。城市實體建設與城市精神建設同等重要,脫離精神文化的城市建設不利于市民歸屬感的培育。從這個意義上講,城建檔案館參與城市記憶建構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構的過程,對于城市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創新具有重要價值。其次,城建檔案館參與城市記憶建構有助于為城市改造和政府部門科學化決策提供依據[1]。在數字化時代,檔案資源的利用價值得到強化,不同城市有著自身的特色,保留城市的底蘊是現代化城市建設的重要前提。市場經濟、智慧城市等的發展,給城市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此同時,也對城市建設提出了諸多挑戰。對于城建部門來說,在推動城市建設過程中要作出科學化決策,即在尊重歷史規律、保護城市歷史文化的基礎上推動城市建設。城建檔案能夠為有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依據,進而建構出符合城市發展要求,同時不損害城市以及地域特色的建設方案。再次,城建檔案館參與城市記憶建構有助于挖掘城市的深層次記憶,進而推動社會進步。城市生活空間實際上是由不同的記憶單元組成的,具有整體性、系統性和延續性。建構城市記憶的過程是十分復雜的。為完成這一宏大命題,除了城建檔案館以外,還需要不同部門之間的聯動,如建設城市記憶數字資源庫、挖掘城市深層次記憶、打造城市個性化名片等。此外,城市記憶的建構不能僅僅停留于“回憶”層面,還要發揮檔案資源的服務功能,如利用數字化技術打造聲像檔案數據庫,還原城市舊貌、古建筑等,強化信息數據智能檢索,履行好自身的公共服務職能。
二、數字賦能城建檔案館參與城市記憶建構的現實基礎
1.積累了數字檔案與城市記憶融合的實踐經驗。在數字化背景下,城建檔案館積極探索新的檔案收集、管理與利用方式,其中包括搜集城市記憶。如通過走街串巷的方式收集有關城市建設的圖片、錄像等材料,但這種比較傳統的方式效率偏低[2]。為增強檔案收集的廣度,城建檔案館加強與其他媒介的合作,以作品征集的方式提高公眾參與的積極性。尤其是許多城市舊改如火如荼,為了多角度、全方位記錄城市建設歷程,收集更多優質的檔案資源對于延續城市記憶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城市記憶建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城建檔案館在挖掘和整理城建檔案過程中也應注重系統性,積極開發富有本地特色的城市記憶。不同城市由于城建檔案館管理水平和能力之間存在一定差異,因而在檔案開發、檔案編研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所以,不同城市之間的相互學習、汲取經驗是必不可少的。另一方面,城市記憶要走到公眾面前,才能發揮其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因而城建檔案館除了要注重檔案收集與整合之外,還要注重檔案的利用和資源共享,如當前有許多城市積極開發有關城市記憶的檔案文化產品,起到了一定的宣傳作用,擴大了城市的知名度,增強了市民對于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也是城建檔案與城市記憶建構的直接目的。城市記憶建構實際上是為了滿足公眾的精神和情感需求。打造精品檔案,創新城市記憶的內容和呈現形式是一種發展趨向。而且在數字化時代,城市記憶的呈現形式更為多樣化,如一些發達城市運用VR技術展示城建檔案,讓受眾能夠更直觀、更深層次地感受城市的魅力,給受眾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
2.智慧城市建設為城市記憶建構創造了有利條件。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是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科學技術發展為基礎的。新時期城市建設需改變傳統的建設思路和方法,加大創新力度。人工智能技術在生產、生活等領域的應用,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逐漸改變了人們的行為習慣。在城市建設方面,為穩步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需積極引入科技方法,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為人們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在檔案建設之維,智能化檔案存儲模式的開發有助于破解檔案查詢難、利用率低、數據流失等現實難題。為此,有必要開發新型的檔案載體和管理模式,結合城市特色,按照自動化、模擬化的方式做好預估分析,為智慧城市建設奠定基礎。智慧城市建設與檔案事業發展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一方面,智慧城市的推進為數字化檔案開發與保存奠定了物質基礎,尤其是數字化、智能化設施的建設為檔案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另一方面,城建檔案數字化建設與規范化管理,更有助于檔案價值和作用的發揮。例如,各地城建檔案館積極優化館藏結構,豐富館藏資源類型及呈現形式,除了基本的城市建設材料以外,還積極收集照片、影像、口述、模型等不同形式的檔案材料[3]。收集一些建筑模型和名人檔案,便于人們更加了解一座城市,而多種類型的城建資料也有助于為人們提供公共服務,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依據和參考。總體而言,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新時代的一項重要工程,其與城市記憶建構密不可分,為城建檔案開發與利用創造了有利環境。
三、數字賦能城建檔案館參與城市記憶建構的方法與路徑
1.推進城建檔案互聯互通。一個個城市記憶節點構成一個整體,即“中國記憶”。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社會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城市建設也應朝這一目標邁進[4]。城市未來發展有很多可能性,然而記錄一座城市的過去是城建檔案館的一項重要使命。為加快城建檔案館參與城市記憶建構的速度,建議構建全國統一的城建檔案館網站,探索統一管理的方式和方法。雖然當前許多城市在積極探索城市記憶建構的途徑,但各城市的重視力度和實際取得的成效差異明顯。為改善這一現狀,同時挖掘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建檔案資源,形成更立體、豐富的城市記憶,需著重從如下方面入手:第一,建立中心航點網站。收錄全國范圍內各城市的城建檔案資料,便于受眾在網絡空間瀏覽、獲取。第二,不同城市城建檔案館之間要密切溝通與合作,增強城市記憶系列活動的延續性和連貫性,形成城市記憶宣傳的合力。各地城建檔案館要主動作為,積極參與,同時從國家層面來講,也應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調動城建檔案館參與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以便更好地為城市記憶建構貢獻能量。
2.打造城建檔案精品內容。城建檔案館參與城市記憶建構關鍵取決于是否能夠打造出精品檔案內容。城建檔案館在收集相關檔案資料時并非簡單意義上的羅列與堆砌,而應是結合城市發展脈絡進行系統梳理,選取優質檔案內容打造出一系列文化產品等。這就要求城建檔案館的工作人員充分發揮創造性,一方面,善于從城市發展中的關鍵事件出發,加強對檔案資料的編研,挖掘城市檔案中的寶貴資源。另一方面,善于對城市建設進行總結和記錄,幫助城市留住一些美好的“記憶”。打造城建檔案精品內容就需要不斷推陳出新,在數字化背景下轉變工作理念,重視數字化設備、技術和手段等在城建檔案管理中的應用,為城市記憶建構提供有力支撐。學會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優質檔案資源進行二次開發,打造數字化檔案產品,實現對城市記憶的傳承與發展,擴大城建檔案之于城市發展的效用[5]。此外,打造城建檔案精品內容還需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運用多學科分析方法,增強檔案內容的創新性。
3.豐富城市記憶呈現形式。新媒體條件下,城建檔案館參與城市記憶建構的形式越來越豐富,檔案宣傳的渠道更加多種多樣。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平臺等都是重要的宣傳途徑,加強對新媒體平臺的利用,有助于建構起與公眾良好的互動關系,擴大城建檔案的影響力和城市記憶的知名度。首先,借助新媒體平臺搜集城市記憶相關內容,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活動的宗旨在于吸引公眾積極參與,豐富城市記憶的檔案資源。其次,運用新媒體平臺發布有關城市記憶的作品,如文字、視頻、動畫等,也可以借助數字化技術為用戶提供更豐富、更真切的體驗。城建檔案館本身就是城市記憶的窗口,利用新媒體平臺宣傳城市記憶,有助于延續人們對城市記憶的情感。再次,將城市記憶與愛國主義教育、科學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主題活動有機融合,面向不同年齡、職業的群體開展具有針對性的主題活動,將城市記憶鮮活地展現在公眾面前,改變人們對傳統檔案“重藏輕用”的認識誤區,樹立良好的城建檔案館形象,在活動中引導人們感受城市的溫度。
4.推動城建檔案視覺重構。城建檔案包含有形實體和無形的歷史底蘊,并非所有的城建檔案都能夠參與城市記憶建構,或被充分挖掘,因而需借助數字化技術實現重點開發和有效利用。視覺重構是指運用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方式提高城建檔案的建設水平,賦予城建檔案美學意蘊。如綜合運用美學、建筑學、歷史學等學科知識,通過交叉滲透,將城建檔案以更符合現代城市居民審美的方式呈現出來。具體可從如下方面展開:首先,動態演繹城市損毀的文化遺產,提高城建檔案信息化處理的效率。由于現實中一些被損毀的歷史遺跡很難完全修復,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對其進行復現,能夠以更直觀的形式將檔案背后的歷史原貌呈現給公眾[6]。其次,城建檔案不僅僅是供人們欣賞和回憶的,其還具有重要的情報價值,因而整合城建檔案資源,以視覺重構的方式呈現出來,有助于為城市決策與管理提供數據支持。再次,視覺重構的重要意義還體現為“活化”城建檔案,將城建檔案以動態、立體、直觀的形式輸出,增加了城建檔案助力城市記憶建設的可能性。誠然,為實現城建檔案的視覺重構,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構建交叉學科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整合現有的檔案人才資源,優化檔案人員隊伍結構,提高城建檔案工作的創新水平;另一方面要引進新技術,促進數字化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與城建檔案開發、利用的深度融合。如編排數字化故事,在虛擬空間充分演繹各類城建檔案信息,促進“隱性”檔案內容向“顯性”轉化;推進虛擬文物古跡修復,優化古建筑的保護手段,挖掘城建檔案的綜合價值;利用立體化桌面系統,實現虛擬的實物觸控體驗,增強受眾對城建檔案的視覺、觸覺體驗;運用圖形掃描與還原等技術,高度真實還原城建檔案實體化內容等。綜上,數字賦能城建檔案館參與城市記憶建構,首先,要厘清城建檔案館與城市記憶建構之間的關系,明確城建檔案館的基本職責與其在城市記憶建構中的特殊價值與優勢。其次,要明確數字賦能的現實基礎和發展趨向,即數字化思維和技術在檔案收集與利用中的應用不斷加深,為城市記憶建構創造了條件。再次,要探尋數字化手段與城市記憶建構、檔案建設相結合的有效路徑,如建設數字資源庫、打造優質檔案資源、創新檔案資源呈現形式等。通過一系列舉措,持續提升城建檔案的社會影響力和公共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汪琴,曹航.我國城建檔案館參與城市記憶建構的現狀及其對策[J].檔案,2020(5):16-22.
[2]賈文麗,李儀,徐方全,曲紹燕.中國“城市記憶工程”建設現狀與發展趨勢述評[J].北京檔案,2019(11):30-32.
[3]鄭天皓,王云慶.城市記憶視角下的城建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以濟南老火車站為例[J].檔案與建設,2019(2):32-35,23.
[4]丁平.大數據在城建檔案管理中的應用路徑探索[J].黑龍江檔案,2021(5):78-79.
[5]袁紹晚.政務服務驅動下城建檔案數據共享問題與策略[J].檔案學研究,2021(5):85-89.
[6]施基炳,廖驊,羅紹輝.基于GIS和BIM技術的城建檔案大數據平臺設計與實現[J].城市勘測,2021(4):23-27.66
作者:薛冬 單位:黑龍江省龍江縣城建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