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輔導員在心理教育中重要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高校輔導員屬于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堅實力量,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全面發展中影響舉足輕重。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日漸嚴重,獨立生活能力越來越差,使得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非常尷尬的事實,心理健康問題已經阻礙了當代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高校輔導員作為當代大學生接觸最多的師長,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起到“引航人”的作用。因此,繼續引導高校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進一步普及當代大學生的情感教育,關系著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關系著切實推進“三全育人”,關系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本文主要探討了當代大學生心理教育的現狀以及高校輔導員在心理教育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教育;高校輔導員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一)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現狀
盡管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已經年滿18歲,不再是孩子。但大學生群體畢竟還沒有真正進入社會,一個獨立的社會人應當履行的責任和義務,大學生還不具備應對能力。對于這一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國內老師和心理、教育等研究者的關注對象[1]。當前,越加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快速發展的高新科技,給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更大挑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國當前主要推進的素質教育的重要部分之一。國家要建設一流的高校,不僅要在學校自身的形象建立、日常管理,科學研究、教育工作等方面共同施力,還需要在對學校的日常管理中加強各類服務和心理健康監測。謝炳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指導》中提出,學校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當主動發揮學生對意志力培養、情緒調整等功能,體現教育的均衡性、協調性。當前,我國絕大多數高校開展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分為兩個內容。第一,對心理問題的關注和干預。大學生的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外界環境和內心活動都會直接影響到個人的情緒甚至是心理狀態。無論是家庭壓力、學業壓力還是就業壓力,都是大學生群體的高發心理問題,不僅對學生的正常活動和學習起到了負面作用力,這一問題的擴散和不斷提升的觸發率,同時也不利于學校的整體穩定性。面對這一個層次的問題,針對大學生展開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當不斷完善自身內容設計,充分尊重并正確的引導大學生在就業、婚戀等多個角度存在的心理問題;第二,心理健康的發展。作為一個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檢驗指標,同時也是大學生群體安全度過學習、生活和成長經歷的重要依據。甚至可以說,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否處于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能夠直接影響學生個人的學業和發展前景,對于學校的整體發展來說也存在作用力。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方式,能夠有效對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外在精神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
(二)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不夠重視心理教育的發展
我國整體的高校層面,對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程度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許多學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口頭或者是課堂層面,教師不僅沒有廣泛掌握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理論知識,同時也不具備高質量的有效實施方式在實踐層面展開對大學生的心理疏導和管理[2]。進一步分析其中的癥結,找出原因。首先,學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涵蓋的范圍及包括的具體內容沒有形成成熟的認知。作為一個系統的教育體系,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老師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有效措施進行引導。部分高校教師將心理教育和心理問題的解決劃等號。那種片面的認知使得教師采取的干預措施會引起學生的負面情緒,甚至是反感。甚至有的高校沒有認真履行資深責任,將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包給第三方機構;其次,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價值認同不夠全面。心理健康不僅會影響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同時也在社會運轉中存在意義。
2.教育平臺建設不夠完善
教育平臺建設的科學性和系統性,直接反映了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和現階段水平。當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平臺不僅方式單一,質量也參差不齊,很難滿足大多數人的客觀需求。許多專業的咨詢機構在這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能夠直接指出大學生群體當前面臨的心理健康共性問題。而許多高校尚未建立,更不用說完善自身的大學生心理問題疏導機構。許多高新科技和指數式增長的信息數據體量為高校建設心理健康教育網絡中心提供了支撐。許多學校僅是在外在形式上設置了網絡咨詢渠道,并不具備專業的工作人員[3]。
3.心理教育的專業人才儲備不足
我國高校絕大多數沒有引進足夠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通常是以團委、輔導員甚至是任課老師作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師。對于這些教師來說,他們不僅要承擔各自的日常教學工作和管理職責,時間、精力都很難發揮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同時這些教師自身不具備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實踐能力。以輔導員為例,其崗位職責是對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進行管理,同時作為學生和學校之間傳遞信息的溝通紐帶而存在。他們并不具備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這種條件下開展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或活動,不僅目標導向不明確,具體形式單一落后,甚至會直接制約整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設。欠缺思政、教育等與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關的專業工作人員,是當前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整體水平不高、難以深入推進的誘因。
二、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輔導員是學生在學校的第一負責人,不僅在對學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發揮著主要作用,同時也承擔著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每一個輔導員都應當履職盡責,嚴格恪守職業道德,積極應對學生群體心理健康中的主要矛盾和困境,尤其是個別學生相對嚴峻的心理健康狀況。與此同時,必須深刻認知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和輔導員、任課老師相關,整個教育體系的建設更需要學生發揮主體作用,以及家長和學校心理健康咨詢中心的參與[4]。在整個體系中,除了存在親情關系和師生關系,同時也不應忽略中心和學生之間的服務關系。這些關系的相互積極作用,為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加入高校范圍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具體的實現路徑。和輔導員相比,盡管這些專業的心理咨詢專家和學生之間相對陌生,但他們的專業學科素養是真正觸碰并干預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憑借。因此,心理咨詢專家可以在和學生的溝通中,以及在和輔導員的交流中了解問題的真正成因,從而對癥下藥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在這個交流的過程中,輔導員也能夠掌握部分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技能,有助于其日后日常工作的展開[5]。
(一)能夠建立起與學生的溝通橋梁
在任何工作和活動的進行過程中,輔導員都可以存在導向的建立和學生之間的密切關系。經過和學生之間相互熟悉,進一步建立溝通的渠道,能夠幫助輔導員及時發現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各項心理問題。在和學生的交流中,發現問題線索和征兆后,輔導員可以展開深度溝通,及時幫助學生梳理問題,認清現實。
(二)能夠指導學生建立人際支持網絡
家長作為監護人,無論是出于對學生的人身安全考慮,還是心理健康考慮,都應當熟悉并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基本情況。讓家長參與到學生和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人際支持網絡中,家長能夠憑借自身對孩子的充分了解為輔導員提供信息,基于這些內容展開的心理輔導工作能夠提高成效。與此同時,可以為學生之間建立面對面或者網絡的溝通模式與習慣。學生平輩之間的交流,往往會卸下所有心理負擔,學生的異常行為往往是同學第一時間發現的,能夠為教師和家長提供預警[6]。
(三)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工作的具體執行者
相對于進入社會的成年人,大學生群體的心理結構整體仍然不是完全穩定的。他們在對待突發事件、人際關系、情感問題,甚至和自我相處等方面都不夠成熟。對于這些處于心理關鍵時期的學生來說,輔導員應當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尊重和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理論和方式的價值,幫助學生建立相對完善的心理健康機制,能夠自我控制情緒,感知事物背后的主要特征。與此同時,輔導員應當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尤其是應當關注存在自卑心理或社交恐懼的學生,幫助他們在人生的關鍵節點茁壯成長,順利度過進入社會之前的過渡期[7]。具體來看,輔導員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和興趣所在,樹立積極的人生目標和規劃,并不斷保持相對健康穩定的心理狀態朝著這個目標而奮斗。同時,輔導員還應當向學生充分介紹心理教育咨詢機構的主要功能和服務對象,拉近學生和心理咨詢機構之間的距離。此外,輔導員應當幫助學生建立心理健康問題的防線,提升學生對待自身心理問題的敏銳度,學生一旦發現自身的心理趨向不健康的狀態范疇,就會及時向老師和家長求助。
(四)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直接參與者
優秀的、具有高度責任感的輔導員,往往會將學生的事情放在第一位。無論是學生遇到生活還是學習中的困難,甚至是人生成長發育出現了危機或是巨大挫折,輔導員都應當及時發現并參與其中,成為學生的理解者、支持者,用平等的姿態去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指點甚至是批判。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迅速發現問題,擺脫矛盾。正因為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個層面都起到積極的意義,因此,輔導員自身一定要不斷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輔導員在日常時間應當加強對不同學生的了解,掌握整個學生群體的基本情況,從而對可能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做出預判,以具有主動性的方式面對突發事件,進行科學的引導。在這個過程,必須以學生為主體,真正了解學生內心的訴求。當輔導員面對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要第一時間尋求外界的幫助,聯系專業的心理輔導機構和家長,共同參與到對學生問題的安撫和解決中,將嚴重事件扼殺在搖籃中。可以說,在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關鍵階段,輔導員不僅應當是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現者,是第一時間和學生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參與者,還是事情完全解決后的關注者。為更好地承擔三種角色對應的責任,輔導員必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內容的動態變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和交流活動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此外,為更好地和學生之間拉近距離,找到共同的話題,輔導員應當密切關注當下流行的各項元素,掌握學生的最新動態,從而在學生產生心理危機等特殊情況時第一時間掌握信息。遇到相對專業或難度較大的問題,輔導員應當和心理教育專業人員共同協商,參與到心理危機的判斷中[8]。在當下的問題解決后,為了保證心理健康問題不給學生以后的心理發展帶來長期的負面影響,輔導員要幫助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的工作者和學生家長、學生本人做好溝通,在后期為學生提供不同渠道的心理咨詢和疏導,幫助學生真正認識自我,接納自我,降低各類型心理危機給學生帶來的整體傷害,必要時還可以和工作人員一起進行回訪,在問題解決后仍然保持一段時間的關注。幫助學生將心理危機化解為機遇,使得問題真正成為學生個人實現心理成長的機會。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輔導員應當和學生的做好朋友,同寢室的同學以及其他密切接觸的人員做好溝通,為問題的解決建立一個積極的心理修復大背景。危急事件無法解決時,輔導員應當聯系專業的心理疏導工作者,有效地幫助學生化解危機事件的負面影響。
作者:姚欣萌 李娜 單位:中北大學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