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企業文化建設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企業文化是企業上層建筑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是企業的靈魂,是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其核心建構是企業的價值觀。企業文化能對企業的經濟發展提供穩定持久的精神動力,也是企業培養高素質人才、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新時代,企業如何在社會轉型和經濟轉型的雙重挑戰中突破困境、脫穎而出,關系企業的長遠發展,從而讓企業更好地適應全球化背景下激烈的市場競爭。
關鍵詞:企業文化;建設;新時代
一、中國企業文化內涵界定
企業文化受到不同意識形態、社會風俗、歷史傳統的影響,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內涵詮釋。中國也形成了鮮明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這些企業文化深刻影響著國家和企業的變革與發展。黨的十八大指出,要倡導和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國家、社會、個人層面提出的能夠促進國家、社會和個人全面發展的重要原則。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要求企業在構建企業文化時,其價值觀和發展目標要自覺以促進國家發展為最終導向。要求企業在注重經濟效益的過程中更加重視社會責任的承擔;要求企業秉承“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致力于和落腳于提升個人道德素質,培養順應社會發展的時代公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下的企業文化就是在滿足以上三個要求并實現發展中形成一套為全體員工所認同、遵守和踐行的準則,帶有本企業特色的企業愿景、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準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等意識形態。它有效凝聚全體企業員工的力量,能夠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創造與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和靈感。
二、當前中國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企業文化興起于八十年代美國學者和企業界對于日本崛起的經濟以及企業的管理模式的研究與探索。中國企業文化的建設時間比較晚,建設起點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相比比較低,但是近幾年企業文化建設局面呈現良好的態勢,各大企業如格力、阿里巴巴、聯想、華為等,紛紛建立起了適應自身發展與市場變化的企業文化,不僅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還為企業自身競爭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源泉。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轉型,企業文化建設在內容和實踐上還存在著諸多不足之處,亟待改進。
(一)欠缺物質文化建設投入力度
走進企業最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企業的辦公環境、基礎設施和機械設備,是決定企業第一印象的關鍵所在。企業對待員工的物質獎勵也是企業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給予員工的社會保障和福利,是企業留住人才并讓員工得到滿足感和歸屬感的重要條件。然而,當前中國國內很多企業一味重視經濟效益,忽視了物質文化的建設,企業辦公環境缺乏舒適性與美觀性,辦公設備陳舊,辦公條件簡陋。與此同時,還有一些企業不重視員工利益,對于員工物質上獎勵的力度不夠,導致員工沒有歸屬感、頻頻跳槽,企業內部缺乏凝聚力等問題。因此,變革企業物質文化,搞好企業基礎設施建設、優化企業內部辦公環境和辦公條件,提升員工福利等是企業當下需要重視的問題。
(二)精神文化的形成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
一個企業的精神面貌是一個企業持久發展的動力。中國大多數民營企業在市場上的發展前景較為暗淡,存在壽命一般也較短,缺乏可持續發展和創新創造的動力。之所以存在這樣的問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企業的精神文化沒有能很好地建立或者沒有真正發揮作用。當前,企業精神文化的構建缺乏正確的理論支撐,員工缺少正確的價值引導,是造成精神文化缺失的重要原因。很多企業領導層面不重視企業精神面貌的塑造和對員工價值觀的培養,員工缺乏正確的企業文化價值引領、沒有形成與企業發展相一致的價值理念,只重視個人利益,不關注企業整體的發展和價值的凝聚。這樣一來,必然造成企業人才流失和發展受限等問題的頻發。
(三)制度文化建設流于形式
制度文化是企業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是有效保障企業正常運作,維持企業生產秩序的行為規范與基本準則的集合。“中國每年約有100多萬家民營企業會被市場經濟淘汰,大約60%的民營企業由于經營不當在5年內被淘汰,大約85%的民營企業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在10年內消亡①。”當前,中國部分企業制度在實施上存在問題,例如制定制度多而繁雜,導致部分制度得不到有效執行,引起企業危機。還有部分企業制定的制度與企業運行的現實相脫節,沒有針對性,也缺少實踐根據,無法真正落實。正如鄧小平同志所說的那樣:“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②。”還有部分企業的制度在設置上缺乏科學性,流于形式,可操作性不高,導致企業制度建設難以形成長效機制;還有一部分企業制度缺乏員工認同度,沒有將企業職工的生理、心理需求考慮在內,因此不能得到企業職工群眾的認同與踐行,難以長期堅持實施。
三、企業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突破困境、解決難題、實現發展的迫切要求。如上所述,當前中國部分企業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文化建設失去支撐,員工的價值引領出現空缺。理論是實踐的先導,任何實踐都需要正確的理論為其保駕護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理念,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能為企業員工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思想保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指導。當前,中國部分企業受到國外功利主義和經濟效益致上思潮的影響,逐漸形成了將企業的經濟發展放在第一位,忽略企業文化建設、逃避社會責任等錯誤的價值觀念。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全社會認同和踐行的價值觀,也是企業應秉持的價值理念,其中蘊含的“以人為本、公正、和諧、自由、民主等”發展理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特點和理論優勢,同時也為企業的文化價值觀構建提供了重要的內容支撐。培養“四有”新人是新時代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標和內容,企業作為中國重要的社會組織承擔著一定的培育合格公民的重要責任。要讓員工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與公民素養,從而形成崇高的企業倫理道德風氣。
四、企業文化建設的現實途徑
在現實中,我們應通過各種手段加強對企業的意識形態引領工作,讓企業自覺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指導企業的文化建設和員工的價值觀引導。
(一)拓寬宣傳渠道,增強宣傳力度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揚需要一定的載體、一定的渠道,載體是思想的承載者,渠道是保證觀念深入人心的重要手段,企業要采取線上+線下的宣傳模式來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本企業文化構建的價值引領。在當前的數字化大媒體時代,網絡已經融入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據研究表明,中國網民每周平均上網28個小時,網絡時間已經占據了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刷微博、刷抖音、看微信蔚然成風。因此企業要重視對網絡宣傳陣地的占領。同時,注重線下活動的展開,這是企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形式。通過開展理論培訓、讀書交流、文藝匯演、公益活動、參觀訪問、社會實踐等線下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企業文化建設相融合,使其在企業內部落地生根。此外,企業還應該樹立榜樣、重視典型,在企業內部實行獎勵正面、懲戒反面的措施,主動引導企業員工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和堅定信仰者。
(二)充分發揮企業領導層的帶頭作用
一個企業領導人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企業領導人的一言一行都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影響著每一個企業員工。企業領導者需要高度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與發展,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帶頭作用。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下,國內的企業家首先應該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承擔意識以及民主公平的精神;并充分發揮個人的帶頭作用,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規范個人行為,以實際行動為員工作榜樣,帶動員工,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先倡導者和模范實踐者。企業領導人要秉承“以人為本、服務社會”的崇高使命來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企業文化的融合,要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有制可管,以此在企業內部彰顯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幫助全社會形成公平正義的良好、和諧風氣。
(三)堅持“全員參與、突出優勢”的文化建設原則
企業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企業文化的構建時,必須堅持兩個原則,第一是要堅持“全員參與”的原則。企業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不是企業領導人的獨角戲也不能靠個別或者部分員工的努力。企業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要靠企業全體員工的參與和實踐。因此,企業在進行文化建設時要注重發揮全體員工的智慧,深入了解員工的需求,堅持“以人為本”,制定員工認可和自覺遵守的文化制度。企業文化的建設還要以提升員工道德素質和集體歸屬感為落腳點,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集體榮譽感,為企業后續發展提供永續動力。第二,要堅持“突出特色”的原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企業文化引領并不意味著要同化或者消除企業自身的優勢,根據不同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每個企業有其獨特的企業結構、企業制度、企業精神、企業優勢等。因此,在企業制定文化目標時,在堅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的前提下,企業要根據自身特點,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深度挖掘企業內部文化資源以及地域文化資源,推進經濟發展與企業文化的構建相結合,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推進企業文化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化。
參考文獻:
[1]世杰.十年磨一劍———中信實業銀行沈陽分行企業文化建設探秘[J].遼寧經濟,2005:(09).
[2]周麗影.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企業文化建設[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05):158-159.
[3]蔡中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企業文化建設[J].中外企業文化,2018(02):38-41.
作者:王積甜 何金霞 單位:青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