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不同紅松造林技術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紅松是北方主要的造林樹種,其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較高。本文對紅松兩種主要的造林技術進行總結,希望為提高紅松營建技術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紅松;播種技術;嫁接技術
紅松為常綠喬木,喜光性強,對土壤水分要求較高,不宜過干、過濕的土壤及嚴寒氣候,主要分布中國東北長白山區、吉林山區及小興安嶺地區。紅松因木材質地優良和松子產量高,常常被用來作經濟林的優選樹種,可以提升當地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近年來,隨著松子市場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紅松的營建規模逐年擴大,松子產量也大幅提高。當前紅松林的營建技術主要采用播種造林和嫁接育苗造林兩種方式。本文就這兩種紅松造林方式進行總結,希望為紅松林營建發展提供技術參考。
1紅松播種育苗造林技術
1.1育苗處理
苗床選擇:要求中性土壤、地勢平坦、通風、透水性好,前茬栽植豆類作物的土地最佳,基肥以有機肥為主,一般1000~1500公斤/畝,施肥后做好深翻工作。種子處理:播種前5天左右將種子清洗干凈,用0.5%灰錳氧溶液消毒,撈出后繼續浸泡在清水中40小時左右。最后撈出平鋪保濕,種子開裂數量達到1/3左右即可用于播種。播種:每年的4月下旬到5月上旬為最佳播種期,將種子均勻播下,并用壓輥充分壓平,再培上1層厚5毫米的細沙,最后噴灑25%二氯苯氧基硝基苯20倍液進行消毒之后每3~5天澆水1次,10天左右即可出苗。
1.2整地、移栽
整地:對于雜草長勢繁茂、根系互相纏繞的地塊,其土壤較為板結,整地方式宜采取帶狀方式,整地的寬度可根據雜草的密度、類型等因素綜合確定,可按照60厘米寬、20厘米深的規格進行整地,在移栽前1年將草皮翻扣過來隆起;對于雜草長勢不佳、土壤質地疏松的地塊,可不需要進行整地,只需要將雜物等清理成帶狀。移栽:在每年的春秋季進行移栽。春季移栽成活率高,養護費用低。秋季移栽易發生凍害,影響幼苗生長產。同時要注意春秋雨季來臨時,移栽要及時排水、避免積水。
1.3病蟲害的防控
紅松生長期間一些病蟲害的危害較大,如枯萎病,防控上要優選優良的品種,提前采取預防措施,必要時進行藥劑防治,如毛蟲,主要采取以人工防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等不破壞環境的措施,蟲口密度達到防控指標后及時化學防治。
2紅松嫁接苗造林技術
2.1嫁接
北方地區紅松嫁接主要采用兩種方式。一是在苗圃上紅松砧木苗上直接嫁接,生長1年后按照提前預定好的株行距移栽。二是是提前定植生長4~5年的紅松苗作為砧木,待砧木成活后進行現地嫁接。兩種嫁接方式操作相對簡單、成本較低。
2.2嫁接管理
嫁接苗在嫁接時砧木與接穗一般纏綁的材料為塑料條,如果成活后要將綁縛的塑料條及時去除。如果嫁接方式選擇在苗圃地嫁接的,當年嫁接后不需要將塑料條解開,第2年定植后再解開。
2.3樹體修剪
嫁接時結合實際適當修剪,有利于提高嫁接苗的成活率、加快其生長。一般嫁接后需要進行5~7年的管理,每年的2~3月開展全面修剪1次。嫁接苗移栽后的前幾年,與砧木側枝生長相比,接穗高生長速度更慢,接穗的主枝地位逐漸喪失,因此修剪要將砧木上能影響到接穗生長的側枝頂端等部位剪去,維持接穗生長的主導性地位。前幾年的修剪只需要將砧木側枝上的主梢剪去,以做好高生長的控制,其他營養枝條要予以保留。當接穗主導地位逐漸形成、新的多層營養枝長成后,逐漸對砧木的側枝進行修剪。當嫁接苗接穗逐漸成為完整的幼苗時即可結束樹體的修剪。為了促使紅松種子林多結實,當嫁接苗木高度超過8米時即可從樹冠上逐層開始對主梢進行短截處理,第4層上選擇長勢健壯、分布均勻的輪生枝條的側枝保留下來,用于培養作為樹體的多頭主枝,抹除該層的其他側枝。通過此種修剪,紅松的產量提高幅度可超過1/2,經濟效益明顯。
2.4肥水管理
條件允許時,秋季移栽的紅松嫁接苗要在第2年春季樹體萌芽前澆水1次,如果春季定植則在2周后澆水,待水充分滲透后覆蓋厚3~5厘米的土,對土壤的保墑比較有利。之后的水分管理可結合土壤情況而定。每年的8月中旬到9月上旬施入肥料作為底肥,通常施過磷酸鈣500克/株、腐熟有機肥5公斤/株。施入的方式主要為溝施,結束后及時灌溉1次。每年入冬前土壤封凍前要澆封凍水1次。
2.5撫育
紅松嫁接苗移栽后前期生長速度較慢,因此要加強撫育,前2年每年撫育的次數均為2次,第3~5年每年撫育的次數均為1次,為嫁接紅松林的盡快郁閉成林創造條件。嫁接后第1年的撫育工作在嫁接苗定植后即可進行,常規采取的措施包括踏實扶正、擴穴培土等,穴擴大后直徑在60厘米左右,培比苗木地徑高1~2厘米的土,如果苗木傾斜角度超過20°需要及時扶正,動作盡量輕緩,不要對苗木的根系、樹干等產生損傷。干旱地區向陽的坡面上可在幼苗根際部位覆蓋1層草皮,以起到保溫保濕的效果。
作者:孫恒坤 單位:撫順縣社會事務服務中心后安鎮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