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少數民族服裝刺繡工藝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廣西少數民族服裝刺繡藝術是廣西各民族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發展的脈絡,且已經融入各民族的日常生產和生活,如今在廣西各民族居住地中仍完整地保留著該民間手工藝。文章梳理了廣西刺繡的發展脈絡,介紹了壯族、瑤族以及侗族的服裝刺繡工藝,分析了廣西各民族服裝刺繡蘊含的美學思想,希望為廣西少數民族刺繡工藝的傳承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廣西少數民族;刺繡工藝;美學思想;文化內涵
廣西刺繡是一項具有悠久歷史的民間工藝,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存在,歷經兩千多年發展至今。廣西少數民族刺繡有其獨特的工藝風格,能有效展現廣西各民族的文化發展以及審美內涵。研究廣西少數民族服裝刺繡,對其傳承和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廣西刺繡的發展脈絡
1.1古代廣西刺繡的發展
廣西刺繡發源于哪一時期現今已不可考,而目前部分學者根據《戰國策?越策》中關于廣西先民“披發文身”的記載,推測刺繡工藝與“文身”存在相似性,可能是由其演變而來。現有的古代文獻中關于廣西刺繡的記載最早見于《后漢書?南蠻傳》,其中稱南蠻“好五色衣服”,這說明當時廣西地區的紡織、印染和刺繡技術已經獲得了一定的發展。發展到隋唐時期,廣西刺繡積累了一定的聲名,《隋書》記載的“服章多以斑布為飾”說明當時的染繡工藝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1]。明清時期,廣西刺繡達到鼎盛,根據各類文獻的記載,該時期廣西少數民族居民已經普遍穿上了繡花衣服,而且其刺繡工藝十分精美。
1.2現代廣西刺繡的發展
民國時期,廣西各民族的服飾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出現巨大變化,一方面是趨向于漢化,另一方面則是刪繁就簡,繡花和花邊之類的裝飾從服裝上逐漸消失,但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區,以刺繡制作的古裝仍舊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物品[2]。從整體上看,廣西大部分地區都將繡花服飾改為素色的唐裝,社會上刺繡品的需求量也大幅度降低,廣西刺繡工藝也受到了嚴重的沖擊,呈現衰落的趨勢,但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然保留著穿戴刺繡服飾的習俗。同時,刺繡服飾生產也開始向工業化轉變,出現了專業的刺繡廠家和職業刺繡藝人。
1.3當代廣西刺繡的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廣西各民族的刺繡工藝在一些農村地區被傳承下來,但受到一些歷史事件的沖擊,刺繡品被禁止流通,直到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后,傳統的手工刺繡工藝才得以恢復,又因現代流行時裝的沖擊以及制作成本、效率方面因素的影響,刺繡工藝衰微的局勢已經無可挽回。但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一些民營企業家開始興辦刺繡工坊,將傳統工藝和新材料、新風格相結合,推出了大眾喜愛的刺繡產品,取得了不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該背景下,廣西地區的民間刺繡散戶也開始增多,部分地區甚至建立了刺繡生產基地,刺繡已經成為當地人改善經濟水平的一項重要工藝。21世紀,廣西少數民族刺繡具有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被逐漸挖掘,關于廣西服飾和刺繡藝術的展覽頻繁在國內外開展,民間刺繡收藏熱情被顯著激發,廣西各地區政府也開始重視刺繡這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并通過提供資金扶持的方式鼓勵手工藝人傳承刺繡技藝[3]。
2廣西少數民族服裝刺繡工藝
2.1廣西壯族服裝刺繡工藝
壯族在廣西的地域分布較廣,其刺繡藝術擁有一些明顯的特征,具體內容如下。首先,靈活巧妙的構圖。廣西壯族服裝刺繡的構圖普遍具有靈活巧妙的特點,這使其呈現出多樣化的風格,比較常見的構圖形式有四種,分別是中心式構圖、對稱式構圖、散步式構圖和同心圓式構圖,其中對稱式構圖在服裝中最為常見,如對鳳、對馬、對魚等。一些壯族婦女衣服的袖口、胸兜、襟邊等部位普遍存在對稱的花朵、樹葉、蝴蝶以及方塊等圖案。其次,色彩上的對比和調和。廣西壯族服裝刺繡常常通過鮮明的色彩對比以達到增強亮度的效果,如刺繡中的鳳圖,身體使用青色、翅膀采用綠色、冠部采用黃色、背景則選擇紅色,整體上極富層次感和美感。同時,壯族刺繡也注重色彩的搭配與調和,如使用多種顏色設計花朵圖案,花蕊使用綠色和黃色、葉片飾以金黃和嫩綠等。最后,題材貼近生活。壯族服裝刺繡的題材豐富多樣,且大多取材于實際生產生活,如動物紋中常見的有金魚、仙鶴、燕子、蝙蝠、蝴蝶等;植物紋中常見的有蓮花、桃李、石榴、牡丹、梅蘭竹菊等;宗教紋樣中比較常見的有太極八卦、觀音像、如來佛祖像等。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繁雜紋樣,如漢字紋樣、特定的吉祥紋樣、裝飾紋樣等。
2.2廣西侗族服裝的刺繡工藝
廣西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主要通過歌曲以及代代人的口口相傳實現文化傳承,而其刺繡藝術之所以能保留下來,有賴于其民族聚居環境的隱蔽性,使許多原始的習慣和民俗能被傳承。侗族刺繡在某種程度上發揮著文字的作用,通過圖案記錄歷史故事。侗族刺繡最大的特色就是其豐富多彩的紋樣,由于侗族人民居住的環境中存在多種多樣的自然物種,這造就了其刺繡紋樣的多樣化,其獨特的藝術韻味給觀者帶來了極強的視覺沖擊感。廣西侗族刺繡的紋樣大致可以分為四類,一是動物紋樣。原始社會侗族先民認為動物具備思想、情感和靈魂,但為了生存又需要捕殺動物,為了避免被報復,選擇膜拜動物以尋求寬恕和慰藉。因此,其服裝刺繡采用了大量的動物紋樣,包括花鳥蟲魚、飛禽走獸等,其中反映出的是對自然的敬畏。二是植物紋樣,植物紋樣的增加反映出侗族人民生活模式的轉變,從依賴動物轉向農耕。侗族刺繡植物紋樣中最典型的是花卉,蝴蝶和花的組合在侗族服裝中十分常見。三是幾何紋樣,即以簡單的線條和形狀組成的服裝紋飾,侗族刺繡最常見的幾何紋樣主要有圓形、線條、三角形等,以單純明朗著稱。例如,在創作龍紋樣時,常常在其邊緣位置裝飾一定的幾何圖案,提高畫面的飽和度和表現力。四是一些其他類型的紋樣,其中以日月星辰最為常見,如太陽在侗族帽子、衣服上運用十分廣泛[4]。
2.3廣西瑤族服裝的刺繡工藝
除了歌舞,服裝刺繡也是瑤族的民族特色之一,廣西連南瑤族自治縣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排瑤聚集地,連南瑤族服飾刺繡也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之一。連南排瑤服裝刺繡工藝多選擇特制的靛藍色、紅色以及白色的棉、麻土布為材料,繡線則選擇紅色、白色、綠色或黃色的燈絲線和絨線。繡娘們以其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巧為人們呈現出許多精美的刺繡工藝品,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排瑤的挑花刺繡,也被稱作反面繡,其針法十分復雜,包含了十字挑、斜挑、平挑、鎖邊、緄邊、結繩等多種。挑花是瑤族婦女獨有的刺繡手藝,其是由挑制者憑其感覺或是現象進行挑制,以獨特的手法使花紋呈現出幾種不同的小花并拼湊成一朵大花。在圖案方面,廣西瑤族刺繡主要有單花圖案、雙花圖案以及組合圖案三種,其中單花圖案的種類約有二三十種,包括小草紋、松樹紋、魚紋、大花紋、扇子紋等。雙花圖案則是由兩個單花圖案構成,比較典型的有河流紋、雙馬頭紋、雙小鳥紋等。組合圖案則是將三種及以上的單花圖案相組合,如樹木紋、小草紋、橋梁紋、原野紋等共同組成山野風景圖。此外,廣西瑤族服裝上的刺繡花樣還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如宗教文化表現、族群識別標志、女性能力展現、民族文化載體等。在瑤族內部,每個支系的服裝刺繡之間都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可以用于相互識別。
3廣西少數民族服裝刺繡工藝中的美學思想
3.1刺繡圖案中觀物取象的意象觀
廣西少數民族服裝中的大部分刺繡圖案都是各族人民在其生產生活中觀察外部自然物象后獲得的“象”,將其繡制在服裝上,表達出不同的寓意和寄托。如以鳳凰寓意吉祥、以蝙蝠寓意福氣、以太陽寓意生機、以花草寓意豐收等。同時,刺繡圖案的配色也體現出該思想。廣西刺繡的配色雖然講究鮮艷和豐富,但不至于煩瑣和重復,不同意象必然會通過顏色區分,如花朵為紅色,葉子為綠色,而花和葉之間則會使用其他顏色分隔。
3.2刺繡圖案中善美統一的倫理觀
廣西少數民族服裝刺繡藝術從深層次上體現出善和美的結合,此處的“善”并非是善良,而是指倫理關系、道德規范。例如,廣西少數民族婦女刺繡最多的就是幼兒背帶,根據習俗,母親在女兒出嫁時除了要為其準備嫁衣外,還需準備好背孩子的背帶,因此所有婦女都要會繡背帶,而且其上的紋路均有美好的寓意,如“蝶戀花”“對鳳”“紅日初升”等,體現的正是代代不絕的生命傳承。
3.3刺繡圖案中萬物有靈的宇宙觀
宇宙觀即世界觀、生命觀,其反映了人類個體對世界的根本看法,廣西少數民族服裝刺繡的很多圖案都融入了人對世界的認知和思考,其中總體反映出“萬物有靈”。如白褲瑤服飾上刺繡的雄雞圖案是其民族一脈相承的傳統圖騰符號,以寓意吉祥、勤勞和強大生殖繁育能力。最具代表性還有龍和鳳的圖案。
4結束語
廣西少數民族服裝刺繡工藝脫胎于人民的生產生活中,是各少數民族歷史文化傳承的集中體現,蘊含著豐富的審美價值,應加強其傳承和推廣力度,促進刺繡工藝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結媚.桂北侗族刺繡的審美人類學考察:以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同樂鄉為個案[J].柳州師專學報,2010,25(6):28-31.
[2]亓智.廣西三江侗族刺繡現狀發掘與傳承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8.
[3]張華.廣西壯族刺繡工藝的藝術與傳承[J].美術界,2017(9):70.[4]陳麗琴.廣西壯族民間刺繡的藝術特色[J].社會科學家,2018(1):149-153.
作者:李西熙 單位:柳州工學院藝術與設計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