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非直屬附屬醫院教學管理中運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持續改進教學管理問題,逐步縮小與直屬附屬醫院教學水平的差距。方法將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每季度10個教研室和269人次學生作為對照組,2018年7月—2019年12月每季度10個教研室和163人次學生作為試驗組,對照組采取傳統方法教學管理,試驗組采取PDCA循環法進行教學管理,比較兩組的教學質量和學生滿意度。結果試驗組的教學質量檢查結果和學生評價結果比對照組均提高。結論PDCA循環法應用于非直屬附屬醫院臨床教學管理是科學有效的,使教學情況得到及時反饋,促進教學相長,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持續改進教學管理問題。
【關鍵詞】PDCA;非直屬附屬醫院;臨床教學;教學管理;教學質量;持續改進;教育
臨床教學是醫學生從理論走向實際,從課堂走向病房,從學校走向崗位的重要階段,也是醫學生臨床技能、臨床思維、職業道德養成的關鍵時期。臨床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醫學生的培養質量,關系到醫學生今后的工作與發展,因此加強臨床教學管理,對培養醫學人才具有重要意義[1]。近年來隨著招生數量的不斷增加,高等醫學院校為了解決教學資源不足的現象,紛紛與地方醫院聯合成立非直屬附屬醫院[2]。PDCA循環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提出,包括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四個環節,是質量管理的基本方法[3]。本院運用PDCA循環對臨床教學管理進行全程監督,以持續改進臨床教學過程存在的問題,加強醫院內涵建設,有效提升醫院教學質量[4],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開展10個教研室的教學質量檢查和432人次學生的評教評學,其中2017年1月—2018年6月每季度10個教研室教學質量檢查結果和269人次學生的評教評學成績作為對照組,2018年7月—2019年12月每季度10個教研室教學質量檢查結果和163人次學生的評教評學結果作為試驗組。對照組和試驗組的科室分別是婦科、產科、兒科、新生兒科、內科、外科、放射科、檢驗科、功能科、藥劑科。對照組和試驗組的學生均是在本院婦科、產科、兒科和新生兒科實習的學生,分別來自南方醫科大學和遵義醫科大學,對照組年齡在(20~24)歲之間,平均(21.59±1.53)歲;觀察組年齡在(20~24)歲之間,平均(21.42±1.62)歲。兩組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研究方法
兩組學生均采用常規教學管理,包括開展崗前培訓和入科教育、科室輪轉帶教、安排教學活動、進行出科考核等。試驗組增加PDCA循環法進行臨床教學管理。比較兩組的教學質量和學生滿意度[5]。1.2.1計劃階段教學計劃階段包括分析臨床教學存在的問題,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建立與健全教學管理機構,制定教學計劃和建立可行的教學質量檢查體系。1.2.1.1分析臨床教學存在的問題臨床教學工作的同質化建設有待加強。學校對非直屬附屬醫院管理有限,現有的教學管理體制不能保證不同臨床教學基地教學水平的同質化[6],非直屬附屬醫院在師資力量、教學能力、教學條件和教學管理等方面,與學校直屬附屬醫院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師資力量相對不足。非直屬附屬醫院的醫師大多畢業于醫學院校,缺乏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的正規培訓。臨床醫療任務繁重,醫生用于學習專業知識,更新知識結構的時間有限。因此,非直屬附屬醫院醫師雖兼職教學工作,但不能依托高校申報高等學校教師資格,少有機會接受專項培訓以提高醫學教學水平。帶教老師教學能力有待提升。部分帶教老師教學意識薄弱,教學技能水平有待提高,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教學經驗不足、教學方法單一,多為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知識傳輸性的講授,教學技巧不夠靈活,對學生臨床思維和創新精神的培養不夠,教學理念亟需進一步更新。教學條件簡陋。由于臨床教學投入不足,非直屬附屬醫院普遍存在教學儀器、設施陳舊落后,教室和自習室不夠,實習、見習病種缺乏,難以滿足教學需要。1.2.1.2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建立與健全教學管理機構。修訂《臨床教學管理制度》《教學獎懲制度》《教學管理領導小組工作制度》《教研室工作制度》《臨床教師管理制度》《實習生管理制度》等。為保證教研室規范、完整建立教學檔案,統一制作實習生考勤登記本、教務工作會議登記本、教學活動登記本、出科考核成績登記本。成立醫院教學管理領導小組,督導教學工作的落實,監管臨床教學全過程,建立分管教學工作副院長—科教科—教研室主任—教學秘書—帶教教師的五級管理體制[7]。1.2.1.3制定教學計劃。年初召開教學工作會議,由教學主管副院長、科教科教學管理人員及教研室主任和教學秘書參加,各教研室對教學工作計劃進行闡述,科教科布置教學工作重點,對存在問題提出整改意見。科教科按照學校實習大綱要求編制一級實習輪轉表,教研室再編制二級輪轉表、安排帶教老師,并交科教科審核。1.2.1.4建立可行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教學質量評價包括定期和不定期的教學檢查,定期的教學檢查包括醫院教學質量督導檢查,學生對教研室和帶教老師的滿意度調查。不定期的教學檢查包括學校對醫院教學情況的檢查,帶教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根據《臨床教學管理制度》要求制定教學質量檢查評估表,實行量化管理。1.2.2實施階段。1.2.2.1解決臨床教學存在問題。(1)針對師資力量不足問題,醫院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根據臨床醫師學歷、職稱、工作年限和科室工作安排,制定因人而異的培訓計劃。與學校加強溝通,參加高校教師崗前培訓,提升教師總體素質,增強教師業務能力。(2)針對帶教老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問題,醫院組織各類教學競賽,挑選優秀教師骨干參加院外各級教學比賽,同時拍攝教學活動示范視頻供全院老師學習。通過“送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提高師資力量,邀請著名教學專家來院授課技巧,選派教師骨干參加各類師資培訓班。(3)針對教師條件簡陋問題,醫院增設多媒體教室、示教室、自習室、宿舍等,建設技能培訓中心,配備必要的教學模型。圖書館對學生開放,豐富各類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建立多媒體數字圖書館和配備醫學中外文電子資源(中國知網、外文醫學信息資源檢索平臺)。1.2.2.2組織學生崗前培訓。為保證學生迅速轉換為實習醫師角色,緩解精神上、心理上可能存在的不適,減少在實習教學過程中醫療差錯事故的發生,醫院對學生均安排崗前培訓,包括醫德醫風、勞動紀律、醫患溝通、醫院規章制度、安全教育等內容。學生到教研室報到后進行入科教育,介紹科室情況、實習大綱要求、實習生工作要求等。1.2.2.3落實教學活動。科教科每兩周安排一次實習生理論大課,邀請院內外各專業高級職稱人員講授,內容涉及臨床醫學、醫德醫風、檢驗醫學、影像醫學等。教研室根據學生每日在崗情況及時記錄考勤,杜絕學生遲到、早退或曠工現象。嚴格按照附屬醫院要求安排各類教學活動,臨床各教研室每周安排一次教學查房,每兩周安排一次教學病歷討論和病區小講課,規范進行操作帶教。學生每月閉卷完成病例書寫2份,并交帶教老師修改。學生完成亞專科的實習后,由教學秘書及科室教學管理小組成員對其進行出科理論考核和操作考核,實行“教考分離”。實習生出科時及時填寫自我鑒定,交帶教老師填寫教師評語,由教學秘書審核簽字,逾期不補。1.2.3檢查階段。成立教學質量檢查組,每季度到教研室檢查教學檔案,抽選帶教老師考核教學查房、病區小講課、教學病例討論、操作帶教水平,并進行點評。檢查學生實習鑒定手冊,對填寫不完整或出科考核不合格者將不予以出科,填寫完整和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科室輪轉。組織學生了解實習情況并對教研室和帶教老師進行評價。各類評價結果均納入季度教學質量檢查指標,季度教學質量檢查結果與科室季度獎金掛鉤,按照醫院質量管理方案予以扣罰。帶教老師教學工作與年度評優、個人職稱聘任掛鉤。1.2.4處理階段。反饋教學管理評價意見。匯總督導檢查結果和存在的問題、學生滿意度調查結果和建議并反饋至各教研室,對獲得好評的師生進行表揚,對存在問題要求教研室規定時間內提出整改方案,包括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及整改完成時間。下一季度教學質量檢查時重點檢查上一季度存在問題的整改情況,包括具體整改措施、采取措施的時間、完成情況以及所取得的成效,附照片作為佐證材料。落實獎懲措施。采用學生投票提名、教學管理領導小組開會選舉的方式評選優秀教研室、優秀教學秘書、優秀帶教老師。對承擔實習生理論大課、教學查房、教學病例討論、病區小講課等教學活動的帶教教師發放教學補貼。對教學上獲得的榮譽予以獎勵并進行全院表揚。對教學意識不強且學生反映強烈的老師,或出現教學差錯與教學事故的老師,予以取消帶教資格。匯總各類問題,開始下一輪PDCA循環。
1.3觀察指標
(1)教學質量檢查結果。每季度對教研室進行教學質量檢查,評價指標包括檢查教學檔案記錄、教學活動落實情況,抽選帶教老師考核教學查房、病區小講課、教學病例討論、操作帶教水平。總分100分,得分越高,教學質量越高。(2)學生滿意度。每季度組織學生對實習科室和帶教老師進行評價,包括科室重視程度、實習生管理、實習安排是否合理、教學活動是否按時落實、出科考核是否及時、醫德醫風示范、教師帶教態度、理論知識的傳授、操作機會、操作指導示范、教師能否有問必答、醫療文書修改是否認真。總分100分,得分越高,學生滿意度越高。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應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應用PDCA循環法前后18個月,通過1.3觀察指標中所述的過程,將干預前每季度10個教研室教學質量檢查結果60例和269人次學生評價結果原始數據,與干預后每季度10個教研室教學質量檢查結果60例和163人次學生評價結果原始數據進行比較,比較結果見表1。表1顯示應用PDCA循環法后教學質量檢查結果和學生評價結果均高于應用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隨著新時代我國高度醫學教育和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需要,對高等醫學教育臨床教學基地提出新的要求[8],尤其是醫學實習教學管理,傳統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已不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應開發具有個性化的帶教模式,以提高臨床教學基地整體的教學質量[9]。PDCA循環管理方法用于提高醫院管理質量被證明是有效的管理工具[10]。PDCA管理是一個階梯式循環上升的過程,質量管理過程無終點,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才是逐步提高質量的過程。教學質量管理需要各教研室和各帶教老師全身心投入,環節多,涉及面廣,該方法是一種包括發現問題、落實措施、全面檢查、處理問題等步驟的管理工具[11],可透過現象對問題本質進行探尋,不斷完善相關管理計劃[12],在管理實踐中減少臨床實習學生的教學問題[13],教學質量能夠得到明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將吸引更多院校建立實習合作關系,吸引更多學生來院實習,也將對醫院和教研室提出更高的要求,這符合循環管理模式。同時,醫院承擔院校醫學教育情況是國家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重要指標,運用了PDCA管理工具后,教學質量在持續改進過程中得到逐步提高。處理階段(A)是PDCA循環的總結階段,是承上啟下的階段,既是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階段,也是解決問題的階段,為下一循環打基礎的階段[14]。大多數非直屬附屬醫院的教學管理有計劃、有實施、有檢查,但忽視處理問題環節,或改進和跟進力度不夠。本院教學質量檢查組每季度開展檢查,對教研室存在的問題以書面的形式逐一反饋,并要求在規定時間內提出整改方案,由質控員和科主任簽字確認,并于下季度對教學質量整改措施進行追蹤與成效評價,持續提升教學質量。教研室之間、帶教老師之間相互學習,對表現突出者給予評優評先,起到模范帶頭作用,鼓勵教研室總結教學經驗,撰寫教學論文,逐步、有效推進質量管理。如表1,試驗組教學質量檢查結果為(97.66±1.93)分、學生評價結果為(98.84±2.39)分,均較對照組高(P<0.05)。比較可說明臨床教學期間應用PDCA循環法的效用較傳統管理法更佳,這與王金明等[15]學者的學術報道結論大致相同。本研究的臨床教學質量管理實踐充分證明,運用PDCA循環法是科學有效的,使教學情況得到及時反饋,促進教學相長。同時,有效提高教學質量,持續改進教學管理問題,能夠逐步縮小非直屬附屬醫院與直屬附屬醫院教學水平的差距,值得各非直屬附屬醫院深入推廣。
作者:鄭佩榆 郭曉玲 蘇晞 高平明 夏承來 單位:南方醫科大學附屬佛山婦幼保健院科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