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部丰满熟女富婆视频,托着奶头喂男人吃奶,厨房挺进朋友人妻,成 人 免费 黄 色 网站无毒下载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中職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實施探索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職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實施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中職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實施探索

摘要:文章首先闡述了生命化教育和體驗式教學的內涵,然后分析了生命化教育視野下中職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實施的意義,接著提出了生命化教育視野下中職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實施的路徑,最后論述了生命化教育視野下中職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實施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中職心理健康課程;生命化教育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中小學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納入校本課程體系,同時注重安排形式多樣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等[1]。中職心理健康課程作為中職學校立德樹人的重要課程之一,其核心價值在于關懷生命,激發學生的內在心理能量,實現學生的心理行為改變,從而落實心理健康課程“知”“情”“行”教學目標。體驗式教學作為當前較為契合心理健康教育內在要求的新型教學方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體驗感悟。而把生命化教育理念引入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旨在激活學生在心理課堂中的在場狀態,同時可引導學生在體驗過程中樹立健康的生命觀,激活學生內在的生命能量,進而使其實現生命的價值。基于此,本文擬在生命化教育視野下,對中職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實施進行初探。

一、生命化教育和體驗式教學的內涵

(一)生命化教育的內涵

生命化教育是一種源于生命教育和指向全人教育的過程性教育理論,是我國哲學家黃克劍和教育家張文質在主體性教育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張文質[2]指出,生命化教育就是個性化、個人化的教育,始終指向一個個永不重復、難以窮盡的個體,始終以成全每一個健全和富有個性的人為最根本的目的。生命化教育強調教育過程的生命在場、生命互動、生命成長,在這種教育的場域中,要關注生命的完整性、靈動性和個性,讓生命獲得最大的尊嚴和自由,這樣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也能獲得生命的洗禮與成長。為此,生命化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關注生命的發展,也要注重生命的交流與成長。即以人的生命存在為出發點,關注人一生的存在狀態,從發展層次、結構出發,尊重發展規律和內在邏輯。生命化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最好體現,其把教育看作是生命的過程、存在和成長的形式,是生命的在場和生命的成全,能教導學生適應社會,接受社會生活,回歸社會生活,進而可以在學生和學校交往的互動中,彰顯學生的生命價值,張揚學生的個性。

(二)體驗式教學的內涵

體驗式教學以學生的經驗與活動為基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依據課程的內容和特點有針對性地設置各種合理的情境,引導學生對教育情境進行體驗,在體驗中學習相關知識內容,選擇行為方式,發展個人能力,進而實現教學目的[3]。體驗式教學最主要的特征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教師應根據教學主題,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讓學生在親歷中獲得知識技能、體驗情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實現認知、情感、行為的有機統一。體驗式教學強調互動探究的學習方式,其開展手段靈活多樣,包括小組合作討論、角色扮演、互動游戲、辯論活動等。教師通過開展活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情感交流、思維碰撞中進行體驗、感悟、實踐,進而產生新認識、情感,并通過實踐加以檢驗和運用,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二、生命化教育視野下中職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實施的意義

(一)有助于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注重情感體驗

體驗式教學的重要特點之一是主體性,即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在師生雙向或多向的互動中,使其思維產生碰撞,心靈進行充分交流。教師在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中融入生命化教育理念,要將課堂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系,以學生生命成長和自我實現為目標,在內容上應注重構建積極心理品質,包括自我認知、情緒體驗、人際關系、壓力和挫折等;在教育途徑上應尊重學生的獨特經驗與學習需要,注重學生的自我體驗,以“感知—體驗—明理—導行”為主線,通過引導學生主動內化和體驗,幫助學生體驗生命、理解生命、感悟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并引導其通過努力實現生命價值,建構積極的生命關系。

(二)有助于開展全面教育,尊重個體差異

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中,不存在優差生區別,即每一個學生都應該被平等對待,都應該是教育關注的對象,且每個個體的生命成長過程都應得到重視。因此,生命化教育視野下的中職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可通過情境創設、朋輩相長、體驗感悟、團隊互動等專題活動設計,營造出相對寬松、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課堂氛圍,這樣不僅能讓全體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也有助于學生以開放的心態參與體驗,敢于突破自我、挑戰自我,激發內在潛能。由于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和對事物的理解方式各不相同,即使對于同一事物或事件,不同個體產生的情感體驗也不盡相同。而基于生命化理念的心理健康教育尊重這種差異性,對于不同的主體采用不同方式,可使其獲得不同的理解,并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產生不同的感受,進而能使體驗活動更好地發揮作用。

(三)有利于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提高課堂實效性

中等職業學校心理健康課程大綱指出,心理健康課不以知識傳授為目的,“重在體驗和調適”[4]。在生命化教育背景下的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設計中,教學全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個體差異,以體驗活動為主,同時融入生命教育元素,以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并體現生命化教育的人文關懷。基于此,學生可在各種體驗式心理活動過程中,內化心理健康知識,提高心理健康技能,形成健康積極的生命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互動教學模式可有效避免心理健康課堂機械套用學科教學的方法,將心理健康課變成心理知識認知、概念學習的知識性學科課程的情況。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初衷相符合,也能避免心理健康教學的學科化、形式化,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四)有利于學生多維成長,契合育人目標

心理正常或心理健康是成功職業生涯的前提,也是實施職業生涯規劃、實現個人正常發展的心理結果,同時也是下一個階段職業生涯的積極準備[5]。中職學校在生命化教育視野下開展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以體驗式教育模式為主要教學手段,以生命意義教育為主要內容,結合現實實際和未來職業生活的情境,協調家庭、學校、社會三個育人維度,以學生的成長為主線,關注學生“個體我”“社會我”“職業我”三個方面的成長,緊密聯系學生成長的各個維度,結合教育特點,將生命教育融入體驗式教學的生活情境、學習情境和職業情境,立足學生的心理、學習、未來就業等實際情況,能有效幫助他們學會正確處理生活、學習、成長和求職就業中遇到的問題,為其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基礎。

三、生命化教育視野下中職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實施的路徑

(一)立足學生心理實際,確立清晰的目標體系

健全人格是個體成長成才的基礎,而要推動學生健康成長,成就學生的閃亮人生,就必須在生命化教育的視野下,立足中職學生心理實際,以全體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核心,激發學生生命能量,促進學生生命成長,實現學生生命價值,同時逐級搭建目標,以指導中職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有針對性地開展。第一,開展普適性教育,激發生命能量。教師應以幫助學生掌握心理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重視自我心理保健、激發內在心理能量為第一層目標,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普適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活動。第二,激發生命情感,促進生命成長。在普適性教育基礎上,教師要貫徹“治未病”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開展預防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模式,提升學生對抗壓力的生命韌性,進而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和生命成長。第三,開發心理潛能,實現生命價值。教師要創設相應的情境,激發學生成長和自我實現的內在需求,引導學生提升心理創造力,另外,在探究生命的價值和意義的同時,還要鼓勵學生開發心理潛能,在不斷的實踐活動中實現生命的價值。

(二)圍繞生命化課程目標,構建特色心理體驗課程

課程目標是教學的指向標,也是教學要抵達的“地方”。對于具體如何使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逐步實現生命化教育的目標,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嘗試。第一,對生命化教育的核心價值觀形成一定的共識,并對現有的中職心理健康課程體系進行融合。郭元祥[6]提出“加深人對生命的理解,維護生命的生存,尊重生命的權利,成就生命的幸福,實現生命的價值,是生命教育課程的核心價值觀”。教師對生命化心理教育的目標把握得越準確,對特色生命化心理課程內容的建構就更有針對性。而中職生命化特色心理健康體驗課程的構建,可以從現有的內容體系提取生命教育元素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將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融入其中,梳理出“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實現生命”的特色生命化心理健康體驗課程體系。第二,所設計的生命化心理健康體驗課程必須為目標指向的行為提供實踐機會。在體驗式教學中,體驗主體的體驗過程是整個教育過程的中心環節,而生命化體驗式教學模式就是希望體驗者在體驗中感悟生命的真諦。具體方式是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具體的實例,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行為方式理解深奧抽象的理論,即通過“抽象—具體—抽象”的思維方式,最終實現知行統一。所以在進行課程設計的時候,教師必須充分考慮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對應的生命化目標實現途徑,關注體驗過程中課程目標對應的學生行為的轉變是否與之契合。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發揮指導者的作用,幫助學生確定體驗活動的主題、創設體驗的情境。

(三)基于體驗式教學方法,打造生命化的心理課堂

在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指導者、組織者和引導者,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而情境體驗就是聯結教與學的橋梁。心理健康課程教師在進行體驗式教學時,必須認真鉆研課程目標,明確教育意圖,并結合學生的生活、學習及未來就業實際,精心設計體驗教學的步驟,使生命化的心理健康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創設情境,開啟體驗。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體驗式教學都能在現實生活的場景中開展,所以對于無法在現實場景中開展的教學活動,就需要教師有智慧地創造、模擬類似的情境。教師要想創設出合理的教學情境,就必須遵循“目標導向原則、主體參與原則、生活經驗原則、實踐活動原則、雙向互動原則”。教師創設的情境給學生的感覺必須是真實的,使學生進行真正有意義、有目的的行動,并且還必須為學生營造安全、平等、自由的氛圍,激起學生參與體驗的熱情,使學生能夠無所顧忌地放開自己、參與體驗教學活動,有體驗、有共鳴、有表達欲望,由此促使學生在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感悟、自我反思的過程中獲得個性的發展和生命的成長,煥發生命的活力。2.互動領悟,親歷體驗。作為體驗式教學的主體,學生在相應情境活動中的體驗過程是整個生命化體驗式過程的中心環節。當然體驗式教學強調的不僅僅是體驗的過程,還有通過體驗活動形成對體驗事件的深刻感受,進而領悟體驗的目的,做到舉一反三,積極拓寬研究領域或探索相關領域,提高創造性,另外也可以將該模式應用于其他問題的探索過程。在體驗活動中,教師應給予適當的指導,但不能過多干涉,這樣能使學生在興趣和動機的推動下自覺地參與體驗活動。在體驗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學生是體驗的主角,要充分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則充當導演的角色,要指導學生對自己的心理狀態和他人的心理活動進行覺察、感悟和反省,在頭腦中建立合理的認知方式,形成正確的態度觀念,發展良好的適應行為[7]。在生命化教育視野下的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中,學生的體驗參與度、情感投入度和心理體驗深刻度越高,其生命意識的提升越明顯,生命成長的速度越快。例如,在“挫折應對”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團體輔導的活動形式,利用“小雞變鳳凰”“突圍闖關”“同舟共濟”“撕紙人生”四種團輔活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理想道路上的困難和挫折,樹立應對挫折的勇氣和信心[8]。又如,在“自我保護”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禁毒教育基地進行現場教學,并運用3D全景息影設備、VR設備、吸毒模擬自拍系統等,讓學生以第一視角的身份參與活動,從而引導學生學會辨別不良誘惑,搭建起心靈的“防火墻”。在多元化的體驗活動中,學生能逐步領悟生命的價值,形成積極的人生觀,做到珍愛生命、尊重生命,從而能夠實現心理素質培育目標,培養健全的人格。3.交流總結,內化體驗。體驗只是手段,體驗活動的目的是使體驗者發生思想上的轉變,更深刻地認識到生命的真諦。在總結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意識到自己在體驗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從而為評價提供最細致認真、符合事實的材料。總結的內容包括主題、知識、技術、藝術、表達、創新和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部分。不過在交流總結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鼓勵學生在學生團體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悟,這是一個學生彼此間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教學環節。師生共同討論、分享,可以使學生的感受變得更清晰,同時其心理意識會得到提升,對于生命的理解會得到深化,個人的經驗也會得到擴展和豐富。另外,教師也要注意到,學生在經過親身體驗后形成的對該事物或事件的初步認識也許是膚淺的、不成熟的,還需要經過教師的指導提示,并再次體驗,從而對該事情或事物形成更深刻的認識,之后經過反復的體驗認識和再體驗再認識,最終可達到體驗的目的,使體驗結果不斷內化。

(四)圍繞課內外活動,開展多元化多維度評價

體驗式生命教育活動的效果是體驗者內心思想的變化,其成績評價并不單純地由考試結果決定,概括來說,評價通常涵蓋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多個維度,需要學生不斷觀察、學習、探索。中職學生的成長過程具有發展性和生成性,這就要求在評價過程中不能簡單地用成人世界的標準評價學生,也不能只局限于課堂評價,更不能以統一標準評價不同個性特征的學生。教師應該結合課程教學實際開展自評、他評、互評等,評價主體可以是學生個體、同伴、家長、教師、相關社會人員等。進行評價是希望學生能在師生的信息交流反饋中,對自己切身感受的事物或事情有更深刻的理解,并將相關理解內化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指導自己以后的行動,以實現不斷進步。

四、生命化教育視野下中職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實施的注意事項

(一)心理健康教師應轉變觀念,提高專業能力、強化人格魅力

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故體驗式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應該轉變觀念,做課堂的主導者,扮演好導演的角色。首先,在心理健康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接納每個學生,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產生安全感,在課堂上自由吐露心聲,并避免學生在課堂發言時受到傷害。其次,心理健康課程教師應該做一個“有心人”,注重挖掘心理健康課程內容中蘊含的生命元素及其與學生生活實際、時政熱點等的聯系,從中職生的生活、學習、實訓中發現并收集心理健康素材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素材,創設出能使學生信服的情境[9]。最后,心理健康課程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個人魅力。如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課程教師可以適當采用自我暴露術,將“真我”的一面展示給學生,與學生分享自己的觀點,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構建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二)教學過程應重視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化,引導學生自我教育

生命化教育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需要學習者在自己的人生歷程中不斷地通過人生歷練一點一點地積累對人生、對生命價值的認識。同時,教師不可能交給學生所有的知識,只能交給學生一種認識生命、提升生命價值的方法。正因如此,生命化教育視野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將生命成長的共鳴逐漸轉化成對學習動機的內化,突出生命體驗性、獲得性,做到讓生命在場、讓生命體驗。另外,生命化教育視野下的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不是單純希望學生獲得關于生命教育的知識,而是希望讓學生通過活動體驗轉變思想,更深刻地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將這種生命喚醒的自我教育能力延伸到生活中在以后的生活中,以更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用在體驗活動中體會到的思想指導自己的人生。

(三)教學過程應注重教學滲透,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助、互助、求助意識

生命化教育視野下的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應該以激發生命能量為起點,以生命內在的自我實現為終極目標,注重營造學生參與體驗的氛圍,引導學生通過體驗產生感悟,激發生命情感、強化生命體驗,進而理解生命的意義、責任和使命,并能在現實社會生活中積極踐行,挖掘生命潛能,使內在潛力轉化為現實的創造力,實現生命的價值。需要指出的是,生命化的教育過程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體驗者通過體驗活動獲得深刻的認識,將其內化為自身心理能量和技能,并用來指導自己以后的行動;在后續的活動中,可能又會產生新的問題,使體驗主體進入新的循環。因此,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心理自助、互助、求助意識,為個體對生命價值的維護提供更多機會,同時也讓個體在生命流動中保持對他人生命的關懷。

(四)課內外應關注學生的實踐練習,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課,除了讓學生掌握知識、方法、技能和獲得體驗,最重要的是對學生心理踐行能力進行培養,即學生要將內化的心理知識、情感外化為穩定的行為習慣,提高在現實生活中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做到“知”“情”“行”統一,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終極目標。在體驗、交流、分享的環節,心理知識會得到相應的內化,生命化心理健康意識也會得到提升,而對心理方法、技能的有效運用離不開相應的實踐練習。因此,除了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行為訓練,教師還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后拓展訓練,可以布置適當的課后任務,讓學生在現實生活情境中有意識、自覺地實踐練習,將理論知識運用于生活實踐,鞏固和強化良好行為,最終形成穩定的行為模式[10]。

五、結語

生命化教育視野下中職心理健康課程體驗式教學實施要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教育過程中對生命元素的挖掘,積極構建契合中職學生發展層級的心理健康素養目標、特色心理健康課程內容,注重科學性、時代性、創新性、實效性,巧妙創設情境,從激發生命能量、促進生命成長到實現生命價值,層層遞進地搭建體驗教學的活動框架,同時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落實心理體驗、突出生命化教育特色。當然,中職學校在后續的教育實踐探索中還應更充分地挖掘生命化教育視野下的心理健康課程隱性資源,促使社會、家庭、學校形成協同育人合力,進一步細化生命化體驗式教學的教育評價方式,為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作者:陳永珠 單位:福建省漳州第一職業中專學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濮阳市| 岱山县| 丁青县| 奉化市| 临湘市| 巢湖市| 喀什市| 民县| 安新县| 玉屏| 商洛市| 克拉玛依市| 秦皇岛市| 增城市| 商城县| 扎兰屯市| 苍溪县| 陆丰市| 洪雅县| 永年县| 禄劝| 拜城县| 方城县| 湛江市| 民权县| 晋城| 桐梓县| 江陵县| 新龙县| 镇原县| 崇州市| 柳江县| 南陵县| 广安市| 嘉定区| 蛟河市| 正阳县| 读书| 米脂县| 老河口市|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