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茶葉的地理因素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我國福建武夷山盛產茶葉,現如今已形成專業、系統茶產品線,武夷山茶葉之所以能在市場中占據鰲頭,主要源自茶葉的好品質、好味道、好色澤,而這些都與地理因素密切相關。目前武夷山隨處可見茶葉種植基地,茶葉作為農產品對生長種植環境要求極高,要想徹底提高茶葉種植品質就必須考慮周圍一切地理因素。本文便以此展開研究,探討武夷山茶葉地理環境基本概況、地理因素優勢,以及地理因素在武夷山茶葉栽培、品質提升、茶產業發展中的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武夷山;茶葉;地理因素
茶葉栽培種植與地理因素直接相關,任何地理問題都可能降低茶葉種植質量。武夷山作為我國茶葉盛產區域深受關注,武夷山茶產品已在市場形成完善產業鏈,從茶葉種植、加工、銷售均得到有力保障。茶葉種植質量往往決定了消費者購買的茶產品品質,為在根本上預防地理隱患出現,必須仔細分析武夷山當地地理環境與人文環境因素。在大自然環境生長規律下為武夷山茶葉提供天然種植基地,在人們多年茶文化熏陶中為武夷山茶產品注入人文氣息,顯著提高市場影響力與知名度。同時,地理因素對武夷山茶葉栽培、取名乃至整個茶產業發展都有重大影響。
1武夷山茶葉及其地理環境基本概況
1.1茶葉發展情況
我國是茶文化之鄉,從古至今茶葉已成為中國人標志之一,武夷山在我國產茶區域中占據領頭地位,茶葉發展可追溯至商周時期。隨著社會與人類文明不斷進化,武夷山茶文化也隨之吸引更多社會大眾關注,使其得到廣泛傳播與弘揚。也正是由于武夷山茶葉高產量與高質量吸引許多外來人員品茶、識茶,在茶葉產品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的同時當地逐漸形成完善產業鏈,并成為當地農業經濟發展核心。當前,武夷山已生產出大紅袍、巖茶、金駿眉、銀駿眉、烏龍茶等多種茶葉種類。近年來,武夷山還將茶產業與旅游業相融合實現協同發展,使當地茶文化及茶產品充分“走出去”“引進來”,吸收全國各地優秀文化,不斷壯大武夷山茶體系。
1.2地理環境基本概況
武夷山位于福建北部,處于中亞熱帶,一年四季氣溫較濕潤,年平均溫度集中在12℃~13℃間,每年平均降水量高于兩千毫升,在福建省中屬于降水量最多的區域,這種氣候條件可以為茶葉生產提供有利支撐。但也正是因為季風氣候特征使得當地比較容易產生極端氣候,當雨季到來時可能造成洪澇災害,而當旱季到來時則可能引發干旱災害,兩種情況均不利于茶產品高品質生產。武夷山屬于丘陵地貌,雖然地勢差落程度較大,但也為各種生物生長提供天然載體,武夷山茶葉品種較為豐富,可以利用丘陵地貌種植多類型茶葉,滿足茶葉生長個性化需求。再加之充盈水源、礦物質資源,促使武夷山茶葉呈現高產量、高品質優勢,顯著提高當地農業經濟收益。
2武夷山茶葉地理因素優勢
2.1豐富的人文環境
人文環境是武夷山茶葉地理因素重要組成,武夷山作為我國最具影響力的茶葉種植地區之一,擁有豐富天然茶文化資源,生產出的部分茶葉已在國內外產生深遠影響。在眾多古詩中均贊揚過武夷山茶葉,比如,唐末時期徐夤在《謝尚書惠臘面茶》中寫到“武夷春暖月初圓,采摘香茶獻地仙”。進入宋代后武夷山茶葉已進入鼎盛發展時期,在當時極其流行斗茶,而斗茶對象便包含武夷山茶葉。從范仲淹筆下的“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便能看出當代人對武夷山茶葉的喜愛。此外,在蘇軾、朱熹等詩人筆下也提到過武夷山茶葉,這些歷史作品對武夷山茶葉大力贊揚的同時,隨著古詩流傳至今武夷山茶及茶文化也被更多人知曉。而福建武夷山之所以能成為當代茶都,與歷史人文環境密切相關。并且,武夷山當地居民從古代開始便習慣飲茶,茶已經成為當地人生活必需品,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購買和儲存茶葉。有需求便有生產力,在歷史茶文化引導下促使武夷山通過大批量種植茶產品延伸茶文化。
2.2良好的政策支持
武夷山部分茶產品在流入市場銷售獲得大量好評后,便加快了茶葉種植基地開發,培育更多新型茶葉種類。當地政府也從中看到武夷山茶產業發展良好前景,為其提供足夠政策支持,使茶農將重心全部放至茶葉生產中。武夷山已經建立正規科研中心,專門針對茶產品研發生產形成專業核心技術,在增加茶葉種類的同時又進一步優化茶葉種植質量,使茶葉數量與質量均滿足市場實際要求。與此同時,當地政府為茶葉種植栽培提供優惠、幫扶政策。比如,當農戶生產大量茶葉卻無法對外銷售時,當地政府會幫助聯系對外銷售途徑,使茶產品能順利運往市場增加茶農經濟收益。這種方式發揮雙重作用,既能幫助茶農解決當下營銷難題,站在長遠視角來看,可以提高茶農茶葉種植積極性與熱情,使更多農戶愿意參與到茶葉種植隊伍中來,為提升武夷山整體經濟效益貢獻力量,可促進當地經濟水平可持續增漲。
2.3特殊的交通方式
由于武夷山屬于丘陵地貌,其陸地交通條件不利,無法將茶葉快速運輸出去,會嚴重影響茶葉對外銷售。在考慮到該因素后,武夷山當地便利用水路實現運輸,與陸地運輸相比,水路運輸一次承載量比陸運更大,且武夷山有著充沛的水源,可發揮水運優勢將茶葉大批量、高時效運輸至市場銷售。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武夷山已建成完善交通體系,在傳統水運基礎上延伸出鐵路,可以通過高鐵、火車等方式加快茶葉產出速率。如今武夷山茶葉在市場中已形成穩定發展局勢,在穩固老客戶的同時又吸引大量新客戶,茶葉市場銷量一直呈現良好趨勢。在此情況下,更應加快茶葉運輸速度,確保市場茶葉需求與供給均衡,以茶產業帶動武夷山經濟發展。
2.4完善的產業機制
在武夷山茶產業最初發展過程中,由于受人力、資金、政策等多方因素影響導致產業發展較不穩定,近些年來茶葉種植、生產及加工等各流程愈加成熟,產業結構也隨之發生改變,產業機制在該過程中得到全面優化。在對茶葉產品進行營銷宣傳時會融入武夷山茶文化、自然風光等內容,使茶葉吸引更多受眾群體,在市場中武夷山茶已形成品牌效應。并且武夷山不僅是我國茶葉種植生產區域,還是旅游度假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憑借優美景色、獨特人文氣息吸引無數游客前往。這些地理條件成為武夷山茶產品名片,甚至有的游客前往武夷山唯一目的便是飲茶,感受茶文化熏陶。武夷山茶產業正是借此契機加快茶產品及其文化宣傳,以茶產品為載體傳播中國傳統文化。
3武夷山茶葉與地理因素的有效融合
3.1地理因素影響茶葉栽培方式
由于武夷山地形較為復雜,大部分地名中均涉及“窩”“巖”“澗”等字,這在無形中影響著茶葉栽培方式。栽培方式主要包括平地式、石座作、斜坡式等,以石座為例,該栽培方式主要是指根據地理位置實際情況搭建石座,再搬運土壤以供茶葉生長。這種方式與普通盆栽種植相似,唯一的區別便在于底端為石座,往往將石座砌于石縫等位置,每座石座栽培幾株茶樹即可。
3.2地理因素影響茶葉取名
武夷山比較珍貴的茶樹被稱之為名叢,在茶樹取名時方式比較多元,有時會結合茶樹整體形態取名,有時則根據茶樹樹形、樹葉顏色進行取名,與茶葉生長地理環境密切相關,可以從茶樹名字中看出種植區域。比如“不見天”生長在象鼻峰北部,生長之地所能接觸的陽光非常少,因此得名。“太陽”則是生長在陽光十分充足的地方,同理,“太陰”生長位置陽光極少。武夷名叢十分具備當地地理環境特征,隨著知名度漸漸提高,這種取名方式已經成為武夷山茶葉一大亮點。
3.3地理因素影響茶葉品質
茶葉種植地理環境會直接影響茶葉品質。通常如果茶葉種植地理環境不適合茶葉生長便會降低茶葉品質,若茶葉種植地理環境擁有適宜植被、土壤、水分等營養便可提高茶葉種植產量及品質。茶葉種植品質與武夷山氣候條件、土壤等因素密切相關。武夷山一共有許多茶葉種植基地,由于具體范圍不同使其種植出的茶葉品質也存在些許不同,這與種植基地氣候條件密切相關。比如,一些生長在主景區的茶葉,因為峭壁使陽光形成折射,使其溫度逐漸累積至峭壁內,再加之每年降水量較多為該區域茶葉生長提供有力條件。當夏季到來時可以利用森林、巖崖等天然條件分散光照,進入冬季時又可抵擋寒冬,且在巖崖底端有溪流經過,使該區域茶葉一年四季均得到大自然關照,種植品質自然較佳。生長在半巖產區的茶葉雖然年均降水量不及正巖區域,但同樣擁有茂密森林遮擋光照,可以加強芳香物質形成,該區域種植出的茶葉香氣較濃郁。洲茶產區無論年均降水量還是森林密度都不及前兩種生長區域,其年均降水量較少,但夏季茶葉接受的日照時間過長,沒有遮擋物分散陽光,導致該區域茶葉種植品質較差。站在土壤影響角度來看,茶葉種植土壤可以分為紅、黃及紅黃土壤等,當土壤因素發生改變時也會直接影響茶葉種植品質。茶園大多數土壤位于爛石和礫壤間,這便使該區域種植的茶葉基本上都擁有巖骨花香。但景區內外土壤的疏松程度、PH值都有明顯區別,導致兩者種植茶葉品質差異較大。土壤在農作物生長中發揮關鍵作用,土壤相關數值不到位是造成農作物生長質量不佳的主要原因,對于茶葉而言也是如此。盡管處于同等加工工藝下,但因為茶葉生長硬性條件不同導致品質天壤之別。比如在礫壤中種植的茶葉整體質量更佳,由于該土壤具有較強儲水、通氣功能,再加之得到巖壁遮擋過多陽光,使該區域茶葉生長速度較慢,這樣反而可以促進內部有益物質形成。生長于沙礫土壤的茶葉雖然也擁有良好通氣條件,但卻不具備儲水性,且整日日照時間過長導致茶葉從種植至收獲時間較短,茶葉內部大量有益物質還未完全形成。這種土壤條件下種植出的茶葉香氣不夠,味道較苦澀。
3.4地理因素影響
茶產業發展武夷山擁有天時地利,這對于發展茶葉產業而言是一大契機。武夷山已擁有代表性地理標志,這是茶葉重要組成,有的消費者會通過地理標志購買茶產品,地理標志不同意味著茶產品種植區域、茶文化背景、加工技藝均存在差異,武夷山茶產品均滿足這些硬性標準。比如,在武夷山紅茶地理標志中對該茶葉特征有所明確,在選擇和栽培優質茶樹品種基礎上采用武夷山特殊工藝進行制作,使成品紅茶擁有武夷山獨有的桂圓、花果等香味。武夷山巖茶地理標志表示,武夷巖茶生長于武夷山生態環境條件下,挑選與武夷山環境相協同的茶品種實現無性繁育,同樣采用武夷山特殊工藝進行加工制作,使茶葉成品擁有巖骨花香,這是武夷烏龍茶極其受歡迎的主要原因。地理標志對于茶產品而言就如同身份象征,雖然其他區域也可以生產同種茶葉,但武夷山茶葉的栽培地理條件、氣候、土壤及文化均無法復制,這便使武夷山茶葉在市場中具備地域性、獨特性。
4武夷山茶葉地理因素發展建議
4.1加強政府引導監管力度
近年來由于環境盲目開墾、過度開發導致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武夷山擁有良好天然生態環境,更應加強保護力度才能發揮地理條件優勢,提高茶葉種植質量。因此當地需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該過程必須發揮政府部門職能起到良好引導與有效監管作用。現如今,武夷山當地已制定與實施相關整治文件,對于違法開墾、生態破壞行為嚴加管理。在武夷山茶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情況下,茶葉種植基地需得到適度擴增,必須貫徹生態保護理念,利用長遠目光對待茶產業進步。并且相關管理文件政策應跟隨茶產業發展得以調整優化,確保文件政策能發揮實質性作用。除此之外,當前與武夷山有關的地理航拍數據較少,不足以支撐茶產業長遠發展。基于此,還應加強武夷山地理航拍資料收集,建立針對性數據庫,為茶葉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地理依據。
4.2提高茶園日常養護管理重視
地理條件會受眾多因素影響,病蟲害、農藥、化肥等一旦得不到有效控制便會導致地理環境失去永久性功能。最適合茶葉生長的地理環境便是丘陵,這在武夷山中有所體現,所有茶葉種植基地需具備充足光照與排水系統,多余水分可以順利排出,避免影響茶葉正常生長。應定期檢查茶樹是否出現病蟲害,提前進行預防,在該過程中,為避免對茶葉本身及周圍地理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可以利用天敵解決病蟲害,從而有效解決病蟲害問題。在日常管理中發現已經被損害的茶葉或枝葉應將其剪下后集中處理。如果采用化學防治法必須確保農藥噴灑適量、適度,根據農藥產品特性及病蟲害防治現狀合理選擇噴灑時間和次數。在施肥時需結合茶葉品種生長所需營養進行。相關企業或管理部門應定期檢查茶園地理環境情況,發揮企業帶頭作用向茶農傳達地理概念,使其了解武夷山這塊茶葉栽培風水寶地,增強茶園養護管理重視,并采用正確方法進行養護。
4.3加強地理信息傳播
目前,武夷山茶葉已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收獲大量受眾人群和良好口碑,但隨著發展時間逐漸延伸問題也隨之顯露。部分消費者缺乏消費理性,在購買茶產品時存在野性、盲目消費心理,有的消費者在不了解任何茶葉地理信息基礎上就認為武夷山生產的茶葉是最好的,且價格越高品質越好。這種現象如若得不到改善,便會在無形中滋生市儈作風,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等行為將不受控,因此讓消費者了解武夷山茶葉地理信息十分必要。當地管理部可利用現代科技加強武夷山地理內容傳播。例如,可通過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定期發布關于武夷山茶葉種植有關的地理動態信息,讓更多人了解武夷山地理特征、天然優勢。也可以發布各種茶葉生長位置、土壤、氣味等信息,帶領消費者產生正確購茶認知,能根據核心信息辨別市面上的武夷山茶葉品質。
5結語
綜上所述,武夷山茶葉已形成品牌效應,武夷山具備適合茶葉生長的自然環境及氣候條件,是我國產茶勝地。茶葉質量與地理因素密切相關,武夷山不僅擁有豐富人文環境,良好政策支持,還具備特殊交通方式和完善產業機制,這為茶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在茶葉種植栽培過程中需關注地理因素對茶葉栽培方式、取名、品質及茶產業發展帶來的影響。同時站在長期穩定發展視角來看,武夷山茶葉要想占據鰲頭必須全方位保障質量與產量,因此,還需發揮政府部門職能加強引導監管力度,提高茶園日常養護管理重視,并加強茶葉種植地理信息傳播,使更多消費群體了解各品種茶葉生長地理要素。
作者:張琳 單位: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