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水利文化與思想品德教育的融合淺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水有惠澤萬物的溫潤一面,也有洪浪滔天、毀天滅地的狂暴一面,在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人類與水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人類興建了許多水利設施,出現過許多與治理水有關的水利文化故事,誕生了許多治水英雄,為后世所傳頌,逐漸形成了一部浩瀚豐富的水利文化史。水利文化是人類文化史中一個重要部分,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具有豐富的人文教育價值。邱志榮先生對水利文化有豐富的研究經驗,形成了系統而獨到的理解,由他撰寫的《其樞在水:紹興水利文化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10月)一書詳細地辨析了水文化、水利文化和水利工程文化這幾個相似的概念,深入溯源了紹興水利地理自然環境和水利發展史,從社會、經濟、文化及其相互關系等多個角度對水利建設和水利文化發展的作用與影響進行了全面深刻的闡釋。總體來看,該書大致包含以下幾個特點:
一、立論嚴謹,詳細辨析水利文化的概念內涵
水利文化作為一個專有名詞,常常有人將其與水文化、水利工程文化混淆,實際上,這3個概念雖有關聯,卻并不相同。本書在具體闡釋水利文化的具體內涵及其功能作用之前,先對其正確的文化概念做了闡釋辨析。作者認為,水利文化發軔于人類開始形成治水興利意識時期,它是人類在興水利、治水患過程中所創造出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總和。而水文化僅指人類的生產生活活動與水發生關系所產生的各種文化現象總和,這時人類還沒有治理水、駕馭水的意識。而水利工程文化則專指與水利工程建設運行產生的各種規章制度、知識理論等。作者將3個相似概念的含義捋清,不僅有利于讀者深刻了解水利文化特征及具體表現,也是正確運用水利文化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條件,表現出作者立論著書的嚴謹態度。另外,本書還從史學和研究角度對水利文化這個概念的演進脈絡做了梳理,并就學界對其內涵概念的爭議作了一番解釋,對于引發讀者獨立思考具有一定作用。
二、邏輯嚴密,深刻論述水利文化的人文教育價值
水利文化作為人類治水理水的產物,也是人類主觀能動性進一步發揮的例證,具有豐富的史學價值。該書將水利文化與思想品德教育聯系起來,發掘水利文化體系中的人文教育價值。水利文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人類與自然抗爭,在興水利、治水害過程中發生的動人故事,如,大禹“以疏代堵”“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故事、鄭國忍辱負重修建鄭國渠的故事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的“三峽精神”“抗洪精神”等,都是水利文化中能夠引人深思、感人至深的精神文化。新時期,學校思想品德教育是“立德樹人”教育任務實現的主要渠道,本書充分闡釋了水利文化中那些積極向上、堅韌不屈、無私奉獻的精神文化,展示了許多治水英雄富有人格魅力的一面,這對喚醒學生的奉獻精神、拼搏精神、實干精神具有切實作用。
三、立足實踐,實地調研,內容數據具有可信度
本著實事求是、科學調研、理性書寫的原則,本書在闡釋水利文化內涵過程中援引了紹興地區水文水利建設狀況的真實數據,這些數據都是作者從權威文獻中搜集和實地調研過程中記錄下來的,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可信度。對于紹興地區水利建設的得失,作者也本著理性客觀的原則去評判,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為主,讓學生在獨立思考過程中加深對地方水利建設的理解,從而轉化為一種自主性的行動意識,指導其今后的用水、節水行為。同樣,針對水利文化對學生思想、品德、行為的教化,該書也注重從實踐活動中加以引導,主張思政教師在向學生傳輸水利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實地感受和趣味性活動的方式進行,將教育課堂從室內搬到室外,讓學生在充分領悟水利文化內涵的基礎上,自覺成為水資源保護、水利文化研究、水利精神傳播的第一實踐者。
作者:喬雪文 單位: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