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談紫砂竹如意壺造型藝術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宜興紫砂始于北宋,盛行于明清兩朝,一直延續至今依舊繁榮昌盛,已經有著五百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傳統藝術中最具歷史和藝術表現力的一種藝術形式,有著極高的人文價值和收藏價值,深受國內外人們的喜愛與青睞。紫砂壺之所以能夠發展至今,一是因為中國人的沏茶和飲茶習慣,二是由于宜興是喀斯特地貌,有著豐富的紫砂礦料,經過聰明智慧的人們的發明就有了紫砂壺的誕生,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紫砂壺已經不再只是家家戶戶的使用器具,更是獨具人文內涵和造型藝術的手工藝品,這件紫砂《竹如意》壺就是一件充滿傳統文化和情感內涵的作品,造型設計不俗不媚,以“竹”為創作主題,更顯清雅與高潔,是一件充滿生命力與靈魂的作品,紫砂藝人通過自己的創意巧思與靈巧的雙手讓這件作品展現出無與倫比的造型藝術,充滿感染力。
【關鍵詞】紫砂壺;竹如意;造型藝術
紫砂壺經過這幾百年的發展歷史,不管是從制作工藝還是造型藝術方面都已經有著自己的一套完善成熟的模式。紫砂壺造型多樣化都是由于紫砂泥料極強的可塑性,每一種壺型都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讓無數紫砂愛好者都為之喜愛與追崇。在眾多紫砂造型中花器的存在是至關重要的款式之一,花器的創作一般都是源于自然與生活,但又要遵循“一切創作源于自然且又高于自然”的創作理念,紫砂藝人將自然界中的植物通過自己的理解與紫砂藝術的加工和提煉,將具象的事物演繹成美輪美奧的紫砂作品,讓作品不僅擁有造型藝術價值,更是充滿了人文文化內涵,給人們帶來與眾不同的視覺享受和內心的情感共鳴。今天這件紫砂《竹如意》是一件典型的花器造型,但是又以傳統器石瓢作為造型基礎,加人自然界中常見的竹元素,將古色古香的紫砂和四季常青的竹子互相結合,讓作品更有韻味和特色,以竹來直觀、準確地表達出紫砂藝人想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達到借物抒情的作用,引起人們情感的共鳴。宜興自古以來就有“竹的海洋”的美譽,竹子在中國也深受人們的喜愛,之所以喜愛竹子是由于竹子中空外直、謙虛高潔、堅韌不拔、毫不張揚的優秀品質。從古至今有很多文人雅士對竹都是有著崇尚之心的,紫砂藝人們創作竹子的題材也一直都是經久不衰的。竹子的繁衍能力非常強大,往往我們看見的都是成片的竹林,很少能夠看見山上一顆一顆、零零散散的竹子,那是因為竹子的竹根互相交錯在一起,逐漸籠罩整個山頭,就像是一張巨大的網一樣。竹子從來不會在意生長的環境與溫度,甚至可以破石而出,一年四季常青,足以見得它生命力的頑強與堅韌。竹子的本身就有著一定的文化與藝術價值,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竹文化也象征著古祥,所以將竹與紫砂壺相互結合,也讓這件紫砂《竹如意》壺更有意義與古祥氛圍,整件作品將翠竹的古韻與品性融合得恰到好處,剛柔并濟,讓這件紫砂《竹如意》壺充滿生命力與靈魂,值得讓人回味,感觸頗深。這件紫砂《竹如意》壺是以傳統壺形石瓢作為造型基礎,再融人“竹”元素,突出“如意”這一古祥氛圍,整件作品是呈三角形,從下往上逐漸收斂,三角造型讓整器更加端莊穩重,壺嘴、壺把和壺鈕都加人了竹節造型,處處呼應突出主題,在壺鈕與壺蓋的連接處用一枝竹葉作為連接和點綴,壺嘴從壺身胃出,微微上翹,出水流暢,壺嘴上也胃出一枝竹葉慢慢延伸到壺身,與壺蓋的竹葉互相映襯,給人一種微風拂過、竹葉飄逸的動感。藝人在刻畫這件作品時動翻結合,給人一種旺盛的生命力與蓬勃向上的精神。壺把是三角形竹節壺把,與三角形壺身互相呼應,讓整件作品的層次感更加豐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竹文化有著一定的象征意義,它代表了君子之風的氣節、堅如磐石的友情和忠貞不渝的愛情,所以竹文化已經根深蒂固地刻在了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里,也讓這件紫砂《竹如意》壺作品的神韻和清新脫俗感得到了一定的升華,意蘊悠長,回味無窮。紫砂藝人在創作和設計這件紫砂《竹如意》壺之前就對竹子有著濃厚的興趣,想要將竹子與紫砂結合,所以對以往關于竹的紫砂作品也有著一定的了解與研究,在借鑒了前輩佳作的同時也在不斷創新,不斷精進自己的紫砂技藝,可以讓創作出來的作品更加富有內涵,可以讓作品引起愛壺人士們的情感共鳴與喜愛。
作者:丁和平 單位: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