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面臨困境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國家安全是安邦定國的基石,國家安全教育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固本之策。加強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是落實國家總體安全觀的客觀要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實效的重要環節,是培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新人的需要。目前,高校大學生的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意識淡薄,開展的國家安全教育內容比較缺乏并且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師隊伍專業化程度不高。針對這些現狀,高校的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應積極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主觀能動性,豐富和優化國家安全教育內容,構建豐富的課堂形式,打造專業的教師隊伍等方式來促進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最終提高高校的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品質。
關鍵詞:高等學校;國家安全教育;大學生
國家安全教育就是對公民進行國家安全意識、國家安全觀念、國家安全知識和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教育。國家安全教育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培養高校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和提升學生維護國家安全能力的教育。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76條明確規定:“將國家安全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公務員培訓體系,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1]。作為國家安全教育的主要陣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是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的國家安全教育的質量事關新時代青年的國家安全意識,所以高校必須高度重視并不斷加強和開展好國家安全教育,促進學生形成系統的國家安全意識,提高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
一、加強當代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是
落實國家總體安全觀的客觀要求十九大報告表明,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國家安全教育,進一步增強全黨和全國人民國家安全意識,在全社會形成維護國家安全的強大合力[2]。我國正處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時期,國際環境充滿著許多不穩定的因素,我國面臨著許多外部威脅,國家安全迎來了巨大挑戰。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和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新人,樹立好國家總體安全觀和維護國家安全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高校要推動國家總體安全觀的教育,改變青年大學生淡薄的國家安全觀念,增強其國家安全意識,鍛煉其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和本領,激發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感,推動其履行好責任與義務。
(二)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教
育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的重要環節國家安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好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做好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強化其維護國家安全的擔當和責任意識,提升保護國家安全的能力與本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必須開展好國家安全教育。通過開展好國家安全教育,豐富高校開展好國家安全教育的教育內容和教育形式,加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寬度和深度,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實效。
(三)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是培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時代新人的需要
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是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新人,同時也是敵對勢力侵蝕和腐化的對象。許多大學生缺乏人生閱歷,思想比較簡單純潔,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容易被迷惑走上歧途,在被有害思想侵害時容易做出危害社會、國家和民族的事情。開展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加強國家安全教育內容的深入學習,同時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相關的實踐活動,有利于大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到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大學生辨別風險能力,引導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正確的國家觀和民族觀。促進大學生做一名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決與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做斗爭,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高校開展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遇到的困境
(一)高校大多數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意識很薄弱
當前,多數高校學生對于國家安全教育處于被動的接受狀態。因此其關于總體國家安全意識比較薄弱,不能充分認識總體國家安全觀,沒有全面的系統的國家安全觀念。當代大學生習慣把國家安全理解為傳統的國家安全,例如國土安全、經濟安全以及防護自然災害等。國家總體安全觀是包含著政治、國土、經濟、軍事、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生態等16個方面于一體的。沒有學習總體國家安全觀,缺乏國家安全教育,沒有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意識。當代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相關知識和防范意識,不能辨別或者忽視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以致給國家和民族帶來傷害。特別在信息化時代,許多大學生不能做到自我保護,被敵對勢力和別有用心之人利誘,泄露關于國家安全的信息,例如軍事、地理等相關文件資料圖片等。
(二)高校開展的國家安全教育內容不夠全面
青年大學生在高校獲得的教育是不可替代的教育,大學階段是大學生獲得專業知識,提升能力素質的關鍵階段,高校應該在提升學生知識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安全觀。國家安全教育需要引導學生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而不是片面的國家安全教育。增強其對國家安全的全面認識,改變狹隘的認識,深刻認識到個人、國家和民族之間的緊密聯系。提高政治認同、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不斷提升學生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提高其維護國家安全的本領。但是,許多高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沒有與時俱進,沒有及時更新教育內容,還處于傳統安全教育層次,對于總體國家安全觀中的其他方面的教育是缺少的,例如資源安全、生態安全、生物安全等。教育所用教材和資料不足,不能滿足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的需要。許多高校開展的國家安全教育主要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該課程對于國家安全教育所涉及的內容較少,且淺顯呆板,缺乏針對性和專業性,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和增加其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開發課程資源,豐富課程教育內容,更加深入開展國家安全教育。
(三)高校開展的國家安全教育形式比較單一
目前,高校開展的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基本都是依靠傳統課堂簡單的“灌輸”教學模式,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高校開展的國家安全教育的宣傳和相關活動較少,宣傳方式形式守舊,例如海報、橫幅等傳統方式。宣傳內容過時,缺乏宣傳閱讀資料,沒有與時俱進更新教育內容。高校的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活動不能激發學生興趣,學生不關注,宣傳教育效果不理想,導致了高校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質量不高。高校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教育宣傳的方式,積極充分地開展好國家安全教育,讓國家安全教育全方位的包裹著學生。
(四)高校開展的國家安全教育缺乏專業教師隊伍
教師是開展教學的主體,高質量專業的教師隊伍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根本保證。組建一支專業的教師隊伍是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關鍵點,教師隊伍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到高校的國家安全教育的開展。首先,許多高校進行國家安全教育授課的老師自身對國家安全教育的認識都是浮于表面,沒有深入認識和理解,導致開展教育都是處于照本宣科的層面,教學質量不高,沒有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和促進性作用。其次,有的高校教師沒有正確的理想信念,被國外的思想影響,不是一名真正的“社會主義教育者”。這類教師是很危險的,崇洋媚外,宣傳西方不良思想,對高校教育造成危害,對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產生嚴重后果。最后,教師缺乏責任感。高校教師的管理和教學不嚴格,比較靈活。許多教師忙于科研和個人私事,對于教學方面比較松懈,只是簡單完成課時,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三、新時代高校加強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路徑
(一)發揮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其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只有大學生自己主動接受國家安全教育,學習國家總體安全觀理念,充分了解國家安全的意義,親身體驗和感悟國家安全和國際形勢,增強理論和實踐認識,才能達到對國家安全的情感、價值等認同,樹立堅定的信念。促進大學生理解個人、國家和民族的內在聯系,養成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加強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和義務的認識,承擔起肩負的責任。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大學生在形成國家安全的意識和理念之后,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提升辨別能力,積極從生活學習中做到維護國家安全,堅持國家安全大于個人利益得失,對于危害國家安全的人和事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阻止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
(二)豐富與優化高校國家安全教育內容
高校的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要與時俱進,不斷升級。在傳統國家安全的教育基礎上,把總體國家安全觀涉及的16個方面的安全內容都更新在教育之中,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國家安全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安全上網、節約用電、節約用水、低碳生活等都是維護國家安全。教材方面,國家和高校應該提高國家安全教育方面的教材編寫,使高校開展的國家安全教育具有更豐富的理論成果的支持。高校教師在開展國家安全教育過程中,可以通過學習相關法律法規來增強學生的國家安全教育,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等,通過法律的學習來促進學生對國家安全意識的培養,牢固的樹立國家安全方面的法制觀念。在教育內容方面,還可以引申案例,通過現實生活中的警示案例,引發學生自主討論,提高明辨是非能力,樹立正確的觀念。使其做到在生活中防范于未然,樹立其維護國家安全的認知和責任意識,為國家安全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創新教育方式,增強國家安全教育的輻射力
培養大學生的國家安全意識需要“三大”課堂相結合,相互助力,更好完成教育目標。首先,保證傳統課堂教學地位不變,高校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是進行國家安全教育的主渠道,通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課程幫助學生構建國家安全觀的理論基礎,增強相關的理論知識水平。其次,積極推動校園第二課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加大國家安全知識宣傳。高校校園可以請專家或者警察軍人等進行國家安全教育專題講座,通過案例的講解,讓學生更加真實的認識到國家安全與自身息息相關,引發共鳴,激發認同感和責任感。同時,積極發揮高校團委、學生會和社團的作用,開展多種多樣的國家安全教育的實踐活動,例如參觀展覽、知識競賽、演講比賽等活動。在青春濃厚的大學校園里利用校園文化潛移默化地進行國家安全教育。最后,充分利用“網絡”課堂。高校可以通過網絡開展正能量的國家安全教育,通過采取校園公眾號、建設專題網站等方式宣傳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還可以開展線上課堂,讓學習方式更加與時俱進。
(四)高校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應打造一支專業的教師隊伍
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承擔著為國家和社會培育人才的責任。在開展大學生國家安全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建立專業的教師隊伍。首先,組建專業的教師隊伍,要堅持加強對高校教師的國家安全教育。確保教師是在國家安全教育培養下的教師,保證教師對國家安全教育有一個系統的全面的學習,并能傳授正確的國家安全教育知識。其次,要重視教師的政治意識培養。高校教師應始終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樹立正確的政治意識,堅定理想信仰,堅持立德樹人,熱愛教育事業。最后,要培養高校教師的科學研究和課程開發能力。高校的國家安全教育課程還具有巨大潛力,高校教師應不斷學習黨中央國務院的相關政策、相關法律法規和經典案例等,再通過實踐開發,打造優秀品質的國家安全教育課程,促進國家安全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國家安全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是促進社會發展進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的前提條件。維護國家安全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而高校大學生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對大學生進行國家安全教育,增強他們的國家安全意識,引導他們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3]。
作者:陳紅都 周志鵬 單位:喀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