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安全標識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根據《遼寧省中小學幼兒園校車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方案》(遼公交管〔*〕1104號)的部署,為了進一步加強我縣中小學、幼兒園校車交通安全工作,有效預防和減少中小學生及幼兒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切實保障廣大中小學生、幼兒的人身安全,縣政府決定從9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縣開展校車交通安全集中整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進一步規范校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落實校車管理制度,統一校車標識,完成校車的登記和校車標牌的發放工作;
進一步增強廣大師生和校車駕駛人的交通安全意識,改善校園周邊交通環境,消除交通安全隱患;
進一步強化行車秩序管理,使校車各類交通違法行為明顯減少,涉及校車的交通事故不發生或少發生,特別是杜絕校車的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二、組織領導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加強和規范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疏散管理,保障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暢通,提高公民的逃生自救能力,預防和減少火災人員傷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規定》、《消防監督檢查規定》和國家有關消防技術標準等規定,結合*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規定所稱的人員密集場所指在*市行政區域內的下列場所:
(一)客房數在50間以上的賓館(含旅館、飯店,下同)、公共體育場館、會堂等公眾聚集場所;
(二)建筑面積在1000m2以上且經營可燃商品的商場(含商店、市場,下同);
(三)建筑面積在200m2以上的公共娛樂場所和網吧,建筑面積在500m2以上的候車、候船廳(樓),建筑面積在2000m2以上的公共圖書館的閱覽室、公共展覽館的展覽廳;
一、引言
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今后發展重要方向、重大領域和重大任務,黨的十八大明確定位“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以建設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然而,目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2005年我國能源消費強度約為美國的4倍,日本的7倍,遠高于發達國家和世界平均水平。我國能源利用效率約為34%,相當于發達國家20年的水平,單位產值能耗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谷樹忠等,2013)。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隨之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公眾行為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影響力逐漸明顯。公眾作為重要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利益相關方之一,公眾越來越關注生態環境和自身權利。大力提高公眾對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積極性以及參與深度和廣度,對于當前國家和地區的生態文明發展至關重要。
二、我國公眾生態文明建設參與度低的原因
1.公眾生態文明教育缺乏
隨之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消費者逐漸意識到個人消費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倡導一種更符合環保要求的消費方式,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大意義。有調查表明,近幾年公眾的環保意識和活動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然而,目前我國教育體系中,主要重視應試教育,強調智力水平發育。當時對于基礎的生態文明知識的教育非常缺乏。大多數普通公眾不了解目前我國高能耗、高資源消耗的產業生產方式和損害生態的消費方式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不了解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及環境保護等基本知識。這是我國公眾生態文明建設參與度低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國正處于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過渡的時期,加強全民特別是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至關重要。為此,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和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生態文明教育,并注重在實踐中推進生態文明教育,以促進我國生態文明教育體系的構建(劉建偉,2008)。
2.公眾缺乏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平臺
為進一步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規范城市交通秩序,優化城市道路交通環境,以更加優美、文明的城市形象迎接蘇通大橋通車,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夯實基礎,市政府決定于*年3月5日至4月25日期間,在市區范圍內開展城市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行動。為響應市政府號召,切實做好轄區內道路交通秩序集中整治工作,現結合*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整治目標
按照“政府牽頭、部門聯動、屬地管理、條塊結合”的原則,充分運用宣傳教育、執法管理、現代科技等多種手段,發動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集中時段、聚焦力量、整合資源,以“規范交通行為、規范停車管理、規范交通標識、規范車輛營運”為重點,深入開展道路交通秩序整治行動,努力在以下四個方面取得明顯成效:
(一)市民文明交通素質明顯提升。交通參與者守法自覺性和遵章率明顯提高,交通違法行為明顯減少,初步形成全社會共同遵守交通法規的良好氛圍。新建一批交通安全學校、村鎮,各類社會組織的交通安全教育普及率和廣大市民文明交通的意識明顯提高。機動車駕駛人行經人行橫道或交叉路口時主動避讓行人的意識明顯增強,機動車、非機動車和行人交通違法現象得到有效遏制,守法率達到創建文明城市評定標準。
(二)交通管理設施明顯改善。城市道路指路標識系統進一步規范,達到醒目、方便、準確的標準。學校、幼兒園、醫院和小區門前過街設施、提示標識或人行橫道線設置率達到100%,利用交通設施晾曬衣物的現象得到有效清除,影響行車視距和交通安全的非交通標識、廣告牌、管線和行道樹樹枝得到有效清理。
(三)城市道路通行效率明顯提高。城市主次干道行車速度有所提高,路口周期性擁堵得到有效緩解。杜絕因交通組織不當、勤務管理不到位、交通違法行為突出造成的交通擁堵現象。停車秩序進一步改善,占道臨時停車規范、有序;違法占道、擅自挖掘道路、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亂停亂放以及其它影響道路通行效率的交通違法行為明顯減少。
為確保全縣幼兒園集中接送車輛的道路交通安全,及時消除事故隱患,根據教育部、公安部、國家安全監管總局《關于加強農村中小學生幼兒上下乘車安全工作的通知》(教基號)和省公安廳《關于切實做好國家標準<校車標識>()宣貫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專項督查工作情況,經縣政府研究,決定從9月15日起至10月15日,對全縣幼兒園校車開展為期一個月的交通安全整改工作。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組織領導
成立縣幼兒園校車交通安全整改工作領導小組
二、工作目標
通過整改,使校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校車管理制度進一步落實,廣大師生和校車駕駛人的交通安全意識進一步增強,學校周邊交通環境進一步改善,校車駕駛人各類交通違法行為明顯減少,涉及校車的交通事故明顯下降,杜絕涉及校車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三、工作措施和責任劃分