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龍舟文化在幼兒品德教育中實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龍舟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價值。利用龍舟文化開展幼兒品德教育,對于幼兒傳承與發揚龍舟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具有重要意義。把龍舟文化融入幼兒品德教育中的實施策略,包括創設龍舟文化育人環境、創新龍舟文化課程內容和形式、開展合作性龍舟游戲、調動家長全程參與等,萌發幼兒對本土文化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活潑開朗的性格,以及團結合作、遵守規則等優秀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
關鍵詞:龍舟文化品德教育
1龍舟文化融入幼兒品德教育的背景
傳承文化美德是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要求。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道德理念和規范”,“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美德。”龍舟文化源遠流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價值。利用龍舟文化開展幼兒品德教育,能更好地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幼兒園擁有開展龍舟文化課程的底蘊和基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立足本土、立足幼兒實際。順德龍江“龍舟競渡”的傳統由來已久,清代學者屈大均在《廣東新語》記載:“順德龍江,歲五六月斗龍船。”順德更是在2005年被授予“全國龍舟之鄉”稱號。順德龍江陳涌幼兒園地處龍舟文化的發源地,村里設有“龍舟訓練基地”,常年有龍舟競渡活動,龍舟文化的群眾基礎深厚,貼近本地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幼兒所喜聞樂見。部分教師來自本地,對龍舟文化傳統也較為了解。因此,對龍舟文化進行開發與利用,充分發揮龍舟文化這個得天獨厚的課程資源價值,能為幼兒傳承與發揚龍舟精神、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奠定基石。幼兒品德教育存在一些問題,迫切需要得到解決。一是幼兒品德教育的目標不明確,內容零散,教育方法單一,沒有關注和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道德價值;二是由于幼兒過多受到家長寵愛和保護,還沒有養成團結協作、勇敢堅強等優良的道德品質;三是由于幼兒園地處村居,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多,幼兒缺乏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而在當地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龍舟文化恰好為幼兒園解決德育問題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源泉。
2龍舟文化融入幼兒品德教育的價值與目標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品德教育的主要目標:“萌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友愛、勇敢、勤學、好問、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幼兒園的品德教育應當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以及各項活動之中。”細細品味龍舟文化,與幼兒品德教育的目標和內容有很多相通與融合之處。龍舟文化蘊含著濃厚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競渡相傳最初是端午節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以多人集體劃槳競賽形式進行龍舟賽,同時以龍舟為載體進行一些傳統的節慶祭祀活動。其規模大,參與人數多,多為民眾自發組織,充分體現了血脈不斷、親族相連的家國情懷,是開展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的良好素材。引導幼兒感知龍舟文化,對龍舟文化產生興趣,能激發幼兒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以及對本土文化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龍舟文化蘊含著同舟共濟、團結協作、勇敢拼搏等龍舟精神。龍舟競渡是一項競技性的體育運動,需要眾人齊心協力、力爭上游。傳承龍舟精神,對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價值,能激勵幼兒熱愛體育運動,形成豁達開放、自信樂觀、積極向上的健康人格,養成團結合作、互助友愛、不怕困難、遵守規則等優秀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龍舟文化蘊含著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順德龍舟競渡不斷傳承創新,由原來的鄉間活動走向國際競賽,并屢奪桂冠。創新進取的龍舟精神被視為順德人精神的寫照,引領順德走在改革開放的前沿。這對于培養幼兒探索創新、勤學好問等良好的思維品質和行為習慣也具有重要意義。
3龍舟文化在幼兒品德教育中的融合與實施策略
3.1創設龍舟文化育人環境,引導幼兒認識和了解龍舟文化,提高幼兒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
幼兒對環境的觀察和感知是敏銳的,因此,幼兒園充分利用環境這一重要的教育資源,在環境中營造濃厚的龍舟文化氛圍,讓幼兒更好地感知龍舟文化。環境結合主題課程的開展,呈現幼兒主動學習的痕跡。班級區域、主題墻的布置緊密結合龍舟主題課程的目標和內容。例如,在開展“龍舟的種類”主題活動時,教師先讓幼兒回家與家長共同搜集龍舟類型,以繪畫、文字、相片等形式帶回園分享,并在班級環境中展示。接下來,老師開展進一步的教學,也會更深入地融合在環境中,把幼兒的探索發現、作品、成果等呈現出來。幼兒發現龍舟有“馬頭舟”“鳥頭龍舟”“獸形龍舟”“巨型龍舟”及“小龍舟”等不同的類型,其形狀、色彩、功能各異,幼兒對龍舟的了解更加深入,創作更具想象力。當幼兒看到環境中有自己探索、創作的龍舟作品,心中自然產生驚喜,學習興趣更為濃厚。這個過程既增強了幼兒感知傳統文化的興趣,也有助于幼兒潛移默化地對龍舟文化形成認同感與歸屬感。在環境創設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讓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環境創設不再是以往由教師設計和包辦,而是幼兒主動參與、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為把整個幼兒園打造成富有龍舟文化特色的“龍舟樂園”,師幼共同商討,并實地參觀龍舟博物館豐富幼兒的經驗,再共同設計環創方案。幼兒不僅主動參與,還充滿創意。例如,幼兒園在操場和每個樓層創設“龍舟訓練基地”,幼兒可以在里面模擬劃龍舟,體驗劃手、鼓手、鑼手、舵手的角色分工。為了讓“龍舟基地”更加有趣,幼兒提出要統一“服裝”,用環保袋制作“劃手服”,用紅綢帶綁在額頭,在船槳畫上一些有趣的圖案,請老師幫忙寫“龍舟基地”幾個大字貼在顯眼的地方。此外,在幼兒園走廊創設“彩龍道”,以幼兒的繪畫、手工作品或照片為主要裝飾,把龍舟歷史文化、龍舟競渡精神以生動形象、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并且定期更換作品。每次都由師幼商討決定,給予幼兒足夠的自主權,讓他們樂于參與其中,久而久之豐富感受龍舟文化的內涵。
3.2創新龍舟文化課程內容和形式,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利用龍舟文化開展主題活動課程,把龍舟文化融入幼兒生活活動、自主游戲活動、戶外體育活動等各個領域中。創新課程開展的內容和形式,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創新思維能力。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創造性地融入龍舟文化,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創作龍舟歌,創編龍舟說唱內容,傳承龍舟說唱這個古老的民間技藝。創編龍舟繪本,通過閱讀繪本了解龍舟習俗、感受龍舟情。欣賞龍舟形體的獨特藝術魅力,開展龍舟藝術創作,用畫畫、剪紙、拼搭、剪貼等方式來表現七彩的龍舟……對龍舟文化的創造性運用,極大地豐富了幼兒品德教育的內容,例如,在班級設立“唱響龍舟”小舞臺,把一些“洗手歌”“禮貌歌”等創編成龍舟說唱的形式,幼兒利用餐后、課間、離園前等時間自主到小舞臺進行龍舟說唱的展演,并自主合作完成“化妝”、舞臺布置、收拾整理等過程。這既提高了幼兒的合作、表現能力,又促進了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開展戶外龍舟體育活動,養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利用操場、陽臺、玩水池打造了幼兒園的“龍舟訓練基地”,設置有真實的龍舟、船槳、龍舟鼓,讓幼兒每天學扒龍舟、打龍舟鼓、演龍槳舞,親身體驗龍舟運動的樂趣,傳承與發揚龍舟精神。創編了一系列戶外龍舟體育游戲,提供低結構的活動器材供幼兒游戲,例如紙箱、輪胎、呼啦圈、船槳等,讓幼兒自主探索不同的玩法,自主創設不同的游戲情境,并在游戲中鍛煉大小肌肉的運動能力,以及走、跑、跳、鉆等動作的發展。幼兒每天盡情享受戶外龍舟體育活動的快樂,身心愉悅,逐漸養成樂觀豁達、勇于探索創新的健康人格。
3.3開展合作性龍舟游戲,培養幼兒團結合作、遵守規則等道德意志和行為
龍舟游戲是根據龍舟競渡運動形式創設的合作性游戲,有一定的游戲規則,需要幼兒團結一致、齊心協力才能順利完成任務。借助龍舟游戲,幼兒園盡可能為幼兒提供道德實踐的機會,讓幼兒逐步領會公正、合群、協作、耐勞等道德要求,不斷調整和選擇自身的行為規范,知行合一,將道德認知付諸行為,進而成為穩定的行為習慣。明確游戲規則,樹立正確的行為意識。在游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先就游戲規則與幼兒進行簡單的談話,明確每個游戲的行為規則,并讓幼兒分工協作。例如,在“劃輪胎龍舟”游戲中,幼兒兩人一組手持船槳合作游戲,前面的幼兒負責方向和速度,后面的幼兒負責平衡,就如劃手和舵手的合作;一旦一方配合不好,輪胎就會難以前行甚至側翻。讓幼兒明確游戲進行的規則,并自主討論決定角色分配,將“劃手”和“舵手”的角色融入游戲中,在愉悅的游戲情境中感受團結合作的力量,從而形成團結合作等優良的行為品質。及時提醒指導,加強品德行為教育。例如,如在“歡樂游龍舟”小組游戲中,小組成員同時站在“紙皮龍舟”里面,聽到出發指令,一手提起“龍身”一手“劃龍舟”,快速往前走,鉆過龍門最后到達終點。游戲規則是鉆龍門時如果碰倒龍門則要退回到起點再次挑戰。此游戲非常講求團隊合作,小組的每一位成員都必須集中精力、手腳協調、齊心協力才能完成任務。在游戲過程中,由于幼兒動作不協調、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難免會有小組不能順利完成任務以致發生爭執,出現一些不當的行為,例如埋怨、打人、懈怠等,這時需要教師及時提醒,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規則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鼓勵幼兒堅持不懈、積極進取。
3.4調動家長全程參與,促進幼兒品德教育的深入開展
家庭對幼兒品德教育起著更為直接、深刻、持久的影響,而且家庭也是中華優秀文化傳承的主陣地,因此,幼兒園在利用龍舟文化開展幼兒品德教育的過程中,非常注重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與家長取得教育共識。分析了解家長情況,把龍舟文化滲透到家庭品德教育中。經調查了解,幼兒園有接近一半家長來自外地,但家長對龍舟文化的熟悉與熱愛不分戶籍界限,大部分家長通過媒體、政府宣傳等各種渠道了解到龍舟文化活動,對龍舟文化活動非常感興趣,并對于在幼兒園開展龍舟文化教育表示高度贊同,希望幼兒能傳承這一優秀中華文化美德。在強大的家長力量支持下,幼兒園把家庭作為滲透龍舟文化、開展品德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一方面,請家長帶幼兒參加龍舟文化社會實踐活動,例如,帶幼兒觀看龍舟競賽、吃龍船飯、觀看“龍眼點睛”傳統習俗;參觀龍舟造船廠;向長輩了解龍舟文化歷史,等等,讓幼兒在真切的參與體驗中認識龍舟文化,萌發對本土文化的熱愛之情。另一方面,請家長以身作則,用積極的情感態度和言行舉止為幼兒樹立榜樣,使幼兒形成健康樂觀的心態和良好的社會品德規范。請家長走進幼兒園,傳遞文化品德的力量。幼兒園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通過豐富多彩的龍舟文化活動讓家長主動參與到課程中。例如,邀請熱愛龍舟運動的家長來教老師和小朋友使用船槳、劃船和打龍舟鼓的方法;請喜愛手工制作的家長協助制作龍舟、龍門、船槳等游戲道具;在端午節組織親子龍舟游戲會,舉行家長全員參與“歡樂龍舟文化節”。在家園共育過程中,家長更新了教育觀念,更加注重培養幼兒獨立自信、堅強勇敢等優秀的道德品質;幼兒在充滿龍舟文化氣息的真實氛圍中很自然地受到了本土文化的熏陶,既增進了能力和知識,更是發展了熱愛家鄉的良好情感和積極向上的性格。
參考文獻
[1]屈大均.廣東新語·卷二十二[M].北京:中華書局,1997.
[2]桂湯博.中國龍舟之鄉——廣東順德龍舟運動的傳承與發展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9.
[3]凌遠清.珠江三角洲傳統龍舟活動的區域特點與文化功能[J].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
[4]劉晶波.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精要——關鍵經驗與活動指導[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作者:廖惠芳 李道平 單位: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教育發展中心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鎮陳涌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