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美術學專業攝影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高等院校中為美術學專業的學生開設攝影基礎必修課程,能夠豐富學生的學習知識量,增強學習積極性,攝影基礎課程的任課教師不斷優化教學改革,秉承循序漸進、師生相長、專業適宜等一系列基礎原則,推動攝影基礎教學改革與高校美術學專業知識相契合,具有不容忽視的實施必要性。基于此,本文以高校美術學專業攝影基礎教學改革為研究主題展開深入探討,明確了解開展教學改革實施必要性,進而針對攝影基礎教學改革基本原則予以逐一解讀,最終,提出攝影基礎教學改革優化對策:結合專業訴求,凸顯案例教學;深化教學方法,活躍互動氛圍;優化綜合評價,增強教學監督。
【關鍵詞】攝影基礎;美術學專業;教學改革
引言
伴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攝影器材不斷推陳出新,攝影技術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成為主流的影像記錄方式,是人們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因此在高校美術學專業,落實攝影基礎教學改革,至關重要。就筆者所在高校美術學專業實際情況而言,攝影基礎教學設備較為缺乏,沒有相機供學生進行學習,整個課程學習只能以手機拍攝為主,導致攝影基礎教學內容主要以攝影發展歷史、相機的結構、攝影構圖為主,相關內容主要集中在攝影學初級知識之上,缺乏實踐操作層面的深入講授。在學術界,已有一些學者針對攝影基礎教學改革進行了較多的深化研究,其中,王雪媛(2018)以攝影基礎為例,對高校藝術類基礎的教學改革探究時認為,攝影基礎需要重視教學方法的優化,不斷展現方法應用下的新穎性[1]。廖歆雯(2021)在數字時代下針對高校攝影基礎教學改革提出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攝影基礎改革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展現出應有的發展脈絡,才能突出改革意義[2]。現有的一系列相關研究更多地集中于高校攝影基礎的總體研究角度,對于不同專業課程改革涉及較少,為此,本文聚焦美術學專業,針對這一專業學生攝影基礎教學改革展開探討。在有限的教學條件下,攝影基礎課程的任課教師需要克服現有困難,深化教學改革,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讓攝影基礎教學與美術學專業知識實現更多契合,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增強教學效率,順應學科發展,培養具有時代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美術應用型專業人才。
一、美術學專業攝影基礎教學改革實施必要性
美術學專業攝影基礎教學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改革,既能夠提升攝影基礎課程的教學效率,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順應專業教學科學發展趨勢,突出必修課程在美術學專業學生學習序列中的重要性,讓學生擁有更為清晰的學習目標,通過教學,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攝影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學會基本的攝影技術,具備良好的攝影拍攝能力和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同時使學生具備攝影的相關知識進行中學美術教學教研的能力。
(一)提升攝影基礎教學效率
攝影基礎課程的任課教師通過深化教學方法優化、綜合評價等方式突出教學改革,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學效率[3]。從任課教師的角度來說,教師通過案例教學、教學方法、綜合評價等內容的不斷實現,增加互助討論、課堂游戲環節,使得師生之間能夠借助豐富多彩的教學游戲高效掌握所學知識,同樣也讓平平無奇的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更具深度,進而以此為基礎,潛移默化的提升教學效率。就目前攝影基礎課程的教學環境而言,學生只能在教室里學習教師所傳授的理論知識,不能外出取景拍攝,缺少實踐操作環節,導致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不夠。因此,從美術學專業學生的角度來說,不斷強化的攝影基礎教學改革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氛圍為之優化,更好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從學生學習層面出發,攝影基礎教學改革能更細致的完成美術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要求,達到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難點。
(二)順應專業教學科學發展
強化高等院校美術學專業攝影基礎教學改革深化發展,也是順應專業教學科學發展的現實體現。攝影基礎教學作為美術學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攝影知識,培養學生基本的攝影能力以及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攝影素養和創作水平,為學生能進一步學習相關的美術學專業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的美術創作進行服務,同時使學生具備攝影的相關知識,達到中學美術教學教研的能力,因此更需要展現出自身的教學專業性,突出學科對于學生學習的幫助價值。國務院2018年頒布《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認為基礎科學研究需要注重創新,遵循科學規律,加強協同合作。為此,本文著重從案例教學、教學方法創新、綜合評價落實舉措入手突出教學改革實踐意義,讓任課教師在與學生圍繞攝影基礎教學內容進行互動教學時展現出其中的專業性,推動專業教學呈現科學發展趨勢。綜上所述,在美術學專業開設的攝影基礎課程,不斷優化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其任課教師需要把握改革目標,凸顯改革流程,細化改革效果,將教學改革作用于必修課教學過程之中。
二、高校美術學專業攝影基礎教學改革基本原則
高校美術學專業攝影基礎教學不斷探索自身改革,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則。循序漸進原則、師生相長原則、專業適宜原則等可以幫助攝影基礎課程的任課教師更好的把握教學改革內涵,升華改革思路,突出改革效果。
(一)循序漸進原則
攝影基礎課程的任課教師需要明確把握循序漸進基本原則的具體實施,在探索教學改革時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從現有教學條件、教材內容、學生接受程度等具體情況出發,以教學改革計劃明確教學改革目標,以每堂課、每周教學為改革區間,計劃性、有序性的開展教學改革探索[4]。例如,在教學方法的應用與調整上,可以率先以分組研討法、非指導性教學等互動性強的教學方法為試點,使其充分作用于教學過程之中,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進而引入競賽元素,讓學生在你追我趕的狀態下更好學習知識,非指導性教學的應用則在于,可以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效用,展現學生之間的學習互動性。在實際教學中探討這一教學方法應用的具體情況,了解方法優勢,歸納方法不足,在循序漸進原則支配下,以邊實施、邊探索、邊調整的思路展現教學改革精髓,優化改革效果。
(二)師生相長原則
師生相長原則同樣是高校美術學專業攝影基礎課程的任課教師逐步推動教學改革的重要原則,所謂的師生相長,簡而言之就是學生、教師在教與學的互動探索中共同成長。以往,由于受到必修課的影響,學生學習注意力不集中,教師教學形式化明顯,師生互動不足,教學效果得不到良好呈現,師生相長原則,即教與學的相輔相成。例如,在教室拍攝靜物一課中,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自己喜歡的景物拍攝,在對景物進行擺放時,教師可通過帶學生一起欣賞某些獲獎作品的擺放特點,與拍攝新穎之處,引導學生自己擺放景區,選取創新的拍攝點進行拍攝。通過這種信息交流,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綜上所述,不斷優化教學改革需要將師生相長融入其中,教師強化師生互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攝影基礎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感受到這一選修課程的趣味性與有用性,增強師生交流溝通,讓教師教學水平在教學改革予以提升的同時,也讓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水平得到更多增強。
(三)專業適宜原則
專業適宜原則的遵循,對于攝影基礎教學改革而言同樣至關重要。專業適宜原則,可以理解為:攝影基礎教學改革需要與美術學專業教學相結合。進而以此確定改革方向,無論是攝影基礎教學內容開展,還是教學方式的選擇、綜合評價的優化都需要與高校美術學專業學生的實際學習高度聯系,讓攝影基礎教學能夠和美術學專業知識彼此相融。例如,攝影基礎課程的任課教師在講授課程重點攝影構圖時,可以與美術學專業中的繪畫內容結合,讓學生攜帶若干幅自己的繪畫作品,教師根據這些作品進行攝影構圖知識的講授,以這樣的方式增強學生對攝影基礎專業知識的了解程度,強化攝影基礎教學對于學生的吸引力。綜上所述,高校美術學專業攝影基礎必修課程在落實教學改革時,既需要循序漸進原則,形成改革計劃,明確改革思路,也需要在優化互動溝通的方式下推動師生相長,還需要突出專業適宜,讓攝影基礎教學改革能夠在順應高校美術學專業發展的情況下予以探索。
三、高校美術學專業攝影基礎教學改革優化對策
對于高校美術學專業從事攝影基礎教學的必修課教師來說,不斷探索教學改革,需要言之有物,逐步呈現出優化發展良性趨勢。為此,相關任課教師可以積極從結合專業訴求,凸顯案例教學;深化教學方法,活躍互動氛圍;優化綜合評價,增強教學監督等一系列內容入手,在攝影基礎教學改革優化對策上給予更多有益思考。
(一)結合專業訴求,凸顯案例教學
攝影基礎教學選修課教師在探索教學改革時需要結合高校美術學專業訴求,不斷通過案例教學的逐步凸顯展現改革精髓,優化改革效果,讓攝影基礎教學不再孤立于美術學專業訴求之外[5]。具體舉措在于,攝影基礎課程任課教師在針對美術學專業學生群體展開課堂教學時,既需要講授相關的攝影基礎教學內容,比如:攝影構圖、相機的結構等,還需要將這些內容有意識地與美術學專業知識相結合,尋求兩者可能存在的契合點,讓學生能夠學有所成,也通過不斷迎合專業訴求的方式將案例教學引入其中,把學生的繪畫作品與攝影構圖教學聯系,形成生動活潑的教學案例,讓攝影基礎教學不再以空中樓閣的方式只展現其中的理論價值,而是更多的借助案例教學,突出實踐教學價值。尤為重要的是,教師在選擇相關教學案例時同樣需要突出專業訴求的實際需要,將美術學知識、攝影基礎知識都巧妙的融入教學案例選擇范圍,以此突出攝影基礎教學必修課的綜合價值。
(二)改進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氛圍
教學方法的不斷深化,也是攝影基礎教學改革的重點。為此,相關任課教師在開展教學改革時需要秉承師生相長、循序漸進等基本原則,不斷探索教學方法層次上的有序創新,以此強化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氛圍[6]。一方面,任課教師可以結合美術學專業學生學習特點,在條件允許情況下組織廣大學生走出課堂,以校園寫生的方式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手中的手機對攝影構圖等專業知識進行實踐操作。與此同時,還可以將靈活教學方法應用于與美術學專業知識相結合的過程之中,讓學生在美術寫生區域進行手機攝影,把攝影構圖與繪畫相結合,借助較為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應用,創設師生實踐教學環境氛圍。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同樣可以將分組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競爭教學法等引入教學過程,不斷強調教學方法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不斷營造出活潑的課堂學習氛圍。
(三)優化綜合評價,強化教學管理
教學改革需要通過不斷優化綜合評價,將學生對教學改革過程的優劣進行集中反饋,從而推動攝影基礎教學改革實現不斷優化,并與強化教學管理一同為攝影基礎教學改革保駕護航。一方面,任課教師需要優化綜合評價,將較為適宜的評價方法、評價標準引入教學改革過程,當每一次教學改革初步探索之后,任課教師可以通過面對面訪談、問卷調查發放等方式收集學生的真知灼見,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并且梳理其中有用的信息對下一步教學改革予以調整。另一方面,強化教學管理,高校相關部門、美術學專業工作人員需要對攝影基礎教學改革過程進行實時監督,肯定其中的成績和優勢,歸納仍然存在的不足弊端,并且為任課教師更好的開展進一步教學改革提供人力、財力、資源、信息等多元化的實施支持,使得攝影基礎教學改革能夠在綜合評價與教學管理的雙重保障下得到更好發揮。綜上所述,攝影基礎任課教師需要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地在教學方法創新、綜合評價優化等一系列方面強化對策思考與舉措實施,發揮高校美術學專業選修課程的作用,為學生提供更具實效的教學體驗,強化師生互動,增強學習效率。
四、結語
攝影基礎教學課程能夠幫助美術學專業學生更為清晰的了解相機的用途,了解攝影構圖,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手機更好的拍攝出構圖合理、擁有意境的照片,而且還可以在構圖層次上為美術學專業知識的掌握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鑒價值,掌握攝影藝術作品的鑒賞方法,形成教師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在現階段專業設備缺乏,只能使用手機拍攝的教學背景下積極開展相應的教學改革,從教學方法創新、專業訴求結合、綜合評價優化等入手形成教學改革實施對策探索,具有不容忽視的實踐研究價值。所以,本文逐步架構“實施必要性——實施基本原則——優化對策思考”的具體研究思路,圍繞“美術學專業攝影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探究”展開相關探討,提出自己的主題見解。
作者:毛新星 單位:湘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