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新時期民族服裝設計文化性和審美性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我國不僅是世界上最早誕生文化與文明的國家,而且還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從春秋戰國時期到封建社會時期經歷了數千年之久我國才創造并形成了現如今世界上極其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中華文明。在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孕育出了五十六種不同的民族文化。在當今的新時期背景下民族文化已經成為了我國固有的特點,而最能夠展現我國民族文化特色的就是民族服裝了。在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中每一個民族都有著獨特的穿衣風格,且每一個民族的穿衣風格都不完全相同;每一個民族的服裝都非常具有辨識度,讓人一眼就能夠充分感受到不同的民族文化。
民族服裝的美并不是一種靜態的美,而是一種抽象美,它只有通過人們的身體形態才能夠將其充分的展示出來;而這種美不僅能夠給我們的心靈帶來一陣漣漪,還能夠給人以無限想象的空間。近年來隨著社會時代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質量水平的不斷提升,在現代化社會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人對民族服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將民族服裝中獨有的民族特色進行了開發與應用,例如民族服裝中的代表民族內部精神的圖騰、有特殊寓意的顏色等[1]。在不同的民族服裝中都包含了不同的設計文化與審美,新時期背景下如果我們能夠將其充分的挖掘出來,那么將會有利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1民族服裝設計中文化性以及審美性概述
在本文的一開始筆者就說過經過五千年的文化演變我國已成為了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國,而每一個民族都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色彩濃墨的一筆。在五十六個民族中每一個民族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文化特色與服裝穿戴方式,每一個民族的服裝都與其民族文化傳承了一代又一代,且在傳承的同時也見證了一種種文化興起或衰落,現在我們所見到的民族服裝中所暗含的意義是非常豐富、深厚的,特別是在今天文化開放的時代,我們只要一眼看去就能夠深刻感受到這個民族的傳統文化。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絕大多數少數民族開始褪去自身身上那傳承了千百年的民族服裝換上了現代化服裝,但我們也不能否定其文化氣息的存在,也不能證明其文化氣息的消失;相反這一舉動反而會更加引人注目。在民族服裝設計中蘊含了兩大方面:一方面是人文性;另一方面是審美性。如果我們但從文化性方面來看每一個民族的服裝已經不是一件用來御寒或遮羞的普普通通的衣物了,而是蘊含了深刻的人文性承載了一個民族傳承了幾千年幾百年的文化,現如今的民族服裝已成為了一個民族的“符號”,是其向外展示自身文化與智慧的手段。如果我們從審美性的角度來看,這些民族服裝設計中已經融入了大量的新時代元素,所以導致我們看到的一些民族服裝中有的色彩大膽奔放,有的服裝配飾配搭的則很巧妙等等,在現代化背景下民族服裝不僅僅是一件服裝,事實上它更像是一件藝術品,因此每當我們看到一個民族的服裝時總能眼前一亮,其實這就是其中一種審美性的表現方式[2]。
2民族服裝設計中所體現出來的特點
2.1色彩反應民族的特色
無論是在哪一種民族服裝設計中色彩都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特點,而色彩也是各個民族用來表達自身情感的視覺語言,每一種顏色都相對應的代表著我們五十六個民族各自的特色。色彩不僅能夠充分表達出每一個民族的特點,色彩還能夠充分表達出服裝設計人員的個性特點,俗話說字如其人,這個道理同樣也適用于服裝設計,我們能夠從服裝的顏色看出一個人的內心想法以及一個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2傳達隱藏的情感語匯
眾所周知民族服裝的設計并不是為了追求所謂的好看,而是為了向我們展示其千年所傳承下來的文化;同時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添加了一些裝飾物,例如,相關人物、花草以及圖案等等,這些裝飾物的添加也是具有一定作用的,為了向我們更好的傳達其隱藏的情感詞匯。而在現代化社會背景下,民族服裝的設計也不再那么單調,不僅融合了多種元素且設計理念也越來越豐富多元化。一個優秀的服裝設計師不僅能夠在服裝上融合其民族所有的文化,還能使其顯得一點都不多余[2]。
3新時期背景下民族服裝設計的文化性和審美性
如果想要很好的將民族服裝所蘊含的人文性以及審美性表達出來,那么就必須要借助兩種表達元素,既視覺元素(外在事物)與精神元素(文化意義)兩種,通常情況下視覺元素是用來向我們傳達每一個民族相關的文化習俗、生活理念與民族價值觀等,通常情況下視覺元素指的是外在的事物,例如繡花、刺繡以及相關圖騰等,在不同的民族服裝中這些都是一些非常具有民族特點的標識物品;而精神元素是用來表達每一個民族對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理解,通常情況下民族服裝中的精神元素都是一些具有抽象性的文化意義;視覺元素與精神元素二者是一種缺一不可的關系,雖然精神元素是基于視覺元素基礎之上的,但只有二者相互結合、相互交融才能夠充分表達出少數民族那傳承千年、百年的民族文化風采與民族服飾風采。換句話來說我們也能夠將不同民族的民族服飾理解成一種少數民族獨有的民族語言,在五十六個民族中,每一個民族的人民都在應用其獨特的語言來向我們表達著自己內心對美好的期盼與向往;同時每一個民族也在用獨特的服裝設計、獨特的結構以及款式來向世人描述他們所生活的環境與生活。每一個民族的服裝都是他們與我們之間的溝通交流方式,五十六個民族中每一個民族的文化習俗都不同、生存地理環境都不同,所以才使得每一個民族的服裝都有著屬于自己的風格。例如虎頭鞋,在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無論是不會走的或者是才剛會走的娃娃都是要穿虎頭鞋與連腳褲的。因其鞋面上的虎頭圖案而得名,因老虎與貓有很多相似之處,所有很多時候虎頭鞋也叫做貓鞋或者是老貓鞋;其做工非常復雜但卻又有著濃厚的鄉土風情。標準的虎頭鞋是必須要進行手工縫制的,且樣式繁多花色不一,通常以地域特色為主,但設計手法多為一致,一般較為粗獷、夸張,很多時候老虎的圖案都是大臉、大眼睛以及大嘴巴,以此來表達農村小朋友的可愛頑皮的天性。在我國民間認為小孩穿虎頭鞋可以壯膽辟邪,穿虎頭鞋也有祝愿小孩長命百歲之意,這也能夠表達出母親對孩子的深沉的愛,很多細心的母親有時還會在老虎尾巴的部分加上翹起來的虎尾巴,這樣一來不僅方便孩子穿鞋,還將實用功能與審美功能巧妙的結合在了一起[4]。虎頭鞋的實用價值多不可數,既有利于孩童腳丫的生長,又能夠幫助孩童穩步行走,更重要的是栩栩如生的造型與眼里的色彩搭配在滿足人們審美情趣的同時,又很好了傳達了長輩的愛意與祝福。在我國的北方地區,大多數人家都會在姑娘的嫁妝上(被子、鞋墊、肚兜等)繡上鴛鴦戲水、喜鵲登梅或者是并蒂蓮、連理枝等民俗圖案,通過刺繡的手法將純真美好的愛情隱藏到視覺語言中,預示著女兒婚姻幸福、美滿,充分展示出了我國勞動人民那純潔樸素的民俗婚姻觀。而且在設計的過程中還賦予了紋樣造型以鮮活的生命,使其栩栩如生能夠更好的傳達出美好的文化含義,充分表達出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與向往[5]。在上文中筆者就已經說過所有民族服裝中都需要運用一些相關的視覺元素來進行相關文化意義的表達,而色彩也是視覺表達的一種。在我國五十六個民族中大多數民族的服裝色彩都非常鮮明,例如傣族與藏族;傣族服飾淡雅美觀,既講究又實用,但卻具有很強的裝飾意味能夠充分體現出他們熱愛生活向往和平的民族個性,女性一般上著各色無領窄袖短衫,下著彩色筒裙;男性通常上著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著長管褲。隨著時代的發展藏族服飾文化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但藏族服飾主要還是表現在女性服飾上,尤其是在一些重大節日以及禮儀上的服飾變化通常都較為富麗盛重[6]。藏族服飾色彩較為非常豐富包含了多個色系,每一種色系都體現出了他們對于生活的熱愛。除視覺表達語言之外色彩還是一種展示媒體,不僅能夠被人們直觀的識別,還能夠表達出不同的情感,例如冷熱、強弱以及剛柔等等,譬如蒙古族服飾,蒙古族服飾多為冷色調,因為冷色調能夠充分表現出他們民族的剛強與冷靜;而古代皇族服飾多為黃色系,因為古人認為黃色能夠充分表達出皇家的威嚴與尊貴;而我國陜北地區的民族服飾則注重白色,很多時候還會在頭上系一個白顏色的毛巾(因為陜北人愛勞動,毛巾可以直接吸走汗水),這一點就能夠充分體現出陜北人的粗獷與豪放。除以上筆者所說這些之外在我國民族服裝設計中還運用了大量的、具體的自然事物,例如大自然中紅花、綠葉、蟲草等等,但在民族服裝設計中卻沒有保留其原有的面貌,而是經過了獨特的渲染手法變成了一種超出自然事物且又純粹等表現符號,在這一設計過程不僅真真正正的體現出了藝術來源于自然,但卻又高于自然,而且還充分的體現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審美情感服務與智慧,在民族服裝設計中我們看不出一點的矯揉造作之態,反而看到的是淳樸與優雅之態。在新時期背景下我國的民族服裝設計已經有了一個較為完善的發展體系,在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中民族服裝設計就是其中一種,民族服裝設計不僅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藝術珍藏價值,而且還是需要作為現代人的我們去傳承與發揚的藝術文化。
4結束語
我國的五十六個民族就是中華歷史長河中最獨特、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每一個民族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民俗文化與服飾,而且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這些服飾已經成為了展示其文化習俗的符號。因此當我們在設計民族服裝時,既要保留其民族精神與文化,還要充分展示出其人文性與審美性,這樣才能將民族服飾永恒的傳承下去。
參考文獻:
[1]彭薈.民族服裝設計的文化性和審美性[J].廣東蠶業,2019,53(3):115+117.
[2]龍柳婧,滕菲.基于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高職服裝設計專業《服裝美學》教學效果與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55-255.
[3]騫海青.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繼承在服裝設計教學中的改革[J].戲劇之家,2019,308(8):188-188.
[4]賈茗珺,田偉,張嵐.中國高級定制服裝的民族性設計的指向分析[J].服飾導刊,2020,9(2):91-95.
[5]王嵐.服裝設計的文化內涵———評《服裝設計美學》[J].上海紡織科技,2019(7):65-66.
[6]黃芳.試論民族服飾元素與現代服裝設計的融合[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8,26(6):82-85.
作者:張雅雯 單位:魯迅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