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服裝畢業產學研用立體化教學模式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在新時代背景下,對紡織服裝行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裝畢業設計”是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重要教學課程,將產學研用立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于“服裝畢業設計”教學中,有助于打造優秀的教師團隊,有助于高校與企業的深度聯合,有助于學生創新與實踐綜合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產學研用;服裝畢業設計;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產學研用立體化教學模式,即將生產、學習、科學研究、實踐運用等環節有機結合的一種系統性的合作教學方法。產學研用的深度融合是目前高校,尤其是應用型高校的重點改革任務,是為社會和企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所在,也是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產學研用立體化教學模式應用到“服裝畢業設計”課程中,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設計能力和市場意識,還能為企業和社會輸送有實踐經驗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同時在學科建設和學校轉型升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1“服裝畢業設計”產學研用研究現狀
“服裝畢業設計”是服裝設計專業學生就業前的最后一門課程,既是學校與企業之間的連接點,也是轉折點,全面體現了學生的理論水平、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盡管許多服裝院校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已經開展了產學研用合作模式,但在實際運行的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1]。尤其是“服裝畢業設計”課程,很多院校的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仍采用虛擬項目的形式,即以完成教師擬定或自擬的主題任務為目標的創意設計操作流程。這種形式易導致學生缺乏目標,在設計過程中,學生易對實際產品設計產生誤解,使產品不具備市場價值,不利于學生畢業后的實踐與工作。國外對產學研用合作培養模式的探索較早,大部分國外服裝院校的教授都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并在企業中擔任重要職務,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將企業的需求和市場的定位等及時傳授給學生,指導學生完成實際項目[2]。盡管我國與國外的具體國情和發展階段不同,但仍然可以借鑒和學習國外院校相對成熟的培養模式,進而轉化為適合我國國情且可持續發展的培養方案。
2“服裝畢業設計”產學研用存在的問題
2.1產學研用存在觀念差異,合作模式單一且內容不深入
產學研用立體化教學模式囊括了學校、科研單位、企業及市場等方面,由于需求和目標不同,校企各方對于產學研用的具體實施方法、操作流程、預期目標等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實施方案。此外,企業項目的時間規劃與學校的課程安排經常會產生沖突,學生無法及時獲取企業與市場的實際反饋,導致產品設計滯后,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校企之間的產學研用合作模式仍然大部分局限于實習基地的建設、定制化項目或虛擬項目等方式,合作模式較為單一且不夠深入,無法真正實現產學研用的合作愿景。
2.2產權不清晰,缺乏有效的管理與考核制度
校企雙方由于目標不同,導致工作進度不統一。同時,由于沒有統一有效的管理制度,造成合作雙方感到不滿和約束不便。此外,由于服裝設計知識產權的特殊性,在進行合作設計開發的過程中,容易導致設計費用、設計版權不清晰,合作雙方的權益都無法得到充分保障。
2.3缺乏機制安排與長期規劃,合作對象的選擇有誤
在目前產學研用合作中,大部分是企業將某一個設計項目推給學校,或者通過教師的某一個橫向課題進行具體操作。學校與企業之間缺乏長期有效的規劃與安排,使合作始終處于較低水平的重復階段,且難以提高。目前,校企合作大多建立在教師私人關系的基礎上,產學研用平臺建設相對薄弱,沒有足夠多元化的企業及平臺介入。此外,在合作對象的選擇上有誤,部分合作企業并不適合學生進行創新設計和開發,更談不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2.4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完善,教師權責不夠明確
在產學研用立體化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師職責不夠明確的情況,不能很好地完成學生與目標企業或工作室對接的工作任務。此外,服裝與服飾設計是一門與時俱進的專業,流行趨勢日新月異,需要教師緊跟潮流變化,實時更新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
3“服裝畢業設計”產學研用立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方案與思考
3.1“服裝畢業設計”改革的思考與價值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在完成“十三五”由“中國制造”向“中國設計與智造”的轉型升級之后,基本實現紡織強國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科技、時尚、綠色”高質量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加大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力度,構筑良好的產業生態。在此背景下,對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服裝畢業設計”教學模式的改革、全方位升級學校教育體系、提升教師育人素養以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十分必要。
3.2“服裝畢業設計”改革內容分析
3.2.1明確設計目標,豐富合作模式及畢業設計的驅動類型。“服裝畢業設計”課程是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在本科教學過程中耗時最長的一門課程,因此,有較為充足的時間完成校企合作任務,在設計開展初期就明確了設計方向,確定了設計任務和時間安排。針對學生的不同需求(就業、創業、繼續深造等不同需求),豐富畢業設計的驅動類型。對于繼續深造的學生,利用學科競賽為其驅動;對于創業的學生,將創新創業項目引入畢業設計中;對于沒有目標和就業方向的學生,可以引入教師的科研項目來帶動畢業設計。3.2.2完善產學研用合作組織管理及考核機制,明晰產權分配。學校與企業合作雙方在前期規劃階段,針對經費來源、實施步驟、考核方式、評審辦法、產權分配、收益分配等問題進行安排并以書面形式呈現。針對知識產權的劃分問題,在事先明確的基礎上及時申報知識產權,為后期的成果轉化奠定了基礎。此外,還可以安排1~2位老師專門負責雙方的對接工作,深入企業了解企業需求。3.2.3利用區域資源優勢,建設產學研用合作平臺。“十四五”規劃指出,紡織服裝行業需要進一步提升區域協調發展水平,這就要求校企雙方在進行產學研用、協同育人的過程中緊密依托區域產業資源,深挖區域資源優勢,充分利用地方企業在技術、營銷、管理等方面的特色和優勢資源,尋找雙方合作的切入點[3]。基于“服裝畢業設計”的綜合性和多元化等特點,引入多元化的服裝企業,以豐富產學研用立體化教學下的平臺建設。與面料企業對接,滿足學生設計最基本的物料需求;與版型工作室和工藝師對接,滿足學生制作高難度服裝或版型時的技術需求;與設計公司對接,培養學生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及企業風格需求的創新設計能力。3.2.4提高教師的綜合能力,明確權責分配,建立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培養優秀的、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人才需要的且專業能力出眾的教師,還需要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技能的專業教師。通過產學研用的結合,鼓勵教師積極到國內外進修;積極組織行業內的領軍人才到校舉辦講座;鼓勵學生到服裝行業協會工作,與服裝企業產生良性互動,了解當前服裝行業的發展情況[4]。此外,學校也應加大對專業教師的培訓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鼓勵教師創新創業,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和研究能力。
4結語
將產學研用立體化教學模式應用于“服裝畢業設計”教學中,是新時代背景下應用型高校設計教育改革與升級轉型的必然趨勢,是融合教育與產業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推動文化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作者:王馨雨 單位:青島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