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職業期望淺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針對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進行調查,發現高職院校護理專業畢業生更傾向于選擇臨床護理類的工作,但仍有部分學生選擇升學深造或在家待業。通過對應屆畢業生的職業期望、職業選擇及就業影響因素等方面調查數據進行分析,提出應對護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對策,旨在助力解決高職院校的就業難題。
關鍵詞: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職業期望;就業現狀
引言
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應該積極落實國家政策,響應國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號召,積極為醫療機構輸送更多的優秀護理工作者。職業期望指的是從業者希望自己從事某項職業的態度傾向,是個體職業價值觀的外在展現,會直接影響到人們對職業的選擇,進而影響其一生。可見,職業期望對護理畢業生個人的職業規劃與職業選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擇某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進行調查。納入標準:1.接受全日制護理專業高等職業教育的應屆畢業學生;2.能夠表達真實感受并自愿參加調查。
(二)研究方法
1.調查工具。(1)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及擇業影響因素調查問卷。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內容包括被調查者的性別、家庭常住地、是否為獨生子女、就業情況、擇業考慮因素、希望學校提供哪些方面的就業幫助、現就業的工作單位、月收入、影響就業的因素、就業遇到的困難等,一共26道單選和多選題。其中,基本資料4個條目,就業情況及擇業影響因素22個條目,共有500人參與調查。(2)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職業認同感和職業期望問卷。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表,內容包括被調查者的性別、家庭常住地、是否為獨生子女、性格特點、自我健康狀況、是否建檔立卡戶、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有無從事醫療相關行業人員、選擇護理專業的原因、在校成績水平、對護士職業的認同、對當前就業形勢的評價、認為護理專業前景如何、職業規劃、薪酬期望等,一共38個條目。共有328人參與調查。2.調查方法。調查前采用統一方式向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講解調查目的、過程和問卷填寫方式,用微信、QQ或者郵件等方式發送調查問卷,并采用匿名的方式進行填寫。調查問卷收回后進行檢查,以確保問卷的完整性。一共兩類問卷,第一類問卷一共發放520份問卷,有效回收500份,有效回收率為96.2%;第二類問卷一共發放330份問卷,有效回收328份,有效回收率為99.4%。3.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包括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等,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1]。
二、討論
(一)職業選擇與求職期望
1.選擇繼續升學深造。150名被調查者均表示更傾向于畢業后繼續升學深造。選擇升學的主要原因有:(1)高學歷更容易就業;(2)高學歷的待遇更高;(3)通過提升學歷,來提高自身的內在價值;(4)不想過早地踏入社會;(5)國家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就業壓力過大;(6)家庭支持自己繼續深造[2]。2.選擇在醫院從事護理工作。206名被調查者已經選擇在醫院從事護理工作。其中,有91名(44.17%)學生在公辦醫院(包括鄉鎮、縣級及以上醫院);93名(45.15%)學生在名民營醫院;22名(10.68%)學生在其他醫療機構。3.選擇其他職業或待業144名被調查者選擇其他職業或待業。其中,有70名(48.61%)學生在其他單位就業;3名(2.08%)學生選擇自主創業;71名(49.30%)選擇待業。選擇自主創業的主要原因有:(1)國家鼓勵,有政策扶持;(2)想要迎接新的挑戰;(3)喜歡自己創業的內容;(4)能夠實現個人價值;(5)家族企業;(6)未找到合適的工作。選擇待業的主要原因有:(1)用人單位的門檻較高;(2)獲得的招聘信息不夠充足;(3)工資薪酬無法達到自己的預期;(4)工作內容與專業方向不對口;(5)工作地點不滿意;(6)工作崗位的發展前景不佳;(7)工作壓力較大,自身存在恐懼心理;(8)社會競爭太激烈;(9)自身運氣不好,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10)暫時沒有就業的打算;(11)家庭條件允許自己慢慢找工作;(12)等待家里安排工作。
(二)就業影響因素
在279名已經就業的被調查者中,認為在就業過程中對自己影響較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具體占比如表1所示。1.外界因素。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認為外界對自身就業過程中影響較大的因素有:(1)醫院體制;(2)社會認可度;(3)薪酬待遇;(4)地域因素;(5)社會關系。2.家庭因素。家庭對學生就業的積極因素有:(1)服從父母或家屬的意愿進行就業;(2)家屬的督促與指導;(3)家庭榜樣的力量;(4)家庭經濟困難,需要改善家庭經濟狀況;(5)家里有人脈資源,可以幫助自己安排適合的工作;(6)家里不支持升學深造,只能選擇就業[3]。3.個人因素。由于學生自身的一部分因素,影響就業情況有:(1)機會和運氣;(2)專業知識與技能;(3)個人外在形象與氣質;(4)學歷文憑;(5)心理困惑和焦慮。學生在選擇崗位時,遇到的主要困難有:(1)專業不對口;(2)缺乏社會關系;(3)地域環境;(4)性別歧視;(5)缺乏護理或其他職業的實踐經驗。
三、結果
(一)高職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傾向于臨床護理工作
就調查情況來看,高職護理專業的應屆畢業生選擇的職業多樣,大多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能夠發揮自身所學、體現自身價值的崗位,但主要傾向于醫療衛生相關機構。由表2可知,30.00%的畢業生通過專升本考試實現升學的目標。55.80%的畢業生實現就業,其中大部分畢業生從事護理相關的工作,到公辦醫院就業成為主流,民營醫療機構就業也很多,其他社會醫療機構較少,而近年來市場缺口較大的養老機構幾乎無人問津。通過分析上述數據,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由于就業壓力較大,一部分選擇通過提高學歷層次來緩解就業壓力。此外,仍有大部分畢業生選擇護理崗位,公辦醫院、民營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成為畢業生的主要去向。
(二)求職時考慮的主要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工資薪酬情況、工作的穩定性及崗位的自我發展機會等因素主要決定了高職院校畢業生是否考慮就業,工作內容、每日工作時長和休息情況、工作地點和環境以及工作是否與專業對口成為畢業生次要考慮的影響因素,還有較少部分人會因為自己的個人喜好來選擇是否就業。此外,在分析導致就業困難的原因中發現,絕大多數畢業生認為學歷文憑低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許多畢業生選擇專升本的渠道來提升自己的學歷,從而提高自己的社會競爭力。42.65%的畢業生將就業困難的原因歸結于缺乏良好的家庭背景及社會關系,這需要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促進學生自身能力水平與專業素質的提高,而不是一味地將就業困難的原因歸結于外界的影響因素中。同時,畢業生對醫院規模、工資薪酬待遇情況等期望值普遍較高,仍然不能夠調整好自身的心態,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就業指導過程中對學生加強指導,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4]。
(三)職業生涯規劃及目標
1.在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職業認同感和職業期望問卷中,能夠看到學生對自己畢業后的規劃分別有以下幾種:(1)升學;(2)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3)到國企工作;(4)到外資企業工作;(5)到民營企業工作;(6)自主創業;(7)出國。2.畢業生對自己做出以上選擇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種:(1)獲得安全感和穩定感;(2)賺取足夠的財富;(3)個人興趣得到滿足;(4)獲得足夠的權利;(5)獲得別人的尊重;(6)實現自我價值。大部分已經就業的應屆畢業生,對當前就業的崗位存在一些不滿意的地方,比如崗位工資薪酬不符合預期、工作與專業不對口、工作地點不滿意、發展前景不佳、工作壓力大而產生的恐懼心理、與同事關系不和諧等因素,導致對當前工作的滿意度較低。此外,對于初入職的實習護士來說,無論自身的學歷高低都承擔著相同的工作內容,均以打好臨床基礎、熟悉臨床各科室環境為主,因此初入職護士應當在實習過程中以學習臨床技能、扎實工作基礎為主,時刻保持平常心,這樣更有利于后期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為自身的發展提供幫助。
四、對策
(一)提高院校教學實習質量
針對當前就業形勢嚴峻的問題,高職院校應當高度重視護理專業的教學及實習質量。然而,隨著國家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及專業素養方面仍存在明顯的滯后性,設定的教學目標及教學大綱往往不具備針對性,無法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及其應該具備的專業技能和素養,不利于為社會及醫療機構提供護理專業型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充分將就業作為教育導向,根據院校自身學生的發展情況及就業情況,及時調整并優化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并完善教學大綱,借助科學技術以拓展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吸取學生對就業期望以及職業素養方面的優秀建議,摒棄過時的教學形式及內容。同時,應該定期舉辦護理專業技能大賽,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對上一階段的教學情況進行考察,促進各實習單位教學質量的提升[5]。
(二)提升就業心理健康教育
根據上述調查問卷情況可以看出,大部分應屆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仍然存在“眼高手低”的現象,對職業的期望值過高,對自己的社會定位缺乏客觀的認知,對工作環境、工資薪酬、工作地點等都有高要求,不利于提高就業率。因此,高職院校教學工作者應當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觀念,讓學生充分認清當前的就業形勢,懂得抓住寶貴的工作機遇,先積累寶貴的工作經驗和豐富的工作履歷,等到自身的實力得到提升后,再進行崗位和職業的選擇。此外,部分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好逸惡勞、一切向“錢”看齊等特征,反映出個別學生個人思想品性的不佳,讓用人單位對個人甚至學校產生負面的印象。因此,高職院校應當提升對學生的就業心理健康教育,將思政教育與就業教育相融合,充分滿足時代發展對高職教育的需求。
(三)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就業
在高職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的實習期間,讓學生與實習單位相互間進行了解和磨合,成為實習單位就業的一個良好的選擇。高職院校應該與實習單位加強溝通,進一步了解實習單位的用人需求,并在此基礎上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增加實習生在實習單位的就業率,實現實習與就業一體化。此外,高職院校及應屆畢業生應當合理調整自身的定位,以適應社會的需求。院校應當進一步拓展民營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的就業渠道,為應屆畢業生充分挖掘潛在的就業空間。同時,讓醫院就業管理者與應屆畢業生面對面交流,增加相互之間的了解,推動就業[6]。
五、總結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更傾向于臨床護理方面的工作,并且具有較為明確的職業規劃及目標。高職院校管理者應當重視護理專業應屆畢業生的求職意向及職業期望,為其規劃合理的崗位和發展空間,以實現護理專業畢業生的職業期望,從而幫助學生在臨床護理領域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和價值。
參考文獻
[1]熱孜萬古麗·艾尼瓦,車雅潔,鄭雙峰,顏萍.護理專業本科畢業生專業承諾與職業期望的相關性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01):118-120.
[2]葛萍,施星妤.衛生類高職學生就業焦慮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1):122-123.
[3]萬瑩.急診科護士職業期望及職業價值觀對其前瞻性應對方式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2019,35(22):3095-3100.DOI:10.13329/j.cnki.zyyjk.2019.0831.
[4]郭呈瑤,吳燕.上海市護理碩士研究生畢業后職業期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全科護理,2019,17(28):3476-3479.
[5]趙妍璐,關麗麗,張帆,王雨桐.護理實習生職業期望、職業價值觀及前瞻性應對方式的相關性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9,35(12):1706-1709+1714.
作者:張永會 季子涵 單位:昭通衛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