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管理中的文化戰略定位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我國企業實施公司治理方案,建設內部控制管理制度,實施“互聯網+”改革,不僅優化了治理結構,也在整體上完善了企業管理體系。由于近年來各行業的競爭從規模化競爭轉移到了對質量體系管理質量標準制定權的爭奪層面,企業為了適應新的市場競爭,需要進一步加強文化戰略定位,借助增強“軟實力”的辦法,提升競爭優勢。本文概述了企業文化的內涵與特征,分別對企業管理中的文化戰略定位原則、戰略目標、落實措施進行了具體討論。目前,我國企業已經初步完成了向現代企業的轉型,完善了以產品生產制造為核心的產業鏈條,并且圍繞產品研發、設計、采購、生產、訂單、營銷、售后諸環節,創建了與生產制造全過程匹配的管理體系。但是,在理性化標準化程序與信息化管理條件下,管理越來越客觀,管理對象的主觀因素越來越受到了制約與阻礙,不利于企業員工發揮主觀能動性,與企業獲得共同發展。因此,在企業高質量發展階段,十分需要從企業管理文化建設的角度,借助企業文化為企業管理“賦能”、“賦智”。下面先對企業文化的內涵與特征作出說明。
一、企業文化概述
(一)內涵
從概念界定看,學術界、企業界對文化的定義多達上百種,不容易做出精準界定。可是在內涵方面,文化包括了日積月累形成的集體心理價值與行為方式。因而在這種內涵牽引之下,企業文化通常被理解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參與主體沉淀而成的集體心理價值與工作方式等。一般將其分為核心層、里層、淺層、表層,分別對應于企業的精神理念、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等(見下圖1)。進一步看,這種集體心理價值與工作方式中,囊括了企業歷史、商業精神、信用機制、工作環境、價值觀念、品牌化發展等多種內容。由此可見,企業文化建設不僅能夠使企業管理趨向于“柔性化”,也要以輔助企業管理逐漸向著“人性化”方面發展,使企業員工與企業獲得共同發展。
(二)特征
企業文化內涵豐富,主要特征集中在企業精神上,具體表現為創新性、獨特性、整體性、傳承性等(見下圖2)。分述如下:以創新性為例,現代企業產品生產制造中,已經形成了前端研發設計環節主導,中端采購生產與終端營銷服務同步發展的基本思路。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擴大前端的引領優勢,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的戰略目標定位、市場競爭環境、消費者需求變化等,作出適應性反應,從而通過創新方式使自身能夠生存下來。以獨特性為例,任何企業作為一種組織機構均具有形式上的共性,可是企業因所屬行業不同、經營業務差異,發展階段的變化等,需要建立與自身價值傾向相符合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機制,從而約束企業全員的行為,為其提供準則,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會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企業管理文化。以整體性為例,企業由具體的員工組成,在開展市場化交易、承擔社會責任、追逐利益的過程中,無論企業中的員工個體,還是企業部門,均為企業的代表,與企業牢牢捆綁在一起,也受到企業整體規劃的有效約束。以傳承性為例,企業文化建設時吸收了其他企業經驗,而且在企業管理中這種文化會逐漸通過企業實體而獲得豐富、發展,所以企業文化本身又具有可傳承特點。
二、企業管理中的文化戰略定位原則
(一)企業文化服務于企業管理企業管理中的文化戰略定位,首先要求遵循企業文化服務于企業管理的基本原則。具體而言,現代企業管理正在向著理性、標準、客觀的方向發展,其趨勢是科學化,其屬性是“非人性化”。因此,在企業管理中進行文化戰略定位時,需要借助企業文化中的“人性化”因素,中和、弱化其“非人性化”因素,進而使企業管理既符合企業生產經營所需要效益,也能夠滿足企業員工的主觀訴求。尤其是被稱為“Z世代”的“90后”“00后”十分重視工作環境的寬松化,當企業管理日益呈現出科學性時,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另外,企業發展中最為核心的要素是員工,而要使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獲得有效發揮,為企業創造出最大效益,則離不開員工的個性化發展、創新發明,以及與企業的共同發展。因此企業文化需要盡可能服務于企業管理,才能使企業管理對象的能動因素發揮出應有的效力。
(二)企業文化與管理協同發展
企業管理中的文化戰略定位中,雖然要求企業文化服務于企業管理,可是,企業文化作為一種制度,其本身具有創新性、獨特性、整體性、傳承性等特征,而且企業文化的主要功能與作用集中到了它的各項特征上,此時,企業管理中的文化戰略定位中,應該將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協調起來,使二者獲得協同發展。所以,在現代企業中十分重視企業文化制度、企業管理制度的協同應用。具體而言,企業文化部門、各管理部門之間,主要是以企業信息管理平臺為依托,通過確定的部門信息交互通道、明確的數據共享板塊與范圍,開展溝通與交流,進而在協同合作的方式下,輔助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向著可持續方向發展,保障戰略導向下的分層目標能夠獲得有效落實等。
三、企業管理中的文化戰略目標定位
企業管理中的文化戰略定位原則十分清晰,在遵循上述兩項定位原則的條件下,企業需要進一步精準定位文化戰略目標。具體而言,企業戰略具有“長程性”性質,旨在使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存活下來、力爭上游,進而獲得可持續發展。同時,現代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中將核心集中到了品牌化發展上,預期借助品牌化發展打造“百年老店”,使企業以社會組織的形式,為個體、家庭、社會、國家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推動力。所以,企業管理中的文化戰略目標定位中,可持續發展與品牌化發展相得益彰、相輔相成,共同推動著企業的完善。分述如下:
(一)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導航”
企業經營者在權衡企業管理、企業文化時,通常認為企業管理優先于企業文化的發展,前者是依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而實施的有效措施,后者則是在漫長的管理經驗積累與提煉中生成的企業文化。而且二者之間又通過互相補充、協同應用的方式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著“導航”作用。因此,企業經營者在對企業管理中的文化戰略目標進行定位時,往往要求以企業創建、生存、發展、壯大等現實情況為基礎,保障企業文化制度的可持續應用,并使企業管理持續發揮其管理效用。因此,在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導航”時,企業經營者往往會從不同視角對企業管理與企業文化進行多維度研討與協同應用。
(二)為企業品牌化發展“賦能”
現代企業發展過程中,預期打造出企業品牌,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條件。然而,無論是跨國企業、大型企業、中小型企業,在實際的品牌化發展之路上均舉步維艱。具體而言,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首先要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研發設計品質優、質量好的產品。其次,需要為產品賦予一種文化內涵,使產品與消費者的心理需求相一致。簡單講,企業需要通過企業管理保障產品質量、借助企業文化為產品賦予內涵,進而真正達到為企業品牌化發展“賦能”的目標。
四、企業管理中的文化戰略落實措施
(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理念
在定位企業管理中的文化戰略目標后,企業經營者需要將企業管理的對象、企業文化承載主體,精準鎖定到企業全員上,這樣企業才能夠牢固地將“人”作為企業核心要素,通過企業文化的視角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柔性化”、“人性化”管理方式,使企業員工的主觀能動性獲得有效激發,進而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發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合理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適時地更新專業技能等。這樣,才能真正使人力資源優勢,轉變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導航”,為企業品牌化發展“賦能”的內在動力。
(二)科學牽引員工價值導向
企業管理中的文化戰略定位旨在發揮企業文化優勢,使其能夠為企業管理服務的同時,協同企業管理達到預期的管理目標。由于企業文化的內涵集中在企業員工集體心理價值、行為方式上,而且行為方式往往受到價值觀念的影響。因此,在完善企業管理中的文化戰略目標定位后,企業管理者應該重視對員工價值導向的科學牽引。一方面,建議利用企業內部的學習機制與培訓機制,使企業員工更為全面地了解企業,如從初級的企業項目、業務、制度、產品等,擴展到對企業戰略、財務、內控等層面,這樣,員工能夠更為全面地理解企業文化的各個層面,深化對企業文化的認識。另一方面應從企業經營者、管理者的角度,帶領員工從宏觀層面解析企業文化戰略目標,細致入微地理解企業管理中各個分層目標設置的合理性。
(三)有效弘揚企業文化精神
良好的企業文化,有利于提高企業管理效率與效用,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品牌化發展提供動力,因此需要有效弘揚企業文化精神,輔助企業文化向著良好方向發展。首先,建議從企業文化的內涵與基本特征出發,弘揚其創新性、獨特性、整體性、傳承性,推動企業文化建設。其次,應該從多個層面發展企業文化。例如,從企業凝聚力的角度出發增強企業對員工的關懷,使員工深化對企業的情感。再如,在常態化的企業管理中,除了注重對員工的情緒管理、開展團建活動外,應該借助企業文化,逐漸對企業員工訴求、企業產品品質、消費者需求開展精益管理,逐漸深化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各個層面。
五、結語
總之,現代企業在爭奪質量管理標準制定權的過程中,十分重視企業管理。結合以上初步分析可以看出,企業文化內涵豐富、特征多元,在企業高質量發展階段為了給企業管理“賦能”、“賦智”,需要增強企業管理中的文化戰略定位。建議在當前階段,遵循企業文化服務于企業管理、企業文化與企業管理協同應用的基本原則,精準定位企業文化戰略目標,使其能夠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品牌化發展提供有力牽引。從當前實踐經驗看,保障戰略目標的有效落實,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牽引員工價值導向、有效弘揚企業文化精神。
作者:劉朝新 單位:陜西華油天然氣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