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民族服裝自主品牌建設與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中國為服裝出口大國,每年有大量的服裝出口國外,但我國的服裝消費市場份額中,國內服裝品牌所占份額并不高。中小型企業生產成本大幅升高,服裝企業成本急劇增加,勞工人員出現大量短缺,服裝企業生存受到嚴重危害,且近年來受部分國家“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流及緬甸,老撾,印度,等新興經濟體的雙重壓力,導致中國服裝整體產業鏈受到嚴重威脅,中國自主服裝品牌面臨巨大的壓力。
1中國自主服裝品牌發展現狀
就服裝自主品牌而言,在我國所有服裝產量中,自主品牌僅占10%,存在品牌重復出現、辨識度低、缺乏原創性這些問題。當然,還有一些老牌企業拒絕轉型,只靠之前打出的名氣艱難度日,這直接導致了庫存積壓、資金難以運轉,瀕臨“滅絕”。而且電子商務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帶給人們方便快捷的購物體驗,給服裝品牌帶來很大沖擊,服裝品牌發展難度加大,是挑戰也是機遇。就拿波司登羽絨服來說,波司登因為服裝樣式和產品單一,在國內連續四年同比負增長、零售渠道庫存積壓、快時尚產品沖擊,波司登在價格和產品設計等方面都不占優勢,電商的快速發展使其銷售渠道的優勢不復存在,品牌影響力也受到了沖擊。而在2019天貓雙11購物節中,波司登天貓旗艦店單店銷售位居中國服裝品牌第一名,這無疑是一次巨大的“逆襲”,波司登能有這樣的成果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跟隨電商的發展,利用數據精準洞察用戶需求,構建了完整的零售運營體系。為很多自主品牌的發展提出了建設性建議。在如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個大環境下,迫切地需要一批有膽有識的人才站出來扛起服裝自主品牌這面大旗,造就一批享譽世界的中國自主品牌。而現在這個浮躁的環境下最缺少的就是創業者,很少有人選擇自主創業尤其是服裝品牌,大環境就是這樣,這個行業需要投入很多,但無法預測發展結果,很少有人愿意去冒險,這是機遇也是有風險的投資。中國自主服裝企業目前仍然處于由OEM(發展初期的貼牌簡單加工)向ODM(開始向設計生產)和OBM(品牌生產)的關鍵期,且近年來由于到受的一系列國際服裝品牌的沖擊,留給中國自主服裝品牌的轉型時間已經為時不多。目前中國自主服裝品牌的現狀即使如此。
2中國民族服裝自主品牌存在問題分析
(一)中國服裝品牌缺乏原創性
站在國家角度,中國服裝品牌的起步較國外來說較晚。國家的發展首先考慮的是解決人民溫飽問題,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服裝業作為輕工業沒有得到很大的重視,相關的服裝設計產業沒有得到很好的資源傾斜,且由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一系列的發展生產計劃的影響,人們對服裝的需求主要停留在質量,數量等初級階段。站在個人的角度看,服裝品牌在另一個層次應該算作是物質文化需求,所以只有當人民的溫飽問題解決之后才會注重自己的穿著打扮,這也使得中國品牌創立較晚。服裝品牌的落后折射出經濟的落后,這個問題是歷史發展側重點的選擇。中國服裝品牌長期依靠貼牌的方式設計服裝,服裝企業沒有大力進行品牌建設。長期忽略設計師與品牌意識導致中國服裝品牌失去了主動升級為國際性服裝品牌的機會,喪失了原創性。
(二)中國服裝產業鏈未能形成良性生態循環
雖然截至目前,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服裝生產國,但中國的服裝產業整體發展非常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山東,福建,上海,青島等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帶,內陸地區的服裝產業卻非常落后,且服裝產業的同質化問題非常嚴峻,絕大多數以批發,外貿出口為主,產品類型單一,相關企業之間獲得收益少,競爭多。目前處于產業鏈上游的國內服裝面料商研發能力較弱,高級服裝面料主要依賴于進口,低級服裝面料產能卻嚴重過剩。而由此引發的庫存問題卻讓國內的服裝面料商的生產成本持續上升,收益持續下減,形成惡性循環效應,致使國內服裝面料的研發陷入長期停滯的困境。我國的人力資源在服裝產業中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近年來由于員工成本的上漲,服裝原材料的上漲為服裝企業的生產帶來了極強的疊加效應,絕大部分服裝企業的生產效率大幅下降,極大的放緩了服裝產業鏈的成衣速度。此外,由于服裝產業鏈中主要以中小型家族,民營企業為主,企業管理模式落后,死板,領導團隊文化基礎薄弱,極容易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和市場宏觀大局認識不足,但對企業的控制權卻極強,對企業的影響極大,有能力的高層管理人員無法進入服裝企業,造成除個別企業之外絕大部分企業長期停滯不前,倒閉破產,對服裝產業鏈的良性發展造成嚴重打擊。我國服裝產業雖有較強的技術,優質的原材料,先進的人才培養機制,國人巨大的品牌服裝需求卻始終無法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時間里培養出完整的良性生態循環服裝產業鏈。
(三)中國服裝品牌建設不完善,企業對服裝品牌的建設存在誤區
我國服裝行業的國際競爭能力低,主要體現在設計水平低。我國服裝在服裝設計品牌方面,抄襲成風。廉價的勞動力和龐大的市場,培育國際品牌和養活國外設計師的尷尬和真相。另一方面雖然中國服裝對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在不斷提升,但對自主知識產權保護還不夠重視。中國各個品牌每個季度發布的新產品在材料選擇和版型設計方面多多少少都會有相似或相同的部分,在設計生產方面,很多企業的品牌設計趨于普通化大眾化,各個品牌之間有很大一般部分的抄襲嫌疑,服裝材料的選擇范圍也很限制。當前中國服裝品牌僅僅局限于產品品牌推廣,而不是致力于自己企業品牌推廣,很多企業對品牌認識還處在較低的水平。他們僅僅是依靠打廣告的方式宣傳,建立自己的品牌,而很多國際知名品牌通過公益活動或贊助方式維護和提升自己的服裝品牌。在設計生產方面,企業也僅僅是跟隨潮流做出略微的調整,并不會引領潮流,在品牌的建設方面投入很欠缺。
3應對中國民族自主服裝品牌發展中的建議
(一)對中國服裝企業的發展建議
1.堅持品牌原創,不斷革新。“只有堅持原創才能創造經典”現在的我們更加追求小眾、個性,這為服裝品牌原創提供了很好的大環境,國內自主服裝品牌也要積極發力,視品牌為信念,讓自身品牌產生價值感,爆發影響力,讓消費者認同公司產品。且由于得到了服裝生產企業優質服裝的支撐,提升了企業品牌影響力,就會獲得更大的影響力與收益,提高服裝產業的競爭力,推出更好的服裝設計,塑造出更強的品牌形象,利用這個機會提高產品質量。企業推出的產品也就會更加熱銷。也會讓服裝生產企業獲得更更多的訂單,更多的收益,服裝生產企業就可以利用這更多的收益去加速企業生產的智能化,利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智能機器人等先進技術加速產業制造的升級,提高了服裝產業整體水平。進而為中國自主服裝品牌提供了更優的產品,為中國自主服裝品牌的發展提了制造支撐。而中國自主品牌就會進入更大的市場,構建出強大的品牌生命力,提高服裝產品的附加值,順利過渡到由產品質量和創意,品牌名譽和科技為主的世界品牌。2.打破原有產業鏈,尋找突破口。服裝的產業鏈一般都是環環相扣,不斷循環的。從服裝產業鏈來看:產業鏈上各環節主要包括原材料供應、紡紗、織布、印染、后整理、成衣生產、品牌服裝管理等。我國自加入WTO以來,出口環境日益寬松,良好的貿易環境促使國內服裝制造企業快速提高產量以應對日益提升的海外出口訂單。自2001年以來,我國服裝出口貿易額翻了四番,從而使得我國服裝行業在國際貿易中的市場份額大幅提升,服裝產業鏈在滿足大量國際市場需求的過程中也日趨完整,產業鏈各個環節的競爭力有較大提高。而面對國內以粗放型貼牌加工外貿出口為主的服裝產業鏈,中國服裝產業急需找到一個產業突破口,去改善服裝產業的現狀。由于產業鏈的環環相扣,只要產業鏈的一個環節得到質的提升,就會帶動整個產業鏈的整體飛躍。面對當前嚴峻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再結合中國服裝協會發布的《2018-2019年度中國服裝行業發展報告》網絡服裝銷售增長22%,大型零售增長0.99%的喜人數據可以得出,國內服裝消費市場將突破3000億的大關。我國的服裝生產企業應把主要精力由生產優質服裝外貿出口轉移到為國內自主服裝品牌企業生產優質服裝,對生產產品進行深加工,提高企業的收益,避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對企業造成影響。3.利用現代技術,助力發展。在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企業的發展已經離不開大數據這個生產力工具。中國服裝企業可以利用大數據這個系統通過海量數據的采集分析,對服裝市場的改變進行跟蹤,了解中國乃至世界服裝潮流的走向,服飾風格的變化,服裝消費主體的更替,從而更好制定品牌發展計劃,繼而建立該服裝品牌的發展模型,推算出品牌未來發展方向,預期風險以及世界經濟走勢。并可以將國外優秀服裝品牌的相關數據收集起來,進行推算。分析這些優秀服裝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發展中經歷的危機,品牌的生命周期,再結合我國國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該措施可極大避免我國自主服裝品牌發展的危機與問題,加速我國自主服裝品牌的發展速度。大數據技術中還有一項基礎應用功能,通過云存儲的海量數據和大數據的分析技術,可幫助企業細分顧客群體,促進企業生產服裝類型的精細化。使企業真正了解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做到按需生產。目前,大數據能解決企業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致命的庫存問題。國產之光,李寧隨著其創始人李寧作為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點燃火炬臺的負責人而令世界矚目,但就是由于缺乏對市場的冷靜風險,盲目擴張而導致庫存問題嚴重,在2010年滑下神壇。而大數據的數據分析模型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理想的數據分析讓企業冷靜下來,制定合理地發展計劃,不斷改變,減少服裝品牌發展過程的庫存問題。但想真正的掌握大數據這個工具也不易,由于該行業還是處于發展初期企業,而中國自主服裝品牌大多為中小型民營企業,企業資金較為短缺,對大數據的投資不可盲目,必須與行業深入融合,按行業需求進行專業分析,才能產出價值。且數據庫的建立需要數據的堆砌,經驗的積累和充足的資金。這些需求對剛剛起步不久的中小型企業來說并不易。我認為中國自主服裝品牌應該目光長遠,布局未來,跑步進場。4.開展電子商務,追求利益最大化。互聯網的發展使服裝行業迎來了很大突破,“新零售”是一個大趨勢,而電子商務的發展使服裝銷售更加多樣化,不受季節、地點限制。其一電子商務的出現大大減少了服裝品牌的線下投入,更多的投入到服裝設計方面。其二,省略代理商經銷商環節,由品牌方直接面對用戶,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習慣更加了解,可以有針對地銷售產品。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響,實體店人流量巨降,“直播帶貨”出現,更加體現了電子商務的作用。
(二)針對政府的對策建議
1.大力宣傳知識產權保護,鼓勵自主品牌的產生。民族品牌的建設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扶持。中國民族服裝品牌作為新興的服裝品牌需要得到政府的極大認可,民族元素也將是該品牌的最大亮點以及生命線,所以政府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尤為重要。品牌建立之初會存在許多不可預測的問題。首先作為品牌,我們應該申請專利防止抄襲,保護我們的權益。政府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規范市場環境,重點從知識產權上來保護中國的企業。開設一些對創業者的指導課程,實時關注其發展動態,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多年以來我們一直都因為知識產權的事吃虧。中國每天重復著相同的創業失敗故事,這些失敗往往源于盲目創業。2.政府加大扶持,鼓勵企業走出去。我們的品牌不僅僅局限于國內發展,占據國外市場才是我們最終的目標。政府應繼續加大扶持企業“走出去”。并以政府的名義組織企業實地考察國外市場。爭取在未來5-10年創建一批世界級的知名品牌。取消以政府為主的評審機構、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模式。國家應建立與中小型服裝企業需求相匹配的大銀行金融體系組織,推進設立中小企業專營機構或中小企業金融管理總部等相關政策,完善服裝企業的金融政策,確保服裝企業擁有健康的金融機制。面對強大的外企及刺激服裝企業的原創性,政府應組織相關學術性比賽并設立城市時裝秀廣場,在城市的高級商業區定期組織時裝秀,設置獎金,鼓勵服裝企業積極參加,激勵相關企業參加,以此提高服裝企業的創造積極性。
參考文獻
[1]中國服裝協會.2014~2015中國服裝行業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
[2]閃爍.赫哲族傳統魚皮服飾特色與創新設計研究[D].沈陽: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5.
[3]朱露.中國服裝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D].山東:山東大學,2019.
作者:石文躍 馬坤 單位:遼寧對外經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