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核心素養下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中職學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應順應社會發展潮流,及時轉變培養學生模式,從傳統模式下重視培養學生的技能轉向重視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開展中職語文教學活動時,要利用好古詩詞,中國古詩詞具有豐富的精神文化內容,用這樣的精神文化滋養學生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端正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培養核心素養尤為關鍵。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史上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雖歷經千年,卻歷久彌新,在歲月的雕琢之下,呈現出厚重的歷史之美與飽滿的精神風貌,所以古詩詞這一文化產物在中國教育史始終占據重要的地位,成為培養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當下中職學校作為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人才的基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仍然要重視將古詩詞作為培養學生的重要內容,這對學生的發展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相關闡述
(一)核心素養的含義
核心素養的主要含義包括三個層面:首先,語文核心素養體現在語言理解以及運用能力上,這一層面要求學生掌握牢固的認字、書寫、閱讀、寫作、口語社交以及綜合性學習,這一層是學習語文最基礎的功能作用。其次,中職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能夠促進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培養與語文學習有很大的關聯,教師利用語文課文設置一定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邏輯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縝密的思維模式。最后,通過語文課程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借助語文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感受文字之美、文字背后的人性之美、生活之美等,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二)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目標
中職語文課程標準依據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制訂了一系列教學目標,旨在通過目標的指導與引領,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與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在學習語文古詩詞時,中職學校也制訂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即通過學習語文古詩詞,帶領學生學習中國豐富的古詩詞文化,用心感受各個典故,掌握古詩詞內在情感,在教師引導下,升華主旨。除掌握這些基本內容之外,中職教師還要引領學生提高古詩詞的審美能力,在深入把握字、詞、句、段內容之后,鼓勵學生對古詩詞進行全面思考,這樣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能力才會得以提升。同時教師還要重視學生將從語文古詩詞中學習到的內容引申到日常生活中,不斷拓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創造創新能力,從而推動中職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二、古詩詞應用于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以古詩詞之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語文學科地位具有雙重性,既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又是一門人文性學科,中職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充分把握語文學科的特征,向學生展示語文學科所具有的魅力,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授課中,教師要利用好古詩詞,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將古詩詞本身蘊含的意境之美、語言美、和諧的韻律、鮮明的節奏,以活潑靈動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給學生塑造情景交融、詩情畫意的景象,學生將會更加沉浸于古詩詞的意境中。因此,教師要善于轉變授課形式,豐富課堂內容,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二)提升中職學生的文化修養
古詩詞語言高貴華麗,富有意境與深意,通過學習古詩詞,押韻的詞句、富有節奏感的韻律,都能成為塑造學生文化素養的素材。在學習和朗讀古詩詞過程中,可以用文雅的詞句熏陶學生的思想情感,深深吸引學生,讓中職學生逐漸擺脫庸俗淺薄以及低級趣味,這對中職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職學生是未來建設社會的技術型人才,必須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以及良好的文化修養,這樣在步入工作崗位后才能夠用精湛的技術以及自身的文化修養,去贏得他人的認可。所以,中職學校要高度重視古詩詞在課堂中的講解與應用,為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做鋪墊。
(三)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在中職語文課堂中,古詩詞是一項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在很多古詩詞中,往往透露出中國古代偉大詩人的世界觀、人生觀,他們有的是為了堅持正義而不肯向權貴低頭,有的是為了崇高的人生理想而貢獻出自己的生命,抑或是甘愿為國家的發展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切身利益。這些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寶貴財富,應用于課堂上。學生通過學習這些內容,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而逐漸樹立端正的人生價值觀,這對于學生未來步入崗位、推動社會發展來說,十分關鍵,因為只有思想端正的學生,才能夠更好地為國家做貢獻。
三、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
(一)古詩詞教學方法單一
中國古詩詞可謂數量宏大、內容龐雜,中職教師在授課中應豐富教學方法,通過生動有趣、靈活形象的方法,傳遞出古詩詞所蘊含的精髓內容,讓學生能夠深刻感知其中的各種意趣,這樣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才會得以提升,最終實現中職語文教學目標。但是就當前中職學校語文課程中國古詩詞學習情況來看,還普遍存在講授方法單一的問題,通常是以傳統講授法為主,流程基本上是先通讀、釋疑、總結全文、朗讀形式,這種方法自有其可取之處,但是如果經常使用,會使學生感到厭煩。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以教師為主體,而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這種關系上的不對等,又會增加學生的厭煩情緒,古詩詞學習效果自然不會好。
(二)詩詞講解不透徹
選入課本中的古詩詞往往有著深刻的內涵,極富教育價值,這對于即將走入社會的中職學生來說就更加重要。因此,中職教師在講解古詩詞內容時,除了講解古詩詞表面內容外,還要做好旁征博引,豐富古詩詞教學內涵,讓學生深刻領悟中國古詩詞的博大精深,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然而就當前發展情況來看,中職教師在古詩詞授課中還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由于課時與課程計劃的限制,教師在講解古詩詞內容時只能是在有限的時間范圍內進行講解,在保證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拓展其他內容。同時也有些教師自身文化素養并不是非常高,除了古詩詞基本知識,很難發揮出其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
(三)教學形式落后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現代化科技手段已經走進學校,步入課堂,與學生的學習融合到一起,這種學習形式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學生學習的方式,更多的視聽學習資料被應用于課程講解中,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視聽等感官,學生的興趣自然也就被激發出來。通過研究了解到,當下很多中職學校雖然已經實現了教學設備現代化,多媒體、互聯網早已經進入課堂中,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但是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效果并不好,因為有些教師在授課時,還沒有充分利用好這一教學形式,經常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但是課件中的內容基本上是對課本上內容的提取,一些教師更是將課本內容直接搬到課件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沒有得到激發。(四)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在核心素養下,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更應該重視古詩詞的學習,轉變自身的學習態度,積極投入古詩詞學習過程中,端正學習態度,配合教師,深入思考古詩詞句,加深理解,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為自身步入社會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條件。但是當下中職學生自身的思想意識形態還不是非常端正,上課經常出現不配合教師的情況,對于教師布置的各種任務,常常報以敷衍了事的態度,這就很難提升古詩詞教學的質量,自身的綜合素質發展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對此,中職學生自身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思想意識,在上課過程中能夠積極地投入學習狀態中,善于發問、勤于思考,用古詩詞內容豐富自己的頭腦。
四、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提升路徑
(一)豐富古詩詞教學方法
在中職語文古詩詞講解時,為了提升學習效果,還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講課模式,將更多適合古詩詞教學的方法應用于實際授課中,根據古詩詞學習內容,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給學生上一節別開生面的古詩詞課。常見的授課方法有以寫促悟、以讀促悟、以評促升華、以演入境、以找促思等。其中以寫促悟就是通過帶領學生以書法書寫的形式,邊寫邊感受古詩詞內容,實現文字、情感、理解為一體的目標,能夠加深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但是前提是教師應將古詩詞內容講解透徹,這樣學生在書寫時理解才會更加深入。而以讀促評側重于朗讀,以演入境即帶領學生通過演繹的形式理解詩詞內容。例如在講解《念奴嬌·赤壁懷古》時,為了更好地掌握詩句內涵,教師就可以安排分組朗讀詩句,“大江東去,浪濤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在富有節奏感的韻律中,讓學生感受詞句之美,同時還可開展書法比賽,讓學生以書法創作形式,在認真書寫《念奴嬌·赤壁懷古》詞句過程中,感受內在情感。這些方式對學生來說都是新鮮的嘗試,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授課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二)深入分析詩詞內涵
教師應轉變以往受限于課時計劃的限制,對學習的古詩詞內容做好精準把握、高效加工、準確傳達,并能夠運用豐富的語言、例證來豐富古詩詞學習內容。例如,在學習《詩經》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句時,說明這是一篇經典的愛情詩篇,指年輕男子對美麗女子的喜愛,此外教師還可以對比講解《離騷》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詩句,詩句雖然也是對美麗女子的描寫,但是此處的美女代指賢臣,這樣能夠引導學生加深對古詩詞的理解與運用,這種模式相比于傳統授課中一味重視課時計劃更加重要。同時中職語文教師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只有教師有一桶水,學生才能有一杯水。在日常工作生活之余,教師要不斷積累豐富的典故、文化知識以及各種小故事,將這些內容帶入古詩詞講解中,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好。
(三)充分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
多媒體教學模式是集聲音、視圖于一體的教學工具,這種模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激發學生更多的感官進入學習中。對此,教師要高度重視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充分利用好多媒體,在授課過程中,將課本中沒有的古詩詞內容補充到多媒體中,同時還可以將古詩詞相關動畫片段插入多媒體中作為課堂導入,這樣就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將有聲朗讀插入多媒體中,學生能深刻感受到古詩詞的魅力,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能夠有效地激發自身各種感官,深入理解古詩詞內容,對提升自身核心素養非常重要。例如在學習蘇軾《水調歌頭》這首詞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由這首詞改編而成的相關的音樂視頻片段,在悠揚的旋律之下,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激發學生的聯想,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引導學生更好地感知古詩詞之美。
(四)推動并落實中職語文教學跨界融合
在大數據時代,中職教育教學也應順應時代發展變化,積極進行改革,推進跨界融合,在培養中職學生科學文化素養的同時,還能夠打破各學科之間的界限,將語文學科與學生專業相互結合,實現人文課程跨越到專業課程,利用跨界融合提升學生的自身素養以及專業技能,這對培養學生綜合素養有非常關鍵的作用。例如在學習李商隱的《無題》時,其中的名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就可以融合到學生所學專業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像蠟燭那樣為了自己的事業甘于奉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彰顯自身的價值。如此,在授課過程中,語文教師要重視并做好跨界融合,將語文學科素養融合到學生專業中,培養學生的人文修養,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綜上所述,本文對古詩詞應用于中職語文教學的重要意義、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以及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提升路徑進行了論述,可以看出當下中職語文古詩詞講解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中職學生學習、掌握古詩詞的能力。對于這些問題,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改變傳統授課模式,豐富古詩詞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好現代化教學手段,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帶領學生深入感知古詩詞句之美、意境之美,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獨一無二的創新力,這樣在步入社會之后,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湯瑩瑩.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以古詩詞教學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9(32).
[2]勞鴻燕.跨越千年對話,品味經典美韻:基于中職語文核心素養培育的《桃夭》課例研究[J].職業,2019(33).
[3]張春麗.基于核心素養下中職語文閱讀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2020(32).
[4]房廈.基于中職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實踐與思考:以《沁園春·長沙》為例[J].科學咨詢,2020(2).
[5]龐瑩.基于核心素養下中職語文中小說教學的實踐與探索:以《項鏈》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9(25).
[6]王承欣.中職閱讀教學與人文素養培養策略:核心素養視域下中職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12).
作者:郭興 單位:紹興市上虞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