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數智經濟對財會行業沖擊及啟示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數智時代的到來,傳統財會行業受到了來自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等等各類新興信息技術的沖擊,財會工作崗位也不知不覺間發生著巨大變化。文章在闡述數智經濟對財會行業的沖擊的基礎上,深入分析了未來財會行業的發展趨勢,最后對財會從業人員提出了數智時代的從業新要求。
關鍵詞:數智經濟;數智時代;財會行業
引言
數智經濟是繼數字經濟之后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數是指大數據,智是指人工智能或者稱為智能算法。數智經濟是以使用數字化的信息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化信息網絡為重要載體,以智能化算法為重要工具,來提升生產運營效率和優化經濟結構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稱。隨著數智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工智能技術對財會行業的深度滲透,企業對財會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會計行業正面臨著重大變革。
一、數智經濟對財會行業的沖擊
(一)傳統核算型財會人員需求大幅下降
隨著電子發票的普及、各類報銷軟件功能的強化和人工智能的深入發展,現在的財會機器人已經突破了傳統會計電算化的水平,它們通過機器學習、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幫助企業進一步實現財務流程自動化,如運算、記賬、報賬、自動生成并導出各類財務報表等等。在現在的很多企業當中,最初級的記賬等業務已由AI代勞,可以說,AI智能會計正在慢慢取代簡單重復卻又耗費大量人力的基礎性會計工作,使得目前市場中的核算型會計人員供過于求,嚴重飽和。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0年未來就業報告》(TheFutureofJobs,WEF),傳統的會計、審計崗位在“WorkthatwillReduceDemandintheNextFiveYears”(未來五年需求將會減少的工作)中位列第四位。由此可見,數智經濟時代對普通核算型會計人員的需求量將會大幅減少。
(二)從業人員兩極分化趨勢日趨嚴峻
數智經濟將進一步拉大我國財會從業人員兩極分化趨勢。一方面,具備會計資格的人數持續增大:據財政部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我國具備初級會計證的人數達到了670.20萬人,較2019年增長了16.08%;其中,具備中級會計資格的人員達到了242.02萬人,具備高級會計資格的人員達到了20.57萬人。也就是說,我國3000多萬財會從業人員中,每4人就有一位持有初級會計證書;每12人中就有一位持有中級會計職稱證書,相比之下,持有高級會計資格證書的每150個會計中才有一個。高級會計人才已成為財會行業的“香餑餑”。另一方面,隨著數智時代的到來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對財會行業的滲透,會計核算工作的處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信息系統的優越性不言自明。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使用財會軟件處理各類會計憑證,如今基礎性會計工作已逐步被計算機取代。而在數智經濟下,企業的內部管理和風險控制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出現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戰略性、綜合性的難題,讓人工智能無從下手。這無疑激化了我國會計人才市場兩極分化的趨勢:一方面,最初級的記賬等業務已由AI代勞,市場中的核算型會計從業人員已達到飽和狀態,供過于求;而另一方面,現代企業所需要的高級管理型會計人才還處于短缺狀態,供不應求,甚至需要從其他國家引進。
(三)會計信息安全威脅加劇
財務智能機器人的出現以及RPA技術的廣泛運用,大幅提升了會計的工作效率;財務軟件、電子發票管理制度的盛行,更是實現了會計數據的永久保存和高效查找。但是,不管信息技術如何先進,都不可避免地會存在缺陷和不足。雖然也有許多發展進步速度較快的國產電算化軟件,但是,很多軟件在技術方面的問題依然難以避免。如果一個企業的信息系統沒有被加以充分的防護,又或者,該企業使用的是一個安全系數較低的網絡,那么,不法分子往往很容易攻擊和攔截企業內部的財務信息。另外,財務軟件保密制度尚未健全,企業財務信息同樣面臨巨大的泄露的風險。隨著人工智能對財會行業的滲透,企業的會計信息安全威脅逐漸加劇。當企業信息系統的運行完全依賴于計算機,一旦發生故障,它的影響范圍波及廣,企業的數據信息也很難恢復,可能給企業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二、未來財會行業的發展趨勢
(一)會計智能化水平加快提升
隨著經濟、社會、科技的進步和發展,財會行業經歷了不同時期的變革,到目前為止,財會行業總共經歷了三個階段:手工會計時代,電算化會計時代,以及現在的智能會計時代。在傳統手工會計時代,會計人員需要完成所有會計憑證的手工填制工作,人工處理這些數據不僅耗時耗力,而且效果不佳。進入電算化時代,各項原始憑證可以通過智能軟件進行自動錄入,同時,軟件可以通過自動計算各類數據,直接生成財務報表。手工會計到電算化會計的轉變,有效降低了手工記賬時的多種出錯可能性,使得會計人員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到了智能會計時代,人工智能不僅可以自動完成會計憑證處理以及財務報表的生成工作,還能夠通過自動掃描和語音輸入等功能進行獨立核算;智能化的會計信息處理系統,可以快速處理海量信息,同時,對整個企業的各種會計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和綜合分析,形成更加科學有效的會計報告,并將信息反饋給企業決策者。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絕不僅僅是會計電算化的一次升級與完善,而是財會領域的又一次變革與飛躍。為了滿足數智時代對財會越來越高的行業要求,財會走向數據化、智能化、信息化是大勢所趨。可以想見,未來會計的智能化水平必然不斷提高。
(二)復合型財會管理人才更受偏愛
智聯招聘反映,通過對國內27個城市、將近一萬三千條會計崗位的招聘信息進行搜集和分析[1],發現企業對會計從業人員的期許,已不限于扎實的專業知識,企業更偏愛同時具備“業財融合”思維和長遠戰略眼光的復合型財會管理人才,擁有專業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創新能力、領導能力等等于一體的綜合能力———這些綜合能力是AI所難以具備的。由此可見,雖然會計智能化在財會領域激起了不小的浪潮,但復合型財會管理人才的地位是永遠無法被取代的。隨著智能化對金融市場的進一步滲透,企業的管理和控制變得越來越復雜,很多戰略性、綜合性的工作都需要復合型財會管理人才去完成。因此,在數智經濟愈演愈烈的未來,企業對這些復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必將大幅增長。
(三)財會行業與其他行業“跨界融合”將成為主流現象
隨著數智經濟的到來,財會行業的發展已逐步進入“業財融合”的新階段。現如今,財會機器人正在逐步代勞財務流程中效率低下且任務繁重的手工工作。例如,普華永道推出的財務機器人已在央企開工,畢馬威的流程自動化RPA系統也在銀行試點。數智經濟時代的財會人員需要從海量數據中挖掘出數據的信息價值和時間價值,將這些數據信息提交到企業的經營決策層,從而實現企業財務管理與業務活動的有機結合。可以預見,會計數字化賦能的財務云服務轉型升級,將會是會計發展的下一階段。未來,財會行業與其他行業“跨界融合”必將成為主流現象,一些理工類專業,如電子信息工程、應用物理等等,很有可能會和財會行業跨界融合,從而產生新的“數智”時代的財會崗位設置,如智能財務規劃師、智能財務分析師等等。
三、數智時代財會人才的從業新要求
在數智經濟背景下,企業對傳統核算型會計人員的招聘將會大幅減少,財會從業人員如果不能自發地進行必要的能力提升和角色轉型,終將難逃被時代拋棄的命運。筆者認為,財會人才應該具備以下幾點要求:
(一)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樹立終身學習觀念
前面提到,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2020年未來就業報告》(TheFutureofJobs,WEF),傳統的會計、審計崗位在“WorkthatwillReduceDemandintheNextFiveYears”(未來五年需求將會減少的工作)中位列第四位。人們不禁會發出這樣的疑問,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傳統的會計崗位?會計崗位會不會消失?財會崗位將來會如何變化[2]?我認為,會計這項工作一定不會消失,但是,會計崗位人員的淘汰和變化,取決于從業人員的終身學習能力。隨著數智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工智能技術對行業的深度滲透,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絕大多數的記錄與核算工作將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未來單純從事核算崗位的人員會大幅減少,會計行業曾經的“低風險”、“高穩定”、“需求大”等特點也會被越來越弱化。財會從業人員應當及時認清形勢,積極轉變心態,主動適應時代發展,不再將財會行業當作“金飯碗”,而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
(二)開拓視野,主動轉型
當會計憑證電子化全面推開,繁瑣的基礎性核算工作已經逐漸被人工智能替代。此時,財務會計人員絕不能一味死守最為初級的記賬工作,而應該開拓視野,主動向現代化的高級管理會計轉型———即實現從傳統的算賬、記賬、核賬、報賬向價值管理、資本運營、戰略決策輔助等職能持續轉型升級。企業越來越重視會計人員的管理型、創新型思維,他們希望財會從業人員不僅能熟練掌握傳統的財會理論知識,擁有過硬的財會專業能力,還要有“大心臟”、大格局,能高瞻遠矚,把控全局;不僅熟悉每個部門的各種業務,還能橫向比較企業各個部門現狀,從而縱向分析,為企業的經營發展提供全面預算、成本控制、風險評估等支持,利用自身積累的豐富從業經驗,積極參與制定企業未來的發展戰略,為企業發展發揮更大作用。在這個背景下,即使AI取代了傳統的會計功能,但是管理會計人員反而能利用智能化,靈活采用不同的方法來應對企業、行業的不同以及業務性質的差異,將基礎的財務數據利用AI進行進一步分析,實現為企業管理出謀劃策的目標。這些能力是人工智能所無法企及的,也是財務會計轉型管理會計的機遇所在。
(三)以復合型人才為導向不斷提升綜合能力
2021年7月21日,在服貿會“高管談服貿”會前集體采訪活動中,德勤中國副主席、金融服務業領軍人物吳衛軍透露,在今年服貿會成果展示活動上,由德勤(世界四大會計所之一)自主研發的財務機器人———“小勤人3號”“小勤人5號”將會亮相。“小勤人”的主要功能就在于幫助投資人監控財產風險,從而促進資源被更好的再分配,而這種功能就是基于小勤人分析后臺大數據的能力。未來,財務機器人的應用,將對財會人員提出更高的從業要求———即從最初的審計、會計、計算等等相關職業能力轉變為專業能力、領導能力、創新能力等等于一體的綜合能力;財會人員不能單單局限于會計的視角,而是要拓寬視野和知識面,以高超的綜合能力為企業的創新發展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以豐富的從業經驗處理企業運行中的問題,并為決策層提出具有價值的建議。這樣的復合型人才正是財會行業所迫切需求的。基于此,財會從業人員可以以復合型人才為導向不斷提升綜合能力,從多個方面、多個角度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專業能力、業務技能、創新意識以及領導能力,通過這樣的方式發揮自身的價值,實現全面發展。例如,現如今財會行業與金融、大數據、法律、人工智能等領域的融合越來越深入,那么,財會從業人員可以注重培養自己多方面的專業能力,不僅掌握會計知識,還具備一定的法律和理工科知識,如稅法、計算機、人工智能、數學、物理等。比如在未來的智能會計領域,智能財務工程師就需要根據企業生產運營的特點,設計智能核算系統,并通過人工智能算法把對企業有價值的數據從海量數據里提煉出來。
(四)注重會計信息安全以及風險防控
2016年3月,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宣布,它將通過與人工智能企業KiraSystems合作,將人工智能引入會計、稅務、審計等工作中,代替人類閱讀合同和文件。很快,普華永道、安永、畢馬威等各大會計師事務所也陸續引入。以金蝶、用友等為代表的國內一線財務軟件公司也紛紛效仿,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工智能財務系統被相繼推出。現在,財務機器人已在很多大型企業逐步“接手”會計核算、監督等工作。比如,對外,人工智能可以實現與銀行、客戶、供應商、稅務機關相關部門的數據連接和信息共享;對內,又可以完成一系列財務報銷手續,如銀行自動轉賬、數據復核、票據識別、事項審批等等。但是,數智經濟下的財務信息安全風險不可小視。如果出現故障,財務信息很容易遭到外部不法分子的盜取或惡意篡改,從而使企業面臨較大的損失和風險。目前,我國對于人工智能或財務機器人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一旦因財務軟件、智能機器人的問題引發爭端或造成損失,企業很難得到應有的賠償或挽救措施[3]。因此,財會從業人員必須注重提升自身會計信息安全與風險防控意識,熟練掌握與人工智能相關的知識,及時防范外部非法分子對系統信息的非法盜取或篡改,加快提高財務信息安全水平。
四、結語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勢不可擋,財會行業的發展也必須緊跟時代的腳步。面對數智經濟的沖擊,會計行業需要做到的是擁抱時代,順應時代;同樣,財會從業人員也應與時俱進,在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主動轉型,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綜合能力,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賡續前行,奮楫爭先。
參考文獻:
[1]周圍,段洪媛.如何糾正“數智經濟”下財會人才的供需錯位[J].人力資源,2021(10):80-81.
[2]王化成,劉桂香.數智時代的財會人才需求與教育變革[J].新理財,2021(9):37-40.
[3]梁彥勛.人工智能時代會計行業發展與挑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16):132-133.
作者:李凱樂 單位:北京工商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