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應用型人才培養下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探討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策略。論述了大學物理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分析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進行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指出了大學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學生基礎較差,學習動力不足,學生對課程的認識不充分,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教材內容有待更新,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提出了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策略:提升高校對應用型人才培養重要性的認識,確保高校、教師、學生能夠對其價值具有清晰的認知;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更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大學物理學習中;完善教學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對現行的教學體系予以優化,確保教學活動具有針對性,課時安排、教學方式等體現出差異性;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方法,教師課前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解讀,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和學習情況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鼓勵教師不斷豐富自身專業知識,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成效。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大學物理;教學改革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國內高校的教學目標,不同高校的培養路徑存在差異,但其培養的總體思路是引導學生積極投入社會實踐,確保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當前,大學物理學科教學要求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應適當調整教學方式,持續開展教學改革工作,制訂更適應學生發展的培養方案,并依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對其進行完善。
1大學物理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在理工科專業中,大學物理屬于通識課程,切實完成好教學工作可以使大學生的思維能力、科研能力等得到顯著提升,科學素養逐漸增強。對大學物理課程進行分析可知,其蘊含的思想較為豐富,通過課程學習可以順利達成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大學物理教學所要達成的目標并非只是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可行途徑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其主動觀察物理現象,并展開深入思考,將所學物理知識加以應用,進而有效提升自身的物理專業素養。
2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進行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隨著國內高校的招生規模持續擴大,教育模式也明顯改變,大眾化教育成為社會關注的重點。從當前的社會發展現狀來看,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并且對其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興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對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求逐漸加大,要求高校主動順應社會環境變化,做好教學改革工作[1]。在高校的物理教學中,部分教師依然采用灌輸式的知識傳授方式,教學模式缺乏創新,實踐教學明顯不足,導致學生的應用能力較弱,影響了未來的就業質量。因此,大學物理課程亟需進行教學改革,轉變教學理念,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優化考核方式,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應用能力。
3大學物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3.1學生基礎較差,學習動力不足
目前,高等教育呈現出明顯的大眾化特征,生源質量有所降低,部分學生學習能力較弱,自覺性較差。應試教育促使學生通過題海戰術提升考試成績,忽略了應用能力的培養。大學物理課程學習難度較大,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缺乏對物理學科重要性的認識,學習意愿和學習動力明顯不足。
3.2學生對課程的認識不充分
實踐調查發現,學生對大學物理課程的關注度不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第一,在主觀意識方面,部分學生未認識到大學物理課程的重要作用,單純地認為大學物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較少,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上。第二,在客觀因素方面,學生在初高中階段就開始接觸物理課程,應試教育導致學生的物理知識掌握不夠扎實,且對物理課程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第三,由于高校的不斷擴招,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愈發嚴峻,學生通常更關注與其就業存在關聯的相關學科,并將更多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中。在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下,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工作的實施必然會遇到諸多困難。
3.3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
國內高等院校設置了很多理工科專業,不同專業對于物理學科教學的課時、內容也有所區別。從當前大學物理教學現狀來看,課時數量無法滿足教學的實際需要。大學物理涵蓋的內容較廣,教師更加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環節,導致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不足。可見,當前的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需要高校物理教師提高重視[2]。教師與學生缺乏溝通和交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不足,無法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大學物理課程的學習難度較大,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意愿降低,學習自信心不足,物理專業教師應對這類學生加以關注,并采取可行措施予以解決。
3.4教材內容有待更新,教學模式較為單一
大學物理課程涉及光學、力學、熱學、電磁學等多方面知識,教材內容較為豐富,但還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第一,大學物理教材中涉及的各知識點之間關聯性較差,很多知識點都是獨立出現的,不利于知識的整合。第二,教材中的很多內容與高中物理知識存在重復的情況。第三,教材中關于現代物理以及新科技等方面所涉及的內容較少,教學內容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模式較為單一,教師通常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被動接受知識,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
4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策略
4.1提升高校對應用型人才培養重要性的認識
教育職能部門應履行好自身職責,加大應用型人才培養重要性的宣傳力度,確保高校、教師、學生能夠對其價值具有清晰的認知。優化教學模式,提升實踐教學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中的占比,并將其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使物理知識更為直觀地呈現出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4.2增強學生的學習意識
開展大學物理教學時,必須要確保學生處于主體地位,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引導學生增強學習意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更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大學物理學習中,主動探索物理知識,使學生逐漸樹立起自信心,積極地面對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找到方法努力解決,進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組織物理實驗教學時,必須要確保學生仔細了解實驗的注意事項和問題等[3],并將實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實驗項目,教師在實驗過程中給予監督和指導,保證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開展實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問題驅動法針對實驗的方法、步驟和操作等環節向學生提出問題,促使學生展開深入思考,以此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
4.3完善教學體系,改革教學內容
大學生的專業背景不同,物理基礎存在差異,學習要求也有所區別,因此要對現行的教學體系予以優化,應從學科要求出發展開教學,確保教學活動具有針對性,提升教學效果。合理選擇教學內容,課時安排、教學方式等也應該體現出差異性,在此基礎上構建更具實效性的教學體系,確保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與時俱進,及時更新大學物理教材內容,補充前沿科技信息,革新教學內容,確保教材更具實用性,滿足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需求。
4.4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方法
為保證大學物理課程教學的有序開展,教師應該提前完成教學方案的制訂,并在課堂教學中有效落實,進而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學物理教師應該依據實際需要選擇科學可行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活動更具針對性,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在課前就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解讀,在此基礎上明確教學目標,同時要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和學習情況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確保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夠真正融入到課堂教學中[4],有效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實踐應用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4.5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在開展大學物理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高校應重點關注師資隊伍建設問題,確保教師團隊的專業能力大幅提升,提升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為有效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應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充分發揮專業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鼓勵教師不斷豐富自身專業知識,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促進大學物理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有效提升教學效果。
4.6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效果
4.6.1板書與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板書教學具有其自身優勢,能夠使知識傳授更為直觀,理論指導更為便捷,還可以使教學思路進一步延伸,教師的知識傳授與學生的思維節奏相契合,能夠有效鞏固和強化學生的記憶效果。但是,板書教學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師需要投入較多書寫時間,一定程度上壓縮了課堂教學時間,且板書教學的趣味性不足,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學效果不佳等問題。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更為生動、直觀的教學方式,能夠將文字、圖像、視頻等資源整合為一體,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升,同時多媒體教學的知識容量明顯增加,通過幻燈片放映的形式能夠有效節省課堂時間,使教學節奏更為緊湊,課堂效率更高。但是,多媒體教學的教學節奏較快,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且呈現出照本宣科的特征,學生的思維發展受限。因此,在開展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時,應將兩種教學方法有效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確保教學效果的提升。4.6.2將物理學史融入課堂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物理學史等方面的內容,發揮其課程思政的作用,有效提升學生的物理素養。物理學史是物理學在歷史進程中的發生、發展過程,能夠將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清晰地呈現出來。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物理定理、定律,可結合物理學家的生平事跡詳細講述這些物理定理、定律的發現過程,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來龍去脈以及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具有深入的了解。采用此種方式組織教學,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孜孜以求、鍥而不舍的科學品質。4.6.3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中,不僅要做好理論教學,還要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作用。在教學環節上,大學物理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要協調一致,實現理論指導實驗、實驗驗證理論的教學目標[5]。教師可以在大學物理的理論課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簡單的演示實驗,將所授內容清晰、直觀地展示給學生,增強學生對相關物理現象的感性認識,更深刻地理解物理知識的本質。此外,還可以開展開放式實驗和設計性實驗,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問,根據自身興趣和愛好進行實驗操作,提高自身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5結語
通過實施以上改革措施,本校大學物理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但由于各院校的具體情況不同,其改革進展和效果也不同。各院校物理教師應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教學體系,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進而有效提升大學物理教學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程冬.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大學物理教學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7):171-172.
[2]毛仕春.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33):111-112.
[3]王白音其其格,賈冬義.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大學物理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教學論壇,2016,(51):109-110.
[4]吳實.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大學物理教學的改革探討[J].亞太教育,2015,(08):18-19.
[5]韓桂華,王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改革[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06):185-186.
作者:韓強 單位:齊齊哈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