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小學語文寫作本身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過程,寫作也是現代人應該具備的一項基本語文能力,對今后的學習與工作有著重要幫助。寫作水平的提升是無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寫作水平才能慢慢隨之提高。夯實學生的寫作基礎,也有助于學生后期的學習。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活躍作文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來促進作文寫作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作用分析
(一)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能利用書面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是每個現代人都應該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這也是一種語文能力的體現。書面表達不像口頭表達那樣隨意、啰唆,它是規范的、條理清晰的、簡明扼要的。比如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在進行語文口語交際時,都會反反復復地說到“然后”這個詞,自己在說的時候其實是無意識的,也察覺不到有什么不對,但是聽者一聽,很明顯會發現“然后……然后……然后……然后……”,學生聽到同學這樣的表述都會情不自禁地笑起來,很輕易就能發現問題所在,但學生自己卻不太能發現自己口語表述的問題??墒沁@一普遍問題,在學生的作文中卻很少出現,因為以文字形式呈現在本子上的時候,學生都知道這樣重復使用詞語的弊端,都會有意識地改用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先……再……然后……接著……”等。所以說學生在把思想轉換成書面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大腦其實進行了思考、梳理的訓練過程,從而使表達更加準確、嚴謹。新時期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任務就是培養學生利用文字來表達意思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提升學生語文素質水平
寫作是一項復雜的智力活動。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要進行材料的收集、整理、構思、成文等綜合活動,所以筆者認為小學語文寫作課程可以稱之為“小學語文寫作實踐課程”。在此過程中需要調動自己的觀察力、感受力、理解力、分析構建能力、創造力、審美能力、語言能力等各項能力,其實也是綜合實踐的一個過程。利用寫作教學來培養與提升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學會從多角度來分析和思考。由此可見,寫作教學能幫助學生發展智力,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果能得到提高,那么學生的綜合素養肯定也會提高,整個語文素質水平都將得到提升。
(三)培養小學生的健康人格
小學生寫作教學,既是教學生如何寫作,也是教學生如何做人。寫作意圖與作文的境界,直接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與人格修養。作文訓練時,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親身經歷以及由此引發的所感、所悟等,用語言文字描述出來,其實也在表達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作文中所贊美的事物往往也是自己的喜好向往與追求,作文中所批判的,也是自己所鄙夷憎惡的。在寫作表達中,其實學生在進行自我思辨,我們常引導學生要寫積極向上的主題,其實就是在引導學生要有一雙明辨是非對錯的慧眼,要有一顆善良美好真摯的心靈。反映在學生文章中的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辨別本身就是學生在思考與自我教育的過程。所以先要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修養,繼而才能寫出美的、健康的、催人奮進的好文章來。真誠坦蕩,不僅是對小學生寫作的要求,更是對學生做真人的要求。教師在教學小學語文寫作的同時,其實潛移默化地在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二、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少寫作興趣
通過調查了解學生可以發現,部分學生一聽到寫作,就會覺得“沒勁”“不喜歡寫”等,甚至達到厭煩憎惡的情況。相當一部分學生寫作時缺少素材,寫作時沒有內容可寫,也可能對教師出的寫作題目不感興趣;此外,還有部分學生不喜歡教師上寫作課,一遇到寫作課就有抗拒心理,聽老師講課也會昏昏欲睡,期盼著早點下課;對于寫作任務,很多學生都是敷衍了事,硬湊字數,僅僅為了完成任務,而沒有任何期盼在作文中分享和表達的情緒。因此,可以判斷大部分學生都缺少寫作興趣。
(二)作文素材積累不足
寫作考查的是學生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許多學生每次一到作文課就特別沉默,無話可說,提著筆也不知道寫什么,一副迷茫狀態,究其根本原因,還是素材積累不夠。學生作文素材積累不足往往是兩方面原因,其一是生活在這個節奏較快的時代,學生自己在平時生活中,從來不重視細心觀察,也沒有積累素材的好習慣。寫作文的時候想到一點寫一點,東拼西湊,內容與主題毫無關系,純粹湊字數。其二是因為學生沒有掌握寫作技巧,不會學以致用,課文中學過的素材不能充分利用,不能把課內所學和作文有機地聯系在一起。
(三)學生缺少洞察生活的能力
作文不是對生活進行簡單的復制,而是要創造性地表達生活,但是現階段小學語文作文,往往都缺少真情實感,且毫無創新。一方面是因為教師的寫作教學觀念相對還比較傳統,采用的一些寫作教學方式也過于形式化,不夠生動,學生也不易理解。另一方面是由于學生缺少真正的生活體驗,或者生活十分單調。我們很多家長過于愛護子女,不放心他們單獨外出,或者過于重視學科學習,忽略了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家長自己又無足夠的耐心和時間來陪同,導致部分孩子與同齡人交流玩耍的機會較少,也缺乏對豐富生活的深切體驗,對大自然的觀察等,最終導致他們作文枯燥乏味、缺少真情實感。
三、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
(一)激發寫作興趣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創新作文教學的方式、方法,盡可能選擇學生喜愛的話題內容,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幫助學生全神投入,以此提高寫作質量。比如在學習《稚子弄冰》這首古詩時,里面有一句“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錚?!蔽冶闾崃藗€問題,古人如何把彩絲穿過冰呢?鑿的話不會鑿壞嗎?學生一下子就興致勃勃地相互琢磨了起來。我告訴學生,可以嘗試用一根吸管,對著冰塊中心去吹氣,讓中間慢慢融化,就可以把線穿過去了。我把這作為一個作文題目,讓學生回去嘗試,然后寫寫自己的經歷和感悟。學生一聽這個寫作任務,都是欣然接受的,也看得出來他們很迫切想去實驗并在作文中跟我報告。而不像平時聽到一些大而空洞的寫作題目時那樣,一個個皺著眉唉聲嘆氣,厭煩情緒溢于言表。所以讓學生練習寫作,首先要激發興趣,讓學生接受,不抗拒,那么我們就要精心選擇寫作題目,盡量創新,能激發學生寫作欲望。當然,這次學生的寫作也沒有讓我失望,包括平時寫作不太好的學生,這一次普遍寫得生動多了,細節描寫也豐富不少,有的做成功了,有的做失敗了,有的尋求了更好的辦法,這甚至是在我預期寫作內容之外的,這些在他們的作文中都有體現。從這里也能發現,其實是我拋出的題目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做,在這個過程中有自己的親身體驗,也有很多失敗的感悟,或者成功的驕傲,也愿意在作文中去分享,他們的文章便寫得認真許多,也能言之有物,不會像原來無話可寫。
(二)培養學生觀察習慣
學生作為語文教學的核心,對學生開展作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親身經歷等,選用恰當合理的語言和文字表述出來。如此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對字詞句等內容進行練習,還能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和表述能力,從而提升語文綜合素養。在語文作文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寫作時都有一個共同點——思維模式簡單、單一化,跳不出思維慣性。例如:寫記敘文《母愛》,大多數學生都會寫這樣的事例:我生病了,媽媽急切萬分,細心照顧,在床頭守護自己。卻很少有學生去寫母愛在可口的飯菜中,母愛在傾斜的雨傘中,母愛在放手的觀望中,母愛在嚴厲的教育中……由此可見,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對身邊事物的細心觀察與用心感受,缺乏素材積累,才會導致在寫作時無話可寫。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好習慣,在平時可以布置一些觀察記錄的活動,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觀察感受的交流。
(三)注重日常素材積累
好作文離不開好素材,素材的積累包括語言文字的積累和內容的積累,二者互為表里,有了豐富的素材積累,才能厚積而薄發,在寫作時游刃有余。若沒有素材的積累,學生在寫作時要么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么就是“江郎才盡”。語言文字的積累主要從閱讀中獲得,在推薦課外書目后,學生也會邊閱讀邊做摘記,但我發現很多學生甚至找不出哪些是好詞,哪些是好句,或者敷衍了事,不認真完成,所以摘錄的都是些普普通通的詞句。因此需要教師進行必要的引導,先要教會學生品詞析句,經常組織學生交流好詞好句,說說好在哪里,進行教師點評,生生互評。其實我們教材中的文章大多語言優美,朗朗上口,屬于語言表達的典范。教師也可以選擇一些優美的語句讓學生進行摘抄,背誦和仿寫。如在教學六年級上冊《花》這一課時,有一句“我在原野上搖曳,使原野風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風中呼吸,使清風芬芳馥郁?!笔謨灻?我便讓學生摘錄,留作以后寫作之用,并讓學生進行仿寫:“我在……,使……”。對學生來說其實并不難,有的寫:“我在陽光下微笑,使陽光更加明媚;我在細雨中舞蹈,使細雨更加迷蒙動人?!钡鹊?學生的創造力其實是無限的,在這個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幫學生積累了優美的語言文字。小學語文寫作素材中內容的積累,主要來自對書籍的閱讀和對生活的體驗?,F階段小學生所寫的內容大多欠缺小學生的靈動性,這是一個很大的弊端,學生寫不出豐富的、能夠打動人心的好作文。這就需要多豐富學生的生活,讓孩子多一些生活體驗,比如在讓學生寫《一次有趣的比賽》之前,我會先有意識地在班級里提前舉行一些活動:詩詞大賽、猜燈謎活動、拔河比賽等,寫作源于生活,學生有體驗才能有話寫。在平時生活中,也要有意識培養學生細心觀察自己的日常生活。除此之外,還要引導學生堅持記讀書筆記,堅持課外閱讀,把寫作與語文閱讀活動結合起來,實現閱讀與寫作的聯動。如,每月評選班級閱讀之星,每月組織讀書交流會,同時予以一些小獎品作為獎勵。對于小學生而言,這種刺激往往能帶來動力,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利用閱讀方式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
(四)靈活選擇運用素材
葉圣陶老先生說得好:“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边@里的“反三”很重要,其實就是靈活運用,“橫看成嶺側成峰”,不同角度就有不同的風景。同一個素材,不同的方式運用發揮,效果也不盡相同。教師要努力引導學生學會探索語文素材與作文相結合的方法,素材的選用是否合理、運用方法是否靈活,直接影響學生的作文質量高低。例如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很多學生都熟知,大多數學生都會從“科學創新”這個角度來運用這個事例,實際上我們在寫“人生追求”“執著不變的信念”“年輕的心”主題等時,都可以來挖掘這一素材,相對更加新穎。這雖然是同一個例子,但是用在不同主題的文章中,所達到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描寫這一事例的側重點也不相同。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素材的同時,需要對素材內容和用法進行全面分析和解讀,來幫助學生理解??傊?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切入點,引入合適的教學方法與模式,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探索創新的學生感興趣的作文教學方案。語文教師可以從多方面著手,激發寫作興趣、培養學生觀察習慣、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靈活選擇運用素材等,以此來大幅度提升語文作文教學質量。
作者:唐彩艷 單位:江蘇省蘇州市昆山開發區晨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