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職業教育下商務日語實踐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的出臺,明確了我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加強以職業教育為導向的實踐教學研究以銜接國家的人才培養戰略目標,實現相關高校由普通教育向職業教育順利轉型具有重要意義。文章以商務日語的實踐教學研究為出發點,以《日本工業簿記》教學為例,提出了實施項目式教學方法、情境體驗式教學法,活用“1+X”證書制度進行教學,嘗試開展產教融合模式的跨國企業實訓等相關建議,以期為高校商務日語的實踐教學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職業教育;商務日語;工業簿記;實踐教學
隨著我國經濟轉型戰略實施的不斷深入,人才需求層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實用型人才的需求缺口仍然較大,積極探索以職業教育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大的意義。2014年國務院就提出了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相關概念和方向,2019年在國務院頒布的《實施方案》中進一步提出了本科職業試點教育的相關政策。至此,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快速地從政策倡導走向政策實踐。本科職業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校教育未來的另一個主方向,《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在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改革趨勢下,改革現有普通高校商務日語專業的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實用型商務日語人才很有必要,而加強實踐性教學研究是其中不可逾越的重要一環,這也是本研究的出發點。
一、商務日語的課程設計及教學方法現狀
隨著中日經貿往來的深入,商務日語人才需要凸顯,許多高校都開設了商務日語專業。但是,由于專業開設的時間比較短及其他原因,在辦學中存在的培養目標定位不夠明確,課程設計不夠合理,教學方法僵硬循舊等問題仍較突出。首先,大多數高校仍然把商務日語專業的培養目標著重定位在語言的掌握和運用上。如,某高校2019年度的培養方案中,《基礎日語》《日語語法》《日語閱讀》《日語視聽說》等16門語言類專業課的學分為74分,而《管理學》《市場營銷學》《電子商務》《國際貿易實務》《商務日語》等5門商務類專業課所占的學分僅為10分。另外,該校除了《商務日語》以日語教學外,其他4門商務類專業課均以中文教學,這可能難以實現日語教學與商務教學的融合。實際上如果從職業教育角度來看,語言只是一種工具,只有結合一定的技能,才能發揮人才優勢,才能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作為應用型的地方本科院校,在語言教學的同時,應該注重對學生的實用技能培養,所以,在職業教育背景下重新定位商務日語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必要的。其次,課程設計上除了在日語專業課與商務專業課在比重上不夠合理之外,還存在著課程體系設置缺乏邏輯性等問題,主要體現在各課程之間的關聯度及配合度較低,難以實現課程間的互相提攜與滲透。[2]部分高校仍然習慣性地分開設置商務與日語的課程,往往在一、二年級只設置日語基礎課程,三、四年級再設置商務貿易相關課程,導致兩個層面關聯度較低,培養效果不佳。[3]另外,在商務類專業課設置上也基本上照搬經管類專業的部分課程,針對性不強,技能性不高,難以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頒布以來,許多高校認識到職業教育的重要性,在商務日語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增加了《商務禮儀》《商務談判》《函電合同文書》《進出口報關實務》等更具實踐性、技能性課程。我校還增設了《日本工業簿記》這一實踐性及技能性都較高的課程。最后,普通本科教育長期以來偏重于理論教學,在向職業教育轉型的過程中普遍面臨著教學方式僵硬,實踐性教學程度不高等課題。尤其是對于商務日語這種實踐性較強的專業來說,如何將專業教育與中日經貿合作趨勢、企業的人才需求現狀等結合起來,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從職業教育視角來看,加強教學方法的實踐性改革,將課堂教學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是商務日語專業轉型的根本所在。以下筆者將以《日本工業簿記的》的教學為例,著重探討商務日語專業實踐性教學改革的一些方法。
二、《日本工業簿記》的課程特征
《日本工業簿記》類似于中國的《成本會計》。它主要是用于核算、記錄制造業企業在制造過程中耗費的各種材料費、人工費、制造費用的發生及分配情況,并最終將與產品生產相關的各種費用結轉分配至各制品的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的一種專門簿記方法。[4]在《日本工業簿記》中除了需要學習制造業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外,還涉及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相關內容,相對于《日本商業簿記》而言,它的核算流程及方法更復雜。這要求學生在掌握簿記的基本原則和原理之外,還必須熟悉制造業企業的成本核算原則,以及針對不同工藝、不同規模,不同管理模式所對應的成本核算方式的變化情況等。所以,這門課對于商務日語專業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其實踐性和技能性都比較強,如何讓學生理解工業簿記中的分費用核算→分部門核算→分產品核算的這一基本流程,需要加強實踐教學方法的運用,通過項目教學法、情境體驗式教學法、企業實訓等教學方法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促進其理解工業簿記的精髓所在。
三、商務日語實踐教學的主要方法探討
1.項目式教學法
基于項目式教學方法最早起源于20世紀30年代Dewey的實用主義哲學教育思想,屬于建構主義學派教學模式,強調學習應該以學習者為中心,鼓勵學習者積極參與,具有情境性、主體性、互動性、實踐性等特征。表1.《日本工業簿記》項目教學計劃表(部分)在工業簿記的教學中,圍繞“費用的歸集與分配→分部門成本核算→分產品成本核算”這一主線分別設計三大模塊,并由學生執行具體項目的相關任務。在學生完成相關項目成本核算和賬務處理工作的同時,借助“科目聯系圖”等教學工具,最終將不同項目之間的工作內容和關系勾勒出來,以促進學生全面掌握成本核算的相關技能。從表1可見,通過項目式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精神;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還可以促使學生認識到各項目之間配合與互動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不同于商業簿記,由于工業簿記的核算過程比較復雜,且多數簿記上的交易集中在企業內部不同部門之間,所以工業簿記在部門之間的物、料傳遞過程中需要設置專門的會計科目來進行反映并加以核算,以分清各部門的責任與權益。為了讓學生能夠理解各部門、工序之間的聯系及責權利關系,防止項目教學可能造成不同項目組的學生在知識掌握上的偏向與脫節,在項目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科目聯絡圖”工具來彌補這一缺陷。常用于《日本工業簿記》教學的主要“科目聯絡圖”如下圖:
2.情境體驗式教學法
情境體驗式教學法是一種改變傳統教法的創新教學方法,可以通過影視作品、多媒體、角色扮演等不同模擬方式創設特定情境,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教學內容,激發學習興趣,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完成教學任務,還可以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交能力。商務日語是實踐性、實用性較強的專業。要想培養出日語基礎扎,又熟悉國際商務環境,了解中日企業文化差異的復合型人才,僅依靠傳統的課堂教學遠遠不夠,還需要經過多方位的情境應對訓練。眾所周知,在所有的外語教學中,語境的導入都非常重要,在商務日語教學中同樣如此,為培養熟悉日本企業文化的綜合性商務日語人才,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情境教學很有必要,同時這也是商務日語實踐教學的一種重要方式。在《日本工業簿記》教學中比較常用的有兩種,一是角色扮演教學法,另一種是ERP沙盤模擬教學法。(1)角色扮演教學法在工業簿記中頻繁涉及的業務包括:材料入庫,材料領用,工資核算,制造費用核算,不同工序間半成品交接、產成品入庫、定期物料盤點,產品成本核算等。在核算過程中,這些業務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為加深學生對業務的理解,可以在教學中將這些業務設計成各種具體的情境,然后針對這些具體情境,設置成由不同角色扮演的教學模塊。比如,將班級同學分為若干組,A組的同學負責材料的出入庫管理,并負責填制入庫單和出庫單;B組同學負責生產車間及輔助車間的部門成本核算;C組同學負責工資核算及制造費用核算;D組同學負責產成品與在產品的出入庫管理,并填制出入庫的憑證;E組成員擔任主管會計,負責產品成本核算。在模擬過程中,要求所有角色扮演者用日語進行交流,同時按照日本簿記中的憑證填制要求,全程以日語填制事先準備好的憑證和成本核算賬簿,同時強調遵循日本企業文化中的團隊協作氛圍(チームワーク)實現組與組之間的分工與協作。在此教學模式下,筆者通過課后與學生的交流發現,其教學效果比課堂填鴨式教學好,學生對制造業企業的業務有更直觀的理解,對生產情境下的各種商務日語表達及運用也更到位。(2)ERP沙盤模擬教學法工業簿記的核算過程中涉及多部門、多類別的資源調配與移動,為了能夠更加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成本核算的全過程,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我校經管學院的ERP沙盤實驗室進行模擬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采用ERP沙盤模擬教學法與角色扮演教學法一樣都屬于體驗式的情境教學方法,也需要按照工業簿記的核算流程分組設置不同崗位,進行分工協作,但相對于角色扮演教學法其克服了不同崗位在空間和時間上的脫節缺陷。因為,所有組員同在一個沙盤實驗室內,可以現場同時交流,并觀察不同崗位的動作,這可促進學生理解核算流程的整體性。一般來說,ERP沙盤模擬教學法比較適用于工業簿記后期教學中的綜合實訓部分。
3.嘗試開展產教融合模式的跨國企業實訓
為了提高商務日語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許多高校都會安排學生參加企業實訓,但受制于專業局限性,國內能夠提供商務日語受訓環境的企業很少,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近年來,日本政府為了引進海外人才,解決日本人口老齡化及少子化而導致的勞動力不足問題,鼓勵日本企業雇傭海外大學畢業生,為此推出了海外學生職業體驗制度(即インターンシップ制度)。此制度旨在為日本企業和海外學生提供一個短期互相了解的機會,讓雙方通過一段時間的共處及工作體驗,最終決定是否雇傭或受雇,為此日本政府可以給海外學生發放短期簽證。這種制度較普通的企業實訓更具有實踐性,學生需要直接赴日本企業實際工作一段時間,在這期間的日常溝通與工作交流都用日語,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通過這一經歷,學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日本企業文化及商務禮儀,訓練效果較好。我校曾利用這一制度,通過“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向日本數家企業派出了數名大三的商務日語專業學生,這幾名學生利用暑假時間赴日,分別在日本北海道的餐飲企業、制造業企業、酒店等場所與日本人員工一起工作、生活了一段時間。在日期間,這些學生按照事先的約定,利用午休時間或晚上休息時間,通過視頻電話向國內導師匯報情況,導師針對學生存在的包括具體日語表達、商務禮儀、工作技能在內的各種困惑及問題及時進行線上輔導,實現了產教融合。筆者發現,這些學生回國返校后不管是在日語口語的表達上,還是在相關專業知識的理解上,乃至對日本的觀念上都有較大的改觀。筆者認為,這種線上與線下、學校與企業融合交叉的企業實訓模式,最大程度踐行了實踐教學的理念。
4.將“1+X”證書制度融入課堂教學為了深化高校職業教育的改革,《實施方案》中還提出了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相關措施。這種制度作為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對于推進產教融合,突出高校職業教育特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6]為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改革,我校也積極推進1+X證書制度,鼓勵教師利用課堂及課外時間多方位輔導學生考取相關證書。商務日語作為跨學科交叉專業,學生可以考取的證書較多,如日語能力(JLPT)N1證書、日語翻譯資格證書、電子商務師證書、報關員資格證書、初級會計師證書等。獲取“X”證書,意味著其獲得行業及社會的認同,說明其具備了相應的職業技能和素養,這是今后我國推動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方向,毫無疑問圍繞考取“X”證書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課內、課外輔導也是高校踐行實踐性教學改革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總結
我國職業教育改革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如何抓住這一歷史機遇,實現普通本科教育向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順利轉型是眾多地方高校涅槃重生的重要轉折點。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相關高校在培養模式,教學方式上做出重大改革。其中,不懈探索符合職業教育理念的實踐教學方法是邁向這一目標的重要一步,本文以《日本工業簿記》的實踐教學為例,探討了高校商務日語專業在此背景下加強實踐教學改革的若干方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Z].國發〔2019〕4號.
[2]杜勇婷.基于課程群視角的商務日語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工業學院學報,2020(9):86.
[3]魏海燕.商務日語課程教學改革之探究——以民辦高校日語專業教學實踐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7):79-80.
[4]三浦克人.工業簿記の教授法に関する考察-導入段階での教育を中心に[J].商経論叢,2016(67):73-91.
[5]原俊雄.簿記教授法の再検討-導入段階での教育を中心に[J].橫浜経営研究,2018(38):88.
[6]陳麗婷,李壽冰.1+X證書制度實施的意義與現實問題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20.41(27):13.
作者:黃明林 單位:福建技術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