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城市化下供水安全風險評估及管控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與現代化發展水平的日益提升,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質量比以往更加關切。城市化的發展為人民生活帶來了便利,但不可忽視的是我國城市供水安全問題在總體上依然嚴峻,存在較多的風險隱患。本文從城市化條件下供水安全研究入手,分析了影響城市供水安全風險類別和主要特征,闡述了風險評估方法,并針對性提出了城市供水安全管控策略。
關鍵詞:城市化;供水安全;風險評估;管控;策略
近年來,我國城市化率不斷提高,城市發展規模和人口數逐年增大,城市水源和供應往往會遭遇到環境污染、自然災害和人類活動等方面的威脅。城市供水一旦受到破壞,會導致水資源供應緊張,此外,水資源修復和恢復過程相對緩慢,將不可避免地對城市居民生活造成影響,甚至會威脅城市居民的身體健康。因此,對影響城市供水安全的風險因素進行系統化分析,維護城市供水系統整體安全可控,已成為考驗城市管理者和建設者的現實課題。
1影響城市供水安全風險類別
1.1安全風險
健康充足的水資源供應是維系城市快速發展的資源保障,在當前城市化快速推進的趨勢中,城市供水系統的運轉情況決定著城市發展的競爭力,水資源缺乏或者水資源被污染所帶來的城市發展難題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城市文明的衰退。城市供水系統供給服務對象是居民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和農業用水,無論是生產或者生活,都在為城市日常運轉提供著重要的水資源。在影響城市供水系統安全的風險因素中,水資源污染是引發城市供水危機的主要因素。因為水污染處理起來相對復雜,處理周期長,恢復成本大,在短時期內會造成城市居民用水短缺,導致城市供水不足。此外,城市居民的節水意識對城市供水的影響也比較大,對水資源的浪費會造成城市供水緊張,導致水資源流失。
1.2自然風險
由于全球氣候變暖等不可抗原因,極端氣候在近年來呈現出頻繁發生的態勢,洪災、泥石流都會造成城市供水系統的破壞,引發供水危機。自然災害可以通過當前的技術手段能夠進行預測,在災害爆發前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可以起到減少部分災害損失,但是在大自然絕對的力量面前,供水系統若遭到嚴重破壞,那勢必會造成城市供水系統的癱瘓。因此,城市管理者就需要充分考慮極端情況下如何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比如可以通過設置城市備用水源地等措施,防止出現單一城市供水系統遭到自然災害破壞而影響整個城市供水現象的發生。
1.3社會風險
城市供水系統的設計與建造考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擔當。城市供水樞紐和管線網絡的建設需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設計施工,同時還需充分考慮城市未來發展空間,留出充足的緩沖空間,保障城市未來發展用水。但在城市建設中,一些城市管理者在城市供水系統建設過程中,不顧城市發展實際,導致系統設計不科學,施工質量不過關,供水系統還沒有到使用年限就落后于城市發展,不得不進行重新建設,既浪費資源又影響城市的正常發展。
2城市供水安全風險評價方法
由于威脅城市供水安全的風險因素復雜多變,風險管控難度較大,因此需要對不同的風險類別進行差異化評價,并采取針對性的管理措施,提高風險管理效率??傮w上來講,城市供水系統風險評價主要包括3方面的內容:危險因素識別;供水系統安全隱患評價;風險計算。在這3方面內容中,危險因素識別主要指對影響城市供水系統安全性因素,以及影響方式進行科學分析,對可能影響到城市供水安全的潛在風險進行系統分類,從而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應對舉措。此方面內容是對城市供水安全風險評價的關鍵,只有識別出城市供水的危險因素,才能很好地做出科學的風險應對措施。供水系統安全隱患評價主要是指對城市供水系統安全漏洞進行全面分析和排查,分析安全隱患的影響范圍大小,并對安全事故發生后對供水系統的影響進行預估,按照優先級對安全漏洞進行修復。風險計算主要是指圍繞潛在威脅城市供水系統安全的危險因子,運用相關公式對風險數值進行計算和評價。
3城市供水安全風險產生原因
3.1風險管理意識淡薄
負責城市供水系統保障的任務集中在政府水利部門。因此,城市供水系統的管理水平與水利部門的行政效能相掛鉤。從城市供水安全角度來看,政府水利部門對供水安全的保障措施相對比較充足,能夠應對大多數極端條件安全事故,保障城市用水供應的安全穩定。但從風險評估角度看,水利部門對安全風險的研究不夠深入,缺乏對供水安全風險管理的意識,這是城市供水系統日常管理中的短板。
3.2管理現代化水平不高
城市供水系統的管理與維護需要綜合考慮環境因素和社會管理因素,但部分負責供水的企業的業務集中在水質檢測和供水管網建設維護,供水安全源頭管理欠缺,系統治理的思維還沒有樹立,造成工作面相對狹窄,影響到城市供水系統的現代化管理能力提升。所以,為了做好供水安全管理工作,需要樹立城市供水管理系統化思維,做好對風險的預測、識別、預防和控制,綜合各要素,加強對城市供水系統的各環節進行現代化改造,確保系統運行始終處在最佳狀態。
3.3安全管理措施不足
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1)對影響城市供水系統運行穩定性的危險因素分析不足,制約了對城市供水系統的風險管控,風險治理系統化能力不足,工作相對片面。(2)對城市供水系統的調查研究比較少,安全管理風險評估缺乏充足的資料支撐,方法措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3)城市供水系統安全管理人才力量短缺,由于城市供水管理具有一定的專業性,當前負責城市供水管理人員能力素質不能滿足需要。(4)后勤保障措施落實不到位,對供水安全管理監管手段單一,監管能力不足。
4城市供水安全管控策略
4.1加強對風險因素的排查
加強對城市供水系統風險因素的排查能夠有效防止城市供水風險的爆發,消除威脅城市供水安全的影響,最大限度滿足城市居民的用水需要。城市管理者應該在供水安全巡查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采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及時發現和制止污水排放和有害廢棄物在水源地傾倒等威脅城市供水安全的行為。在必要條件下,應當探索建立適合城市發展需要的地方性法規,提高對城市水資源的法律保護力度,對人為破壞水資源生態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形成強力的法律震懾,加強對城市水源地的保護和管理。要通過在城市水源地周圍設置緩沖區域,做好水源地周邊工廠搬遷,并采取有效措施實現居民生活污水處理的全覆蓋,保障城市水源地周邊的水生態安全。要在全社會樹立保護城市水源地生態安全的理念,加強對城市居民的思想教育,培育城市居民的節水意識,養成良好的用水習慣,教育廣大城市居民自覺維護水源地安全,確保水資源被合理地利用,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浪費。
4.2優化城市供水設計
城市需水量相對于農村和城鎮較大,對水源地供水質量有較大需求,且城市供水主要來自于水源地供水。如果城市供水系統在設計上存在缺陷或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落后于城市的擴張,那么就會反過來對城市現代化發展造成限制。要從根本上解決城市供水系統安全問題設計隱患,需要優化對城市供水的設計,從設計角度出發,根據城市實際和未來發展空間,結合地形環境等要素,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城市供水設計規劃,實現對城市供水的系統化管理。由于近些年氣候變化異常,洪澇災害發生的頻次相對以往呈現上升趨勢,城市管理者應在城市供水管理中充分考慮到氣候變化因素,做好對極端氣候條件下城市供水安全應急管理預案,提高城市供水系統在遭受氣候和地質災害后仍能夠維持供水功能,最大限度滿足城市居民的用水需求。此外,應當做好對供水管線的優化設計,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拓展,原有的供水線路需要大范圍的延展,在延展時,應當設定較大的發展系數,從而為城市供水設計留下較大的富余量,更好滿足城市供水需求。4.3嚴格城市供水監管加強對城市供水系統的監管能夠有效提升供水安全水平。城市管理者要加大對供水系統安全治理領域的資金投入,擴大城市供水系統的輻射范圍,更好地維護城市居民的用水權利。一方面,可以探索建立專門的城市供水安全責任領導小組,或者由水利、城建、環保等多部門成立聯合執法隊伍,制定協調配合機制,負責城市供水系統的和監管,強化對城市水資源的監督管理,確保城市供水安全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改變既定的政策。另一方面,對城市水資源安全管理的資金投入需要成立專門的賬務,并做到對城市居民負責,及時公開賬務資金用處,確保資金使用的透明化,真正用到提升城市水資源安全管理上,防止資金浪費和亂用。
4.4提升技術措施水平
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一些新的技術、新工藝的出現給城市供水系統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帶來了新的契機。一方面,將新技術、新工藝應用到城市供水系統中能夠有效提升供水系統各環節的現代化水平,促進城市供水系統的智能化發展,這樣有利于提高對城市供水系統的管理效率,提高應對復雜環境和風險的應對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對供水系統管理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提高其系統化操作水平,同時需要做好突發事件的應急管理訓練,針對可能出現的供水風險做好安全演練,確保在發生供水安全事故后能夠迅速做出響應,維護城市供水安全。城市管理者要加強對城市供水系統數據的管理,加強與相關聯城市的數據分享,建立協同機制,提升共同應對風險的能力。
5結語
綜上,城市供水安全風險的管理決定著供水系統現代化管理水平的高低。當前,自然和社會等危險因素威脅著城市供水安全,處理不當會引發社會風險。因此,要把對城市供水安全評估作為日常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強化對安全風險的防范措施,加強政府監督,制定科學合理的城市供水安全風險應對措施,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可靠,為我國城市化發展提供可靠的水資源保障。
參考文獻:
[1]周雅珍,蔡云龍,劉茵,等.城市供水系統風險評估與安全管理研究[J].給水排水,2013,49(12):13-16+11-12.
[2]唐磊,周飛祥,王巍巍,等.城市飲用水水源風險識別與規劃管控對策研究[J].給水排水,2020,56(07):41-46.
[3]薄仲年.我國城市供水安全問題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6,37(01):193-194.
[4]李景波,董增川,王海潮,等.城市供水風險分析與風險管理研究[J].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1):35-39.
作者:何姝 李義連 王志苗 肖玲君 單位:深圳市宇馳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